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公安局领导班子:从困乏走向丰富 从平淡走向神奇——浅谈初中化学总复习的误区与应对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7:58:51

李 军 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2009-3-26 浏览(517) 【大 中 小】

  • 摘要:初中化学总复习的重要性人尽皆知,但观察现阶段的化学课堂教学总复习却不尽如人意。本文从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的现状以及应对的策略两方面阐述了笔者对该问题的粗浅认识。

    一、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的现状与寻因

    初中化学总复习是学生最后冲刺中考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将进行最后的查漏补缺,完善学科知识体系、提升学科学习素养、提高综合应用水平,以期能获得最佳的应考状态并为自己的初中化学学习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因此,肩负这个重要使命的教师课堂教学相较于以往的课堂教学更为重要,同样,也承载着更大的压力。然而,总复习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呢?在听课、沙龙与访谈中,笔者发现了在总复习教学中占绝对比例的两种常见现象:一种是一讲到底,即教师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按照事先梳理的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体系与结构,进行地毯式扫描讲解;另一种是以练代讲,即以习题训练为主要方式,以练习卷与讲义为主要载体,进行题海鏖战。在访谈中,教师也坦承:化学总复习教学已经成为教师心中永远的痛:既安于现状,又囿于现状,且苦于现状,而质量与效益就悄悄流逝于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现状中。

    那么,这种现状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不妨将总复习课与新授课进行对比以了解其中的原因。(1)就课型而言,总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非常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非常详实的学习任务,而且也不如新授课般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比较完整的案例以及比较深刻的认知;而且,总复习课位于单元、期中以及期末等各种复习课之后,此时,许多教师已有黔驴技穷之感,觉得讲无可讲、言无可言,因此便易采取简单处理的方法;(2)就学生而言,总复习课不如新授课般新奇、有趣,令人充满期待、意外与惊奇,也不如新授课般有众多的实验与动手实践的机会,以及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如果再长时间浸泡于简单思考、机械操练的课堂更易使他们被枯燥、乏味、无聊的感觉吞噬了学习的热情与耐心,而显然,学生在这些感受之下的外显行为又会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更导致应付性教学。(3)就教师而言,与新授课相比,总复习课更多、更激烈地挑战着教师的包括化学知识结构,对化学课程的理解与对化学教材的领悟,以及教学方法策略等方面的综合教学素养。而这些综合素养如果有所欠缺,在总复习教学中,教师就会感觉手足无措、无所适丛,也就不可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有理性地去实践总复习教学。(4)就学生差异而言,总复习教学开始之前,学生的两极分化已经非常明显,尤其是在学生素质本就参差不齐的一般初中校,学生群体差别壁垒分明,在统一的时间段,如何才能兼顾各个层面的学生呢?(5)就研究动力而言,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压力,学生的发展、家长的期望、学校的要求、自我责任感给教师带来诸多的压力,这种压力如果不能很好转化为动力,就会破坏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愿望并制约和束缚教师实践改革的手脚,从而使得教师或安于现状,或导致教师关于总复习教学的研究不广泛、不深入、不细致、不系统。

    二、应对策略

    1.计划详实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规划即将进行的总复习教学是常规而又极为重要的工作。但正是其所具有的常规性使得该项工作逐渐流于形式,所制定出来的计划亦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却忽视了教学的实际进程,忽略了教学的情景特征,更遗忘了“岁岁年年人不同”,因而其对总复习教学工作所具有的规划、指导、调整、提效等价值完全没有得到体现。究竟该制订一份怎样的复习计划呢?笔者认为:一份好的复习计划至少应该是“详实”的。具体而言,“详”是指总复习计划不仅必须列出复习的各阶段、时限与内容,而且应对各阶段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知识类型、知识特点、学习的重点与易错点、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以及辅助教学手段等作出适当的规划与建议。

    2.模式多变化

    长期的单一模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如置身于机械工业时代的“流水线”,学生丧失了课堂教学之前的好奇,消退了课堂互动之中的热情,磨灭了课后自主学习的愿望,厌嫌、焦虑与烦躁的情绪蔓延于整个团队,影响了“决战”之前的士气。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笔者与研究团队逐渐尝试了以下4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1)“自主总结、交流”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流程为如下:

       


    首先由学生独自以听课笔记、复习资料、教辅资料乃至试题习题等为线索,梳理本单元(或本主题)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按照自己的理解建立起确定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构建出符合自己认知程度与特点的知识网络关系图。此外,学生还须列出尚有缺漏的知识点与欲了解的知识内容或欲解决的问题,以备交流与讨论。其次,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合作小组内进行交流,比较相互间的知识网络关系图,该环节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查看自己在整理时是否有疏忽缺漏的知识点或者可以延伸拓展的知识点,任务之二是了解其他同学在知识整理中的思路与构思关系图的方法,任务之三是交流与品评各自关系图的特色、不足以及改进的方法,同时对各自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再次,由各合作小组自行推荐代表作,并由其制作者就总结的内容、构思的方法、关系图的特色等方面向全班同学进行阐述,并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共同问题,其他同学根据阐述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建议,并尝试帮助其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则引导与澄清学生的点评、帮助解释与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该环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点评,对学生总结关系图的思路、过程与效果给出明确的而有价值的回应,并对其关系图的创新建构、知识体系的总结方式等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该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类知识的复习。

    (2)“主题任务驱动”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流程如下:

       


    如在《探究无土栽培营养液》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展示无土栽培技术中关于营养液能维持植物生长的一段视频资料,提出问题“营养液为什么能够使植物生长而不会死亡”,学生通过分组交流讨论提出了“植物生长一定需要土吗?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什么?”、“营养液为什么可以替代土壤,营养液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与土壤相似吗?”、“营养液应该为植物生长提供哪些必要的营养元素?”“营养液中的营养元素以怎样的形式存在呢?”等问题。接着,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仪器与实验用品以2人为合作小组对自己小组最终形成的猜测进行方案设计、实验论证。然后,各组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实验过程、实验记录与实验结论向大家进行汇报,教师与其他学生对其方案、过程与结论进行讨论、分析与质疑,帮助其发现探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尚须跨越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观点与建议。最后学生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案与实验过程,以获得最合理的结论。该模式适合于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与化学计算的复习。

    (3)“概念图构建”模式

    师:“请你指定一个同学描述你所提的与溶液相关的概念的定义与要点,并判断他回答得是否全面,如果有不足,请补充。”

    生:相互之间提出概念、相互解答、相互补充。

    师:一边把学生提及的各个概念按一定的顺序罗列到黑板上,一边帮助学生纠正他们在解答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并帮助学生回忆与强化相关内容。(5分钟后,与溶液相关的所有的概念基本都出现在黑板上,并按一定的次序被排列。)

    师:“刚才,我发现同学们总是重述课本叙述,这样做只会加大记忆量,影响我们记忆最关键的内容。怎样才能更好的记忆概念呢?”

    板书:简化概念  强化要点

    (教师以溶液的概念为例举例说明,并要求学生也进行类似的尝试。)

    师:“了解单个概念,只是理解了这个概念的基本部分,若要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则必须把这些概念放在整体的环境中进行对比、联系和归纳。”

    板书:比较概念  抓住区别

    (教师以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为例,在黑板上画出其连线,并注上了“并列  是否能继续溶解溶质”。)

    师:“请大家模仿我在这些概念间建立各种连接并加上表明它们相互之间关系的注释。”

    生:尝试在不同的概念间建立连接与命题

    师:指导学生在不同的两个、三个或更多个概念间建立连接与命题,并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命题。

    师:“现在,我们发现一些有趣的事实:任一个概念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周围的其它概念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区别、联系于其它概念的地方。”

    师:“现在,我们要进一步了解这些概念间更广泛的关系。请同学们进一步寻找那些表面上似乎关系不大的概念间是否也存在关系,并且逐渐使这张只有简单连线的图出现交叉连接的网络图。”

    板书:联系概念  形成网络

    学生进一步在已有图象的基础上进行发掘与完善。

    ………………

    以上模式基本遵循“罗列概念,确立网络节点”、“比较概念,建立节点关系”、“统整关系,构建概念图系”的步骤展开,它特别适合于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复习,当然,经过改造也可用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等的复习。

    (4)“错题集锦”模式

    该模式是以学生在练习考试中的错题或在某一个知识主题的学习过程中的错题为重要资源、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反思为主要形式,适用于试卷讲评与易错点总结类型的教学。主要流程如下:

       


    以初中阶段化学计算较为复杂的主题“有关溶液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为例。先由学生把以前在练习与考试过程中“有关溶液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面做错的题进行搜集与汇总,然后对错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把其中属于审题不清、计算错误等由于粗心大意等非知识性原因造成的错题先剔除,然后对剩余的错题再进行分析,可主要从习题的条件、习题的设问、相似类型习题解题的思路、解题的过程等若干方面进行比较归类,从而寻找形成错误的主要原因。如结合习题的条件与解题过程,体验固体与溶液反应时求生成物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解题思路:纯净的固体与溶液反应、含杂质(杂质不参与反应)的固体与溶液反应、含杂质(杂质参与反应)的固体与溶液反应三种不同情况的处理方式。教师在学生进行分析与归类的过程中应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帮助,以促使学生能较好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完成归类析因后,教师仍应就叙述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的结果进行小结与提升,在重点、关键点与易错点上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最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也可让学生自编练习进行体验。

    3.情境日常化。

    情境日常化包含2层意思:其一,应使创设学习情景成为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日常意识与行为;其二,应注重情境的生活性,使学生日常生活视线中的场景、事件与问题成为情景创设的重要来源。为此,教师应经常从以下方面审视与反思:本节课我创设了几个情境、几种情境?这些情境以前使用过吗?使用这些情境的方法恰当吗?学生对这些情境的反应是我所渴求的吗?

    例如,在复习“燃烧的条件”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燃烧、爆炸与自行车生锈以及食物腐烂这些现象之间是否有有什么联系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呢?请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阐述。学生已经学习过这些内容,但是却很少把其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与思考,但是要清晰地解释这个问题,必然要将这些分布在不同章节的知识点综合考虑,从而加深了对以上这些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再如,复习“元素与人体健康时”可以创设两则新鲜的学习情景:一则是“罗马帝国亡于铅?”:最早用铅的古罗马人,用铅制成器皿贮存糖浆和酒,贵族们用铅制成管子引水,但怪事发生了:罗马帝国的贵族的出生率很低,而且经常出现死胎、流产、不育和弱智儿,因此许多罗马的名门望族由此走向了没落,而罗马帝国也由此而走向了灭亡。另有一则是“神秘的水妖湖”:在卡顿山区的一个神奇湖泊,湖水明亮如镜,四周风光秀丽,湖面还会不断冒出微蓝色的蒸气,如临仙境一般。可当地人发现,怎么只见有人去,不见有人归!这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景很自然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

    4.内容整合化(主题化)

    为了适应目前中考试题改革的走向,提高学生阅读与分析、综合运用知识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了避免学生过于熟悉的复习内容(章节知识)与复习方式(单元复习),能着眼于课程标准之中、凌驾于化学教材之上、跳出心智模式的限制、摆脱教学惯性的束缚,或按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相关性,或按照问题解决的模式,将复习内容打乱重整,是值得尝试的一项有效策略。

    如以“食盐中的化学”为主题,可以复习与物质的微观组成、溶液等相关的基本概念、盐类的化学性质等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与食盐的提纯相关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与简单设计。再如以“探究爆炸盐”为主题,可以复习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与要求、碳酸钠与双氧水的化学性质、气体的制取方法等内容。

    5.手段丰富化

    课堂教学的活泼与有效自然也离不开教学手段的设计与使用,丰富多采的手段任何时候对学生都有极大的吸引力。

    (1)巧用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实验也是促进化学教学的有效手段。可是,笔者所观察到的总复习课有许多已经没有了实验的踪迹,甚至是关于化学实验的专题——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与检验等都是看不到仪器与药品的影子的。而事实上,即使是一个小实验,只要运用的时机与方法恰当,也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复习燃烧条件时,做个“海底火山”的小实验;在复习浓硫酸性质时,做个“魔棒点灯”的小实验;在复习干冰的性质与用途时,做个“云蒸霞蔚”与“干冰吹泡泡”的小实验无疑都能引爆课堂氛围。

    (2)善用模型

    模型对中学化学而言,也是常用的教具之一,就现阶段而言,通常可包括事物模型与动画模型,它对于课堂教学的激活与改善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在复习“物质的微观组成”时,让学生用磁贴代表原子,通过摆弄磁贴模拟化学反应,让学生从微观角度了解与体会化学反应的过程,认识原子、分子的概念,可谓事半功倍。再如复习“水的净化”时,由于明矾较为复杂的结构、净化水时其过程不如其结果般明显,新授课时学生对其原理可能还不是很清晰,如果能用动画模型让学生从更微观的角度认识明矾在水中的变化与其净化水的过程,学习效果可以大大提升。

    (3)实用媒体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以无可争议的地位进入了课堂教学。而其对于课堂教学改革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笔者认为,在总复习课堂教学中,以实用为目的从广泛的程度上应用多媒体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它能更方便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更真实地创设教学情景、更细致地展现微观过程、更便捷地引入教学资源与教学素材。因此,实用多媒体技术也是确保总复习课堂教学的大容量、高效性、趣味性的重要手段。

    以上,仅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中的一些粗浅的感受与体悟,如有不到之处,敬请同行、专家斧正。

    参考文献:

    1.阿妮塔·伍德沃克.教育心理学.陈红冰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246-261,503-543

    2.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 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杰拉尔德·格林伯格,罗伯特·A·巴伦.组织行为学. 范庭卫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61-93

    4.傅春道,齐晓东编著.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1-95

    5.王祖浩,金惠文主编.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方案.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