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涂治具是什么:中西医结合治疗静脉曲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7:41:36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008-06-04 14:39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静脉伸长、迂曲而呈曲张状态,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笔者总结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况,报道如下。

1中药治疗

1.1 内服

1.1.1经方的运用补阳还五汤:张玉国等认为过劳或久立耗气,气虚无力载血,血滞瘀成,以致不通而痛,以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60g,当归15g,川芎、桃仁各lOg,红花、穿山甲各12g,赤芍、地龙各15g,蜈蚣3条,治疗本病1例,水煎,1剂/日,服30余剂,患肢皮色正常,症状消失。钱爱云等以补阳还五汤为主加升麻、柴胡、伸筋草、丝瓜络、木瓜、鸡血藤、牛膝、甘草等治疗本病40例,总有效率95%,最短3个疗程(10剂l疗程),最长8个疗程。四物汤:李健以正虚为本,血瘀为标应用四物汤加减治疗本病,方药:生黄芪、党参、当归、丹参、鸡血藤、赤芍、熟地黄、川芎、牛膝等,大剂量可用至40~60g,疗程3—6个月,疗效满意。辨证分型用药:郑天贵等从湿热注于下肢,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经络病机出发,用活血化瘀为主,辨证采用中药治疗老年性下肢静脉曲张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12例,年龄60岁以上。湿热型用清热利湿汤加减:玄参、当归、生地黄、黄柏各15g,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丹参、苍术、黄芪各30g,茯苓25g,红花15g,黄芩、甘草各log;血瘀型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三棱、莪术各 12g,赤芍、当归、延胡各15g,鸡血藤、丹参各30g,川芎 20g,红花lOg,甘草6g;瘀热型用清热利湿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下肢溃疡者使用凡士林油纱布常规清洁换药,隔日1次。治疗结果:痊愈8例,好转4例。

1.1.2自拟方的运用 曾良驹等治疗64例患者,辨证为瘀阻和亏虚两型,分别以通补之法。瘀阻型40例,基本方:白芍、茯苓、忍冬藤、丝瓜络、生甘草各 20g,全蝎、红花各5g,水煎取汁500ral,一半内服、一半外敷;亏虚型24例,基本方:茯苓、菟丝子各20g,龟甲、白芍、蝉蜕各10g,桂枝、红花各5g,如伴感染可结合西医疗法,用灭滴灵溶液敷洗创口,疗效更佳。结果瘀阻型40例,痊愈19例,显效12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 95%。亏虚型24例,痊愈10例,显效6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87.5%。

1.2外用药

1.2.1 经方的运用李蜜蜂等认为本病病机在于阴寒盛,经脉血凝,运用经方大黄附子汤热敷患肢,治疗因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腿痛56例。方药:大黄60g,附子60g,细辛30g,加水至500ml,武火煎至300ml,结果治愈43例,好转8例,有效3例,无效2例。

1.2.2 自拟汤方的运用贾小庆论述静脉曲张属中医脉痹范畴,为气虚血瘀,介绍了邓铁涛教授运用益气化瘀法自拟方浴足疗法,取得满意疗效。方药:黄芪(或五爪龙)60g,桃仁12g,红花、升麻、川芎、枳壳、柴胡各10g,川牛膝、赤芍各15g,桑寄生30g,上方生葱根茎6个、生姜6片,煎后加米酒、米醋各50g。郁久化热、热毒下注加皂角刺、青天葵、蒲公英、丹参;湿热流注加汉防己、萆解、海桐皮;寒湿内停加艾叶、吴茱萸。王宝为应用防风、荆芥、苦参、白藓皮、花椒、白矾、地肤子、蛇床子各50g,蝉蜕、甘草各30g,水煎熏洗,治疗本病合溃疡48例,总有效率97.9%。周建华从脾虚气陷、气虚血瘀人手,自拟方药:黄芪、桃仁、红花、柴胡、川芎、升麻、枳壳、川牛膝、赤芍、桑寄生等外洗浴足并随证加减,效果满意。

1.2.3成药运用郑荣强等从气虚血瘀、湿热下注辨证,应用纯中药制剂消创液(活血化瘀,去腐生肌)温敷法治疗下肢静曲张性溃疡46例,治愈率93.3%,疗效显著。

1.3内服外用相结合

1.3.1经方运用

甄达夫等从阴虚内热人手应用增液汤加赤芍、丹参、益母草、蒲公英、金银花、当归、茯苓等治疗本病伴小腿溃疡16例,并随证加减,外用合自制臁疮散,结果均痊愈。

1.3.2自拟汤方运用

崔文学对3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和总结,认为本病病机是气虚下陷、气虚血瘀,运用升气活血的方法治疗,药用:黄芪50g,升麻、柴胡、葛根各20,杏仁15g,赤芍、红花、川芎、牡丹皮各20g,生地黄30g,白芷、甘草各20g,屈曲静脉红肿疼痛加大青叶、石膏各30g,知母20g,湿疮或溃疡加黄柏、苍术、白术各20g,溃疡配合外用药黄芪50g,乳香、没药、轻粉、银珠各lOg,血竭5g,铜绿2g,麻油调均外敷创面,敷前用盐水清洁创面,全部显效,随访12年,3例中因外伤致溃疡复发后经治疗而愈,其余2年内无复发。

1.3.3成药运用及对比观察

马秀英等将54例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外用龙血竭胶囊中的药粉,1次/日,同时服用龙血竭胶囊4粒,3次/日,对照组采用强力碘纱布温敷,1次/日,内服广谱抗生素3次/日。结果示观察组27例,治愈2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96.29%;对照组27例,治愈7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有效率66.6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显著差异性(P
2针灸及穴位注射

2.1针灸治疗

徐敏旌认为本病属中医筋痹范畴,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劳累过度损伤经脉导致气滞血瘀,采用火针治疗20例患者。取穴血海、曲池、阿是穴。结果治愈 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刘锦等应用梅花针扣打体表阳性区,刺激皮肤经络,以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平衡阴阳,治疗本病33例。主穴取血海。结果治愈26例,显效7例。

2.2穴位注射治疗

王丽美等应用活血化瘀、疏经通络法穴位注射治疗本病48例。取穴:三阴交,足三里,曲张静脉丛处;lOml注射器(7号针头),抽取复方麝香注射液4ml和10%葡萄糖注射液4ml;若为大隐静脉曲张则在三阴交穴注射2ml,若为小隐静脉取足三里穴(避开曲张静脉,回抽无血时注入)。结果:痊愈43例,有效3例,无效2例。

3中西医结合治疗

陆世锋中西药兼用、内外合治,治疗21例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溃疡患者。中药外洗方:萆薜、玄参、蒲公英、金银花、牡丹皮各15g,丹参、地榆各lOg,艾叶 6g,加水3000ml,武火煎30min,候温用药液浸洗患处 15-30min,2次/日;中药内服:丹参、牡丹皮、赤芍、牛膝、金银花、玄参各lOg,白芍、山楂各15g,全蝎3g,红花、草薜各9g,茯苓12g,甘草梢6g,加水500ml煎煮取汁200ml,1次/日。所有病例均静脉点滴抗生素作辅助治疗以消除可能存在感染,时间7天,疗效满意。王新江等应用物理疗法采用超短波合并直流电离子导人,中药采用内服与外用配合治疗。内服主要以活血通脉为主,方药:丹参30g,赤芍、茯苓、当归各15g,金银花30g,川芎15g;外用主要以活血散瘀为主,药用:透骨草、延胡索、当归、姜黄、威灵仙、川牛膝、乳香、没药、羌活、白芷、红花、茯苓各lOg,研细为末,纱布包好,加水煎煮后趁热熏洗,显效率为77.0%。余敏英等介绍了复黄生肌愈疮油(大黄、紫草、血竭等与 0.3%氢氧化钙溶液配制成的水/油型乳剂)的配制及其对下肢静脉曲张溃疡的疗效。以“祛瘀生肌”为原则,临床上采用这种方法具有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愈后疤痕较小特点,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皮肤病效果显著。王爱华等应用针刺合血竭膏治疗本病所致溃疡8l例,血竭膏组成:血竭、当归、紫草、三七等,并与l%利凡诺纱条湿敷治疗做对照,两组均西药消毒,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但有过敏现象。

4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属于中医的“脉痹”范畴,称之为“筋瘤”,合并湿疹称“湿疮”、合并溃疡称“臁疮”。现多归因于静脉壁软弱,静脉瓣膜缺陷及浅静脉内压力升高等。以大隐静脉多见,单独的小隐静脉曲张较少见,严重时出现血栓性浅静脉炎、溃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并发症。

在病因方面,中医认为劳逸过度、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而致正气内虚、因虚致瘀;西医认为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习惯性便秘、肥胖等使瓣膜瓣叶承受撑扯性压力,日久变薄伸长而脱垂,致使瓣膜功能不全。中医以虚为本病根本原因,将病机归结为气虚生痰,痰浊内阻,气虚血滞成瘀,瘀阻脉络,不同发展阶段又可兼见湿毒、湿热、寒湿等不同病机变化,并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进行遣方用药,与单纯西医消炎、静脉内注射药物、手术等疗法相比中医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针对性,疗效显著又可免除手术等创伤治疗的痛苦。对于本病的治疗,无论哪种体系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又存在很多的不足:①缺乏统一分型标准、统一疗效标准。从中医角度,多从气虚血瘀辨证,有认为气虚下陷、气虚血瘀者,有认为病机在于阴寒盛经脉血凝者,也有考虑湿热、瘀热者,并不统一。有的通篇没有中医症候及分析,症状疗效均套用西医术语,所有病例仅从气虚血瘀病机论治,方药也不变化;②对比研究不足。对于不同阶段不同证型治疗效果的对比、中西医之间对比、中西医结合与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的对比研究、各种治疗综合应用的优势比较等等不够充分、标准。设立对照组研究的文章少,有些资料甚至缺乏可信性与可比性;③临床报道多,缺乏对有效方剂的深入药效学及药理学研究。

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根据中医理论详察病机,选择有中医特点的切人点。如何建立标准的中西医辨病辨证诊疗体系,规范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西医病因病理类型、临床分型以及共同标准的疗效指标,探讨疗效机理是我们目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来源http://zhongyi.yiwangtong.com/2/index.asp?id=2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