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门合页规范要求: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2:47:38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刚刚看完一本老书——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感觉相当的不错,书的内容很庞杂,无法一一道来,其中最有价值的一些部分应该算是澄清了长久以来我们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一些很大的误读,特例举如下,不喜欢历史题材的朋友就不用看了,麻烦踩个脚印就可以走了。

1,关于卖国贼琦善:长久以来,琦善都是作为一个卖国贼的形象存在的,小时侯看电影《鸦片战争》,琦善在押解回京的途中和林则徐,痛苦留涕,大喊:“同样被贬斥,你是流芳千古,我是遗臭万年啊!”

   事实:实际上这个推断是站不住脚的,历史上根本没有证据证明琦善卖国,另外一方面,占据明显兵力优势的英军也完全没有以贿赂或者引诱的手段逼得和约的必要。

2,关于林则徐:长久以来,林则徐已经完全被神话,传说中的林则徐在广东坚壁清野,组织民众积极抗英,使英军不敢从他的辖区登陆。可惜林后来被道光帝撤职,于是“功亏一篑,令人扼腕叹息”。

    事实:实际上林则徐在鸦片战争的初期犯下了严重的错误,英军来袭之前,素于英国不睦的美国领事已通风报信说英国会发动攻击,被林则徐指为“谣言”;截止1840年6月中旬,英军4艘运兵船已经到达广州沿海,而林则徐还在给道光帝的奏折里报平安。7月17日,这份奏折到达北京,而这个时候,英军占领舟山已经12天了。

战争到来了,前敌主帅却没有发出警报!

    关于林在广东的军事布防,其实也相当可疑。以炮台、冷兵器陆军为主的布防其实对英军完全没有震慑力。英军没有在林则徐任内进攻虎门炮台,而是北上浙江,其实更多是一种军事上的考虑,从英方文献中得出的一种比较权威的说法是:夏天的南方气候炎热,致使英军中流行瘟疫,同时,广东离北京距离很远,即使成功登陆,以英军的步兵数量,也难产生实际上的威慑力。因此,北上是战略上的选择,而非处于对林的顾忌。

    但当时的民众已经把林捧上了神台,他们不承认“天朝”在军事、经济、科技上的全面落后,却以为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因为任用了奸人,要是到处都是林则徐这样的军人,那么鸦片战争就不会输了。甚至连林则徐本人晚年都以为是自己在广东力挽狂澜。1841年,广东民众《尽忠报国全粤义民谕英夷檄》中振振有辞:“汝已称厉害,何以不敢在林公任内攻打广东?”英军主帅直言莫名其妙。

3,英军封锁中国海面:很多历史书上都有英军封锁海岸线的说法,其实英国人虽然有过封锁中国海岸线的做法,但真正封锁中国海岸线的是中国人自己,而第一个这样干的就是林则徐。

    后来英国人发现封锁中国海岸线对于经济上主要自己自足的中国人一点影响都没有,随即放弃,却发现中国人自己把自己的海岸线封锁了,禁止一切渔船、商船、民船出海。英军哭笑不得,早知如此,何必花那么大工夫?

4,三元里抗英:三元里抗英一直被描绘成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的爱国斗争,其实有颇多可疑,简略提一下。

(1)三元里抗英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英军“开棺暴骨,抢劫财务,强奸调戏妇女”。       其实长久以来清朝的民众对于清王朝的统治一直缺乏认同感,在大多数人心中,“国”和“家”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在很多英军占领区,民众与英军和睦相处,甚至于秩序好于在清朝统治下的情况,并不见对于“国”的捍卫。而一旦自己世代居住的家乡遭到了侵害,中国人就会爆发出惊人的反抗力量。

    所以说,把三元里抗英描述成一个爱国运动是不准确的,在儒家影响下的旧中国人把“家”看得比“国”高得多。

(2)三元里抗英的战果:很多迹象表明,三元里抗英并没有产生历史书上所说的如此大的效果,论述太长,此处省略。

5,领事裁判权:很多文献都说鸦片战争中英军夺得了不平等的“领事裁判权”,这个“夺得”不准确。

    这个“领事裁判权”其实是中国人自己拱手奉上的,当时清朝负责谈判的官员主动提出:英国公使务必要管好自己的人,以后凡是有英国人在中国犯法,英国公使必须妥善处理,大清政府不再代为处理。这实际上意味着英国人在中国犯罪不再受到任何中国法律的约束,英方冷不丁收到这样一份大礼,大喜过望!而清方官员还将此作为一大功劳报到北京,道光帝大喜,对该官员大家赞赏。

看到这里,木头几乎已经晕倒了。

6,《虎门条约》:关于虎门条约,我记得很清楚,中学历史书上写的是——在南京条约签定之后,英国政府又逼迫中国政府签定了不平等的《虎门条约》。

    其实虎门条约是中国人逼着英国人签定的。

    其实,按照国际法,《南京条约》是和约性质,签定以后,中英就处于和平状态,英国政府不再有权利逼迫中国政府任何东西。但我们英明神武的道光大帝,看了《南京条约》后有些不爽,竟然要求官员在后面“添注”。

    在已经签署的和约后面再“添注”,这个极度荒谬的要求没有被英国人拒绝,他们敏锐的察觉到可以哄骗中国政府给予更多的优惠,实际上他们也做到了,《虎门条约》给予了英国人比《南京条约》更严重的片面最惠国待遇,而签定《虎门条约》的官员竟然还被加官晋爵。

7,关税决定权:其实清政府的关税决定权是自己主动送上去交给英国人的。在次不再举例。

8,其它:鸦片战争之后,“此处人傻,钱多”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识,大把的国家涌向中国追求利益,签定了大把不平等条约。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不平等条约,居然大部分是清政府主动送上门去缠着人家签的!而签定这些条约的国家,居然还包括当时处在贫困线以下的瑞典、丹麦!而条约签定的时候,这些国家甚至根本没有派军队发一枪一炮!清政府与他们签约的唯一目的仅仅是为了组织这些"逆夷"北上面圣,因为清朝大皇帝地位尊崇,是不能够接见这些满荒夷人的.

 

    其实很多人可能现在还认为,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因为中国近代悲惨里程的开始,其实我个人觉得鸦片战争并不见得是件坏事。如果清政府卧薪尝胆,并不见得不能以此为契机走向近代化(正如日本的“黑船事件”)。但当时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认为,鸦片战争的势力是道光皇帝任用奸人的结果,《南京条约》是大皇帝给夷人的恩赐。鸦片战争十年后,清廷仍然没有一个专职的御用翻译!

现在的人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当年学校组织看《北洋水师》,里面描述的中日甲午战争的失利居然是因为北洋舰队打中日本舰队旗舰的最后一颗炮弹刚好是颗哑弹,否则甲午战争胜利的会是中国人,这中掩耳盗铃的说法是多么的可笑。

战败不是一个国家的耻辱,不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败,永远不从失败中吸取任何的教训,才是一个国家最危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