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宇鑫物流电话:[转贴]火车上的厨房:师傅切菜像剁猪草 【猫眼看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9:32:46
[转贴]火车上的厨房:师傅切菜像剁猪草     剑门碧玉 于 2011/10/22 23:21:58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火车上的厨房:师傅切菜像剁猪草

2011-10-21 老鹰的写字窝

    去年,上海和老家的那个城市间开通了一趟直达的火车,令人高兴,因为回家总算方便一点了。但是又听人说这趟到小城市的火车属于第三世界等级,很旧很破,乘坐之前也没报太多的期望。感觉以前每一次坐火车都是一场对自己的考验,曾经站过二十多个小时,曾经爬过车窗,曾经挤在车厢里连上厕所都不能。现在条件要好上一些了,回家或者出远门能买卧铺的就买卧铺,不用再挤着站着,不过国庆这次回家的这趟火车之旅还是让我“惊喜”连连,其中我还有幸目睹了火车餐车的厨房,心中留下的印象真是非常地深刻。

    由于是带着刚满十个月的小孩远行,所以就买了几张软卧票,这算是火车上最有“档次”的席位了。但这种“档次”只是相对的概念,我从来也没指望过火车上的所谓卧铺能能舒适到哪儿去,有个睡觉的地儿就行。果然,在我们一家几口进了软卧包厢,映入眼帘的就是脏兮兮的床单被褥,本来应该是白色的这些床品,却泛着扎眼的黄色,就像婴儿用久了却未洗干净的尿布,又像图书馆里年代久远变成了黄色的纸张。还有因被套没套严实而露出来的被子,本来应该是淡蓝色,但让人看到的却是发亮的泥黑色,像一个夏天都没洗过的衬衫衣领。除了目之所及,包厢里还有杂陈着的五味涌入你的鼻孔,很重很浓,连从厕所里飘过来的臭味都被这种五味杂陈打搅得不那么刺鼻。

    眼不见为净吧,本来对火车之旅也没有太高的期待,况且坐这种“软卧”比以前那种站着或者挤令人腰背酸痛的硬座已经好上许多,该知足了。

    放置好行李,安顿好小孩,与家人聊天说话,时间也很快过去。晚上六点多了,肚子开始咕咕叫,差不多该吃点饭了。对吃泡面有点厌倦,也不大能填饱我的肚子,于是就等着火车上随着小推车而被送来的盒饭,尽管不好吃,但总算得上一顿正餐。可左等右等,快到7点了,也没看到小推车过来的迹象。没办法,只好亲自去餐车买饭,还好餐车就在软卧车厢的隔壁。

    很快到了餐车,我问有没有盒饭,服务员说没有。我又问有什么可吃的,服员员说有套餐。我问多少钱一份,她说三十。一听三十我就明白了为什么盒饭不送货,因为盒饭只有十五,而饭菜内容差不多的套餐要三十,自然要挑钱多的卖了。有点不爽,但考虑到饥肠漉漉的肚皮,我也无可奈何,只好拿出九十让她给我打包三份。

    餐车上的服务员很忙碌,因此等待打包好的套餐需要一点时间,于是我就站在餐车与厨房的交接处等着。厨房的门没有关,我站在那里很容易看到里面的景象,不失时机,刚好观察一下这神秘的火车厨房。没想到,我这一观察却观察到了这厨房里的“奇观”。厨房里几个衣着脏兮兮的师傅同样很忙。其中一个在忙着抽烟,还不时娴熟优雅地弹弹烟灰,不知道这烟灰会不会一不小心地成为饭菜的佐料。还有一个师傅在忙碌地切着青椒,这切青椒来来没什么好看,但因为这位师傅切得很有创意,令人叹为观止。首先,他切椒是囫囵着切的,不像我们印象中的切椒,需要先掐蒂去籽。这一个个囫囵的青椒经他一拍一切,很快就变成了一大堆可以下锅的原料,极其有工作效率。另外,他切的这堆青椒也是不用洗的,因为我看到那些备切的青椒存货就堆在他脚下的地板上,装在一个批发蔬菜用的大网袋里,师傅切完砧板上的青椒,再俯身将脚下的青椒移到砧板,继续切。这一场面令我想起了小时候父母给家里的猪剁猪草的场面:嫩绿的猪草从地里割来,到家拿到直接一剁就扔进了猪的横槽里。这位师傅切青椒似乎也是如此,咱一的不同就是这青椒还要加加热、炒炒熟。

    当然,这火车的厨房也不能说是一塌糊涂,因为他们也能做出好吃的东西来,比如说香喷喷、看着令人眼馋的打卤面,只可惜这种美味不是给我们这些乘客吃的,而是给列车长吃的。我亲眼地看出了师傅端出了两碗,并亲眼看到了他们端给了餐车里两个带着车长袖标的人。

    尽管看到了厨房里的烟灰佐料,尽管看到了厨房里切“猪草”,不过我们还是把从餐车打包的套餐给吃了,而且吃的是毫不犹豫。一个原因:饿着肚子。另一个原因,也是更重要的原因:这种可能沾着烟灰和泥巴的饭菜也不至于把我们的肚子吃坏。我们平时在外面饭店吃的东西,也不见得比火车上的这种干净、健康到哪儿去,味千拉面事件,海底捞事件,俏江南事件,哪一个不是名牌的餐饮,不也被爆出了他们厨房里的那些猫腻与“奇观”,更何况其他种类的餐饮饭店,只是我们没法儿到他们的厨房一睹庐山真面目罢了。况且,地沟油、瘦肉精之类的毒物,应该也早已磨炼得我们的肠胃身体“百毒不侵”,区区火车上的一点泥巴应该也耐不了我何。

    是啊,现在我们的“生存环境”似乎是越来越恶劣,而该有点作为、该推动这种境况改变的人又没什么作为,我们也只能躲就躲,躲不了就“适者生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