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张夏镇有特产吗?:什么时候教幼儿理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10:36

什么时候教幼儿理财

 

 

    最近《北京青年报》登了一篇文章:《20万零花钱戳痛儿童理财软肋》。

    大意就是长沙有一个10岁的孩子,攒了20多万零花钱,而像他这样存款在万元以上的,一个班有七人。之后就进行了调查零花钱的特点,一是数额大;二是偏于休闲娱乐享受消费;三是有存款意识,但理财意识相对薄弱。

   还分析了孩子们不会理财的原因:一是都是大人做主,孩子只想买什么,而不思考东西值不值得买,或是价格合不合适;二是一些父母觉得钱太脏,接触多了容易生病,更重要的是不想让孩子的细想收到铜臭气的熏染;三是孩子不切实际的消费,不顾家庭实际收入,满目攀比跟风。

    英国心里学家对100名3岁至8岁的儿童进行过调查研究表明:孩子的兜里越早有钱,他们就能越快地适应成年后的生活。

    正好我以前在报纸上摘抄过一小段《美国儿童理财教育目标要求》

    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

    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无法把商品买完,因此必须做出选择

    5岁: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6岁:能够数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的硬币

    7岁:看价签

    不管孩子在家中几岁接触钱的问题,我国一般都是到大班,才会涉及到钱的教学问题,会教孩子分辨钱的面值和其中的关系(两个5元等于10元,1角等于10分),角色游戏区就会出现“买卖”,比如说我们班以前的“喜洋洋饭店”。

    孩子在进行游戏的时候,会涉及到看价签(但我们的价签都是写的简便的如:5元、6元,没有写成5.00这个形式),点菜(不能超过手里的钱数)以及结账时候的换算找钱问题。

    看价签和结账都没有问题,就是点菜环节,往往会出现两个问题:点多了钱不够,点的太贵了,数量少了,不够这一组小朋友“吃”。

   如何有效利用手中的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人觉得谈钱很俗拿钱很脏,不能让孩子过早接触这些。可是当孩子要不合理东西的时候,家长都会说“太贵了”当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长会说“我去上班给你挣钱”,有的家长还会问“你长了挣钱给谁花”……生活中有太多的地方孩子能接触到钱,可是大部分家长却避免和孩子谈钱。

    什么是“太贵了”。这个概念对于孩子来说很难理解的。我在商店听过一个家长和孩子的对话:

    妈妈:这个不能买。

    孩子:这个很贵是吗?(还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妈妈:是的,很贵。

    孩子:可是这个卡子才10块钱。你刚才给我买的帽子我看你拿了50块钱给阿姨。10不是比50要少吗?

    妈妈:那个帽子50不贵,这个卡子10块就很贵。

    孩子怎么理解这个50不贵,那个10块贵呢?但是如果他自己有钱了,理解起来就太容易了。如果让她自己拿钱买卡子,她大概就会想想:自己有很多漂亮卡子了,这个还买吗?我只有这一点钱,买了这个就不能买别的了。

   当然,前提是个钱来的不容易,不能今天妈妈高兴给十块,明天爸爸高兴给二十,那孩子是体会不到钱是来之不易的,不会珍惜手中的钱的。

    讲一个例子:邻居的小孩有手机,每月的手机费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都不便宜,这个手机的作用是放学晚了通知家里一下,或周末自己骑车出去上课,到了地方给妈妈报平安的。可是每天放学回家后手机的短信总是响不停,手机费自然居高不下。后来他妈妈说:“每月我再多给你50块钱,以后手机费你自己交。”

    结果是从那个月开始,手机费马上就下来了。

    如果孩子从小就对钱有意识,知道钱来的不容易,知道不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买回来,知道要量力而行,我想那种随意要东西的情况就会少很多,长大后也不会有花钱大手大脚的情况出现。正因为我们的一些家长避免和孩子谈钱,还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精神”,过度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才造成现在大部分孩子对钱没有概念,不管多少钱,我想要,就得给我买。

    对于是否要让幼儿接触钱,一直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让幼儿接触钱,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就要看家长怎样引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