采暖系统图识图: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 阳台一隅 / 第79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8:32:30

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10-05-18 20:29  第101首
          写怀二首(其一)
  
   高骈(pian2)
  
  渔竿消日酒消愁,一醉忘情万事休。
  
  却恨韩彭兴汉室,功成不向五湖游。
  
  [作者介绍]
  
   高骈(821-887),字千里,幽州(北京)人,世代为禁军将领。
  
   从小喜欢兵法,后又对诗文产生兴趣,文武双全状。
  
   高骈早年有一件事比较出名,当时他任节度使朱叔明的侍御史,一次外出打猎,见空中有2只鹰盘旋,高骈弯弓搭箭,环视左右后,大声说:“如果我以后能大富大贵,这一箭出去,打下这2只鹰。”果真,箭出鹰落,而且是2只,众人皆惊,羡慕中更多的是折服,从此“落雕御史”的名号不径而走。
  
   第2件出名的事:
  
   当时北方的党项人经常骚扰,无人能治,已为右神策军都虞候的高骈被皇帝懿宗看重,命他率万人前去平定,初师大捷,俘虏一万多人,继而被皇帝任命为秦州刺史兼防御使。史书上说他,喜欢用“奇兵”,高骈有打仗的天赋。
   初出茅庐的由此高骈名声大振。
  
   第3件出名的事:
  
   当时的南诏虽然归附唐朝,但时有摩擦,不断进兵抢掠,皇帝的眼睛又盯上了高骈,高骈二话不说,走马上任。
  
   和他一起上任的还有一位监军(政委)李维周,高骈立功心切,看不惯扭扭捏捏的这位太监,决定先行一步,让这位政委在后跟进。
  
   这正合政委太监的本意,打仗是掉脑袋的事,看着高骈过江后,他干脆原地不动,隔江而望,心里打起了小九九,万一这高骈败了,正好乘机回逃。
  
   没想到高骈干净利落,胜利一个接着一个,传到这位政委手里,太监李维周端详着这些捷报,感觉沉甸甸的,看这架势,高骈势如破竹,很快就能结束战斗,我这个旁观者,啥事也没干,功劳全是高骈的,不行,得想办法。
  
   于是就按下不上报,皇帝也纳闷,急了,不管怎么着,也得有个消息啊?
  
   皇帝不放心,主动下诏询问,李维周政委及时煸风点火,诬告高骈玩忽职守,不思进取,建议由王晏权来代替高骈。
  
   高骈很快就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斩首南诏王段酋迁。对于李维周的阴谋使坏,高骈心知肚明。
  
   聪明的高骈没有与皇上红人李维周政委发生正面冲突,而是假装不知,派人拿着段酋迁的人头直接进京,面呈皇帝,这一招短平快技术,既没有与李维周红脸,又能保住自己的胜利果实,高骈脑子够用。
  
   第4件出名的事:
  
   打败了南诏流寇,皇帝不放心,仍由高骈镇守,没想到这股南诏寇又流窜至四川,继续干本行,皇帝下旨,令高骈为西川节度使,速去上任,此时的高骈俨然唐朝的救火队员。
  
   到了四川后,高骈看见城门紧闭,原来是这里的百姓怕南诏寇抢劫。
  
   高骈微微一笑,命令大开城门,随便出入,左右皆惊,担心流寇乘虚而入,高骈轻轻一句话让大家心里直发突突,“当年我在安南收拾他们30万人,听说我来了,那个骠信(流寇头目),他还敢来吗?”
  
   果真,这个骠信吓得立即将自己的儿子送至长安,作为人质,以后再不敢犯。这事有点让人不信,可是,史书上就是这么写的。
  
   第5件出名的事(这件事不怎么样,有辱高骈名声):
  
   自己带去的军队和四川原来的守军,在高骈眼里不一样,肯定厚己薄彼,但他做得太过张扬,竟然克扣蜀军的工资,气得他们暗暗咬牙,准备找机会报复。
  
   机会来了,趁高骈手下军队外出执行任务的时候,这帮蜀军突然包围了高骈,坚持要个说法,高骈嘴硬不服,蜀军也玩命了,打了起来,高骈吓得躲进了厕所里。
  
   最后还是被监军平息了下来,高骈反应很快,立即改弦更张,全部补发到位,蜀军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但事情还没完,高骈要求蜀军领补发工资时,签上每个人的名字,以免发重发错,当时谁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高骈放在心上了,当晚按花名册挨家挨户,全部斩杀,甚至灭族,即使孕妇也不放过。
  
   高骈当时的威望如日中天,被人打到厕所里,面子上挂不住,伤自尊了,可也太狠了点,表现的太露骨。
  
   此时的他,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虽然是个军事天才。
  
   在以后镇守西川的日子里,高骈治理得井井有条,皇帝嘉奖,被封为燕国公。
  
   第6件出名的事:
  
   当黄巢在南方流动作战,闹得厉害的时候,这个救火队员再次移位,任淮海节度使。
  
   在与黄巢交手的几位节度使中,高骈的成绩最为突出,后来朝廷任命他为剿匪总司令,统领各路兵马,高骈开始调动部队,逐渐将黄巢缩围,黄巢眼看要完蛋,就向高骈说了软话,有投降打算,并请高骈向皇帝替他谋个节度使的位置,高骈答应了。
  
   军人打仗的目的,很多人就是为了立功升官,这个黄巢现在是个软柿子,高骈有足够的信心,只靠自己的部队就能搞定,于是,他急忙向各路正在赶往增援的其它节度使传令,不用劳师动重了,你们都回去吧。
  
   高骈想独吞这份功劳,这个心理也正常。
  
   黄巢知道这个消息后,心一下子就敞亮了,脸一变,不降了,突然发动攻击,打的高骈措手不及,黄巢逃之夭夭。
  
   高骈被黄巢狠狠地玩了一把。
  
   当时高骈完全有能力追剿,但被手下谋士劝阻了,担心一旦灭了黄巢,会功高震主,结果会死的很惨。
  
   高骈听了。
  
   第7件出名的事:
  
   黄巢一路下来,真逼长安,皇帝僖宗急忙令各节度使勤王,但高骈迟迟不动,当僖宗被迫迁四川时,责怪高骈,并降职,高骈不服,情绪郁闷,写了这首诗。
  
   最后反攻长安时,高骈仍然没有动。
  
   从忠的角度看,高骈做得显然不够,但他肯定有理由,想想以前也为大唐立过不少功劳,你皇帝昏庸无道,造成如此不堪的结局,我们就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为你卖命吗?
  
  
  
  [本诗简析]
  
   这是一首牢骚诗。
  
   ——渔竿消日酒消愁,一醉忘情万事休。——
  
   渔竿:钓鱼竿。 消日:消磨时光。
  
   “渔竿消日酒消愁”,这1句最好别解释,怕糟蹋了。这几个字摆在这,感觉作者非常内秀。
   “一醉忘情万事休”,看来“酒消愁”还不能使诗人“忘情”,必须得醉。
   这个“愁”已经很严重了,诗人自己解决不了。只能靠醉暂时忘掉。
  
   ——却恨韩彭兴汉室,功成不向五湖游——
  
   韩彭:韩信和彭越,这2人帮刘邦打江山,后死于刘邦之手。
   “功成不向五湖游”,这句的意思是说,打下江山后,这2个人就死了(不能游五湖了)。
  
   诗人与韩信、彭越自比,觉得自己冤。
  
   这首诗,本人特别喜欢这1句。
  
   解析完毕。
  
   =================================
  
   高骈任西川节度使时,一次酒会,当时的女诗人薛涛作陪,高骈想难为一下薛涛,玩起了酒令,脱口而出:“口似没梁斗”,意思是“口”这个字就像没梁(柄)的斗。薛涛这位女大诗人也不含糊,马上对了一句:“川似三条椽。”
  
   高骈故意找毛病,“你的这个三条椽,第一条弯哪?”
  
   薛涛不示弱,“你堂堂的节度使,用的斗没有梁,我一个妇道人家,椽子有点弯,不行吗?”
  
   高骈哈哈一乐。
  
   其实,薛涛所对的“川”字更显水平,因为当时高骈正在川,感觉略胜高骈。
  
   =================================
  
   有人以为,高骈后来的不作为,造成了唐朝的灭亡,才有五代十国。
  
   这话说得过,当时的唐朝重积难返,绝不是一个人能挽救的。
  
   =================================
  
   高骈也有其神秘的一面,这人喜欢“神仙”妖术,有时神神叨叨,爱与方士结交,吕用之是他最信赖的一个,这个吕用之不是个好枣,利用高骈的信任,欺上瞒下,俨然是一个军师,当时黄巢攻打长安,就是他劝阻高骈不勤王。
  
   而且只要他看不顺眼的,统统整死,高骈手下的大将人人自危。此时的高骈,智慧开了小差。
  
   毕师铎原是王仙芝的手下,投降了高骈,更是心里发慌,总觉得要出事,有一次,毕师铎外出,这个吕用之乘隙奸淫了毕师铎的小妾,气得毕师铎在家里跺脚。
  
   又一次外出时,毕师铎下定决心,与城里的将士里应外合,要来一个“清君侧”,吓得吕用之远遁,毕师铎怕高骈报复,将其软禁。
  
   后来,毕师铎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高骈杀了。
  
   =================================
  
   高骈的诗,最出名的是这首: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简析]
  
   从这首诗的题目看,诗人是写夏天里在山亭中的感受。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阴浓:树的阴影很重,说明太阳正毒,可能是中午。
   夏日长:夏天,昼长夜短。
   “绿树阴浓夏日长”,看似一般的景物描写,但“长”这个字,也可能有诗人的人为感受,夏天太热了,啥时候变得凉快呀?“夏日长”实际上是打了一个伏笔,引出后面的风。
   “楼台倒影入池塘”,也是看似写景,其实也有内容可寻,从题目看,诗人是在“山亭”上,他不写“亭台倒影入池塘”,说明这山中有楼,谁的楼?是不是他自己的别墅?而且楼台的旁边有一池塘。
   闷热的夏天,诗人无意午休,出来想凉快一下。能达到这个目的吗?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水精帘:也叫水晶帘,一种色泽莹透的帘。这3个字不是实指,是比喻,比喻池塘的水面。
   这个比喻贴切吗?
   如果没有风,再烈日炎炎,最多也就是反光强烈,让人睁不开眼而已,也不会想到“帘”。
   正因为风来了,水面泛起微波,再加上太阳反光,才有一种“水精帘”的感觉,“水精帘”的比喻是非常恰当的,不但形似,而且实似,水晶帘给人的手感就是凉爽。
   闷热的中午,人对风是很敏感的,应该说是诗人先感觉到了风,正因为先有了凉爽的风感,再看池塘水面时,才有了“水精帘”的想像。
  
   这种凉爽的感觉,诗人余兴未消,再看楼院中的满架蔷薇时,再起想像,一定是风吹满院蔷薇香吧。
  
   最后这2句看似与诗人无关(诗人在山亭上,没在池塘里,也没在院里),其实背后说明了一个事实:诗人真的感觉凉爽了。自己凉爽了,看别的才美好。
  
   这首诗,既不是写山亭,也不是写夏日,实际上是写风,并由此带给诗人的愉悦。
  
   这首诗,好像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高骈的心里并不阴暗。
  
   解析完毕。
  
   =====================================
  
   在唐朝的芸芸众将中,高骈的军事才能绝对属于上乘。
  
   高骈的文学才能也并不逊色。
  
   缺的是政治头脑。
  
   无端由地,俺想到了林彪。
  
   =====================================
  
   非常可惜的天才战神:
  
  
   写怀二首(其一)
  
   高骈
  
   渔竿消日酒消愁,一醉忘情万事休。
  
   却恨韩彭兴汉室,功成不向五湖游。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谢谢阅览。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3270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