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感冰火一体怎么样:单纯舒张压高怎样降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6:31:24

单纯舒张压高怎样降压?

导语:单纯舒张压高除了服降压药治疗之外,还需努力进行心理调节。据多项调查,青中年单纯舒张压高多是一种长期精神紧张引起的血压过度反应,常伴胸闷心慌、疲劳等躯体症状,对药物治疗效果较好。除了自我用音乐疗法,躯体推拿按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外,必要时可使用安定类镇静剂或复方制剂,对轻中度焦虑、抑郁均有效,这时高血压也容易得到控制。因此青中年高血压病人为自己创造一个长期运动锻炼的条件并且有毅力去坚持是非常必要的。

 

单纯舒张压高怎样降压?

单纯舒张压增高多是高血压病的早期阶段,多见于中年人,近期预后较好。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轻视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老年人由于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因此其高血压的表现多是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不高反低。中年人则不同,他们的高血压不少是收缩压不高,舒张压却异常的高。已有临床资料表明,舒张压的高低与心脑血管并发症有密切关系。如果收缩压正常,那么舒张压为70~75毫米汞柱的人,与舒张压为105~110毫米汞柱的人比较,后者发生心腩血管并发症的概率可高出3—5倍。因此,舒张压增高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少青中年人收缩压仅120~130毫米汞柱,但舒张压高达100~110毫米汞柱,这是由于交感神经处于激活状态,周围血管收缩,又由于年轻人大动脉(主动脉)弹性较好,因此当心脏排血流向主动脉时有弹性的主动脉很容易扩张,因此心脏打血并不困难,收缩压不高。但是当心脏舒张时,主动脉弹性回缩有力,加上周围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这时产生的压力——舒张压就会较高。这种单纯舒张压高的病人常诉说头晕胸闷、心悸等症状,这是因为交感神经激活,周围血管收缩的原因。

单纯舒张压高除了服降压药治疗之外,还需努力进行心理调节。据多项调查,青中年单纯舒张压高多是一种长期精神紧张引起的血压过度反应,常伴胸闷心慌、疲劳等躯体症状,对药物治疗效果较好。除了自我用音乐疗法,躯体推拿按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外,必要时可使用安定类镇静剂或复方制剂,对轻中度焦虑、抑郁均有效,这时高血压也容易得到控制。“运动疗法”也是青中年高血压很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长期进行一定量的体育运动可以调整植物神经功能,降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善血管反应性,促使外周血管扩张从而降压,长期运动后舒张压下降比收缩压下降更明显。因此青中年高血压病人为自己创造一个长期运动锻炼的条件并且有毅力去坚持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青中年单纯舒张压高一定要及早治疗,把血压降到理想血压水平(<120/80毫米汞柱)。同时,生活方式改良(减重、运动、心理健康等)要配合上去,若等年龄大了发生纯收缩期高血压时再进行治疗就麻烦了。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非药物治疗指的是生活干预措施,包括调节生活规律、减少情绪刺激、减轻过高体重、限制营养过剩、坚持体育运动、限盐、戒烟、忌酗酒等,这是任何高血压病人都不可缺少的基础治疗。而药物治疗的原则是:强调个体化治疗,注意血压波动规律、靶器官的损害程度、合并症情况及其他危险因素。先选用单一抗高血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不要急剧降压,尤其对老年人更要特别注意,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血压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及其剂量。

收缩压比舒张压更值得关注

凤凰中医 导语:年龄大于50岁以上,无论收缩压是多少,个体舒张压越高,冠心病的危险性越大。然而评估危险性时,收缩压与舒张压都很重要,均应考虑。特别是无论显著升高的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甚至其中一个是正常时,另一个都不能被忽略。

收缩压比舒张压更值得关注

弗兰明汉心脏研究所的最新数据详细表明,年龄在50岁以下时,舒张压是冠心病最好的预测因子;在50-60岁之间,收缩压与舒张压的预测能力相同;而大于60岁收缩压则更为重要,单纯收缩性高血压能够增加约40%的中风和冠心病危险性,并增加约50%左右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它也增加约50%高龄人群心力衰竭的发展。实际上,年龄大于50岁以上,无论收缩压是多少,个体舒张压越高,冠心病的危险性越大。然而评估危险性时,收缩压与舒张压都很重要,均应考虑。特别是无论显著升高的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甚至其中一个是正常时,另一个都不能被忽略。

在某杂志上发表一篇“收缩压才是关键”的文章。该文主要提醒高血压患者要更加关注收缩压,并根据多方参考资料得出关注收缩压的重要性。血压通常由舒张压和收缩压来表达,根据相关资料得知收缩压增高较舒张压增高更为常见,收缩压增高造成的巨大全球疾病负担大于舒张压增高。目前在收缩压与舒张压治疗的相对重要性上存在困扰,因而在医学领域普遍对收缩压重要性的认知不足。

血压应结合个体心血管风险来考虑,且多数高风险患者不仅仅需要一种方法来降低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一般会把注意力放在≥50岁个体身上,年龄小于40岁的个体,有40%的高血压患者是单纯的舒张压升高。因此,对于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同样重要,但是这类患者的比重非常小,不能以此判定舒张压与收缩压同等重要。

在治疗血压的试验以及全国性调查中,一致发现收缩压较舒张压难于控制,且常需要用更多药物来治疗。对于年龄大于50岁的人群,除了建议将临床关注的焦点转向收缩压外,还有四点原因:第一,收缩压的测量比舒张压更简单、准确,并可更好地预测风险;第二,用两个不同的数值来判定高血压,使许多患者混淆了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相对重要性;第三,许多医生也被舒张压和收缩压的不一致所困扰,多数医生仍用舒张压来指导他们的临床治疗决策;最后,将公共卫生信息集中于单个数值,对50岁以上的患者来说有可能改善疗效和控制收缩压。

所以,对大部分人的高血压的症状的诊断和疗效评价都应以收缩压为标准。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收缩压通常为诊断高血压的症状的唯一标准。过度关注舒张压是不恰当的,可能会导致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经治疗不能达到满意的程度,同时也会对减轻高血压的症状的药物疗效评价及降压药物今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对于50岁以下人群,舒张压是需要控制的,但更要强调收缩压控制达标。

单纯舒张压增高是动脉硬化的表现

导语:舒张压增高而收满压(高压)基本正常的现象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对此类患者进行了眼底检查,结果发现有85%的此类患者存在动脉普遍狭窄,动静脉凹陷、血管壁光反射增强患者血管迂曲、动脉及小动脉分支角度增大等情况,这些改变均表明此类患者的眼底动脉发生了硬化。眼底视网膜血管是人的全身唯一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动脉血管,又是循环系统的末梢部分。所以通过眼底动脉检查可以发现受检者动脉硬化的程度,并可将其作为对受检者病情(病程进展)评估的依据。

 

单纯舒张压增高是动脉硬化的表现

老年人由于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因此其高血压的表现多是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不高反低。中年人则不同,他们的高血压不少是收缩压不高,舒张压却异常的高。已有临床资料表明,舒张压的高低与心脑血管并发症有密切关系。如果收缩压正常,那么舒张压为70~75毫米汞柱的人,与舒张压为105~110毫米汞柱的人比较,后者发生心腩血管并发症的概率可高出3—5倍。因此,舒张压增高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研究资料表现,舒张压增高而收满压(高压)基本正常的现象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对此类患者进行了眼底检查,结果发现有85%的此类患者存在动脉普遍狭窄,动静脉凹陷、血管壁光反射增强患者血管迂曲、动脉及小动脉分支角度增大等情况,这些改变均表明此类患者的眼底动脉发生了硬化。眼底视网膜血管是人的全身唯一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动脉血管,又是循环系统的末梢部分。所以通过眼底动脉检查可以发现受检者动脉硬化的程度,并可将其作为对受检者病情(病程进展)评估的依据。该项研究显示,以舒张压增高为主的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动脉血管硬化的情况,而由于血管硬化则加剧了患者外周血管的阻力,同时小动脉血管的“顺应性”(血管弹性)也随之下降,从而进一步导致舒张压的增高。

另有资料显示,以舒张压增高为主的高血压患者,其交感神经的活性会增强,这会促进其体内升压物质的释放,从而也可导致舒张压的增高。

近期发表的相关资料指出,经舒张压增高为主的高血压患者易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一个收缩压不超过正常值的最高取限度、舒张压为105~110毫米汞柱与静张压为20~75毫米汞柱的人相比,闪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几率比后者要高出3~5倍。同时,由于舒张压的明显增高机而导致脉压差(收缩压减去舒张压的所得的值,正常应为40~50毫米汞柱)过小,又容易使患者出现头痛、头昏、胸闷、气短等症状。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该重视对单纯舒张压增高的防治。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降低的作用,但其选择性和特片性较差。所以,单纯舒张压增高的患者要想较好地降低舒张压又不会使收缩压降得过低(老年患者的收缩压过低不利于全身血液的供应),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坚持低盐、低脂饮食、限酒、戒烟、适当地进行运动,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保持良好的平和心态等。

2.要正确地选择降压药物:可选择钙拮抗剂(如拜新同、欣然、络活喜、压氏达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科素亚、代文、科苏等)进行治汞。此类患者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病情,联合使用小剂量的利尿剂(如氢氯塞嗪,每次服12.5 毫克、每日服一次)与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博苏、康忻等)进行联合治汞。

3.要注意监测血压:患者在治汞期间应定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血压记录,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的感受,定期征求医生的意见,合理地调整治疗方案,这样做既可以很好地控制舒张压,又可以避免收缩压降得过低。

单纯舒张压增高多是高血压病的早期阶段,多见于中年人,近期预后较好。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轻视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士别三日,还需刮目相看。如果不正视,不给予治疗,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是可以转变为经典性高血压的,即收缩期、舒张期的血压均升高。治疗不及时的话,随着年龄增长,并发症会越来越多。

监测收缩压降低猝死风险

 凤凰中医 导语:据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心力衰竭患者患病率和病死率的非常重要的预测因素,监测病人的收缩压(即高压),应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结果表明,收缩压水平高可能提示疾病较严重,病人预后较差,也与更高的病死率有关。更为可怕的是,舒张压(即低压)正常,收缩压偏高在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常见,甚至在超过一半的病例中都存在。

监测收缩压降低猝死风险

收缩压是指当心脏收缩时,从心室摄入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这时血压最大;此时内壁的压力称为收缩压,亦称高压。收缩压在临床上意义很大,有一种高血压称为收缩压偏高症,就是指舒张压正常,而收缩压增高,在高血压各种类型中,收缩压增高最常见,而且更难控制。临床观察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而表现的单纯收缩压增高,更易发生中风和冠脉急性事件。因此在临床上医生会更关注病人的收缩压。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临床研究证实,收缩期高血压所带来的危害性可能比舒张压升高更大。

据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心力衰竭患者患病率和病死率的非常重要的预测因素,监测病人的收缩压(即高压),应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结果表明,收缩压水平高可能提示疾病较严重,病人预后较差,也与更高的病死率有关。更为可怕的是,舒张压(即低压)正常,收缩压偏高在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常见,甚至在超过一半的病例中都存在。

研究者们对48612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低于160毫米汞柱时,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患者院内病死率提高21%;收缩压介于140毫米汞柱和160毫米汞柱之间时,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患者60天—90天病死率提高18%;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时,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患者病死率提高8%。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脏病学专家格雷格·福纳什认为,入院时的收缩压有助于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分层的结果,给病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人收缩压≥160mmHg(21.3kPa)时即可确诊为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18.6kPa)称为正常血压,介于二者之间者,称为临界高血压;所谓低血压,是指动脉血压的收缩压低于12千帕(90毫米汞柱)。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有不同差异。即使舒张压不高,若收缩压为160—179毫米汞柱,就可视为中度高血压;收缩压≥180毫米汞柱就是重度高血压,并应按此分级结合并存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于无危险因素者,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对于合并有糖尿病或肾病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