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南镇中影排片:历史与社会八(上)期中复习提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2:23:58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1、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时代。在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和木制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2、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3、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4、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5、我国境内以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6、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生活地点
北京周口店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
生活时间
距今约70万-20万年
距今约18000年
体质特例
保留猿的特征
外貌与现代人一样
生产工具
打制石器、木棒
打制石器,也有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巳使用骨针。
火的使用
使用天然火
人工取火
生活状况
群居生活
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7、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8、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比较
生活时间
生活自然环境特点
房屋建筑
特点
农作物
陶器
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
7000年
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
干栏式
水稻
(牛)
黑陶
半坡   遗址
距今约6000-5000年
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这里气候干旱少雨,河流少
半地穴式
小麦、粟(猪)
彩陶、
小口尖底瓶
相同点
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我国人类遗址,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都从事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
9、古代西亚,流传着一部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描写特洛伊战争故事的是古希腊的《荷马史诗》。
10、炎帝的功绩有: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黄帝的功绩有: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11、炎帝和黄帝是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2、禹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疏导的方法治黄河水成功。尧、舜、禹的传说主要反映了禅让制,禅让制是部落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民主制。
13、历史与古史传说的区别:
古史传说:文字出现以前,历史是人们以口耳相传的方法保存和流传下来的,(古史传说中所描绘的远古时代就是传说时代)
史实:有文字记载和科学依据的历史材料。
总的来说,古史传说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保留下来的,没有真凭实据,在真不真上存在疑虑;而史实有历史记载和科学依据,可以使人相信。它们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真实是否。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
(一)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国
文明古国
发源地域
产生时间
共同点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
约公元前3500年
这些文明大致处于温带。从地理 位置上看,这些文明产生的 区域邻近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地势平坦 ,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能,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
约公元前3500年
古印度
印度河、恒河
约公元前2500年
古中国
长江、黄河
约公元前2070年
(二)早期国家的形成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如,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可见,法典具有十分鲜明的阶级性,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
(三)   告别野蛮
文明古国
文字
建筑和
工艺
天文历法、科学技术
宗教
古代埃及
公元前3500年
象形文字
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太阳历、             圆周率3.16
解剖学和木乃伊
阿蒙神
来世审判观念
古巴比伦
苏美尔人
楔形文字
空中花园
太阴历、星期制度
60进位法
古印度
阿拉伯数字
佛教
古中国
商朝时,甲骨文
青铜文化:商的司母戊大方鼎
西汉末年(公元前后)佛教传入我国
1、文字的产生:刻划符号→图画文字→象形文字
2、刻在龟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它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的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尊称为“释迦牟尼”,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得到很大发展,并开始向外传播。
4、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演变进化和文明的发展进步都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人类改造了自然环境,创造了辉煌的成就,留下了人类智慧的痕迹,但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如果人类不顾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环境,必然会遭到环境的报复。
5、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依赖于自然条件的优越,例如:人类的进化:因为自然条件的改变,被迫下地生活,直立行走,生产劳动。原始农业、畜牧业都与气候的变化、自然条件有关。早期亚非文明源于大河流域: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6、环境变化的原因和解决措施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① 生态环境关系到人类命运,自然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人类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当代社会必须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保护环境,保护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
第三单元 农耕文明-------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1、古希腊文明的开端是爱琴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历时800年,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国家雅典和斯巴达。
2、雅典的民主制在公元前5世纪时达到极盛,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构,为维护民主制,雅典人发明了陶片放逐法,但是雅典的民主有很大的局限,限于雅典男性公民中,重要官职被贵族掌握,所以雅典的民主制实质上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统治。斯巴达是一个尚武的国家。
经济特点
政治特点
差异原因
雅 典
以对外贸和商业为主,工商业发达
实行
民主制度
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城邦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决定的,雅典是沿海城邦,适合发展海上贸易,而斯巴达是内陆城邦,相对闭塞。
斯巴达
以农业为主
实行
军事独裁
3、公元前509年      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2世纪,    罗马取得了地中海世界的霸权。
公元前27年,     屋大维自称“元首”,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屋大维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皇帝。
到2世纪          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海,故此被称为“罗马人的小澡盆”。
395年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
476年            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欧洲奴隶社会结束,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4、西方文化之根是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
罗马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十二表法》它成为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罗马的建筑:如,凯旋门、万神殿、古罗马竞技场,罗马被称着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条条道路通罗马。
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是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的科学家。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
古希腊是欧洲的戏剧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