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禅城区圆通快递:[唱片品评]百衲版莫扎特作品全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06:01
访问数:9964  回复数:12
楼主作者:我爱你茉莉  发表日期:2007-2-27 7:14:08  古有“百衲本”二十四史,而在古典唱片业不太景气的今日,170张的“百衲版”莫扎特全集被古典唱片业内人士叹为奇迹,超低价一次收集完整莫扎特的全部作品,其诱惑力难以抗拒。
  
  作者补注:截至2007年1月该套唱片已经销售出30万套。
  
  在古典唱片业不甚景气的今天,有什么新片能够热卖到断货?——而且还是一百多张的特大套?为纪念作曲家诞生250周年,由荷兰古典品牌Brilliant Classics(辉煌古典)推出的170张唱片组成的《莫扎特作品全集》,光在法国一地一个月就销出一万套,难怪被古典唱片业内人士叹为奇迹。笔者于今年春天在多伦多的HMV店内发现这套全集,标价只及市面上另一套莫扎特全集的七八分之一,回家上网一查,更发现北美多家网站都提供比店面更低的邮购价,于是在其中一家网站下单。一周后货品送到,断断续续花了两个月将其中的重点曲目听了一遍(由于篇幅过于庞大,要全数聆听还要花好几个月),也算对这个“奇迹”稍作破解吧。
  
  
  
  
  
  
  
  
   观感
  
  
  
  
  
  
  
  
  整套全集被安置在一个长约1英尺的硬纸盒中,170张环保纸套唱片按照作品体裁分为9个部分,以9种颜色区分,一目了然,每张唱片的包装袋背面都有该张唱片的详细曲目介绍,整套全集的简明目录则印在纸盒盖的背面,方便检索。从包装设计来说,也许是借鉴了Philips版莫扎特全集第二版的思路,紧凑实用,即便是放在书架或者书桌上也占不到多少地方。全集的说明书和歌剧及其声乐作品的脚本都容纳在一张CD-ROM中,可以按照CD唱片的规格按页打印出来。
  
  
  
  
  
  
  
  
  
   分卷评价
  
  
  
  
  
  
  
  
  第一卷是交响曲(11CD)。和伯姆的柏林爱乐乐团版(DG,46首)和霍格伍德的古代音乐学院版(Decca,47首)相比,略去了莫扎特少年时代的一部分作品,共计41部,而《g小调第40交响曲》却收了2个版本,分别是加入单簧管编制的第二版和没有单簧管的原始版。演奏者是荷兰指挥家贾普·特·林登(Jaap ter Linden)和阿姆斯特丹莫扎特学院乐团,录制于2002年。和哈农库尔特一样,林登也是从大提琴手转为指挥,曾经和另一位著名的古乐权威考普曼(Ton Koopman)一起创立室内音乐演奏组(Musica da Camera),他也是大名鼎鼎的科隆古乐团(Musica Antiqua Koln )的成员;阿姆斯特丹莫扎特学院乐团是林登自创的,属于小编制的仿古乐团。我下意识地认为这样的乐团擅长演奏莫扎特中早期的交响曲(第25号以前),但令我吃惊的是他们在演奏《布拉格交响曲》乃至《朱比特交响曲》时依然保有较强的张力和应有的气势,当然和伯姆或克里普斯指挥的现代乐团相比,使用羊肠线乐器的古乐团在乐句衔接处有时会有“架空”的感觉(加德纳和哈农库尔特采用编制较大的古乐团以避免这种现象),但贾普对动态的良好控制以及很多段落舞蹈化的节奏处理,使得这卷全集依然具有说服力。录音并没有过多的加以修饰,平平实实,颇适合古乐器演奏的氛围。
  
  
  
  
  应该说第一卷的水准出乎我的意料,于是对第二卷(协奏曲,18CD)充满期待,但是说实话其中最重要的钢琴协奏曲部分并未使我完全满意,除了早期的3首协奏曲和为两架或三架钢琴的协奏曲之外,均由美籍华裔钢琴家德里克·韩(Derek Han)和英国爱乐乐团合作,一部分作品如第21号和22号,似乎钢琴和乐队的平衡方面似乎有些问题,倒是由保罗·弗里曼指挥的乐团部分具有较开阔的视野,管乐部分也可圈可点,如第24号和27号等规模较大的作品更能体现出乐团和演奏家的水平,当然这套钢琴协奏曲全集和布伦德尔或海布勒的相比,无论在录音和演奏上肯定有些许差距。值得欣慰的是三钢琴和双钢琴部分由当代匈牙利最杰出的三位钢琴家——佐尔丹·科齐斯、德朱·兰基和安德拉斯·希夫独奏,这个Hungraton版本是极为杰出和难得的。其余的管乐协奏曲部分也保有较高水平,小提琴协奏曲部分由埃米·伏赫依演奏,由英国Channel Classics的著名制作人C.Jared Sacks担任录音师,音效较佳;两首长笛协奏曲则由名家彼得-卢卡斯·格拉夫和莱帕德指挥下的英国室内乐团合作,属于Claves最早推出的激光唱片。圆号协奏曲一张填得满满当当,共计收录5部,再加上两个考证为莫扎特所作的乐章(KV 494a,KV412中的原始稿),由古乐权威罗伊·古德曼和圆号演奏家海尔曼·杰里尔森合作,由Olympia公司制作。
  
  
  
  
  第三卷(小夜曲、嬉游曲和舞曲,23CD)又重新拾起我对这套全集的信心,有时便宜的价格反倒会使你对不错的演奏疑惑重重,不是么?第1-5张包括了最著名的《弦乐小夜曲》(K525)在内的不少作品,由曼海姆选帝候室内乐团(Kurpfalzisches Kammerochester Mannheim)和多位指挥家录制,这个乐团相信很少有人知道,但演奏却不落俗套,录音也虎虎有生气;Brilliant还购买了不少其他唱片公司的版权来完成这一卷,有很多来自瑞士ASV公司。著名的瑞士伯尔尼室内乐团由托马斯·福里指挥《罗德隆晚乐》(KV247,248),同一组合曾经为DG录制过罗西尼弦乐奏鸣曲。两首较大规模也较著名的小夜曲《哈夫纳》和《邮号》,则由科林·戴维斯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演奏。那些以室内乐方式录制的嬉游曲和小夜曲有着同样高的水准,但Brilliant不像Philips版本将它们另列一卷。这一卷中最大的惊喜是由塔拉斯·克里萨指挥斯洛伐克小交响乐团录制的6张舞曲,其典雅和富于韵律感的演奏不输给波斯科夫斯基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Decca版本,而且录音水准较之更出色。
  
  
  
  
  显然Brilliant在余下的几卷内更多地使用了其他公司的录音,第四卷(室内乐,16CD)的第1张就是卡尔·莱斯特主奏的无比美丽的《单簧管五重奏》(Nimbus授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第2张中由Brilliant自己录制的《钢琴五重奏》缺乏生机,它和收录在同一张唱片上的由CRD公司制作的《钢琴、单簧管和中提琴三重奏》相映生辉,后者是由另一位单簧管名家安东尼·佩和伊安·布朗女士合作的。指挥录制第一卷交响曲的林登则操起老本行,加入到《G大调钢琴三重奏》中,和著名小提琴家伊丽莎白·沃尔菲施(Elizabeth Wallfisch)进行着愉快的对答。在由贝德尔(Belder)和鲍黛(Baudet)分别以1706年的小提琴和1624年的羽管键琴录制的10首莫扎特早期小提琴奏鸣曲为先导,紧跟着阿卡多和卡尼诺合作的其余部分,这个录音原来由意大利Fone公司以6 CD的套装形式发行,无论演奏和录音,都是这一卷中的亮点。
  
  原载2006年9月号《爱乐》 更多精彩文章请登陆博客:
  http://www1.tianyablog.com/blogger/view_blog.asp?idWriter=0&Key=0&BlogID=880495
  
  

关注楼主收藏转发

1#作者:我爱你茉莉  回复日期:2007-2-27 7:17:00  Brilliant将莫扎特的弦乐作品单列为第五卷(13CD)。第1-3张的奥兰多四重奏录制的弦乐五重奏来自BIS,在封套上又见到了BIS的当家人,绰号“大熊”的罗伯特·冯·巴尔的名字,倍感亲切,录音自然也不负所望,是很结实的那种感觉。此卷还收录较少有单行本面世的弦乐演奏的《前奏曲和赋格》(KV404a),改编自J.S.巴赫和W.F.巴赫的同名作品。作为主体的弦乐四重奏,早期的12首选用了Claves的索纳列四重奏的版本,而余下的则由Nimbus授权的维也纳弗兰茨·舒伯特四重奏团的版本补齐,还是比较协调的。
  
  
  
  
  第六卷(键盘作品,15CD),由克拉拉·于尔茨(Klara Wurtz)演奏的钢琴奏鸣曲开篇。于尔茨生于匈牙利,师从佐尔丹·科齐斯、安德拉斯·希夫和格奥尔基·库塔格等,曾经获得佩佐里和都柏林两个国际钢琴比赛的一等奖,目前她主要在北美开展演出活动。她的演奏轻盈而活泼,同时也不缺乏重量感。《降B大调奏鸣曲》(KV333),具有十分巧妙的色彩铺陈和细腻的层次感,而《D大调奏鸣曲》(KV311),则以纯熟的节奏掌控取胜,难能可贵的是于尔茨在较完美的技巧中仍不时透出些许天真感,这也是我在聆赏吉泽金和阿劳的全集之余,仍然推崇这一套的原因。Brilliant录制了以重击钢琴(Fortepiano)演奏的莫扎特全部17首钢琴变奏曲,仍然由贝德尔演奏,笔者感觉使用重击钢琴演奏这些作品仍然较使用古钢琴来得合宜,一来没有后者聆听过久后的疲惫感,而来重击钢琴更接近于现代钢琴,利于体现这些作品中细致的情态变化;这一卷中的钢琴小品集(CD9-CD11)演奏乐器更为多样化,除了重击钢琴外,还有管风琴、羽管键琴乃至玻璃琴(Glassharmonica)。同样以重击钢琴演奏的3张四手联弹作品,也值得嘉许。
  
  
  
  
  第七卷(合唱作品,21CD)的大部分(15CD)都由尼科·马特(Nicol Matt)一个人指挥,合唱团为欧洲室内合唱团(旧名北欧室内合唱团),乐团则为多个,除了在第三卷中担任要角的选帝候室内乐团之外,还有普福尔茨海姆西南德意志室内乐团(Sudwestdeutsche Kammerorchester Pforzheim)、于尔兹堡室内乐团(Camerrata Wurzburg)等。马特长期在斯特拉斯堡和斯图加特等地从事指挥工作,曾师从埃里克·埃里克森等欧洲合唱指挥名家。在听过几部重要的合唱作品之后,感觉马特似乎喜欢以室内乐风格来处理这些作品,并不同于我们惯常听到的较大规模的手法,虽然马特采用的是现代编制的乐队,但实际上感觉仍是小家碧玉,即便和一部分以古乐队方式录制的版本相比也是这样。特别是《安魂曲》和《大弥撒》(K427)中,我时常感觉到演唱者时常力有不逮,录音分别在德国南部多个教堂进行,水准也并不均衡,小部分录音的平衡度和动态较差。第16、17张是清唱剧《解放的贝图莉亚》,由彼得·马格指挥帕多瓦古代音乐中心合唱团录制,则具有相当良好的控制度;第18-19张的《老朽的罪孽》由Koch录制于1980年,有奥伦·奥格、希尔维亚·格斯蒂等著名歌唱家录制。AVC录制的《共济会音乐》和《葬礼音乐》也都具有相当高的品质。
  
  
  
  
  第八卷是本套全集中规模最小的(卡农曲和音乐会咏叹调,9 CD),其中咏叹调占了6张,每一张的独唱者和伴奏乐团都不一样,录音年代从1970年到2002年,莫扎特的33首歌曲也被纳入这一卷中,采用重击钢琴伴奏,别有情趣。
  
  
  
  
  规模最大的第八卷(歌剧,44CD)可以说是这套莫扎特全集中水准最高,阵容最强大的一卷。其中四部最著名的歌剧《唐璜》、《女人心》、《费加罗的婚礼》和《魔笛》,前三部均由古乐专家西吉斯瓦尔德·奎肯(Sigiswald Kuijken)指挥他的小乐队(La Petite Bande)现场录制,由比利时品牌Accent授权;《魔笛》则请来Telarc的马克拉斯指挥苏格兰室内乐团版,有巴巴拉·亨德里克丝、托马斯·阿伦等名角主演,同一组合录制的《后宫诱逃》也在这一卷之列。《伊多梅纽奥》选用了汉斯·施密特-伊瑟施塔德1972年的EMI录音室版本,可以听到尼古拉·盖达和彼得·施莱埃尔黄金年代的歌喉;早中期歌剧中指挥家堪贝林演绎的有两部,分别是《路乔·西拉》和《假园丁》,也是现场录音,但录制电平较低;《牧人王》和《阿斯卡尼奥在阿尔巴》等几部更冷门的歌剧则Brilliant自己录制,指挥是文茨(Wentz);Orfeo提供了哈格指挥萨尔兹堡莫扎特纪念馆乐团1983年版的《装疯卖傻》(La Finta Semplice),主唱者有贝尔冈扎、多纳特、霍尔等。当然也不能忘了莫扎特最短小的一部歌剧《巴斯蒂恩和巴斯蒂恩娜》,它和莫扎特的歌剧处女作《阿波罗和美少年》一起,选用了Edel提供的莱比锡广播乐团版本,其中的东德演唱家,虽然知名度不高,但演唱却是十分妥帖。
  
  
  
  
  
  
  
  
  结论
  
  
  
  
  
  
  
  
  就7块钱人民币一张不到的价钱(国内可能由于关税因素价格稍高,但不会高于10块钱一张),Brilliant版的莫扎特全集在价格上有着超强的竞争力,其价格之低,是一些以低价著称的唱片公司都难以做到的,花这样的代价可以一次收集完整莫扎特的全部作品,其诱惑力是难以抗拒的;从演奏水平而言,除了钢琴协奏曲和合唱作品的一部分以外,均在水准之上;Brilliant自己制作的录音约占三分之一强,其他大都由欧洲独立厂牌提供版权,可谓百衲版,之中相当一部分的演奏家和乐团有较高的知名度,虽然没有柏林爱乐和维也纳爱乐这样的一流名家,但就演奏莫扎特作品而言,已经胜任;录音方面九成以上为数字录音,Brilliant自己制作的录音,撇去一部分有些瑕疵外,大多可以接受,翻录其他厂牌的部分,也基本保持了原始录音的风貌。当然,一套170张唱片组成的全集不可能没有缺点,尤其是在编排上:钢琴协奏曲部分并未按创作年代或者编号顺序编排,也许是为了节省录制张数?附带的CD-ROM中歌剧脚本没有英译,演奏家的介绍也大多付之阙如,Philips版本的莫扎特全集在这方面要做得好不少,更不必提它优秀的演奏家阵容了,但是就性价比而言,Brilliant版则依然有优势。为这套宏篇巨作下简短的结论显然是有点难度,只能暂且得出个八字结论:物有所值,瑕不掩玉。
  
  
  
  
  
  
  
  
  
  
  
  
  
  
  
  
  
  
  
  
  
  
  
  
  
  
  
  
  
  
  
  
  
  
  
  2#作者:橐龠  回复日期:2007-2-27 8:12:00  这一套录音这个论坛这套莫扎特全集至少有三套了吧:D 从曲目上可能Bach 2006那一套会更好。Brilliant的制作人很有眼光,包括他对于古乐、东德体系录音的看法。但是当前Brilliant也颇受到价格的困扰,一方面是为了保持价格优势不得不继续砍成本,选择更差的压片厂,现在的做工和质量已经比2004/05年最辉煌时期差很远。错片、污点和盘基不均匀已经触目惊心。而另外一方面是成本压力不得不开始提高价格。2CD/3CD都在试图用内容提升价格,可惜自然受到了环球等大品牌的廉价版打压。现2006年,除那种仅此一家别无分店的俄罗斯宝藏套装还可以评价“瑕不掩玉”之外,其他大多皆鸡肋。成也价格败也价格,古典音乐一旦开始一价格为最大评价标准,就已经是末世了,唉.....
  另外楼主发贴为什么喜欢用那么多的回车?上一个贴我已经尝试编辑了一下~~3#作者:gucc  回复日期:2007-2-27 1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