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万籁声先生武术气功思想片鳞管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4:13:39
大道原来法自然,自然之中有不然;
            
不然练到变自然,自然之后为当然。

    自然门“乃于空处用功,以意导气,不加丝毫气力,丝毫色相,意到手到,意止手止,使气纯养归根,以气为本,是为气功”。“本门功成,自有神勇,腾闪刺扎,气不上浮,有急有徐,有刚有柔,机息渺茫,动则万变,不固执以求气,不着相以用力。神乎神乎至于无形。飘乎渺乎至于无声,愈练身体愈健,愈老身体愈康,虽外则羸瘠,内实充盈,此其所以为气功也”。

 “万法初无二理,三教本是一家,道谈玄,佛谈空,儒谈性,其至一也;道名金丹,佛名舍利,儒名婴儿,其归一也。”先生常谓:儒可宗,道可学,佛亦可学,三教各有真谛,三教不必合一,事有万殊,理无二致,但求有益于身世为归。

 “良贾善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并论“此语诚习艺者之针规!苟能如此养练,不惟日后遇敌无警怖之怀,而亦所以入道之基也”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万籁声先生提出修炼分三个阶段,即“寿、功、道”。“是以修道,需明寿功道三字,乃系相连而来,其初步以能却病多活寿数为则,次则练大功,筑道基以固三宝,以此而后始可以谈道。今人先即谈道,将寿功二字,置于脑后,是如欲立一公司者,资本未就,先算每年挣若干红利,出息多少,如何摆布,空中楼阁,幻想一阵,询及资本,仍系两袖清风,此所谓舍本逐末也。盖不能却疾延年,怎能益寿?怎得成仙耶?”

   万籁声先生在炼精方面的论述尤为精辟独到。他认为炼精即达不漏的境界,“所谓不漏,即断淫也。”。“不与妻室同房,不过断淫身耳”。“其不御女色,而自起遗精者”,“其淫心淫根犹未易也”。不漏需“淫心、淫身、淫根三者均需断绝”。直指要害,发人深省。色“诚有之不好”,“盖由色生爱,由爱生情,由情生淫,由淫生棺材”。语言诙谐而警策!“有之不易戒”,“所谓愈拒绝而愈深,一息尚存,此念不易断也,是诚天演圈套”。“无之亦不好”,“无之难修道,此宦者与阳痿之人,无此缘分也(阳痿治愈仍可修道)”!无精何能炼精?无精哪来不漏?将道家内丹是以人体内部性能量作为基本修炼物质这一秘密披露。“精顺行生子,逆行成仙,常人以精顺行,与妇人交而生子,精尽归土,以了天演生殖之职,而修道者,乃将此精断绝,不循与妇人交而生子之途,而将此精逆行归入己身,龙虎会合,而结圣胎。”

  “修道有动而修者,有静而修者,动而修者,先强外丹,炼谷化精,养成松胶之体,再从事乎内丹。静而修者,先不锻炼身体之康健,着手即收放心而炼内丹也。虽其成功则一,但仍以动而修者为佳,盖无后天,焉能得有先天,无此阿罗汉之顽健躯骸,焉能有证仙佛之强敏婴儿?”先动后静的顺序是非常实际的。

  自然门“只操功夫,不问打法,功成自会打也”。“本门功夫,不雅观,但便于实用,便于强身去疾。”自然门总诀:“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可以从修身养性,技击实战两方面去理解,而至为高妙!万籁声先生还曾云:“自然门,是功夫,是气功,……由鼻微出气一口,当觉两肩下垂,即小腹放松,意微存小腹。呼吸以鼻,手手打伸,腿腿跟伸,目似视对方两眉之间!如此练法,即是运动中练习气功的诀窍。则可敛气入骨,外家也变成内家了!而且使‘软、硬、轻’三功,合为一气了。。“但习武功者,以精气神为本,以手脚眼为根,养其浩然之气,不为外物眩晃而动,则所学功夫,始可以临敌制胜。非然者,遇事慌乱,心无主宰,将所学者,均以恐惧而遗忘,为人所袭,等于枉练矣!此平日不可不注意养气也!”

   性命双修是中国最重要的养生理论之一。性命双修是道家内丹的根本学说和根本原则。道家内丹之道认为:“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修命不修性,犹有家财无主柄。”性命双修理论弥补了现代医学和保健学的缺陷和不足,使我们看到治疗心因性疾病和解脱精神困境的希望和曙光!万籁声气功思想完全继承了性命双修的理论。《武术汇宗》中云:“如真求大道旨趣,而归正觉,则必需性命双修不可!”然后对何谓性,何谓命,何谓性?盖心之根为性,性之根为神,神即寓于心,故三者实一物,而即通性情者也!其修明心见性,乃修道第一步功程!命即肾也,精也,元炁也!吾人炼精化气,气化神,精还虚,以后天补先天,即本于此。此即修道之第二步功程,亦即修道之结局也!故性修死而命修活,先完第一步,再修第二步,而第一步自亦在第二步之中(即性功悟成,再修命功,始可心无杂念,而纯一命功,则修命功时,性功自亦同时并进也),是即为性命双修!”此显然是道家内丹北宗丹法先性后命之说。万籁声先生对性命双修尚有更加通俗简明的解释,指出“性命双修之道,即练己与不漏也!练己即明心见性,不漏即炼精化气。”

   “本门功夫最大之归根,即气归丹田,勿忘勿助,似有似无,一洗少林刚毅,一变内家柔弱,而成其一有刚有柔,亦刚亦柔,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既济之武功,应于技击,操纵自得,施于道门,兹为基础,是诚技也近乎道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