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考研:常用中草药(续四) - 淡静如水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20:03:32

人参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单一。掌状复叶生茎端,一年生为1片三出复叶。二年生有1片五出复叶,以后每年递增1片。4~6年生有3~5片五出复叶;叶柄长。伞形花序顶生,花小,淡黄绿色。果扁球形,熟时鲜红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深山阴湿林下。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多栽培。 
【采制】 栽种5~6年后,于秋季采挖(园参),洗净晒干,称生晒参;鲜根以针扎孔,用糖水浸后晒干,称糖参;鲜根蒸透后烘干或晒干,称红参。野生人参根经晒干,称生晒山参。 
【性味】 性温,味甘、微苦。 归脾、肺、心经。
【功能主治】 大补气元,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津伤口水渴。用量3~9g

山茱萸

 【别名】 山萸肉、药枣、枣皮。 
【来源】 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果肉。 
【植物形态】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4-7m。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对生,卵形至长椭圆形,长5-10cm,宽2.5-5.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疏生平贴毛,下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间有黄褐色毛丛;有叶柄。花先叶开放,伞形花序生于小枝顶端;总苞片4,黄绿色;花瓣4,黄色;雄蕊4;花盘环状,肉质;子房下位,2室。核果椭圆形,熟时深红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生于阴湿沟畔、溪旁或向阳山坡灌丛中;有栽培。 主产浙江,河南、安微、陕西、山东、四川、山西有分布。 
【采制】 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有时酒制用。 
【性味】 性微温,味酸、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用量6-12g

 

 四叶参

【别名】 山海螺、奶参、羊乳、轮叶党参。   
【植物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本,全株有乳汁,具特异臭气。茎无毛,有多数短分枝。主茎上的叶互生,细小,短枝上的叶4片簇生,椭圆形或菱状卵形,叶缘有刚毛,背面灰绿色;近无柄。花单生,偶成对生于侧枝端;花萼贴生至子房中部,先端5裂,花冠钟状,5浅裂,黄绿色,内有紫色斑点。蒴果下部半球状,上部有喙,有宿萼。种子有翼。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野沟洼潮湿地带或林缘、灌木林下。主产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贵州、陕西。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纵切晒干;或蒸后切片晒干。
【性状】 根纺锤形或圆锥形,多纵剖成两半或块片。表面灰黄色,有较密的环状隆起的皱纹,根头小,有数个茎基或芽痕;纵剖两半的边缘向内卷曲而呈海螺状,剖面黄白色。质轻,折断面类白色。  
【性味】 性温,味甘。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 补血通乳,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用于病后体虚、乳汁不足、痈肿疮毒、乳腺炎。用量15~60g。 

 

鸭跖草

【别名】 竹叶菜、竹节菜、三角草、鸭仔草。
【来源】 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60cm。茎基部匍匐,上部直立,微被毛,下部光滑,节稍膨大,其上生根。单叶互生,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9cm,宽1.5—2cm,基部下延成膜质 鞘,抱茎,有缘毛;无柄或几无柄。聚伞花序有花1—4朵;总苞心状卵形;长1.2—2cm,边缘对合折叠,基部不相连,有柄;萼片3,膜质;花瓣3,深蓝色,有长爪;雄蕊6,3枚能育;子房卵形,2室。蒴果椭圆形。花期5—9月,果期6—11月。 生于路旁、田边、河岸、宅旁、山坡及林缘阴湿处。主产我国东南地区。
【采制】 夏、秋季采收,晒干。
【性味】 性寒,味甘、淡。《泉州本草》:入心,肝、脾、肾、大小肠诸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风热感冒、高热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痛肿疗疮。用量30-60g。  

  

野菊花

别名:野黄菊花、苦薏 、山菊花、甘菊花。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m。茎基部常匍匐,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卵状三角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9cm,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锯齿,两面有毛,下面较密;叶柄下有明显的假托叶。头状花序直径2~2.5cm,排成聚伞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4层,边缘膜质,外层椭圆形;花小,黄色,边缘舌状,先端3浅裂,雌性;中央为管状花,先端5裂,两性。花期9~11月,果期10~11月。生于路旁、山坡、原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制:秋、冬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
性状:花序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舌状花一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性味 性微寒,味苦、辛。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鱼腥草


【别名】狗贴耳。 
【产地】生于沟边、溪旁或林下湿润地。广布于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均产。
【特性】蕺菜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轮生小根。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缘,背面常紫红色;掌状叶脉5~7条;叶柄长1~3.5厘米,无毛;托叶膜质长1~2.5厘米,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花小,夏季开,无花被,排成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总苞片4片,生于总花梗之顶,白色,花瓣状,长1~2厘米;雄蕊3枚,花丝长,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3个合生心皮所组成。蒴果近球形,直径2~3毫米,顶端开裂。 
【采收加工】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拔取全草,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本品全长15~40余厘米。茎扁圆柱形,稍扭曲,直径约0.2~0.3厘米,红棕色,有直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断面黄棕色,叶互生,叶片常皱卷。展开后心形,长3~7厘米或过之,宽3~6厘米或过之,全缘,上面暗黄绿色至暗红棕色,密生腺点,下面灰绿色或灰棕色,质脆易碎;托叶与叶柄基部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以叶多、色灰绿、有花穗、鱼腥气浓者为佳。 
【性味功用】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用于肺脓肿,痰热咳嗽,肾炎水肿,白带,尿路感染,痈疖。常用量15~25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捣拦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
2.利尿作用,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肾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于尿路感染的频尿涩痛。
3.增强免疫系统作用,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
4.抗肿瘤作用,提高癌细胞中的CAMP而抑制艾氏腹水癌。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因本品含有挥发油,故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马勃

【处方名】:马勃、马卜、轻马勃、马勃绒
【功 效】:清热。
【主 治】:治喉痹咽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性味归经】:辛,平。归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调敷、或作吹药。
【用药忌宜】:《 饮片新参》:“风寒劳咳失音者忌用。” 

  

 灵芝


【别 名】:三秀(《楚辞》)、芮、芝(《尔雅》)。原植物紫芝(《本经》)又名:木芝(《本经》)
【处方名】:灵芝、灵芝草、菌灵芝
【来 源】:为菌类植物药多孔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
【功 效】:益精、补肾、祛风。
【主 治】: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
【性味归经】:甘,平。入肾、肝、心、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1钱;或浸酒服

  

桑白皮


【别 名】:桑根白皮(《本经》)、桑根皮、桑皮(孟诜)、白桑皮(《山西中药志》)
【处方名】:桑皮、双皮、桑白皮、双白皮、炙桑皮等
【功 效】:泻肺平喘,行水消肿。
【主 治】:治肺热喘咳,吐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性味归经】:甘,寒。《雷公炮制药性解》:  "入脾、肺二经。"《药品化义》:  "人肺、大肠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汁涂或煎水洗。
【用药忌宜】: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①名本草经集注》:"续断、桂心、麻干为之使。 "②《本草经疏》:"肺虚无火,因寒袭之而发咳嗽者勿服。"③《得配本草》:"肺虚,小便利者蒙用 

 

五味子


【别名】 山花椒、乌梅子、软枣子。 
【来源】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果实。 
【植物形态】 多年生落叶藤本。小枝灰褐色,皮孔明显。叶互生,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2-5cm,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细齿;叶柄淡粉红色。花单性异株,生于叶腋,花梗细长柔软;花被片6-9,乳白色或粉红色,芳香;雄花雄蕊5;雌蕊群椭圆形,心皮17-40、覆瓦状排列于花托上。果熟时呈穗状聚合果。浆果球形,肉质,熟时深红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于半阴湿的山沟、灌木丛中。主产辽宁、黑龙江、吉林。 
【采制】 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 
【性状】 果实呈不规则球形,粘韧,直径5-8mm。表面紫红色或暗红色,油润,有网状皱纹。种子1-2粒,肾形,长4-5mm,宽3-4mm,表面棕黄色,有光泽。果肉味酸;种子味微咸而辛。  
【性味】 性温、味酸、甘。归肺、心、肾经  。
【功能主治】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咳喘、遗精、久泻、自汗、盗汗、心悸失眠。用量1.5-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