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 lc光纤跳线:[转载]于晓丹的跨界传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5:36:17
原文地址:于晓丹的跨界传奇作者:川妮永远

                  

 

                

                     传奇女子的现实面容

 

约好十二点半在世纪金源一楼的意粉屋见面,我到的时候十二点过十五分。找了一个安静的位置坐下来,心里居然有几分不安。如果要见的仅仅是那个翻译《洛丽塔》和《你在圣*你在圣·弗兰西斯科做什么》的于晓丹,即使加上写了小说《1980的情人》那个于晓丹,我也不会有这种感觉。我跟许多朋友推荐过《1980的情人》,我书房的书柜一角,放着于晓丹翻译的《洛丽塔》和《你在圣*·弗兰西斯科做什么》,搬了好多次家,即使忍痛也舍不得送人。那个翻译家和小说家于晓丹,哪怕从未见面,我都是熟悉的。我们是同时代的人,有着同时代的青春记忆。她文字里的敏感、细致、独特、不羁和感伤,都是我喜欢的。

可我马上要见的是一个纽约的内衣设计师,一个常年混迹于时尚界的女人。我对时尚界一直保持着警惕,那是个多么虚荣香艳的地方,充满奢华与诱惑,热衷用各种主义制造流行的消费主义神话。即使怀旧,也不是真正的伤感,而是以伤感的名义进行消费引导。以我浅薄的认识,时尚界正是一个作家该远离的地方。于晓丹却一头扎进去,奋不顾身,刻苦勤奋……十几年时间,从学习到实践,居然做得有声有色得风生水起,甚至已被人称作“大师”——虽然她一再在自己博客上表达着对这个称谓的畏惧。刚刚出版的《内秀》,副标题是“一个纽约内衣设计师的时尚手记”。听说为了新书的宣传,我们见面的第二天她就要去哈尔滨,举办一场内衣知识知识秀。为一本书举办一场内衣秀,这样的宣传方式恐怕目前还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吧?于晓丹古怪精灵的脑袋里,不知道有多少与众不同的心思。

翻译家、作家、内衣设计师。这样的三个标签贴在同一个人身上,怎么看都有点荒诞的感觉,可于晓丹居然能把它们成功地统一在一个身体里,没有分裂,没有对抗。跨界跨得如此轻松,如此出色,又如此离谱。于晓丹也不是三头六臂,她到底有何法宝,能够在完全不搭的几个界别自由穿越?

到了约定的时间,晓丹走了进来,我们是初次见面,居然一眼认出。晓丹的一头短发稍稍让我吃惊,即使在最青春叛逆的年龄,我也没敢把头发剪成那个样子,哪怕心里想过一千次。晓丹穿一件鸭蛋皮颜色的宽松袍子,随意搭了一条黑色的披肩,没有任何妆容的脸稍显疲惫。她说,对不起,早上赶着出门,脸都没洗早上赶着出门,脸都没洗。这份天然却让我悄悄松了一口气。大眼睛,翘鼻子,不厚也不薄的嘴唇,五官组合在一起的效果是清秀而不是艳丽。瘦瘦的脖子下面露着两根锁骨,精美且性感。

刚一落座,晓丹马上说饿了,顾不得聊天,先叫了意大利面上来,埋头吃上一气。就在她埋头吃面的时候,我翻着她的新书《内秀》,突然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好像我们依然年轻,还是大学校园里的同学,偶尔逃了课,跑到外面吃小吃,喝啤酒,谈谈文学跟理想。

这样恍惚着,晓丹已经吃完了面,脸色红润起来。想不到,在纽约生活十几年后,在喧嚣热闹、奢华虚荣的时尚界混成师辈的晓丹,依然是吃一碗面条就能够容光焕发的本真女子。我不安的心情彻底放松下来。

目光清澈,笑容明亮,声音暗哑但绝不干涩,除了头发短得有点出位,于晓丹就是一个邻家女孩的样子,简单,淡定,跟我想象的一样。

 

 

            让每一颗种子都发芽

 

话题自然从翻译《洛丽塔》谈起。那是晓丹翻译事业的起点,一个非常高的起点。一条翻译家的坦途已经在她脚下了,她却悄然转过身,走上了另外一条布满荆棘的路。从未学过绘画的晓丹去学服装设计,问她当时是怎么想的。晓丹说当然有凑巧的原因,不过她的确喜欢摆弄衣服,小时候就钩过桌布台布。幼年寄养在亲戚家,亲戚靠给人织毛衣为生给人织毛衣为生给人织毛衣为生,她也似乎得了些“基因”。原来那颗小小的种子早就埋在未来内衣设计师的心里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不晓得哪一次不经意的回眸,就会在心里埋下一颗理想的种子。但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要么只能模仿别人的成功模式,要么没有机会选择自己的其它可能,跟童年的理想渐行渐远。等到回首往事的时候,那些胎死腹中的种子,常让我们耿耿于怀。

于晓丹却是幸运的,八十年代是一个文学的时代,她生命里文学的种子率先发芽,开花,结果。九十年代中期,去了景象完全不同的纽约,置身于时尚大都市和工业化空气中,生命里的另外一颗种子也有了萌动的机会。饭桌上,晓丹说的多的果然是她的幸运,幸运地落脚在了纽约而不是巴黎,幸运地碰上了几个“贵人”老师,幸运地在毕业当天就开始上班……否则,她说根本没有吃设计这碗饭的可能。可幸运从来都不是平白无故的,即使同样有这些幸运,却不一定人人都能破茧成蝶。晓丹让这颗埋藏了很久的种子开花结果,其中所受磨砺非同一般。看她《内秀》书里的描述,她在服装学院入门时的经历像是在魔鬼训练营,如若没有艰苦卓绝的付出和坚持,恐怕就不会有今天这本《内秀》。现在她说起这些“痛苦”,已完全一副轻描淡写的样子,倒是说到毕业秀时的狂欢,还有兴奋在她眼睛里跳荡。

从翻译到写作再到内衣设计,在外人觉得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晓丹,却是如此自然而然,好像那颗种子遇到合适的空气与阳光,自然就会破土而出,开花结果。或许,一个生命的理想状态,就是如晓丹这般,让每一颗种子都发芽。

 

 

女为悦己而容

 

女为悦己者容,还是,为悦己而容,这是一个问题。我跟晓丹探讨这个问题时,她却说,对于对于内衣设计师来说来说,这不是问题是问题,内衣当然是为悦己而容。虽然女人的内离不开男人的立场内衣的每一次变化,阶段性重要符号的产生,都能在后面发现一双男性的眼睛和男性的手,但说到底,女人的内衣是女人自己的贴身物,甚至贴心物只是不少内衣设计或穿内衣的女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内衣,当然是为悦己而容。虽然女人的内衣离不开男人的立场,内衣的每一次变化,阶段性重要符号的产生,都能在后面发现一双男性的眼睛和男性的手,但说到底,女人的内衣就是女人的贴身物,甚至是贴心物。只是不少内衣设计和穿内衣的女人忽略了这一点。

我们见面之前,我们见面之前,晓丹刚刚逛了一家内衣店刚刚逛了一家内衣店。我问她怎么样,她摇摇头小心地表达表达着自己的意见。“元素太多,“元素太多,而且很多不必要。内衣最忌讳为设计而设计,忘记内衣是穿在里面和下面的衣服为设计而设计。忘记内衣是穿在里面和下面的衣服。”问她的理想内衣是什么样,我问她理想的内衣是什么样?晓丹说,肯定肯定不是以诱惑和挑逗目的为目的,也不应该以穿出来给人看为出发点,而是紧贴女性的身与心,柔软,安静,温美,浅淡,能让女性自己对自己更满意更。无论文胸、睡衣还是家居服,无论是文胸内裤还是睡衣、家居服,晓丹都希望它们希望它们应该是离心最近的作品,能保护和爱护女人的身体,让女人感觉舒服和踏实能保护爱护女人身体让女人感觉舒服和踏实。她在描述这一切的时候,眼睛里流露出让我也不由幻想并陶醉其中。她在描述这一切的时候,眼睛里流露出的甜蜜,让我也不由得幻想与陶醉其中。我猜想,我猜想,它应该应该不再是一件内衣,它是女人温软的内秀。

到这个时候,我似乎看到了小说家晓丹的影子文学与内衣设计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对于后者会有影响聊到这个时候,我似乎又看到了小说家晓丹的影子。文学和内衣设计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对于后者会有影响吗?晓丹说肯定会任何知识都是一种潜在能量会让一件单一的变得丰富。任何知识都是一种潜在的能量,会让一件单一的事情变得丰富。巴黎世家的首席设计师是学建筑出身,汤姆·福德做时装也导演电影,结果都比单一身份的人多些层次和视角,有层次才更有意思。时尚,她当然是用设计师的眼睛在看,但是我时尚,她当然在用设计师的眼睛看,不过有种感觉,,她更多地她更多还是在用小说家的眼睛看。听她讲起内衣的细节美,那些扇贝边,那些蕾丝的是在用小说家的眼睛看。她讲起内衣的细节美,那些扇贝边,那些蕾丝撕剪方式、摆放位置,摆放位置,那些美丽的玫瑰花苞,甚至是肩带的那些美丽的玫瑰花苞,甚至是肩带的装饰,我都能,我都能从中感觉到强烈的文学气息。这样的一个人,想想,怎么能放弃感觉到强烈的文学气息。这样的一个人,想想,怎么可能放弃她最初热爱的文学呢?做了十年内衣设计师以后文学呢?作了十年内衣设计师后她辞职回家写小说,辞职回家写小说。对此,我这时已一点不觉得吃惊了。一点不吃惊了。她现在在做什么,她说,正在写说正在写一个新故事。这也让我觉得顺理成章。问她新故事是什么,她淡淡地说,背景是一位皮草设计师是一位皮草设计师。终于写到了设计师,我笑着说。她说,仍只是背景。很想听她多说几句,可是她没有。

   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三个小时,告别的时候,意犹未尽。坐在回去的车上,我一路都在想着,要是将来的某一天,穿上晓丹设计的内衣,坐在窗户旁的长椅上,捧读晓丹翻译的《洛丽塔》,一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