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控项目全部合格:卧功 - 气功综合交流区 - 气功网论坛 ∷ 我锻炼!我健康!--五体盘龙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4:11:40
五龙盘体功
五龙盘体功主要是在睡觉前或睡眠中修炼的一个方法。
姿式:采用五龙盘体式,所谓五龙乃是指两手,两腿与躯干,这五个部位都要盘曲如龙,故称五龙盘体,具体姿式如下:
(1)身体侧卧:向左向右均可。古称左龙右虎,都是炼功的好姿式。
(2)以左侧卧为例,把左手大拇指,轻轻放在耳垂后面的凹陷中,食指和中指贴着左太阳穴,无名指、小指自然分开附于头侧,左肘弯屈贴靠胸肋,附枕而眠。
(3)右手屈肘,掌心劳宫穴贴于左肩“肩井”穴上,右肘轻搭在左肘上。
(4)左腿在下,屈膝蜷曲,犹如弯弓,弯曲以自己舒适为度。
(5)右腿微屈,重叠在左腿上;压左脚“跌阳穴(足胫腕部,俗称脚脖子内侧),钩贴右腿脚后跟。
(6)双目轻闭,自然呼吸,全身放松,将所有事情放下。
1、首先由上到下的放松一下全身(不必放松得很细,大略放松一下即可)。
2、放松后,思想集中在耳朵上,注意倾听呼吸的声音,意念随着一呼出气,一吸进来,使意与气合;同时让头颈随着呼吸,呼气时微微外伸,吸气时微微内收,要用意不用力,以外形只稍稍有些动作,外人不仔细看看不出来为度。这是使形与气合。如此,意、气、形三者合为一体,慢慢过渡到自然而然无须用意,则三者都能自动运转,则身心清静,呼吸自然变深变长,乃至进入胎息。练到一定程度呼吸有时会自动发生变化,如单吸不呼,或单呼不吸,或不吸不呼,一切要任其自然,不能有意强求。
功态中如想翻身,则可由有卧和身变成左卧,方法姿式一样,唯动作左右互换。姿式不可散乱。
练功中如睡着了,不必管他,功态中睡着与平常睡眠不同,由于一念贯串,在睡眠中仍旧在自动练功。第二天醒来时,如姿式已散,则仍要回复卧姿,再练习3—5分钟,然后按身心一体功方法收功即可。注意一定要收功,不收功则如播种而不收割,不能得益。
睡姿最好要慢慢养成习惯,即使夜间翻身也不散乱,唯左右互换,则肝肺气血自动调和流注,使睡中得益更大。
注意事项:
练习侧卧时枕头要比仰卧略高一些,一般以自感舒适为度。
*******************中国中医研究院的谢彦红等介绍,明代周履靖《赤凤髓》载有《华山十二睡功图》,以入睡为行   功夫,可以视为内丹功法的一种,相传乃华山高道陈抟所授。其睡功总诀云:“夫学道真之士若习睡功玄诀者,于日间及夜静无事之时,或一阳来复之候,端身正坐,叩齿三十六通,逐一唤集身中诸神,然后松宽衣带而侧卧之。诀在闭兑,目半垂帘,赤龙头抵上腭,并膝,收一足,十指如钩,阴阳归窍,是‘外日月交光’也。然后一手掐剑诀掩生门,一手掐剑诀曲肱而枕之,以眼对鼻,鼻对生门,合齿,开天门闭地户,心目内视,坎离会合,是‘内日月交精’也。功法如鹿之运督,鹤之养胎,龟之喘息。夫人之昼夜有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八万四千里,是应天地造化,悉在玄关橐龠。使思虑神归于元神,内药也。内为体,外为用。体则合精于内,用则法光于外,使内外打成一片,方是入道工夫。行到此际,六贼自然消失,五行自然攒簇,火候自然升降,酿就真液,浇养灵根,故曰:‘玄牝通一口,睡之饮春酒,朝暮勤行持,真阳永不走。’凡睡功毕,起时揩摩心地,次揩两眼,则身心舒畅。”《性命圭旨•亨集》载有道教所传“五龙盘体法”,其诀云:“东首而寝,侧身而卧,如龙之蟠,如犬之曲,一手曲肱枕头,一手直摩腹脐,一只脚伸,一只脚缩,未睡心,先睡目,致虚极,守静笃,神气自然归根,呼吸自然含育,不调息而息自调,不伏气而气自伏。”此法乃内丹家炼去睡魔,以达到《参同契》“寝寐神相抱,消息候存亡”,《庄子》“其觉也无忧,其寝也无梦”的境界。其法虽然入睡,仍常惺惺,心地湛然,以睡引元神合道。如此“开心宗之性,示不动之体,悟梦觉之真,入闻思之寂”,其诗云:“元神夜夜宿丹田,云满黄庭月满天。两个鸳鸯浮绿水,水心一朵紫金莲。”

    侧身而卧之法,不必拘泥。仰身而卧,称作尸睡,儒门有“睡不尸卧”之戒,然道教“未学生,先学死”,能行胎息僵尸之功,亦是仙人境界。据传张三丰《蛰龙法跋》,《周易•随•象传》云:“君子以向晦入宴息。”不曰:“向晦宴息”而曰“入宴息”,其妙处正在“入”字,“入”即睡法。以“神入   穴”,坐卧皆有睡功,又何必“高枕石头眼”哉!今将世传华山陈抟《蛰龙法》睡功诀录于后,以见道教睡功之真谛:

    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高卧,世无知音。
道家的睡方与睡功
作者:北京:谢彦红 胡孚琛
 人之一生,半在睡眠中度过,因之睡眠之于养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道家养生学和道教医学,对人的睡眠多有研究,创造出一套道家的睡方与睡功,成为中华民族养生与医疗宝库中的瑰宝。古代道家的隐逸之士,称逍遥入睡为隐入黑甜乡,从中得到睡中三昧的艺术境界。其中五代北宋初高道陈抟便是最著名的睡仙,他经常在华山高卧数月,以睡方和睡功传道,为中国的人体生命科学作出了贡献。
  睡方与睡功,被历代道家之士所重视。半山翁诗云:“花竹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可见华山处士陈抟的睡方与睡功在社会上影响甚大。据道家养生学著作,卧处不可以首近火,不可当风,不可露天而睡。睡前必作轻微动作,揉眼、擦面、摩腹、刷牙、嗽口、濯足、梳发、静心,令食物消化,再入寝。不可醉饱入睡,不可悬足,不可张口,不可覆首,要将一切计虑营谋消释,清心入睡。睡宜暖腹、护肩颈,温足冻脑,食后右倾而卧,食远则左右皆宜。老年人要睡午觉,青年人入寝不过午。因老年人气弱,故寝以养之,少壮阳气盛,昼寝反会阳亢而致目昏头重之疾。明代郑《昨非庵日纂》记载:“《千金方》云‘半醉酒,独自宿,软枕头,暖益足,能息心,自冥目’”。清代曹庭栋《老老恒言》云:“愚谓寐有操、纵二法。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类,使心有着,乃不纷驰,应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朕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断非意想所及。惟忘乎寐,则心之操或纵,皆通睡乡之路。”又说:“坐而假寐,醒时弥觉神清气爽,较之就枕而卧,更为受益。既有坐不能寐者,但使缄其口,闭其目,收摄其心神,休息片时,足当昼眠,亦堪遣日。”以上可谓入睡之方。
  明代周履靖《赤凤髓》载有《华山十二睡功图》,以入睡为行功夫,可以视为内丹爱猫扑.爱生活的一种,相传乃华山高道陈抟所授。其睡功总诀云:“夫学道修真之士若习睡功玄诀者,于日间及夜静无事之时,或一阳来复之候,端身正坐,叩齿三十六通,逐一唤集身中诸神,然后松宽衣带而侧卧之。诀在闭兑,目半垂帘,赤龙头抵上腭,并膝,收一足,十指如钩,阴阳归窍,是‘外日月交光’也。然后一手掐剑诀掩生门,一手掐剑诀曲肱而枕之,以眼对鼻,鼻对生门,合齿,开天门闭地户,心目内视,坎离会合,是‘内日月交精’也。爱猫扑.爱生活如鹿之运督,鹤之养胎,龟之喘息。夫人之昼夜有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八万四千里,是应天地造化,悉在玄关龠。使思虑神归于元神,内药也。内为体,外为用。体则合精于内,用则法光于外,使内外打成一片,方是入道工夫。行到此际,六贼自然消灭,五行自然攒簇,火候自然升降,酿就真液,浇养灵根,故曰:‘玄牝通一口,睡之饮春酒,朝暮勤行持,真阳永不走’。凡睡功毕,起时揩摩心地,次揩两眼,则心身舒畅”。《性命圭旨.亨集》载有道教所传“五龙盘体法”,其诀云:“东首而寝,侧身而卧,如龙之蟠,如犬之曲,一手曲肱枕头,一手直摩腹脐,一只脚伸,一只脚缩,未睡心,先睡目,致虚极,守静笃,神气自然归根,呼吸自然含育,不调息而息自调,不伏气而气自伏。”此法乃内丹家炼去睡魔,以达到《参同契》“寝寐神相抱,消息候存亡”,《庄子》“其觉也无忧,其寝也无梦”的境界。其法虽然入睡,仍常惺惺,心地湛然,以睡引元神合道。如此“开心宗之性,示不动之体,悟梦觉之真,入闻思之寂”,其诗云:“元神夜夜宿丹田,云满黄庭月满天。两个鸳鸯浮绿水,水心一朵紫金莲。”
  侧身而卧之法,不必拘泥。仰身而卧,称作尸睡,儒门有“睡不尸卧”之戒,然道教“未学生,先学死,”能行胎息僵尸之功,亦是仙人境界。据世传张三丰《蛰龙法跋》,《周易.随.象传》云:“君子以向晦入宴息”。不曰“向晦宴息”而曰“入宴息”,其妙处正在“入”字,“入”即睡法。以“神入穴”,坐卧皆有睡功,又何必“高枕石头眼”哉!今将世传华山陈抟《蛰龙法》睡功诀录于后,以见道教睡功之真谛:
  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高卧,世无知音0000000000000000
身体侧卧,向左向右均可,向左为降龙,向右为伏虎。以右侧卧伏虎式为例,把右手大拇指,轻放在耳垂后面的凹陷中,食指和中指贴着右太阳穴,无名指轻放额中,小指下按眉心;右肘弯屈贴靠胸肋,着枕而眠。左手屈肘,掌心劳宫穴贴于右肩“肩井”穴上,左肘轻搭在右肘上。右腿在下,屈膝如弯弓,以自己舒适为度。左腿微屈,重叠在右腿上,把右脚胫腕部(即脚脖子内侧),钩贴左腿脚后跟。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陈抟老祖即陈抟(?~989)北宋初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州)人。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兼通医理、佛学,明天文地理。后唐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山水为乐,隐居武当山九室岩二十余年(一说仅三、五年),专习胎息服气,辟谷导引内养静功。所传“五龙盘体睡修功”,尤为著称,后有《睡功图》传于世。后晋时,游四川邛州天庆观,后归关中。后周世宗于显德三年(956),诏见问以黄白炼丹事,奉对称旨,封谏议大夫,固辞不受,赐号白云先生。入华山,居云台观和少华石室。太平兴国二年(977),应诏入阙。九年,再次入阙,深及礼遇,下诏赐号希夷先生。其道教思想融贯儒、佛、道三家学说,启宋代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其道教丹道思想主张性命双修,养生内炼,澄思息虑,调气入静,顺其自然。其以传统的道家学说为核心,吸收儒家、佛教禅定思想,构成一套系统的内丹理论,为宋元道教内丹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著述有《无极图》、《先天图》,其宇宙形成理论成为宋代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另著有《九室指玄篇》81章,言导引还丹事。此外还有《易龙图》、《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赤松子八诫录》、《阴真君还丹歌注》、《人伦风鉴》(又称作《黾鉴》)等。
关于陈抟老祖还有许多传说,其实最具传奇性的当属是《爱睡歌》的来历了。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在未得江山之时曾与陈抟对弈于华山,赵匡胤的棋术在当时也称得上是高手,而面对陈抟却输得没了脾气,在与之交谈中赵匡胤发现陈抟决非是碌碌之辈,故赵匡胤在做了皇帝后还对其念念不忘,并下诏书让陈来京为官,而令他大为恼怒的是陈非但没有来京,却写下了著名的爱睡歌回绝了赵的旨意,其文如下:“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毯,不盖被,蓑衣铺地石做枕,震雷电掣臣正睡,闲思张良,闷想范蠡,说甚曹操,休言刘备,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定怎知臣向青天顶上,白云堆里,展开眉头,解放肚皮,且一觉睡,管什么玉兔东升,红轮西坠!”赵氏看罢一时龙颜大怒,并有了杀死陈抟的想法,于是传旨派人去诛杀陈抟,这时有一谋士急忙上前劝阻,说陈乃当今之名士,在社会上的影响太大,若赵杀了他恐怕会受到民众的猜忌,赵经思考后便改发了圣旨,命令陈要在华山好好修炼,并赐云台观与陈,就让他在那里“睡觉”去了。以下是陈抟诗集的部分摘录:
喜睡歌
我生性拙惟喜睡,呼吸之外无一累。
宇宙茫茫总是空 ,人生大抵皆如醉,
劳劳碌碌为谁忙,不若高堂一夕寐。
争名争利满长安,到头劳攘有何味?
世人不识梦醒关,黄梁觉时真是愧。
君不见,陈抟探得此中诀,鼎炉药物枕上备。
又不见,痴人说梦更认真,所以一生长愦愦。
睡中真乐我独领,日上三竿犹未醒。
糊涂歌
糊里糊涂度年岁,糊涂醒来糊涂睡。
糊涂不觉又天明,复向糊涂埋心肺。
明明白白又糊涂,糊涂饮酒糊涂醉。
世人难得不糊涂,独我糊涂有真味。
华山游
华阴高处是吾宫,出即凌空跨晓风。
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归隐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授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愁看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辞歌女
冰肌为骨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到来。
处士不生巫峡梦,空劳云雨下阳台。
七绝
昏昏黑黑睡中天,无寒无暑也无年。
彭祖寿经八百岁,不比陈抟一觉眠。
叹世诗二首
(其一)
千门万户锁重开,星斗排空静悄然。
尘世是非方欲歇,六街禁鼓漏初传。
(其二)
银河斜转夜将阑,枕上人心弄未闲。
勘叹世廛名利者,多应牵役魂梦间。
二十四节气坐功却病法,据说为宋代养生家陈搏所传。其行功图出现于明代。明代罗洪先编《万寿仙书》三卷,其中卷二载有“四时坐功却病图”,每图附有文字说明,但因年代久远,图文班驳不清。清代郑官应编撰的《中外卫生要旨》卷四所载者,比较清晰精美。因此,选用该书光绪癸已(一八九三年)刊本。
    陈搏(?~九八九)字图南,号扶摇子,唐末宋初气功学家。曾隐居武当山、华山、创有五龙盘体睡功等。
    罗洪先(一五○四~一五六四)字远夫,曾任翰林院修撰,对气功颇有研究。撰有《万寿仙书》,或谓《仙传四十九方》传世。现用明.胡文焕《寿养丛书》,所收、明.铁峰居士《保生心鉴》之绘图,参考清.郑官应说明文字而成。
    郑官应(一八四二年~一九二一年),字正翔,清末著名思想家。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少年多病,长而游历四方,提倡“主以中学,辅以西学”。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年)染病,于是开始研究养生之学,认为中医“慎起居,节饮食,寡欲清心,存神养气”,与西医光、热、空气、水、饮食、运动等均为养生要素,于是“辑中外先哲及师友所记养生要语二册,日用五谷蔬果禽兽鳞介宜忌者一同,外功按摩导引一册,汇成四册,名为《中外卫生要旨》”。该书卷四载有陈希夷睡功图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坐功时间之规定,根据我们的现实人现实情况,可以灵活掌握。例如可以不坚持在零时前后进行。晨起或晚睡前均可。


立春正月节坐功图
    主治:风气积滞,颈项疼痛、耳后痛、肩臂痛、背痛、肘痛等。
    功法:每天二十三~三时之间,盘坐。两手相叠按左大腿上。上体连头向右转。目视右后上方。呈耸引势,略停几秒钟,再缓缓转向左方,动作如右。左右各十八次。然后上下牙齿相叩,即叩齿三十六次,漱津(即舌舐上颚,并两颊、上下齿唇间,此时唾液则增加分泌,养生家称为津液)几次,待津液满口分三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三次,呼一吸为一息,如此三十六息而止。        惊蛰二月节坐功图
    主治:腰脊脾胃蕴积邪毒,目黄口干,齿鼻出血,头风面肿,喉痹暴哑,目暗羞明,鼻不闻臭,遍身疙瘩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两手握固。头项向左右缓缓转动各四次。两肘弯曲,前臂上抬与胸齐平,手心朝下,十指自然拳曲。两肘关节同时向后顿引,还原。如此反复做三十六次。然后如前做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春分二月中坐功图
    主治:胸部肩背经络虚劳邪毒,齿痛颈肿,寒栗热肿,耳聋耳鸣,耳后肩臂痛、皮肤肿胀搔痒。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两手由体侧提到腋下,手心朝上,两手内旋,向正前方推出,使掌心向前,指尖向上,两臂伸直与肩同宽同高,同时头向左转动,两手收至腋下,同时头转向正前方。两手如前推出,头转向右侧。如此左右各做三十六次。然后如前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清明三月节坐功图
    主治:腰脊肠胃虚邪积滞,耳前热,苦寒,耳聋咽痛,颈项肩臂疼痛,腰软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腿而坐,两手作挽弓动作。左右两手交换,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各做五十四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谷雨三月中坐功图
    主治:脾胃痞块瘀血,目黄,鼻衂,颊肿,颌肿,肘臂外的侧肿痛,掌中热。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自然盘坐,右手上举托天,指尖朝左;左臂弯曲成直角,前臂平举在胸前,五指自然弯曲,手心朝胸,同时头向左转,目视左前方。然后左右交换,动作相同,各三十三十六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立夏四月节坐功图
    主治:风湿留滞,经络肿痛,臂肘挛急,腋肿,手心热,嘻笑不休等。
    功法:每天三~七时之间,一腿盘坐,一腿弯曲屈膝,两手交叉抱膝,手与膝力争二三秒钟。两腿交替,左右各抱膝三十三十六次。最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小满四月中坐功图
    主治:肺腑蕴滞邪毒,胸胁支满,心悸怔忡,面赤鼻赤目黄,心烦作痛,掌中热等。
    功法:每天三~七时之间,盘坐,左手按住左小腿部位,右手上举托天,指尖朝左。然后左右交换,动作相同,各做十八次。最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芒种五月节行动图
    主治:腰肾蕴积虚劳,咽干,胃痛,目黄胁痛,消渴,善笑善惊善忘,上咳吐,下气泄,身热股痛,心悲,头项痛,面赤等。
    功法:每天三~七时之间,起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由胸前上提,手心向上,然后外旋,向上托起,两臂伸直,手心向上,十指尖朝后,腹向前挺,背向后压,头后仰,目视双手,略停数秒,双手经体侧徐徐下落。如此反复做三十三十六次。最后做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夏至五月中坐功图
    主治:风湿积滞,腕膝痛,肩臂痛,掌中热痛,两肾内痛,腰背痛,身体困重。
    功法:每天三~七时之间,屈膝蹲坐,两臂伸直,十指交叉,手心向胸,以右脚踏手心中,脚向外蹬,手往里拉,蹬拉相争,约二三秒钟。换左脚踏,同样动作,左右各做三十三十六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小署六月节坐功图
    主治:腿膝腰髀风湿,咽干,喘咳,小腹胀,半身不遂,健忘,脱肛,手腕无力,喜怒无常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两手于背后撑地,十指尖朝后,胳膊伸直,左腿向前伸直,脚跟着地,右腿折叠使大腿压住小腿,目视在脚尖,并使身体重心向后移,然后向前移。如此两脚交换,动作相同,各做十八次。最后做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大署六月中坐功图
    主治:头项胸背风毒,咳嗽,气喘,心烦,胸满,手臂痛,掌中热,脐上或肩背痛,汗出中风,尿多,皮肤痛麻,悲愁欲哭,畏寒发热。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双手握拳拄在腿前,两臂伸直与肩同宽,两拳眼相对,身体重心前移,上体前俯,扭项转头向左右上方虎视。重心后移,头转向前;重心再前移,头转向右,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做十八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立秋七月节坐功图
    主治:补虚益损,祛腰积气,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面色无华,足外热,头痛,颔痛,眼眶痛,腋下肿,缺盆肿痛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上体前俯,两臂伸直以撑地,两臂分开与肩同宽。然后含胸缩体,闭住呼吸,耸身向上,重心前移,稍停,还原。如此反复做五十四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处暑七月中坐功图
    主治:风湿留滞,肩背痛,胸痛,脊背痛,胆经循行部位胁肋髀膝外侧下至足胫踝前以及诸关节皆痛,少气咳嗽,胸背脊膂积气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正坐,转头向左右上方举引,再缓缓转向右后上方举引;同时用两手半握拳,反向后捶腰背。每转头一次,捶背六次。头向左右各转三十三十六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白露八月节坐功图
    主治:风气留滞腰背经络,洒洒振寒,恶人与火,闻水声则惊狂,虐,汗出,鼻衂,(口呙)唇疹,颈肿,喉痹不能言,呕吐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两手按膝,头缓缓转,向左向右各推引十八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秋分八月中坐功图
    主治:风湿积滞,腹大水肿,膝膑肿痛,膺乳气冲,股胫外侧痛,遗尿,腹胀,消谷善饮,胃寒喘满。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两手掩耳,十指向后相对,上体向左侧倾,至极而止。再慢慢向右侧倾。左右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各做十八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寒露九月节坐功图
    主治:风寒湿毒之邪侵犯胁腋经络,动冲头项,背脊痛,目黄流泪,鼻衂,霍乱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两手心向上,十指尖相对,缓缓上提至乳胸前,两手前臂内旋,双手慢慢向上托起,手心朝上,指尖分别朝左右侧方向,两臂伸直,且成开放型。身体上耸,头转向左,手心翻向下,两臂由体侧缓缓放下。如此反复做十八次。然后,叩齿、咽津,方法同前。


霜降九月中坐功图
    主治:风湿痹邪侵犯腰腿,邪不能曲,小腿裂痛,颈、背、腰、臀痛,肚脐突出,肌肉痿缩,大便脓血,小腹胀痛,小便不利,久痔脱肛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向前伸腿而坐,两手分别向前攀住左、右脚底,膝关节弯曲。然后脚向前蹬,手向后扳,力争数秒钟,屈膝,两臂随之弯曲。如此反覆做三十六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收功同前。        寒立冬十月节坐功图
    主治:胸胁积滞,虚劳邪毒,腰痛不能俯仰,咽干,面色无华,胸满呕逆,头痛,颊肿,目赤肿痛,两胁下痛引小腹,满闷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两手由体侧提到胸前,手心朝上,两臂随后缓缓落下,头转向正前方,两手臂再重复上述动作,头转向右,动作相同,左右相反,各十八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小雪十月中坐功图
    主治:腕肘风湿热毒,女子小腹肿,男子阓疝,遗尿,睾丸肿痛,转筋,阴缩,洞泄,喘咳,善恐等。
    功法: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左手按住膝部,手指朝外,右手挽住左肘关节,并用力向右拉,左肘用力向左力争,相持数秒钟,左右名十八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大雪十一月节行动图
    主治:脚膝风湿毒气,口热舌干,咽肿,上气,烦心,心痛,阴下湿等。
    功法:每天二十三~三时之间,起身站立,两脚左右分开约与肩同宽,膝关节稍曲,两臂伸直外展平举,手心朝外,指尖朝上,抬腿原地踏步走若干。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冬至十一月中坐功图
    主治:手足经络寒湿,臂股内侧痛,足痿,嗜睡,足下热痛,脐痛,胁下痛,胸满,上下腹痛,大便难,颈肿,咳嗽,腰冷等。
    功法:每天二十三~三时之间,起身平坐,两腿前伸,左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半握拳,按在两膝上,使肘关节分别朝向左右斜前方,拳眼向腹,拳心朝外,上身前俯,极力以拳压膝;重心后移,又拳轻轻按膝。如此做十八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小寒十二月节坐功图
    主治:营卫气蕴,食人即吐,胃脘痛,腹胀,身体困重,心下急痛,二便不畅,黄疸等。
    功法:每天二十三~三时之间,盘坐,右大腿压在左小腿上,右小腿稍向前放,左手掌按在右脚掌内上方,右手极力向上托天,手心朝上,指尖朝右方向,转头目视上托之手。然后,左右手足交换,动作相同,左右各十八次。最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大寒十二月中坐功图
    主治:经络蕴积邪气,舌根强痛,体不能动或不能卧,股膝内肿,足背痛,腹胀肠鸣,泄泻,足踝肿等。
    功法:每天二十三~三时之间,单腿跪坐,即一腿前伸,另一腿跪在床上,前脚掌着地,臀部坐在后脚后跟上,上体后仰,以两臂分别在身后左右侧撑地,指尖朝向斜后方,身体重心后移,再前移。两腿互相交换进行,左右各十八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