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和dn的管径换算表:做好群众工作重在创新方法解决突出问题-搜狐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25:29
积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群众工作方法是和群众观点、群众感情、群众立场相联系的。

  在新的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难度比过去大多了。

  一是群众工作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一方面,单位影响力下降。过去,个人和家庭的各种社会需求大都靠单位解决,现在国有单位承担的社会职能逐步剥离,不再大包大揽;非公有制单位则是雇佣关系,更靠不上。人们对家庭、亲戚、朋友、同学等私人生活圈的依赖度增高,而对单位的归属感和对公共领域信任感下降。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增强,村组、街道干部走家串户的传统群众工作方式也遇到困难。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村干部经常碰到的不是把门的“铁将军”就是老幼妇孺,有时跑了几趟,连当家人的面也见不到。而城市里每年600万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后,有相当一部分成了“几不管”的社会人。想见他们,多是在“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网络上。

  二是群众工作也出现了大量新情况。社会矛盾高度集中在与基本民生密切相关的部位,存在着就业难、收入差距过大、社会保障滞后等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被劳动关系覆盖的人口迅速增多,由于我国还处于市场经济初期阶段,难免出现“强资本弱劳工”的现象。近年来全国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每年增幅在20%以上。解决这些问题,已超出传统群众工作的范围。

  因此,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规律和方式方法非常重要。在每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刻,我们党都是依靠调查研究、集中群众智慧来破解难题的。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各级干部特别要到群众意见多、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与群众共同破解难题。只要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就会有所见、有所思、有所悟,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培养和增进爱民、亲民、为民的感情,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

  做好群众工作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努力提高与群众沟通的能力。干部要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虚心向群众请教,说老百姓能够认同的话,讲老百姓能够接受的理,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在与群众接触交流中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这不仅体现在和工人农民的沟通上,也表现在与城市居民、青年学生的沟通上,包括要了解网络上的热词。如果是两套语言体系,彼此不懂,就很难达到沟通的目的。掌握了和群众有效沟通的能力和本领,宣传群众的工作就能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

  做好群众工作需要制度保证

  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不仅要对干部提出要求,还要有制度保证。

  事实一再证明,在影响社会稳定的客观因素大量存在的情况下,自上而下的维稳方式需要改进;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也会因不同个体感受的社会实际不一致而很难服众。因此,要理顺群众情绪,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理顺制度。

  只有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分配体制,让社会各阶层真正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才能在利益均衡基础上实现社会和谐。同时,只有保障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让弱势群体能在体制内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用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冲突,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干群矛盾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冲突,破解利益困局,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和保证。这些方面的制度如果长期扭曲,想依靠做群众工作来理顺群众情绪,就会事倍功半。反之,如果源头问题解决了,我们就会获得做好群众工作的巨大推动力。当然,二者也是相得益彰的关系。我们要通过有声有色的群众工作,把群众的呼声、群众的智慧集中到完善制度和深化改革、构建和谐社会上来。

  在制度导向中最重要的是利益导向。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不是凭空而来的。利益相关才能血肉相连,利益一致才能生死与共。而党执政以后,有的干部开始出现脱离群众的倾向,这与他的利益和群众利益开始发生不一致有关。还有些干部只怕领导批评,不怕群众反对,甚至为了取悦领导而弄虚作假,制造出一些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这些干部之所以如此作为,就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今天是上级给的,能决定自己升迁的也是“上面”的领导而不是下面的群众。

  改变这种干部自身利益和群众利益不一致的现象是非常必要的。建立干部与群众利害相关的机制,使干部的前途受制于社会公众,干部就会眼睛向下看,而不是向上看,就会注意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干部维护群众利益,群众对干部有好的考评,干部才会有政治上的发展和进步。这样,群众利益和干部利益就完全绑在了一起,干部利益存在于群众利益之中。因此,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促进干部作风转变的根本性措施。

  还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点也在农村。在最基层工作的农村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中工作条件最艰苦、最富牺牲精神的群体。关爱他们,就是关爱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爱新农村建设。因此,既要支持农村干部的工作,也要采取切实措施改善他们的待遇,使农村干部的经济收入有保证,养老、医疗等方面有保障。同时,为他们创造想干事的环境和能够干成事的舞台。要有意识地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通过挂职锻炼等方式,开阔农村干部的眼界和思路。

  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对执政党和群众的关系危害最大的,莫过于腐败。“十二五”时期民生投入会很大,抓好民生工程中的腐败防治工作非常重要。生产经营性项目与投资者利害关系直接,要核算投入产出,加大监督力度。而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民生工程,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投入,缺乏利害攸关方直接监督,历来是腐败高发区。而由国家投资的农村安全饮水、沼气、电网、道路、危房改造、灾后重建等项目,要依靠农村基层组织来实施。扶贫资金、救灾款、助学经费、医保资金也要层层下拨,经县、乡镇,直到村组。因此,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素质和作风,将直接决定我们党在改善民生方面出台的各项举措,能否不折不扣、公开、公平、公正地落到每个急需帮扶的群众的身上。重庆市石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每年有大量财政拨款搞扶贫就业技能培训。该县扶贫办综合科原科长谭朝攀,伙同他人办了个培训学校,垄断了全区培训业务。国家规定的培训时间是29天,在他的培训学校里压缩到只有4天。国家规定只有达到80%的就业率,培训学校才能领到国家为每个参训农民工发的300元至500元学费,于是,他们内外勾结,联系了一些假就业单位出具证明,从而贪污骗取了大量培训费用。像这种个案,案值不一定高,但由于直接侵害了基层群众利益,影响非常恶劣。因此,反腐败一定要把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着力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当做一件大事来抓。

  领导干部要作拒腐防变的表率,而不能被“潜规则”左右。有人说:“为领导办十件好事,不如和领导一起干一件坏事”一起干坏事就成了自己人,不用再担心被排挤出局。而不肯同流合污的干部,有可能被视为异类而遭到排斥。为什么很多腐败案件都是一揪一串,甚至一揪一片?这和一些地方的党风政风受到严重破坏有关。腐败对党群关系的破坏是不能低估的。所以,必须坚决反对腐败、严厉惩治腐败分子,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总之,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党的重要事业。我们要不断探索规律、不断改进工作,才能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为“十二五”的健康开局打好基础。

  (作者系著名党建专家、反腐理论专家、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社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