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纳风情葡萄酒价格:小学生作文能力训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2:07:38
第一讲 看单幅图说话
甲: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真切感受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它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
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要按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写话就是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作文能力训练的一种特有形式。说话是写话的基础,说话写话又为以后的作文作准备,今天是小学生作文能力训练系列讲座第一讲,我们就围绕图说话来讨论讨论吧。
小黄老师,你最近都在教学小学一二三年级,你是不是先就这个问题说说。
黄:好!我觉得,首先,我们应该十分重视看图说话。正袁老师刚才所说,看图说话是最初步的作文训练,是低年级作文能力训练的重要形式。因为,图画是客观事物形象的反映,比较集中,比较单纯。看图是间接地观察客观事物,引导低年级儿童看图有利于指导观察、启迪思维,促进他们的认识发展。进行看图说话训练有利于锻炼儿童运用准确的语言,叙述图意,抒发感受,提高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儿童在看图中学到的观察、思考的方法又可以用到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思考上去。
翻阅一下小学语文课本1至4册,我们就会发现:看图说话、写话的训练,几乎在每一次单元练习或基础训练中都有安排。对这些内容,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补充选择合适的图画,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想象,练习说话,写话,如果有条件,也可以采用投影、幻灯等电化教育手段,投影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光彩悦目,有利于学生观察,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甲:你说得不错,看图说话写话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有重要意义,我们一定要重视,以形式来说,看图说话与话主要有看单幅图说话写说与看多幅图说话写话两类。一般来说,在低年级看单幅图说话写说是看多幅图说话写话的基础,要提高小学说话写话能力,首先要指导好看单幅图说话。宁老师,是这样的吧。
宁:是这样的,给一、二年级小学生看的图,一般人物不多,场面不大,情节简单,能用一两句或几句话、一小段说话明白,所以,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训练,一般都从看单幅图开始。
甲:宁老师,你认为应该怎样进行看单幅图说话训练呢?
宁:为了逐步提高小学生能连贯地、有次序地说清楚一幅图画的能力,我觉得,在看图说话应特别注意三点:1.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2.坚持进行看图、想图、说图、的综合训练。3.坚持引导学生经历训练过程,训练要求逐步提高,每次练习都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
甲:说得好,坚持学生实际出发,坚持综合训练,坚持引导学生经历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这三点确实很重要,看单幅图说话应该做到这三个“坚持”,看多幅图说话以及其它形式的说话,写话训练,作文能力训练,也都应该体现这一精神。
宁:前些时候,黄雅芸老师在二年级上了一节“说话课”《买铅笔》就能注意努力做到这三个“坚持”,所以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教学效果,小芸,你介绍介绍,那节课你是怎么安排的。
黄:在那节说话课上,我安排了4步。
第一步:指导学生初步看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图画的主要意思,并用一、两句话说出图意。
第二步:在看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画面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进行对话练习;再在对话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想象,表演图意。
第三步:再次看图,练习用几句话,一段说话出图意。
第四步:游戏:“去商店买喜爱的东西”联系生活,练习对话。
甲:是有些意思。从学生生活引出图画,看图说话后通过游戏表演又回到学生生活中去,在训练中,开始学生可以论一句两句也可以是几句话,最后学生可以说几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确实都体现了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指导看单幅图说话时究竟怎样进行,看、想、说的综合体会训练,怎样引导学生经历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宁老师,你再具体讲讲吧。
宁: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单幅图说话,一、要指导学生看得有顺序,二要指导学生看得全面细致。三是边看、边想、边说,在看懂,想好的基础上说。让我们先看看黄雅芸老师的说话课《买铅笔》的第一步训练,她处理得就比较好。
请看录像:相关视频:宽带 宽带  相关视频:窄带 窄带
甲:小黄老师这几个问题确定问得好。第一个问题,唤起了学生的回忆,调动了他们的生活经验,既能引起兴趣,又有利于理解图意。后两个问题,对学生有次序地细致地观察画面,分析理解图意,弄清画中的小主人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很有帮助。在这基础上说一两句话,话说得也是完整的通顺的。
宁:图画上的人物,景物是静止的,不会动的,人物想什么,说什么,静止的画面更是难以交待清楚,这就要引导学生在对画面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民开想象的翅膀,去“想”人的语言和行动,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动”起来。使画中的人物、景物在学生的头脑里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学生说的内容也就丰富了,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就都进一步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让我们再放一段教学录像,看看小黄老师是怎么做的吧。
请看录像:相关视频:宽带 宽带  相关视频:窄带 窄带
表演练习
甲:从刚才这段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小黄老师你先引导学生想象画中人物语言,进行对话练习,继而又鼓励学生想象人物的行为动作表情,边说边演,学生们乐了,一个个说得津津有味,演得有声有色,图画中的人物、事件化成了学生生活这一两步,没有什么意义。
宁:看图说话训练不能就此结束。在对话练习和表演以后,小黄又引导学生再次看图,提高要求,练习说话。
甲:刚才,在看图想象的基础上,学生们练习了对话、自己表演了,还看了别人的表演,这时再来看图,静止的图画在许多学生的眼中,心中必然会“活”起来。“动”起来。这时老师提出新的要求,学生一定会说得更丰富,说得更好。
宁:一点不错。课堂里出现的正是这样的情境,这样的效果。在看图说话以后,又引导孩子们做到商店购买东西的游戏让孩子们在图画类似的情境中展开想象、练习表达、孩子们说话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下面让我们再看一段录像。
甲:今天,宁老师给合黄雅芸老师的课堂教学对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单幅说话,作了具体介绍,她所强调的几点,我觉得都是最基本的经验,是应予认真重视的。小黄老师,你执教这节说话课是不错的,今天又听到了宁老师的介绍分析,能说话你的主要体会吗?
黄:我体会到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单幅图说话,要做到三点:
第一:首先要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细致地看图,注意图中事物的联系,边看边想,弄清图的意思。
第二:在看图的基础上练习说话,教师要注意指导,指导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把从图上看到的内容用一两句或三句话、一段说话清楚,说通顺。
第三:要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从图画出发展开想象,以丰富看图的感受,然后再引导他们用几句话,一段话地丰富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出来,说清楚,说明白。作文能力就在这样训练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了。
宁:还有一点,小黄在课上做的不错。对于学生中观察比较细致,想象比较丰富,表达丰富,表达比较清楚生动的,老师要及时鼓励表扬。不但看图说话要这样,其它形式的说话、写话作文训练也要重视这一点。    甲:这一些非常重要,小黄在教学中重视了,希望大家在各自的说话作文教学中也都重视这一点。
第二讲 看连续的几幅图说话
-------袁浩
甲:《小学生作文能力训练》系列讲座,今天讲第二讲:《看连续的几幅图说话》。
我们知道,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写话是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种特有形式,说话是写话的基础,说话写话又为以后的作文作准备。为了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我们在小学低年级一定要十分重视看图说话的训练。
丙:袁老师说的对,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深体会到:图画是生活画面的反映,比较集中,比较单纯,指导学生看图就是指导学生间接地观察客观事物,相对来说,看图比观察客观呈要容易得多,因此,指导学生看图有利于培养他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有利于促进他们认识的发展,在学生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把图意说清楚、说明白,有利于培养他们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和用词造句的能力。而学生在看图中学到的观察,思考的方法可以用到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思考上去。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看图说话训练。
甲:你说的不错。
看图说话,以形式来说,大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看单幅图说话,一类是多幅图说话、看连续的几幅图说话。则是这其中的一种,在上一讲,我们看重讨论了怎样指导学生看单幅说话。怎样指导低年级小学生看连续的几幅图说话呢?宁老师,今天,还是请你先谈谈吧。
乙:好!我先说说。我就先说“图”吧。看连续的几幅图说话的“图画”特点是什么呢?连续的几幅图,是通过一幅幅形象具体的画面完整地表达一个事件,一个故事内容。用来指导低年级小学生练习说话的连续性图画,往往只有三、四幅画面,篇幅长短,但内容完整,前后相连,可以说是一种篇幅极为短小的“连环画”。
丁:宁老师,这么说,小学生常常看连续的图,进行说话练习,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看连环画”,请“图画故事”了?
乙:对,可以这么说,选来给孩子练习说话用的连续的图画,一般都是贴近低级小学生生活,情节简单却富有趣味,画面形象而又生动。看这样的小“连环画”,绝大多数孩子是感兴趣的,也是不难看懂的。
甲:宁老师说,连续的几幅画就是小小连环画,不错,“连续”或“连环”,正是图画的主要特点,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连续性的几幅图,分开是几幅,合起来则是一个整体。几幅图连续体现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表现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表达一些更为丰富的意思。我们指导学生看图时就应把握住这些特点。
从“说话”的角度说,看图连续的几幅图说话与看单幅图说话也有区别,小刘,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丙:看连续的几幅图说话的基础要求,我是这样理解的。低年级小学生刚开始练习看单幅图说话,主要是培养学生能根据图画的意思说一、两句话到连贯地说几句说。看连续的几幅图说话,是在看单幅进行说话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看几幅图连贯说几句话,即说一段话的能力,我们知道,说一段说,培养连句成段能力,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说训练的主要项目。因此,可以说,从看单幅图说一两句、两三句话到看几幅图说一段话,对低年级小学生的说话训练来说,是一个飞跃。
丁:正因为这样,所以在整个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训练中,看连续的几幅图说话、写话训练占的教学时间就比较多,练习的形式也活泼多样。
甲:小周,那你就具体说说,看连续的几幅图说话的练习形式常见的有哪些?
丁:譬如:可以要求学生看连续的几幅图说一段话;可以要求学生先看图,了解几幅的大概意思,再把错乱排列的句子整理好,然后再读读、说说,让学生在这样的练习中体会说话、写话要按一定的顺序,即要“言之有序”;也可以要求学生先把错乱排列的几幅图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好,再有序地说一段话;还可以在连续的几幅图中抽去其中一幅,要求学生根据出现的几幅画面,推测、想象被抽去的画面内容,然后再接事情的发展,有顺序地说一段话。
甲:不错!不错!下面,我们再围绕着连续几幅图说话的三种能力来谈谈。
看图说话,一般说,应注意抓住“看、想、说”三个环节。要提高看图说话水平、就需要努力锻炼“看图、想图、说图”三个方面的能力。在第一讲中,我们就看单幅图说话也讨论这方面的问题。看连续的几幅图说话时,在这三方面到底应注意些什么?你们的意见呢?
乙:我说说怎样“看图”吧。“看图”是看图说话的基础,是培养我们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图是说话的依据。看图说话的说话内容,主要靠对画面含义的理解以及以图联想平日的生活积累。因此,不论,是看单幅图说话还是看多幅图说话,首先要学会看图。
丁:宁老师,我记得,你在第一讲中讲到看图,一要看得有顺序,二要看得全面细致。对吧!
乙:对!这是看图必须做到的最基本的两点。看图必须按一定顺序,看图有序,说话才会有理。对连续的几幅图来说,大多数都是按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顺序排列的,看图时需顺着图排列顺序观察就是了。也有像小周老师刚才说到的那种情况,几幅图的图序被任意打乱,那就需要先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将几幅图重新排列,再进行观察。
甲:宁老师讲的这一点很重要,看图看得有顺序有助于全面、有效地了解画面内容,也有利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乙:看图还应该做到全面细致,只有看得又全又细,才能全面地把握画面内容和含义,才能为展开联想和想象提供依据,对多幅图来说,看图时不但要弄清每幅图的人物和环境,还要注意分辨多幅图的人物和环境,还要注意分辨多幅图之间人物与环境的联系和变化。看图时还要边看边想,关于“热图”,小刘,你说说吧。
丙:好!“想”,是看图说话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发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有效手段。不管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对事物的表现总要受到限制,观察画面时,一定要以画面出发,认真去“想”。表现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多幅图,有些次要的环节被图画的作者省去了,看图时就要根据前后图之间的联系,“想”图之间衔接和过渡的内容,以便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弄清楚。另外,也要像看单幅图说话那样,“想”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心理活动,让我幅图中的每一幅画面都“动”起来。
甲:说得好!小周,关于“说图”,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
丁:好:我想,“说”,体现看和想的成果,它是培养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怎样进行“说图”的能力训练呢?宁主任上次也讲到,要边看,边想,边说,在看懂,想好的基础上说。这是最基本的。另外,也可以接照看图的顺序先编拟一个说图的口述提纲,也可以把“看图”、“想图”过程中想到的一些重要词句写下来。然后按照提纲一层一层地说,抓住重要词语具体地说,这样做可以说得有条有理,层次清楚,内容具体。
甲:对看连续的几幅图说话来说,怎样“看图”、“热图”、“说图”,三位老师介绍得很具体。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设计训练过程,如何进行引导,才能使小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得到看连续的几幅图说一段说的能力训练呢?
下面,让我们再围绕这个问题讨论讨论。指导学生看连续的一幅图说话的教学要求与方法。
乙:前面我们谈到,连续的几幅图是篇幅短的小小连环画,因此,在指导学生看连续几幅练习说话时,除了要依据“看—想—说”三步走以外,尤其要引导学生注意“连续”这两个字。教学时,应该先引导学生把几幅图从头到尾一幅幅顺次看一遍,想一遍,大致了解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构画出一个总体的较廓,初步形成说的“框架”。同时,绘图中的人物定个名字。然后,再引导学生一幅一幅地细看。
丙:在引导学生逐幅细看的时候,要针对图画内容提出些问题,譬如,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在干什么?指导学生逐幅看懂图画内容理解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并用一、两句话把意思说清楚。注意把“看、想、说”紧紧结合起来。
甲: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说每幅图意思的时候,可能说的很多,但比较杂乱,抓不住中心,语句也不一定通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满足甚至欣赏学生说的内容多,篇幅长,而应着重要求学生比较扼要地说出一、两句通顺的话来。
丙:袁老师说的对,学生一幅幅说完了,再引导学生把几幅图连贯起来看一遍,把画段说的几句话连成一段连贯的话,连起来说,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从说一、两句通顺的话发展成一段完整、通顺的话了。
甲:几位老师分析得很好,在实际教学中究竟如何安排、实践呢?下面让我们看一段范老师的指导学生着连续的几幅图说一段话的教学录像。
播放录像:相关视频:宽带宽带  相关视频:窄带窄带
丁:从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培养学生看连续的几幅图说一段的能力,范老师在这段教学中,大体安排了三步:第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标题,整体看四幅图,弄清四幅图有几个人?画的是什么事?用一句话说说“谁到谁家做客?”并给图中的小朋友起了名字,第二步,逐幅看图,范老师让同学带着“到同学家去做客,先干什么?然后干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做了些什么?”这一系列问题,一幅一幅依次看图,用一、两句话说说各各幡图的主要意思,在这一步,范老师特别强调要说主要意思,不要说的太多,句子要通顺,在这基础,他进行第三步,要求学生把四幅图连起来说,一段话,争取说连贯,以效果看,确实是不难了。
甲:小周分析得不错。
看连续的几幅图说话,在低年级后半阶段,还可以以学生实际水平出发,适当地提高要求,以便与三年级的命题作文衔接起来。
为了说明问题,让我们再来看一段范老师的教学录像。
播放录像:相关视频:宽带宽带   相关视频:窄带窄带
甲:范老师是怎样结合学生的实际,适当提高要求的呢!我们还是请宁老师给我们讲讲吧。
乙:好!我觉得范老师首先能紧紧把握住二年级说话训练的基本任务。说好的一段话,同时,又十分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和个体水平的差异,譬如,刚才这段教学,大体也可分为三步:第一步,她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四幅图中的一幅图,仔细观察,要求用一段话,具体说出画了什么,图上的人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训练要求:还是说“一段话”,但学生从各自的兴趣和水平出发,仔细看一幅图,具体说这幅图,“看、想、说”的能力又都得到了新的锻炼和发展。第二步,在交流具体说一幅图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演图,演图后,自选一幅图说一段话,孩子通过表演进一步领会图意,让图在头脑中活起来,强化了图画在头脑里的表象,丰富了说的内容,这样,不仅促进了说一段话的能力,而且为第三步,把四幅图连起来说,打下了基础。最后,也就是第三步,再把四幅图连起来说,这就从说好一段话,逐步扩展到几段话了。
丙:对!如果把孩子们说的几段话记下来,这些话已经很接近三年级的看图作文了。
丁:这样安排真不错,既紧紧抓住低年级说好一段话的训练要求,紧扣这一要求,反复训练,又努力为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机会,引导孩子们逐步向三年级的作文过渡。
甲:老师分析得都很好。范老师这节课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训练的过程性和综合性,此外,她还能以教材的特点出发,始终注意把指导学生说话与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紧紧地联系起来,寓德育于看图说话训练之中,这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今天这一讲就讲到这里,谢谢同志们。
特级教师袁浩:小学生作文能力训练讲座(面向教师)
第三讲 编写作文的提纲
甲:《小学生作文能力训练》系列讲座,今天讲第五讲,《编写作文提纲》。
学生作文时,在审题、确立文章中心以及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以后,就要考虑如何组织安排材料了,组织安排材料就是安排结构层次,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宁老师,今天我们就讨论讨论怎样指导小学生编写作文提纲吧。
乙:好那我们就先谈谈编写作文提纲的意义。
小学生写作文,往往对想写的材料不作全面安排,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就如俗话所说,“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是哪里。”小学生这种随想随写,随写随想的情况,就容易造成条理不清,层次混乱,或遗漏了某些主要内容,或者颠倒了材料的次序,或出现节外生枝的情况,或发生详略不当的毛病……
丁:有的学生甚至有时还刹不了尾,或者写不下去,卡了“壳”。
丙:生活中是常有这种情况,这就告诉我们要想让学生在作文时少走弯路,不绕弯子,避免或减少宁老师刚才所说种种毛病,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编写作文提纲。
乙:对!什么是作文提纲,提纲就是文章的提要,就是简明扼要的写作计划。作文前要有提纲,就像盖房屋先要有设计图一样,非常重要。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说过“尽管我们只要写二、三千字,也须先写个提纲,……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了;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这段话虽然是对工人讲的,但对小学生也适用,写作文提纲是提高结构文章能力的有效方法。
甲:宁老师分析得很好。盖房子先要有设计图,然后按图打地基,立支架,砌砖上墙,铺瓦,装门窗,如果不先画好设计图,然后再按图施工,想到哪里盖到哪里,就一定会出问题,弄不好,还得全部返工。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编写作文提纲、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努力使他们也认识到编写作文提纲的重要意义。
下面,让我们看一段杨新高老师的作文教学录像,看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是怎么安排的。
播放录像相关视频:宽带宽带相关视频:窄带窄带
丙:从这段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让学生认识编写作文提纲的意义,懂得作文提纲的重要作用、杨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条理不清”的毛病,引导学生阅读“例文”,分析“病文”,找出毛病,并探求克服毛病的办法,最后自然得出“可以用作文前先编写作文提纲”的结论。杨老师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学写作文提纲的需要,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真不错。
甲:说的好,学生掌握编写作文提纲方法,除了让他们懂得意义,产生学习的欲望,还必须通过教学实践、让他们逐步掌握编写作文提纲的要求和方法。
让我们再看看杨老师的教学录像,看看杨老师对初学编写作文提纲的小学生们是怎么引导的,首先是解决什么问题。
播放录像相关视频:宽带宽带相关视频:窄带窄带
丁:为了让学生认识什么是作文提纲,知道编写作文提纲的最基本要求,杨老师在这段教学采用了“示例对比”的方法。他选用了一篇内容与前一篇例文《校园里的银杏树》相接近一篇学生优秀习作《我家乡的杏子》的提纲,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编写作文提纲的一个重要作用——可以使作文条理清楚。
然后,他又以这篇习作的提纲作为范例,引导学生认识作文提纲一般由几个部分组成,使孩子懂得了懂得作文提纲的最基本的要求,要写出作文题目、中心和各段的段意,对所写的材料要排排队,安排好。
甲:小郭老师分析得不错,关于编写作文提纲的要求和方法,你们两们的意见呢?
丙:从杨老师选择的这篇例文中,可以看到,编写作文提纲,内容要简明,语言应准确。“简”,就是简单提要,没有多余的话;“明”,就是清楚明了,一看提纲,就了解全文的布局,各部分内容及详略安排。
甲:对,内容简明,语言准确。这的确是编作文提纲的一个重要要求。宁老师,你再说说,好吗?
乙:好,小宋刚才说的是作文提纲在语言表达上的要求。我就从提纲的内容上再谈谈。我觉得编写作文提纲,在内容上,要尽力做到这么几点。
第一:作文提纲的要点和中心。譬如,录像中,杨老师举例的那篇习作,《我家乡的杏子》提纲的内容就紧紧围绕文章中心。
第二:作文提纲要体现出层次。写提纲时把握段落层次考虑周严、细密,动笔作文时才能得心应手,成文才能有严密的逻辑性,做到条理清楚。
第三:作文提纲要体现出重点,一篇文章的材料,对表达中心来说,作用有重有轻,在编写提纲安排材料只有体现出重点来,作文时才能做到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对文章中详写的地方还应再分出小层次,这样才能脉络清楚,重点突出,当然,这些要求,主要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说的,对中低年级的要求,就应低一些。
甲:不错,由于年级不同,水平不同,编写提纲的要求也不应相同。对高年级中作文水平较好的小学生来说,还可以提出作文提纲要体现出文章线索的要求。而对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对初学编写作文提纲的小学生,只要求按起因、经过、结果搭成文章的骨架,做到材料集中,有中心,层次清楚也就可以了。
怎样引导小学生掌握编写作文提纲的这些要求和方法呢?那就要求我们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在各种编写作文提纲的训练中,通过反复实践,逐步学习,运用这些方法了。
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我们老师常常从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引导,小郭,就这个问题,你先说说。
丁:好,我们指导小学生作文,通常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准备阶段,二是列提纲阶段,三是检查阶段。
在准备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确定写什么,我们要求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后,不要马上就匆匆忙忙地动笔写提纲,而是要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⒈读题,审题;把作文题目的意思弄清楚,明确要求。⒉确定内容,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作文内容;⒊确立中心,根据题目要求和作文内容,明确写作目的,确立中心;⒋选择材料、根据作文中心,对作文材料进行联欢舍,选择。
在列提纲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明确怎么写,为将要写出的文章作一番精心的设计,对材料作出安排,这是最主要的一步。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抓住两个环节:一个理清思路,一个是突出详略。袁老师,我也听过杨新高老师的课,我记得他那节课也是这样安排的。
甲:不错,为了说明问题,那我们就再看一段杨老师的教学录像。
播放录像相关视频:宽带宽带相关视频:窄带窄带
乙:小郭,你以前就听过杨老师的课,你也常这样编,就请你结合杨老师的这段教学谈谈列提纲阶段,该怎么做,好吗?
丁:好,杨老师这段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列提纲时要“理清思路”,也就是对准备好的材料进行妥善安排——这节课上,为了便于集体指导,杨老师仍然采用的示例法,让孩子们都对例文提供的材料进行排队,要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意思说清楚?并模仿第二篇例文例提纲的方法,列出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并简要地写出每一段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这样做,是有助于孩子们学会列提纲方法的。
甲:对!在这一课中,杨老师还引导学生列提纲时要“突出详略”。对重点部分还要编写小提纲,也就是二级提纲,这样一来,提纲对孩子们提高作文效果的实际意义就更大了。杨老师的这一段教学很有些自己的特色,让我们再看看他的课堂教学实现。
播放录像相关视频:宽带宽带相关视频:窄带窄带
甲:从录像中,我们也可看到,两级写的很细的提纲基本上已经勾画了一篇作文的轮廓,从中我们已看到作文的雏型,列提纲这一阶段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十分重视。小郭,你简单说说第三阶段的教学吧。
丁:提纲写出后,我们要引导学生仔细检查,看看材料与中心是否符合,材料有没有遗漏或重复,条理是不是清楚,重点是不是突出。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改。
甲:小郭对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的三个阶段说得很清楚了,下面,我们再围绕编写作文提纲的训练方式和注意事项来讨论讨论。小宋,你说说。
丙:好!指导小学生编写作文提纲的训练方式很多,我们老师常用的有这样几种:
一种是利用阅读课进行训练。我们知道,读写结合是会互相促进的,学生在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时,阅读会成为一种借鉴,因此,我们在阅读课中可从年级的要求出发,适当进行分段的训练,归纳段意的训练,编写小标题的训练。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对作文提纲的重要意义便加深了认识,会逐步形成一种能力。
乙:为了培养学生掌握编写作文提纲的能力,我们有的老师还在阅读课上让学生照看编写好的课文提纲仿写一篇作文,比如学了《课间十分钟》,让学生仿照编写的课文结构提纲,写一写自己学校的课间十分钟,这也是一种读写结合的方式,对培养学生从具体化到抽象化,再从抽象化到具体化的思维能力,很有好处。小宋,你接着讲。
丙:第二种是进行概括叙述内容的训练。这是一种口头作文的训练,也就是在学生作文形成提纲之前,让学生把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的基本思路先口头表达,然后老师点拔、同学讨论,再由作者进一步考虑好如何在写提纲时使用之完善。
还有一种是布置作文题目,提出作文要求后,只要求学生编写提纲,不要求作文。
乙:这种方法很有意义,因为编写提纲实际上是从审题到布局谋篇进行构思的全过程,不写成文章便于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集中精力,磨炼思路,并养成编写提纲的习惯。正因为如此,这种提纲的要求比起要成文的提纲就要更细些。有时甚至可以把一些主要语句和描写方法考虑到,并写入提纲。
(录像)
甲:老师们说的都不错,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编写作文提纲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一些问题。
譬如,编写提纲要注重培养学生自编自改的能力,对学生个体来说,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意见,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对学生群体,要运用集体讨论,分组讨论,示例、示范等形式发挥团体的动力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找办法,互相学习,提高编写提纲的能力,
丁:在学习初步掌握作文提纲的写法以后,要求学生每篇作文必须把提纲写在之前,养成写文必先写无提纲的习惯。
乙:我觉得还有一点也应注意,在教学中要学生理解,编写作文提纲只是给自己写作作依据,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了。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老师举的例子只一般的写作提纲的形式,所以,可以允许学生自己设计作文提纲。
甲:宁老师说的好,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是为了提高学生作文布局谋篇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千万别以固定的模式框住学生,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这一讲,我们今天就讨论到这里。
特级教师袁浩:小学生作文能力训练讲座(面向教师)
第四讲 写好一个人
甲:今天是《小学作文能力训练》第六讲《写好一个人》。宁老师,你认为要写好一个人,最主要应抓住些什么呢?
乙:最主要的,我觉得有三点。第一,通过观察,认识这个人的主要特点。第二,想想,这个特点,主要表现在这个人的哪些方面,譬如,衣着打扮,生活习惯,举趣爱好,环境布置,特别是有关的事情。事总是人做的,人离不开事,人的特点都体现在他所做的事情中,因此,要写好一个人,必须选取一两件最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典型事情来写。第三,对这典型事情的重点部分要写具体,特别是要具体形象地写出这件事中,这个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甲:宁老师说得很好,写好一个人,必须抓住特点;人与事相联,要写出特点,一定要选写典型事情;写事一定要抓住重点,具体写人是怎么做的,突出人的特点。宁老师说的这三点,抓的很准。
乙: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到底怎样指导,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这几点,并且掌握、运用以形成能力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好好研究,探索。
甲:让我们看段教学录像吧,孙老师这方面的一些做法,是很些道理的。
播放录像相关视频:宽带宽带相关视频:窄带窄带
甲:孙老师上课感情充沛,谜语导入学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很不错,从这一段能使人受到些什么启发呢?你们哪位说说。
丙:一上课,孙老师,让学生猜谜,学生异口同声一语道破谜底。孙老师抓住“一猜就中”的原因,点明写人就是要抓住特点。紧接着提示了本课学习任务,指出“每人都与众不同”,写人就是要抓住人的特点,把与其它不同的地方写出来,使同学思绪集中,学习目标明确,确实不错。
丁:在这部分,孙老师主要采取“借助例文,引导学生从读中领悟”的方法。在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他用一串层层推进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写的是谁?”“写了什么特点?”“达到什么程度?”“通过哪件事表现的?”“对哪一部分印象深刻?”“什么地方特别深刻?”议到重点处,他感情激荡,绘声绘色,使文章中的人物给学生留下极深印象,使学生强烈地感到写人的文章就要这样写。最后,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自然从例文中归纳出要写好人所必须注意的问题,宁老师先前说的那几点,在这节课上孩子们自己从读中、议中悟到了。乙:孙老师这样安排具有心理学的意义,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一篇成功的写人的好文章,本身就在告诉应怎么写人,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模仿”是种无形的老师,在这节课上,孙老师充分利用范文作用,是符合并能满足学生模仿心理需要的。
甲:你们说得都很好,学生从例文中悟到了怎写人的方法,例文又为学生怎样写人提供了具体的“模仿”的范例。孙老师这一步教学对孩子们学会怎样写人确实很有指导作用。
下面我们谈谈怎样具体指导孩子模仿范文,灵活地运用从范文中引出的方法练习写人。
乙:相对于引导学生从谈中领悟方法来说,这一步,是指导学生运用方法,对提高学生写好一个人,更有实际意义。
甲:对,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再看一段孙老师的课堂录像。
播放录像相关视频:宽带宽带相关视频:窄带窄带
甲:从录像中我们看到,孙老师采取办法是抓住典型,现场具体指导,给全班提供作文运用范例。你们两位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呢?
丁:我觉得孙老师这样做,对孩子们学习怎样写好一个人来说真是有实际意义,怎么写人,再也不是一些静直的知识了,也不仅仅是蕴藏在好文章里的方法了。在老师和那位叫王祖成的小男孩的一系列对话中,“怎么写人”被生动地展现在每个同学面前。孙老师的提问,环环相扣,一步一步,清清楚楚。王祖成回忆得越来越清晰,紧紧抓住王博硕的特点,说得越来越具体,王博硕的特点越来越鲜明,突出。
丙:孙老师抓住典型、现场当众具体指导,对到底怎样思考、才能写好一个人,全班同学看得见,摸得着,给学生树立了一个活的范例。不仅如此,孙老师这又引导孩子们回忆、总结老师是怎样帮助王祖成同学说具体的,从而得出怎样使自己写具体的方法:要想清楚“当时是怎么做的?”“说了什么?”“什么表情?”丁:我还觉得,王祖成这个典型,是孙老师在教学实际中,根据训练需要,随机捕捉,即时确定的,王祖成说的是同学中的事,非常真实,对全班学生来说具有特别的实际意义。孙老师的这种教学机智、临时指导的能力,真令人敬佩。
乙:说到王祖成这个小典型,孙老师有一个做法,我觉得也很值得我们注意,孙老师在教学中,不但着力引导王祖成学习写人,给全班同学示范,而且也注意到王祖成同学举的这个事例有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因此,在这一个教学环节结束时,他针对王祖成说的情况及时对王祖成予以正面引导。这种把教学生写人与教学生做人紧紧相连,寓德育于作文训练的做法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甲:对!在刚才这段录像中,我们也可看到,为了让学生主动投入练习写人的作文实践,孙老师还着力于激发学生倾吐的欲望。为此,他采用了一出乎学生意料的方法——心理试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他报的“词”又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由熟悉的人构成的人群,在这一个群中,孩子们都有极为熟悉的人,都有丰富的记忆材料。因此,当他一报出某一个词,这个词就成了一个触发孩子情感记忆的诱因,拔动孩子的心弦,帮助他们打开记忆的大门,引起了倾吐的欲望,练习写人的主动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让我们再看一段他在运用典型现场指导后的教学实况。
播放录像相关视频:宽带宽带相关视频:窄带窄带
甲:你看孩子们练写人的积极性多高。
乙:写人的本领要在主动积极投入练习写人的实践里才能逐步形成,不断发展,孩子们学习掌握写人的方法,又能主动投入习作运用实践,他们写人能力的提高,是可能想见的了。
甲:宁老师说的对,愿我们大家都能向孙老师学习,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扎扎实实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
特级教师袁浩:小学生作文能力训练讲座(面向教师)
第五讲 在叙事中表达真情实感
甲:小学生作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感,有条理地写出来,是少年儿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无认是写景、写物、写人还是写事,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对这些事物的情感,是爱还是恨,是褒还是贬,是喜还是忧,是赞成还是反对,是放还是忧虑……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而不是空喊口号,或虚情假意,或无痛呻吟,矫柔做作。写出来的作文才富有感染力。
我们这一讲就来谈谈怎样指导学生在作文表达真情实感。
乙:好啊,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特别是高年级小学生在写一件事时,往往对事情经过能写清楚,可是,怎样在叙事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人就力不从心了,到底怎样帮助孩子们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呢?这确实是许多青年教师很关心的一个问题。
甲:那我们就着重谈谈怎样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在叙事中表达真情实感吧。
我觉得我们老师首先要弄清楚,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应该学会哪些方法,小朱,我记得,你前些时候上的一节课训练点就是这个问题吧?
丁:是的。
甲:那我们来看看录像。
播放录像相关视频:宽带宽带相关视频:窄带窄带
乙:在这节课上,小朱老师总结得很清楚,我们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写一件事,表达真情实感,就是要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注意写清楚自己的内心活动和体现当时的情感的主要神态,行为动作。”
丙:这些方法,不少学生也了解,可就是作文文时写不好,我们一些青年教师也讲给学生听,可效果也不理想。
甲:问题正在这里,知道了这些知识,不等于会运用这些知识,作文不是单纯的知识课,我们在作文课必须注重作文能力的训练,要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经历训练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作文知识,运用知识发展作文能力。
乙:从指导学生在叙事中表达真情实感来说,这个训练过程的起始点应该在学生生活之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出训练的要求和具体的内容,把学生带入训练的过程,引导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实感。
甲:宁老师说得好,让我们再来看段录像,看看小朱老师是么导入的。
播放录像相关视频:宽带宽带相关视频:窄带窄带
丙:朱老师从学生生活中选取了一种几乎人人都有过的经历,引导孩子们回忆当时的感受和做法。这就使全班同学很快就投入到学习写真事,抒真情的训练之中,人人有话可说,人人有话要说,真不错。
甲:说的好!小朱,你自己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丁:为了培养学生在叙事中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我想在课堂中以一篇学生的作文作为“范文”,引导全班学习,讨论,从中领悟方法、学习方法。课堂上这段导语的设计也是为了能以学生的生活出发,自然地引出“范文”,并且,想调动大家的生活经验,为理解、学习例文,以例文中领悟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做些心理准备。
甲:从读别人写的好文章中来领悟表达方法,的确是培养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读前先作些铺垫,做好准备,很有道理。
乙:学习“范文”,可以让学生从范文中领悟方法,道理,也能为学生的作文提供某种“范式”,在作文课上,我们应根据儿童模仿心理的需要,设法充分发挥“范文”的作用。这一方面,小朱的课安排也很有新意,她根据例文的内容制成录像,教学生分两步进行灵活、巧妙地使用录像手段,第一步,仅放画面,不出声音,让学生观看,观看后讨论。第二步,让学生看录像、听范文,然后讨论,小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达自己情感的?
丙:小朱,你为什么第一遍不播放声音呢?
丁:主要是两个目的,1.让学生通过观察人物的神态,行为动作弄清自己所写的事件,为理解理解例文为什么那么写做准备;2.发展学生观摩能力,注意体会人复杂的情感变化与人种种神态与动作之间的关系。为达到这两个目的,我进行提问、组织、观看和讨论。
播放录像相关视频:宽带宽带相关视频:窄带窄带
丙: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学习范文,领悟方法,效果自然会是不错的。小朱,录像,真被你用活了。
乙:让我们再看看录像吧,看看小朱是怎么引导学生从读中悟方法的。
播放录像相关视频:宽带宽带相关视频:窄带窄带
甲:小王,看了这个教学片断,你又受到什么启发?
丙:这一次声画同步,学生边看画面,边听例文,对人的情感变化与神态语言动作的关系,怎样写人的外在表现去表现真情实感,有了具体的理解;同时,这一次更突出了可以通过直接写人的心理活动表达情感,从课堂实践中,可以看到,学生经历了一个问题、理解、领悟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对表达情感的方法有了真正的具体的了解。
甲:对,在学生领悟的基础上,教师再总结归纳,那就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了。
学生认识方法以后,还需要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在作文实践中练习运用,学生才能真正掌握。
乙:我记得,小朱老师在这节课上还设计了一种练习,很有特色,对学习表达真情实感很有作用,我们再看段录像吧。
播放录像相关视频:宽带宽带相关视频:窄带窄带
甲:宁老师刚才说的不错,这个练习设计得很有特色,以人人都经历过若干次的“打针”为内容,以填充为形式。对练习题中的那些空白处,人人都有过情感体验可填写,可每个人的体验又都不一样,这就为每个学生学习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留下了最广阔的空间,人人可以打开回忆的闸门,尽情抒发,好!
乙:小朱老师在练习的括号里,还写了一些提示语,如:在“我们班又要打预防针了”后面提示语为:“同学们会有怎样的表现?”“我又会怎么想?”这对引导学生注意从人的外在表现与内心世界去反映人的真情实感起到了指向作用,这对学生逐步掌握表达情感的方法也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丙:小朱,这次作文练习,你最后安排学生写什么呢?
丁:在小练习以后,我让学生以《今天我》为题作文,要求在自己熟悉的事件中选择一件来写,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丙:你上课时,从生活中引入训练,引出范文,教学中让学生从范文里悟出方法,在填充练习中尝试运用方法,现在又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选真事,写真事,表达真情实感。层层推进,学生经历了一个训练过程,可以想得出来,这次学生一定会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甲:小王总结得好,今天,关于怎样指导学生在叙事中表达真情实感,就讨论到这里吧。
特级教师袁浩:小学生作文能力训练讲座(面向教师)
第六讲 介绍一处景物
甲:今天,我们讲的是“小学作文能力训练”第八讲《介绍一处景物》。
介绍一处景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记事写人的记叙文中,适当穿插描绘一处的自然景色。譬如:课文《草原》描绘了草原山水美丽的景色,是为了衬托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爱似兄弟的情谊,……这类写景在全文中,文字所占的比例不大,可写的内容也往往只是某处景色的一个局部,或者只是这地方的某一类景物,某一两种具体的景物。另一种情况是,全篇文章主要是写某一处自然景色,这类记叙文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就不少。小宋,你还记得有哪些篇吗?
乙:记得,记得,几乎我都教过。
甲:那你给我们介绍介绍看。
乙:譬如,《桂林山水》、《镜泊湖奇观》、《五彩池》、《海底世界》、《鸟的天空》、《记金华双龙洞》、《颐和园》、《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富饶的西沙群岛》……
甲:不错,不错。你记得很清楚,这些课文和一般的游记文章,全篇都是介绍一处景物,描绘山水景色,当然写景的范围有大有小,但写的目的大都是向读者展示美丽壮观的祖国山河,抒发作者对家乡风光、对祖国的山山水水,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活场所的赞美,喜悦的心情。在小学作文训练中,也要求孩子们学会写一处景物。今天,我们着重就写景的第二种情况——全文主要描绘景物——来讨论如何指导小学生“介绍一处景物”吧。好吗?
丙:好,小学生每每读到优美的写景文章或精彩的景物片断时,会不免“啧啧”称奇,有时甚至情不自禁地放声朗读。为什么呢?就因为,这些优美的写景文章能把人带入美丽迷人的情境,波涛汹涛的大海,高耸入云的群山,水平如镜的西湖,清澈见底的漓江,唱着歌流淌的小溪,到处是鸟声鸟影的鸟的天空,色彩缤纷的五彩池,……这些景色都使孩子们感到新奇,得到美的感受,使他们也往往羡慕这些文章的作者,也往往会想,要是自己也能把自己去游览过的美景写下来,那该多好!可就是心高手低,写不出来!
乙:这种情况还不是个别的,由于没有掌握为何描写景物的方法,有些孩子在文章里只是空喊些“美丽”、“可爱”、“迷人”,也有些孩子把一些“游记”中的词句、片断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的作文中,生活中的真景美景,观赏景色时的真情,激情却不知怎么表达。
甲:那我们就先来谈谈,对小学生来说,“介绍一处景物”,最基本的,应掌握哪些方法。小宋,你的意见呢?
乙:我觉得,自然景物是种类多,层次多,色彩缤纷,多姿多彩,小学生观察力,注意力还有待于发展,如果观察时东看一眼西看一眼,就很难抓住景物特点,作文时就难免层次混乱,条理不清,写不具体了,因此,我们首先应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描绘景色。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体现的方式和顺序主要有三种。一是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景色的描绘一般都是记叙对景物的观察所见,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选定一个描绘的立足点,也就是一个固定的观察点,随着目光的移动,有顺序地进行观察、描绘。
丙:这种方法,引导小学生作文最常用,这就好比摄像机位置不同,而把摄影镜头由左到右或从前到后,由上到下或由远及近地进行拍摄。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三味书屋》的作者对屋内陈设的观察描绘,《雨》的作者对屋外雨景的观察描绘,也都采用的这种方法。
甲:你记得很清楚,说的不错,按空间转换,有顺序地进行描绘,也可以随着观察者的脚步移动来描绘。
丙:这就是常说的“移步换景”法吧。
甲:对!凡参观,游览及观察比较复杂的环境,多用这种方法,有实际生活中还常常把目光移动和脚步移动结合起来描绘,这在课文中也有不少范例。用这种方法观察景物,能较好地抓住景物的特征,对景物全貌与主要景物留下比较完整而具体印象。因此指导学生写游记、基本用这种方法。小宋,你再说说另外两种吧。
宋:好!第二种是按景物类别顺序观察描绘。譬如,课文《桂林山水》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再写桂林的山“奇、秀、险”,最后写山水相映如“画卷”的美。
第三种是按时间推移顺序观察描绘。这种方法叫“时序法”,又叫“随时推移法”。这里的时序可以是年月、时日、季节,如:一天的早、中、晚、夜,一年的春、夏、秋、冬等等。用这种方法观察描绘,目的大都在于捕捉和表现景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风貌,更全面地反映景色的整体美。
甲:小宋对指导学生如何按顺序观察描绘景物分析得很具体了。我想强调的是,在教学实际中,要引导学生从写作的目的与景物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地选用、确定接哪一种顺序去观察描绘。
指导学生“介绍一处景物”,解决了有顺序地观察描绘以后,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怎样细致观察、具体描绘景物,这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下面三个方面:
一是要指导学生努力发现和描绘景物的色彩特征。我们平时常说,要观察和描绘出多彩多姿的景物,所谓“彩”就是指颜色,“姿”即姿态。任何景物都有它自身独特的形状色彩,比如,同是山,桂林的山又“奇”,又“秀”,又“险”,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大兴安岭却是“群岭起伏,连绵千里”,“每条岭都是那么轻柔”,两处山景迫然不同,我们就是要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去捕捉各自的特点,再写出来,这是最基本的一点。
二是要发现和描绘景物的动态,树木花草在风中摇曳,长江三峡水一泄千里,黄山云海变化万千,还有,有时静止的景物在不同的光线、角度下观察也还会给人动的感觉。三是要指导学生观察,认真体验景物在自己内心唤起感情、产生的种种感想。引导孩子们想一想那些飞泻的瀑布、拍岸的惊涛,那飘扬的雪花,洒落的细雨,醉红的枫叶,洁白的荷花……在自己心头唤起那些回忆和美好的遐想?
丙:这些介绍一处景物的基本方法怎样才能孩子们掌握,自主运用,逐步变成他们的能力呢?
甲:那就要靠我们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孩子们主动地去学习、运用了。在这方面,特级教师顾老师有一节课例是很有特色的,给人以启迪,在那节课上,她首先引导孩子们从例文的学习中领悟“介绍一处景物的方法”,让我们来看她的一段录像。
播放录像宽带宽带窄带窄带
甲:小唐,看了顾老师这段教学录像,你对怎样才能让孩子掌握“介绍一处景物”的方法,你是不是受到些启发?
丙:确实受到很大启发,从教学中,可以看到这节课怎样具体地介绍一处景物,并且让学生弄懂要达到这一要求,可以运用两种方法,一是把印象深的地方写具体,二是写出由景物产生的联想。
顾老师在教学中始终紧紧扣住这一教学重点,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通过引导全班孩子从对一篇例文的欣赏、评论,分析中逐步领悟,并逐步概括出这两种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地把方法告诉学生。
甲:说的好!顾老师这段运用范文,指导全班学习写景方法的教学设计,确实如小唐所说,很值得我们学习,她不是简单直接地传授作文知识,而是引导全班孩子积极投入评析例文的活动,经历一个逐步领悟、逐步概括方法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三层意思,第一层,从全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出同渝同学的作文,让小作者当堂朗读,全班欣赏;第二层,引导全班观看录像,回忆游园情况,逐段评析文章,弄清楚,周渝在作文中对树木、湖水,假山是怎么具体介绍的,哪几处写到了联想,同时,让小作者现身说法,谈写作体会,自己为什么能写具体的。第三层,在欣赏分析的基础上,自然训练写景的两种方法,这种安排很有道理。
乙:我觉得,顾老师在这节课上,所用的范文也选得好。这篇文章,较好地运用了写景的方法,符合这节课的教学要求,这当然是选例文的最基本的条件,更值得注意提,这篇作文所介绍的景物是全班孩子人人都熟悉的,文章的作者又是身边的同学,例文与学生生活非常贴近,这对于激起孩子们阅读,学习例文的欲望,和唤起生活的记忆,领悟作文中所运用的方法就很有积极作用。
甲:小宋这个意见补充的很好。顾老师这样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孩子们从例文中领悟方法后,就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积极地去回忆生活,尝试运用,逐步掌握方法,发展能力。
让我们再看一段顾老师的教学录像吧,看看,她是怎样设计、安排的。
播放录像宽带宽带相关视频:窄带窄带
乙:顾老师这段教学设计安排得真好,她先是要每个学生都拿出自己参观、游览某一处景物时拍摄的照片,回忆当时看到的情境,向同座位的同学介绍,既打开了思路,激起了倾吐欲望,又创造了条件,让每个人都能独立尝试运用写景的方法。
在这基础上,她组织全班交流,让几个孩子向全班介绍,让其他同学一边听一听思考;这段同学介绍得是不是具体?对介绍的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她或是引导大家提出建议,可以补充些什么,或是鼓励大家提出问题:“还有哪些地方要问的”,再让介绍的学生针对提问回答,把内容说得更具体些,就在这样交流,讨论过程中,学生对介绍一处景物应怎样写具体,怎样展开联想就逐步掌握了,就懂得怎样运用了。
丙:课堂上,孩子们认真回忆,发言积极、讨论热烈,顾老师这样安排真值得我们学习。
甲:你们两位说得都很好。为了让每位学习生都能在讨论的基础上,更好地运用写景的方法介绍一处景物,顾老师对动笔作文前应该如何思考,如何弄清思路、抓住重点、又作了具体帮助,让我们再看一段录像,看看她是怎么设计的。
播放录像相关视频:宽带宽带相关视频:窄带窄带
丙:顾老师让学生在动笔行文前填一张表,很快就帮助孩子们把自己的思绪集中了,思路理清了,把作文重点确立了。这对使学生集中精力按这次作文的要求独立确实很有帮助,可以想见,孩子们这次作文一定写的很精彩。
甲:不错!顾老师在学生独立作文后,随机请几名先写好的学生朗读作文片断、交流、点评,孩子们写的还真精彩。让我们也来欣赏欣赏吧。
播放录像相关视频:宽带窄带相关视频:窄带窄带
乙:孩子们写的确实精彩。从怎样设计教学,指导学生介绍一处景物来说,我觉得,顾老师在这节课中,能根据指导写景的需要,积极而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譬如,顾老师用录音播放鸟的鸣叫,渲染公园的气氛,用录像再现景点方法;用投影展示照片,唤起对景物的回忆和想象,媒体的恰当选择和积极运用,使课堂和孩子们的生活紧紧联系起来了,使孩子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在回忆想象中,领悟文字和事物的关系,有利于强化他们形象思维的发展。正因为这样,所以作文训练需求就落到了实处。孩子们的作文自然就写得精彩了。
丙:袁老师,我还觉得,从指导写景来说,顾老师采取了“学当小导游”的训练方式非常符合儿童年龄特点,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这样做,不但使孩子们倾吐感受,交流见闻的欲望得到了满足,而且激起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努力调动自己的潜力,尽心尽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务,所以一个个兴致勃勃,课堂里气氛热烈。
甲:你们说得好,强调的这两点在顾老师这节课上很突出,这两点,对指导小学生学习如何介绍一处景物尤其有实际意义,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关于怎样介绍一处景物的讨论,我们今天就讨论到这里吧。
特级教师袁浩:小学生作文能力训练讲座(面向教师)
第七讲 扩写、缩写、续写
甲:《小学生作文能力训练》系列讲座,今天讲第十讲“扩写、缩写、续写”。
我们先说说“扩写”吧,什么扩写呢?
“扩写”是一种“给材料作文”,它是把一段话,或一篇较短,内容较概括的文章,扩展生发成篇幅较长、内容丰满生动形象的文章。
扩写是一种作文能力的训练方式。
宁老师,这种训练方式有些什么特点呢?你来说说好吗?
乙:好,扩写这种训练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与看图作文一样,都是要求学生按照提供的材料进行作文练习。不过,“看图作文”提供的材料是图画,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所描绘的内容,所表达的意思作文,因此,练习看图作文,必须先看懂图意,然后再依据图意,展开想象写成作文,“扩写”练习提供的材料是一段文字,要对这段文字进行扩写,则必须看懂这段文字的意思,然后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想象,进行作文。
甲:宁老师分析得不错。
丙:听宁老师这么一说,进行扩写练习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意义也就很清楚了。显然,引导学生进行扩写练习,可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乙:对,特别是引导学生通过扩写的文章与原文的比较,还有利于提高他们驾驭材料、处理详略的能力,有利于帮助他们掌握各种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应重视研究扩写练习。
甲:从扩写练习的形式来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扩写片断,就是提供一个概括写的句子,扩写成内容具体形象的一段话,另一种是扩写篇章,提供一个概括写的一段文字,扩写成内容具体形象的一篇作文。
以扩写的方法来说,最常见的有两种,第一,展开情节,充实原文内容;第二是描绘形象,使文章具体生动。
丁:这两种方法,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遇到的比较多,我体会到,展开情节,就是对原文情节没有展开写的部分加以扩展,譬如,三年级有篇教材《做风车的故事》,写的是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一天,在放学路上,他看见村子里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脚步,仔仔细细地看,以后每天都要去看一阵子,他想自己也做一个。于是每天放学回家,他就钻在屋子里,叮叮当当个不停,过了些日子,一架风车果然做成了,第二天,他带着自己做的风车上学……课文中对牛顿做风车的情况,只是一句话带过去了。我们安排扩写练习,就可以将这句话展开来写,具体叙述牛顿做风车的情况,这样,事情的情节就展开了,文章内容就充实了,丰富了。
丙:袁老师所说的第二种方法,“描绘形象,使文章具体生动,”就是对原文中所写的人物,事件想象细节,进行具体的描写和刻划,从而使文章具体、生动、感人,譬如,四年级课文《寓言二则》、《揠苗助长》一文开始有这样几句:“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在这几句话中,这个人“巴望”“焦急”的心理活动没有写,我们设计练习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扩写这个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甲:不错!不错!
乙:袁老师,我觉得还有一种扩写方法,“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的也比较多。
甲:对!宁老师,就请你说说吧。
乙:在有的文章中,因为各种原因,作者往往把气氛的渲染省略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去想象,然后练习扩写。譬如,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本中有篇课文《落花生》,文章第二节写“在后园的茅亭里”,“过一个收获节。”“那天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难得。”接着就写一家人吃花生时的一段对话。在这里,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想象,扩写当时全家过“收获了”的热烈气氛,在这里,使得下文中的全家人的对话,显得更亲切,更感人。
甲:三位说得都很好,你们这么一举例,常见的三种扩写方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就比较清楚了。
让我们看段教学录像,看看特级教师陈义鑫老师在一次扩写练习中,他主要引导学生掌握什么扩写方法。
播放录像相关视频:宽带宽带相关视频:窄带窄带
丙:从录像中可以看出,陈老师这一课的目的很明确,他就是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扩写,扩写可以增加情节,补充细节,扩写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吃透原文,根据中心,捕捉“扩写点”,二是要联系生活展开联想,进行具体描写。陈老师强调的正是怎样扩写的几个要点。
甲:这很重要,引导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逐步领悟,掌握扩写的方法,学会扩写。这更为重要,让我们再看看陈老师是怎么指导学生的。
播放录像相关视频:宽带宽带相关视频:窄带窄带
甲:怎样指导学生学习扩写,陈老师这段教学设计有特色有新意,能给人以启迪,宁老师,你给我们分析分析吧。
乙:我觉得,在这段教学中,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第一是陈老师将扩写练习与生活实际紧紧结合,他巧妙地选择一篇文字简洁的“报道”作为练习扩写的材料,使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扩写,是为了把内容扩展得充实、丰富,让读者了解得更清楚,更具体;这时“扩写”就不仅仅是一种练习,而是成了一种生活中的需要,学为用,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非常好。第二,陈老师引导学生从典型事例中领悟方法。怎么扩写呢?陈老师没有将扩写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发现典型,组织讨论、分析原因过程中领悟方法,这一点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甲:宁老师分析得好,谢谢你。孩子领悟了方法以后,我们就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积极运用,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形成能力。好,关于扩写练习,就说到这里,下面,我们再讲讲作文中的缩写练习,小蔡,我记得前些时候你就上过一节“缩写”练习课吧。
丁:是的。
甲:那,就请你先说说什么是缩写,缩写练习是什么,好吗?
丁:好。缩写也是“给材料作文”,它与扩写相反,缩写是把原来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按一定的要求缩写成篇幅较短的文章。
练习缩写,可以帮助学习更深刻地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掌握文章的要点和主要内容;还可以学会怎样养成材料,组织材料,怎样运用精炼的语言来表达意思。因此,缩写练习,既能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训练他们的综合概括能力。
甲:从语文能力训练来说,蔡老师讲的具体又全面,我想指出的是,缩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
丙:袁老师说的对,比如,课堂上概括段落大意;为一部电视剧写一个简要的说明;在黑板报上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看了一部电影,一场戏剧,用三言两语告诉别人等等,都要运用缩写。
乙:小韩补充的好。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都要重视缩写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甲:缩写,顾名思义,是要对篇幅较的原文进行压缩,要删掉一部分内容,删掉以后的内容还应前后连贯成为一篇简洁的短文,因此,“压、删、连”就是缩写的最基本的方法,缩写,就要这样做,对孩子们来说不是很难理解的。重要的是,怎样压缩,删掉什么,则什么办法连接?学生难以掌握,我们指导学生练习缩写,其着力点就应放在这里。解决这些问题。
乙:小蔡前些时候,上的那节作文课——缩写《小英雄雨来》,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就比较好,我们是不是先看看她的教学实况,再请她来说说她的思考?
甲:好,我们先看看蔡老师的教学录像。
播放录像相关视频:宽带宽带窄带窄带
甲:宁老师说的不错,小蔡这段教学确是着力于证学生懂得怎样去“压、删、连”。体现了作文训练的过程性。小蔡,你是不是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安排?
丁:好,正像袁老师前面所说,缩写必然要压、要删、要连,孩子不难懂,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感悟到怎么压、删什么、如何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理清题目意思后作了三步设计,第一步,以课文的三、四段为例,让学生各自独立思考,发挥主动性,调动知识,积累学习潜能,尝试进行缩写练习,在这一步,我又作了两层安排,首先在缩写要求的基础上,着力于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思考:“哪些可压缩?哪些可删去?”以突出训练重点,其次,在学生开动脑筋独立缩写以后组织交流讨论,力图让不同水平、不同个性的学生互相补充,激发出思维火花,合作归纳出怎样压、删、连的方法,这就是刚才放的录像所反映的。第二步,我又安排全班学生在其它几段中,根据他们的水平,任选一段,运用方法按要求练习缩写,写好后,把缩写同样内容的同学组织成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进一步弄清如何压、删、连更为恰当,第三步,各自独立按要求缩写全文。
甲:很有道理,蔡老师这样的安排,训练的过程性很突出,对怎样指导学生练习缩写很有实际意义,值得我们学习。
下面,我们谈谈“续写”。
小韩,你对续写是怎么理解的?这个问题,你先讲讲吧。
丙:续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给材料作文”,是把不完整的故事继续补充写完成的意思,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合理想象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适当进行这样的训练,还有利于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最常见的续写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根据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节接着写下去,这是一种读写结合的续写方式,往往要求写出一篇有所发展,情节不同的新故事来,如阅读了《龟兔赛跑》后,续写《龟兔第二次赛跑》。新故事与原来的故事情节有一定联系,新故事的中心思想可以是原来的,也可是以是新的中心思想。这类续写,要指导学生理解原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展开想象,注意考虑周到,要与原文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一致性,还要有新意。
续写的另一种方式是给开头续写情节和结尾。在各级语文考试的试题中出现的续写大多灵敏都是这种方式。
乙:前些时候,蔡燕老师上了一节续写练习课,也就是这种形式,课上的不错,学生思维很活跃。
甲:好啊,那我们就先看看录像,再结合录像说说,怎样指导学生练习续写。
播放录像宽带宽带窄带窄带
甲:指导学生续写,首先要注意选编材料。让学生椟写的材料一定要有利于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能给学生留下广阔的创造,想象的空间,小蔡,这节课选的材料就符合这一要求。不错!
小蔡,你就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吧。
丁:我觉得,指导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选编好的续写材料,弄懂意思和要求。
乙:这一点很重要,只有按照材料提供的情况、要求去写,续写出来的文章,才会顺其自然,体现内容的逻辑联系,合乎情理。
丁:再有一点就是努力帮助孩子打开思路,引导孩子创造性地想象。
丙:蔡老师这一点做的真好,从教学中,我们看到蔡老师让孩子假设自己就在现场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假设自己就是明明小队的成员又会怎样想?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激活了。一个个那活跃。
乙:不错,小蔡正是用这样的提问,把孩子们带入了材料所设定的情境,唤起了孩子们生活的经验,打开了孩子们的思路,激起想象,所以帮助作文中的明明的人设计了一个新颖而有意义的小队活动。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训练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很值得我们学习。
甲:今天欠就《给材料作文》的三种常见形式作了讨论,无论是其中的哪一种练习,我们都要努力引导学生认真研讨材料,弄清要求,创造条件,让孩子们主动地去领悟方法,积极运用掌握方法,努力像陈老师,蔡老师那样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尽力体现教学的训练性,过程性,创新性和主体性。今天我们就讨论到这里吧。
特级教师袁浩:小学生作文能力训练讲座(面向教师)
第八讲 自己修改作文
甲:《小学生作文能力训练》系列讲座,今天讲第11讲《自己修改作文》。
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不是为了减轻教师修改作文的负担,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我们知道,写文章,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写作文的全过程一般是:指导材料,确立中心,谋篇布局,动笔行文,检查修改。修改是写作全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章写得好的必不可少的最后一道“工序”。因此,可以说,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写”和“改”的能力,才算得上具备了完整的作文能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主要重视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乙:对!修改文章确实是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步骤。所谓“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是非常有道理的。纵观古今中外,大凡好的文章,在一定意义上说,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可以说,这是书面言语的一个特点。
甲:不错,古往今来许多文章大家,都十分重视修改这个重要环节。譬如,鲁迅先生就不仅主张作文要多写,还主张多改。他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做完多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他也提到,这个意思,小宋,鲁迅那句原话,他是怎么说的?
丙: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甲:对,还是你的记性的,历史流传久远的佳作,无不是加工修改的才成名篇的,众所周知:譬如,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都是几经斟酌修改后才定下来的。
乙:历史上关于这方面的美谈相当多。譬如,欧阳修,古代文献中记载他“作文既出必贴之墙壁,坐卧视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丁:欧阳修修改文章的勤苦真令人敬佩。据说欧阳修的夫人曾经问他,为什么要呕心沥血地修改,是不是怕先生批评呢?他答道:“非畏先生嗔,却畏后生笑”。这成了千古佳话。
乙:课文修改不好,是会贻千古的,因此,不可不审慎修改。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大诗人杜甫说过,“陶冶性灵存底畅,新诗改罢自长吟”,新诗改完后还要自己吟诵推敲。誉满唐代诗苑的白居易也有这样的看法,他说过这样的话——“旧句时时改,无妨说性情”。欧阳修,杜甫,白居易这些古代大作家对自己的诗文都那么大的修改之功,这正告诉我们,在写作中,绝不能轻视修改这正告诉我们,在写作中,绝不能轻视修改这个环节。
丙:鲁迅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达到160多处,郭沫若先生一次对人谈创作方法,一连说了7个“改”字。作家赵树理在对一位青年读写作“秘决”时说,一个是“耐”心,一个是“改”字,这就是我教你写作的“真经”。老舍在《人物语言及其它》一文中写道:“一千字的文章,我往往写三天、第一天可能写成,第二、三天加工修改。”
甲:精心修改文章不仅是我国的传统经验,外国也有许多是类似的记载。
丁:我记得,俄国的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和平》前后改过七遍。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是经过多年的反复修改才定稿出版的。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甲:古今中外的名家们尚且如此重视修改,对初学作文的小学生当然就更应该如此了。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自己修改”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自我反馈的教学形式。心理学所说的“结果的知识”对人们行为的调节作用,这对学生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获得信息。一是教师批改,一是学生自我检查。通过这种检查,可以修正练习中的疏漏,不足与错误,由于小学生在练习中疏漏与错误是难免的,所以“自己修改”能力的培养更显出它的必要性。
显然,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乙:关于这一点,我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在谈作文教学时就曾经,多次强调“作文教学要看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小黄,你还记得叶老这句名言的出处吗?
丁:记得,1978年《中国语文》第二期上发表了叶老的一篇文章——《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革语文教学》,在那篇文章中,叶老说“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叶老还说:“作文难得‘一次成功’,往往要改几次才算数。作了文又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是好?”
乙:不错,小黄对叶老的这段精彩论述都已经是烂于心、脱口成诵了,真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甲:就是在这篇文章里,叶老还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他提出了“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的重要命题,强调“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
丙:叶老的这篇文章已发表20多年了,20多年来了,20多年来,许多老师在教学改革都在学习叶老的这一观点,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自己修改作文。老师们都有这些这些体会,修改作文,是修改文章的内容选择是否恰当,表达是否完善,其实就是修改思想,修改认识,学生在写写改改,改改写写的过程中,反复思考原来认识,就能使他们经过这样反复的过程,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就能真正获得作文能力。同时,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经过修改,通畅,流畅多了,更具体、完美了,会产生一种成功成的喜悦,他们作文的兴趣的也会增强。
甲:下面,我们就着重谈谈怎样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示例修改”。
这种方法是根据某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求,选择含有一、两篇含有“共性”问题的“例文”,引导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对“例文”进行“合作”式的修改,让全体学生在共同修改例文的实践中,获得修改作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
播放录像相关视频:宽带宽带相关视频:窄带窄带
甲:孙双全老师这一节作文修改的课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修改习惯,掌握把作文修改具体的一般方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采用了“示例修改”的指导方法。
他是怎样运用例文、进行引导的呢!小宋老师,请你给足我们就培养修改习惯作些简要分析,好吗?
丙:好!我觉得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自己修改作文、逐步养成习惯,孙双全老师,选择一篇学生作文为作为例文引导全班讨论,合作修改。孙老师这段教学大体可分为五步,第一步,出示例文要求学生“读”;第二步,在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想”,通过思考、找出文章的毛病,也就是不具体的地方,并想想,“怎么不具体”,第三步,以第3段为例,指导学生针对不具体的地方讨论怎么改才具体。这一步是孙老师安排的一个重点部分,板书上所写的“论”;第四步,“改”让学生试改革三段,把不具体的地方教师都改具体,第五步,“评”,孙老师这亲友,设计教学程序,是有利于学生领悟和掌握作文修改方法,把作文改具体,他在第三步中,让学生找出不具体语句,提出问题以后,适时地播放录像,再说当时情境,唤起回忆,强化学生头脑中的表象,然后又让学生自选一句改具体,并交流、评议、修改,这样安排是具有心理学意义的。
丁:孙老师,他一篇作文示例,指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在指导过过程中,又集中力量以第三段作例子让学生重点学习修改,这“示例修改”法真是用活了。
甲:孙老师这节课总体来说运用了“示例修改”的指导方法,在示例修改的教学过程中,他又运用了“讨论修改”法。
当学生了解一般的修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以后,就更需要安排他们各自模仿示例尝试修改作文。再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启发,以努力把领悟的知识方法逐步转化为修改作文的能力。
孙老师在刚才那节课的教学中就是这样安排的,让我们再来看段录像。
播放录像相关视频:宽带宽带相关视频:窄带窄带
甲:小黄,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体会?
丁:有两点,我体会比较深刻。
第一,孙老师在孩子们从修改第3段中领导修改作文的程序和方法以后,让学生各自选择这篇例文中的其它段落,独立尝试学习修改,体现“举一反三”的“示例修改”的策略,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修改的能力。
第二,在独立尝试修改的基础上,将修改的同样内容的学生组成小组,交流讨论,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围绕同一内容,同一话题,真正展开讨论,激发想象的火花和思维的碰撞,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甲:分析的真有道理,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老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按照作文要求,运用从“示例”中,“讨论”中领悟的方法,在模仿尝试修改中运用的方法,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指导学生学习自己修改作文除了“示例修改”、“讨论修改”和“独自修改”等方法以外,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还有不少。小宋,你见到我们老师正常用哪些方法呢?
丙:我们老师常常采用的指导方法有:
“示范修改”的指导方法,也就是选择学生作文中一篇具有共性问题的作文,作为修改例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对照作文训练要求找出毛病,提出修改的意见,然后由教师当堂示范,在作文上运用符号调、删、增、改,让学生弄懂怎样改作文。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在引导学生初学修改作文时运用。
“示范修改”指导方法的另一种做法是,选择学生作文中较好的篇作为范例文,教师引导全班集体分析其优点、长处,再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找出毛病、然后加以修改。
“点拔修改”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小黄在教学中就经常采用。小黄你说说吧。
丁:好,我通常在批阅全班作文时,根据这次作文的要求,把学生作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用符号划出来,上课时,整体评述本次作文所存在的问题,有时归纳成几点,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对照作文要求,读读、查查自己的作文,想想老师画的符号,参照老师的意见,自己动脑筋自己修改。
丙:还有一种“反复修改”指导方法,老师们也常用,那就是把学生以前写的作文、已经修改过的作文,引导学生再读读,再修改。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能力的提高,回过头来看修改前一时期的作文,一定会发现新的问题,想出新的修改意见。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学生也很感兴趣。
甲:小宋说的这几种方法都是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选择、交叉、组合运用,以努力取得好的效果。
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己修改作文,我们还应特别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管用哪种方法,教师都应阅看全体学生作文全文,才能发现共性和个性问题,以例确定例文,修改重点,讨论要点,选择指导方法。在学生自己修改的过程中,要加强指导,积极鼓励,学生修改后,教师还得批阅评分,批阅时既注意学生写的水平、又关心改的能力。再次发现问题,有待改进,提高。
乙:还有一点,我觉得也应注意,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要循序渐进。每次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不可能把所有毛病都找出来,都改正,我们应结合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求来考虑,确定每次学习修改的重点。一次训练一点,譬如,改正错别字,病句,用错的特点,文章层次不清,写的不具体,文章没有中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