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迷香服饰创始人:哈勃二十周年百幅经典作品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18:06:11
哈勃二十周年百幅经典作品赏析  2010-04-26  据《探索》杂志报道,今年4月24日,美国宇航局功勋太空望远镜“哈勃”将迎来发射20周年纪念日。   


科学家使用哈勃拍摄了一张令人耀眼的星体诞生图像。


2004年3月4日,哈勃望远镜拍摄的遥远恒星V838 Mon的光环非常类似于梵高的油画作品,天文学家称这个照片称为“草莓之夜”。这张照片是由先进勘测相机拍摄的。图中星际灰尘强度来自于图片中心位置的红超巨恒星,它在两年前就释放出类似电灯泡的脉冲光。V838 Mon距离地球20000光年,处于银河系的边缘。



2007年5月15日,天文学家使用哈勃望远镜发现两个超大质量恒星簇之间发生猛烈碰撞时所形成的神秘暗物质环结构。这种暗物质环的发现是证实暗物质存在最强有力证据,之前天文学家曾长期猜测这种无形物质是将星系簇紧密结合的额外重力来源。 


2004年2月4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到两个黑洞发生碰撞的情景,当碰撞时,受强大重力辐射爆作用一个黑洞将被踢出来,而不是按人们所想它们会结合形成一个更大的黑洞。


2007年1月10日,天文学家使用哈勃望远镜发现年轻的“恒星婴儿夭折区”,也被称为开放恒星簇,它仅拥有短暂的生命。这个恒星簇位于邻近的NGC 1313星系,该照片是由先进勘测相机拍摄的。


2008年1月8日,哈勃望远镜发现2亿年前形成的“蓝色泡沫”恒星簇,它们形成于星系猛烈碰撞中的恒星诞生漩涡区域。“蓝色泡沫”恒星簇的质量是太阳的数万倍,之前未曾对其进行仔细观测。目前,天文学家发现“蓝色泡沫”恒星簇存在于M81、M82和NGC 3077碰撞星系之间气体桥梁之间,距离地球1200万光年


2009年11月5日,哈勃望远镜3号广角相机(WFC3)拍摄到邻近螺旋星系内详细的恒星诞生状态,M83星系具有美丽、弯曲的旋臂结构。M83星系又被称为“南方风车”,它比银河系孕育恒星的速度更快,尤其是内核区域。3号广角相机拍摄到数百个年轻恒星簇、蜂群状远古球状恒星簇、数以万计的单独恒星,其中多数是蓝色超巨大的红巨星。


2007年11月17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到邻近星系中超大质量黑洞释放出超强能量喷射流。这一从未观测过的星系“暴力事件”严重地影响了喷射流途经的行星,并在其破坏性活动中引发了爆炸式的恒星诞生。当前所观测的星系系统叫做“3C 321”,它的内部包含着两个彼此绕轨道运行的星系。来自“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观测数据显示这两个星系中心位置包含着超大质量黑洞。较大星系从中心黑洞喷射出超强能量喷射流,较小星系在这股喷射流中摇摆不定。天文学家将较小星系称为“死亡恒星星系”。据悉,太空和地面望远镜均可观测到这一壮观天文现象。


2008年7月29日,哈勃望远镜在大型星系统计任务中取得了具有纪念意义的重大突破,现已探测发现超过2000颗螺旋星系。如图所示,这是天文学家所观测到的“条状螺旋星系”。


2010年2月18日,天文学家通过哈勃望远镜最新发现太空“侏罗纪远古星系”:一组较小的远古星系等待了100亿年才结合在一起。这些晚熟星系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形成一个较大的椭圆星系。图中所示的“侏罗纪远古星系”是希克森紧密星系群31中的一部分,距离地球1.66亿光年。


2009年5月,在宇航员的哈勃望远镜维修任务中,将计划移除2号广角相机,如图所示,这是2号广角相机所拍摄的K 4-55行星云翳,这也是2号广角相机最后拍摄的壮观图像。


2007年3月6日,哈勃望远镜拍摄了数百张宇宙星系图像,在这张合成图像中至少包含了5万个星系。这将有助于科学家寻找宇宙年轻时期的重要线索,尤其从“童年”至“青年成熟期”。


这是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9个紧密、超密集星系,图像中是它们110亿年前的情景。这些星系直径仅有5000光年,其质量是太阳的2000亿倍。这些形成初期的星系只占成熟期星系质量极少一部分,当前它们内部只有一些恒星。我们的银河系可以容纳像这样的每一颗星系。这9个超密集星系是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之间,采用哈勃望远镜的近红外照相仪和多目标分光仪拍摄的。


7月4日是美国的独立日,每年的这个时候美国城市都会燃放烟花庆祝节日。哈勃望远镜的观测显示,在1250万光年之遥的NGC 4449矮星系中持续燃放着“恒星烟花”。如图所示,这是哈勃望远镜先进勘测相机于2005年11月拍摄的。


2006年12月11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恒星簇Pismis 24位于天蝎星座NGC 6357星云的内核区域,该恒星簇距离地球8000光年。恒星簇Pismis 24内部多数恒星的质量非常大,并喷射着强烈的紫外线放射线。如图所示,图像中最明亮的部分就是恒星Pismis 24-1。它曾被认为质量是太阳的200-300倍。哈勃望远镜的高清晰图像显示该恒星簇中存在着两个彼此环绕的恒星(右图上方和下方),它们的质量大约都在太阳质量的100倍以上。


>2009年4月30日,哈勃望远镜的观测结果显示,一个星系爆炸式的恒星诞生可以比喻成美丽的烟火。它们以短暂、快速的方式诞生,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亮光,随后逐渐熄灭。天文学家称,这种烟火式的星系恒星诞生并不是昙花一现。在对一些体积较小的矮星系观测中,他们发现这些星系整个生命历程中遍布着恒星诞生现象,而且恒星诞生释放明亮光线的时间是天文学家之前所预计的100倍。这种持续性现象可能随着时间变化影响矮星系,通过这样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星系进化方式。


2004年2月20日,哈勃望远镜的观测结果证实爱因斯坦的观点是正确的,一种叫做“暗能量”的物质正如爱因斯坦预言中作为一种斥力试图与宇宙中的引力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哈勃望远镜研究人员称,即使爱因斯坦的观点是错误的,宇宙中的暗能量可能无法在未来300亿年前里摧毁宇宙。


2006年1月11日,基于哈勃望远镜拍摄的猎户星云图片,天文学家合成了最为详细的一张猎户星云全景图。猎户星云作为骚动状态恒星形成区域,是最吸引眼球的宇宙星体结构。该图像中包含3000多个不同体积的恒星,其中多数无法在可见光范围内呈现。由气体和灰尘勾勒出的图案颇似美国大峡谷中复杂的高地、山脉和山谷地形。猎户星云中包含着大量恒星诞生区域,遍布超大质量恒星至年轻恒星等各种恒星形态,同时还包含着孕育恒星的柱状密集气体云。


2006年8月29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超新星仙后A爆炸的残留物质,它是银河系内最年轻的超新星爆炸残留物。这张图片显示了超新星仙后A爆炸后残留碎片的复杂结构,它是由先进勘测相机拍摄的18张独立照片合成的图像。


20多年前,天文学家观测到迄今400多年来最明亮的恒星爆炸现象,这个爆炸的超新星是SN 1987A,1987年2月23日,天文学家观测发现之后的几个月这颗超新星释放出1亿倍太阳的能量。这项观测有助于天文学家更好地理解超大质量恒星如何结束生命。2007年2月22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到SN 1987A超新星奇特的三环结构,其中最明亮的亮点区域沿着气体内环包裹着已爆炸的超新星,超新星爆炸释放的冲击波碰撞并加热内环,使其释放出明亮的光芒。这一环状结构直径达1光年。


2008年1月10日,天文学家使用哈勃望远镜仔细分析了宇宙中一个最大的星体结构,它将有助于理解星系骚乱的生命历程。哈勃望远镜发现在一个拥挤杂乱的超星系团(内部包含数百个星系)有之前未观测暗物质存在的证据。暗物质是一种无形宇宙物质结构,占据宇宙多数质量。哈勃望远镜先进勘测相机(ACS)绘制出超星系团Abell 901/902中无形暗物质结构。


2006年10月16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触角星系是迄今发现轮廓最清晰的合并双子星系。在两个星系的碰撞过程中,数十亿颗恒星诞生。最明亮和最紧密的恒星诞生区域叫做“超级恒星簇”。这张照片使天文学家能更好地识别两个螺旋星系碰撞时恒星和超级恒星簇之间的差别。


2004年4月24日,在哈勃望远镜发射17周年之际,美国宇航局一支天文学家小组发布了一张最大的宇宙全景图像。图中呈现的是跨度50光年的船底星云的中心区域,这里存在着大量的恒星诞生和消亡。这张全景图像是由先进勘测相机拍摄的48张照片合成,图中红色部分是硫,绿色部分是氢气,蓝色部分是氧气。


天文学家不可能观测到神话中的“天堂阶梯”,但是通过他们发现垂死恒星周围存在着阶梯状的结构。2004年5月11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壮观的HD 44179星云,由于通过地面望远镜所观测的不同寻常的外形和色彩,天文学家又称它为“红色矩形”。


2007年9月11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随着时间的演变垂死的类太阳恒星所发生的显著变化,它们喷射着发光的气体。这些气态云状结构叫做行星云翳,是恒星在生命最后阶段将最外层物质喷射至太空所形成的。这张图像是由2号广角相机拍摄的。


2008年3月4日,哈勃望远镜探测到发光的泡状气体和灰尘包裹在一个垂死的类太阳恒星系统中,这是行星云翳NGC 2371之前未曾观测过的景象。在NGC 2371中心位置的恒星残留物质清晰可见,这是以前一个红巨恒星的超炽热内核,现在它的外层已脱落。其表面温度可达到24万摄氏度。图中最显著的是寒冷浓密粉红气体层位于恒星中心的对面,此外,还存在着大量较小的粉红色气体节状结构。行星云翳NGC 2371距离地球4300光年,位于双子宫星座中。这张图像是由2号广角相机拍摄的。


长期以来,体型较小、邻近的单独星系为什么产生新恒星的速度要快于其他星系这一现象,一直让天文学家迷惑不解。2008年11月20日,哈勃望远镜帮助天文学家揭示了其中的谜团,他们观测到一个单独的星爆星系——NGC 1569,它产生新恒星的速度是天文学家所预计的1.5倍。之前哈勃望远镜的2号广角相机和先进勘测相机分别于1999年9月、2006年11月和2007年1月对NGC 1569星系进行了观测。


2010年1月5日,哈勃望远镜突破观测星系的极限,现可观测揭示从未看到过的超蓝星系和紧密星系盘。该望远镜实际对太空的深远距离观测,将进一步揭开远古宇宙形成之谜。因为现观测到的星系可能距离地球非常遥远,通过光线传播,当前所观看到的景象或许是上百亿年前的状态。有助于科学家研究130多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星体进化。


2009年10月9日,哈勃望远镜对月球陨坑观测与遥感卫星(LCROSS)碰撞月球进行了系列观测。月球陨坑观测与遥感卫星碰撞月球极地永久陨坑,科学家猜测可能会喷溅出水,从而证实月球是否含有水资源。


2009年12月16日,哈勃望远镜最新观测发现柯伊伯小行星带可见光范围内最小的天体,所发现的最小天体直径仅975米,距离地球67.6亿公里,而此前所观测柯伊伯小行星带最小天体直径大约48公里,是当前发现最小天体的50倍。


2007年3月2日,哈勃望远镜与其他几个太空和地面望远镜拍摄到一个星系被星系簇重力场撕碎的情景。这项发现揭示了数十亿年前富含气体的螺旋状星系可能进化形成缺乏气体不对称的星系或者椭圆状星系。同时,这项观测还揭示了零星分布在宇宙中数百万颗“无家可归”恒星是如何形成的。


这是2009年9月9日哈勃望远镜通过新安装的3号广角照相仪拍摄的4张宇宙图像,图中左上侧是NGC 6302星云,这是一颗环绕垂死恒星的蝴蝶状星云;右上侧是叫做“斯蒂芬五重奏”的碰撞星系组;左下侧是包含10万颗恒星的“欧米加半人马”球状星云簇的全色彩图像;右下侧是一个壮观可怕的恒星诞生于“绿色海洋”的“船底星云”。


2009年4月21日,过去19年里哈勃望远镜拍摄了大量星系彼此间发生碰撞的奇特图像,其中Arp 194三星系形成一幅壮观的“青春喷泉”图像,看上去就像喷射出具有生命力的泉水。如图所示,图中明亮的蓝色流状结构实际上是充满新生蓝色恒星的旋臂。它们通常形成于两个星系彼此交互和重力牵引。同时,两个星系碰撞的内核看上去就像猫头鹰的一对眼睛,位于图片上方。两个碰撞星系下方的另一个星系是通过“蓝色桥梁”连接在一起。


2008年10月30日,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经过维修之后,现成功地拍摄了一组令人震惊的精美太空景象——一对奇特的星系呈现出“10”形状。这个星系叫做“Arp 147”,它的左侧看上去非常像数字“1”,右侧是一个平滑的闪光圆环,在视线范围内这如同数字“10”一样,同时,似乎证实着哈勃望远镜仍有能力继续完成太空探测任务。据称,Arp 147星系中的“0”所呈现的块状蓝色环状结构是浓密的恒星形成区域。这张图片是由哈勃望远镜2号广角行星摄像仪拍摄的。天文学家解释称,这个蓝色环状结构是由于左侧星系穿过右侧星系所形成的,这就像是一块小圆石投入池塘中,在水面上激着涟漪。这种向外传播的环状结构是由于两个星系碰撞形成高密度区域导致的。


在天文学教科书中,星系被描述为沉寂、幽静和壮丽的拥有闪烁恒星的“孤岛世界”,但事实上星系的进化具有其动态一面。2008年4月24日,在哈勃望远镜发射18周年之际,美国宇航局汇编了星系碰撞的精美图集。在星系碰撞中可以吞并恒星、促进新恒星的诞生,同时碰撞星系还可形成新的外观形状。


天文学家曾认为球状恒星簇在其生命中拥有一次恒星“生育高峰期”,之后便进入“平静的生活”之中。2007年5月2日,天文学家通过哈勃望远镜观测发现恒星簇NGC 2808在早期阶段持续出现恒星“生育高峰期”。


2007年10月16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发现邻近星系之前认为的婴儿星系实际上已处于成年期,这个星系被命名为“I Zwicky 18”。该星系具有“年轻外表”,非常类似早期宇宙的星系。目前,哈勃望远镜观测发现该星系内存在昏暗、较成熟的恒星,暗示着这个星系并非“年轻态”,它可能与其他星系一样成熟。据悉,I Zwicky 18星系距离地球5900万光年。


2005年初,哈勃望远镜通过先进勘测相机拍摄到壮观的“回飞棒星云”,从恒星中心喷射的灰尘和气体星云映射出两个接近对称的叶瓣状。每个叶瓣星云的长度接近1光年,整个星云的长度是太阳至邻近的阿尔法半人马恒星体系距离的一半。“回飞棒星云”距离地球5000光年。哈勃望远镜能够呈现地面无法观测到的星云中心涟漪结构。


2009年1月15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著名的行星云翳NGC 2818,它位于罗盘星座南部。这个壮观的行星云翳结构包含着向星际空间喷射物质的恒星外层。行星云翳中发光的气态遮蔽物是恒星内核消耗完核反应释放出来的。这张图片是2号广角相机拍摄的,其多彩性呈现了行星云翳不同等级的喷射物质,红色代表氮气,绿色代表氢气,蓝色代表氧气。


2009年7月24日,美国宇航局科学家通过观测哈勃望远镜图像发现木星表面存在一个逐渐扩大的斑点。他们证实这是彗星或者小行星碰撞木星形成的,这张照片是由哈勃望远镜3号广角相机拍摄的。

 


2006年10月12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多个体型较小、较轻的星系正在合并形成一个较大的超大质量星系,天体物理学家认为星系酝酿处于早期宇宙。目前,哈勃望远镜观测到射电星系MRC 1138-262,它被称为“蜘蛛网星系”,是由十几个孕育恒星的卫星星系构成,这些卫星星系正处于合并过程中。由于MRC 1138-262射电星系距离地球106亿光年,天文学家认为它们形成于宇宙初期,仅距宇宙大爆炸30亿年。


哈勃望远镜凝视宇宙探测发现到“星系动物园”,在较小的太空区域,这些数量众多的星系呈现出各种独特的特点。一些星系体积较大,一些星系体积较小,一些星系彼此邻近,而其他的星系却彼此远离。在哈勃望远镜观测之前从未发现这样数以百计的昏暗星系。


2006年11月16日,科学家使用哈勃望远镜发现暗能量并不是太空新的构成部分,相反在早期宇宙中就早已存在。暗能量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可导致宇宙以惊人的速度膨胀。天文学家使用哈勃望远镜观测数据发现暗能量在90亿年前就起到了推动宇宙膨胀的作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预言到暗能量的存在。如图所示,这是真空中的重力放射区域。哈勃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将帮助天体物理学家进一步理解暗能量的性质,这使他们排除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暗能量发生强度变化。


2009年1月和3月,天文学家使用哈勃望远镜土星罕见的一幕——土星两极释放对称光线。在过去30年土星绕太阳运行的时间中,仅两次土星极地出现对称光线。这张照片是由哈勃望远镜的先进勘测相机拍摄的。


2006年8月23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大麦哲伦星云活跃恒星诞生区域,图片中呈现缕状氢气和氧气星云与灰尘旋转混合在一起,犹如一幅美丽壮观的天文油画。图中所示的特殊区域是N 180B,内部包含着大量的明亮恒星簇。这张图片是哈勃望远镜2号广角相机使用隔离氢气和氧气释放光线的透镜拍摄的。大麦哲伦星云是银河系的卫星星系。


2007年1月7日,一支国际天文学家小组通过哈勃望远镜建立了一张三维宇宙图像,这是宇宙中大范围分布暗物质的第一个直接证据。


2008年8月20日,哈勃望远镜揭开了长期以来令人迷惑的疑团——活跃星系NGC 1275周围强磁场所形成的纤细丝状结构。这是银河系外强大磁场影响的结果,NGC 1275星系是于2006年7月和8月采用先进勘测相机通过三种彩色滤镜拍摄的。


1999年5月9日,天文学家通过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火星北极表面存在着巨大的气旋风暴,其席卷范围相当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4倍。这股强劲的气旋风暴是由类似地球风暴中的冰水云物质构成,而不是灰尘。


2007年10月30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两个跳着复杂舞蹈的星系,这两个星系包含着大量的恒星,通过重力彼此吸引在一起。天文学家将这对星系命名为“Arp 87”,它们是宇宙中现已探测的数百个交错合并星系之一。Arp 87星系位于狮子星座,距离地球大约3亿光年。这张图片是由哈勃望远镜2号广角相机拍摄的。


2008年2月5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椭圆星系NGC 1132,这个星系可能是近期才合并形成的。天文学家的另一种猜测认为NGC 1132椭圆星系是宇宙灿烂闪光星系群中的“孤狼”。据悉,NGC 1132星系距离地球3.18亿光年,位于波江星座之中。


2008年7月10日,天文学家发现一个远古开放恒星簇——“NGC 6791”拥有3个不同步的时钟。这将使天文学家更难以评估恒星簇的形成年代。哈勃望远镜对这一恒星簇内最昏暗的恒星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恒星是叫做白矮星的已燃烧殆尽的恒星,其中一半的白矮星是60亿年前的恒星残留体(图中红色圈部分),另一半白矮星是40亿年前的恒星残留体(蓝色圈部分);同时,该恒星簇中正常恒星占三分之一,形成于80亿年前。


2007年2月13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类似太阳的恒星的彩色“最后挣扎”,这颗恒星通过释放最外层气体来终结生命历程,喷射的最外层气体犹如一个茧,包裹在恒星残留内核周围。从垂死恒星释放的紫外线使这些物质发光,燃烧殆尽的恒星叫做白矮星位于图像中心位置的白色节点。


在宇宙遍布的星系中,新恒星不断地诞生孕育。但对于邻近的小螺旋矮星系,其中孕育恒星的“派对”现已结束。天文学家观测发现NGC 2976星系外部存在活跃恒星孕育实际上数百万年前已休眠停止。


球状恒星簇包含着数以万计的恒星,它们多数是宇宙是幸存时间最长的恒星。2008年8月5日,哈勃望远镜通过观测银河系边缘的室女星系簇中11000多个球状恒星簇,发现该区域的恒星以快速的速率诞生。其中多数的恒星簇已有50多亿年历史。哈勃望远镜的先进勘测相机拍摄到100多个不同体积、外形、明亮程度的恒星簇,甚至清晰地观测到昏暗的矮星系内部。据悉,室女星系簇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大型星系簇,它距离地球5400万光年。


这是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NGC 3021螺旋星系,天文学家在该星系内发现Ia型超新星,从而有助于测定宇宙的膨胀速率(哈勃常量)。此外,在这个螺旋星系中天文学家还观测到造父变星(Cepheid variable star),这是一种高光度周期性脉动变星,也就是其亮度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这些造父变星位于图中标识出的绿色光圈中。


2005年9月14日,欧洲天文学家小组使用哈勃望远镜和甚大阵电望远镜发现一个没有宿主星系的明亮类星体。类星体非常强大、与巨大的放射线源距离遥远,它们的存在通常暗示着所在星系中心有一个活跃黑洞。研究小组证实图片左侧的类星体HE0450-2958(距离地球50亿光年)并不存在于超大宿主星系中;图片右侧的类星体HE1239-2426(距离地球15亿光年)存在于一个具有较大螺旋臂的普通星系中。


2007年8月2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面纱星云的三个壮观部分,据悉,面纱星云是数千年前一颗超新星爆炸释放的残留物质。这三张图片显示这场宇宙爆炸中形成了纤细的缕状结构。面纱星云是宇宙中最壮观的超新星残留部分。


2007年10月25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到一个“温和”椭圆星系“野性”的另一面,拍摄到一颗明亮类星体“MC2 1635+119”周围的恒星外壳,对所在星系中心区域起到主导控制地位。这种恒星外壳的存在暗示着其星系与另一个星系在近期发生过猛烈的碰撞事件。此次星系猛烈碰撞燃烧消耗了星系中心大量气体,同时为超大质量黑洞提供了“食物”。超大质量黑洞的食物来源于类星体的能量。这项观测证实了某些类星体诞生于星系间的碰撞交互作用过程。


自1930年观测发现冥王星以来,天文学家就从地面望远镜发现它的表面存在光线斑点。2010年2月4日,哈勃望远镜最新观测绘图揭示了这颗矮行星未曾观测过的情景。天文学家通过对比1994年和2002-2003年间拍摄的照片进行对比,发现冥王星表面存在着显著变化。虽然哈勃望远镜的照片无法清晰地呈现陨坑或山脉,但它可以拍摄到白色、暗桔色和黑炭色等杂色表面,这些表面色彩变化被认为是遥远太阳分解冥王星表面的甲烷气体释放出的放射性紫外线导致的。同时,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表面大气层存在着季节性变化。


这是2008年1月8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遥远宇宙图像,图中首颗诞恒星像“烟花终曲”一般在宇宙中释放出耀眼绚丽的光芒。


欧米加半人马球状恒星簇包含着100万颗恒星,2008年4月2日,哈勃望远镜最新观测发现该恒星簇是银河系内200多个球状恒星簇中最大的一个,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系外物理研究协会和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的天文学家报道称,在欧米加半人马球状恒星簇内核存在着一个中级质量的黑洞。


2009年3月17日,哈勃太空望远镜拍到一张罕见的“四星凌土”照片,土星的4颗卫星整齐地排成一线在“母星”前方穿过。4颗卫星从左至右分别是白色多冰卫星——土卫二和土卫四,以及大型橙色卫星——土卫六和多冰的土卫一。根据当时与太阳之间的角度,4颗卫星的影子均在自己前方。这种罕见的卫星凌土现象只有土星环面几乎与地球侧向相对时才会出现。


2005年9月1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海王星呈现蓝绿色的动态大气层,天文学家使用哈勃望远镜的过滤透镜精确地探测到漂浮在富含甲烷气体大气层的高海拔云层,这些图像就如同时间错位电影一样,并揭示了海王星的卫星轨道的变化。图中最明亮的一颗卫星是海卫八,此外还有海卫七、海卫五和海卫六。据悉,海王星共有13颗卫星。


2006年8月1日,哈勃望远镜日前拍摄到了一张极为罕见的照片,天卫一与天王星连成一线,就象是在地球上看到的月食一样。从照片上看,天卫一位于图片的中央附近,就象是一个蓝色的镜子前方一个雪白的精灵。天文学家们介绍称,哈勃望远镜在拍摄这张照片时把天王星周围的星云衬托为了背景,看上去就象日食一样。照片中央附近的天卫一在蓝色的天王星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洁白亮丽。这种现象只有当天卫一运行到与木星这样的气体行星一线的时候才会出现,天王星周围星云的光芒压制了天卫一的光芒,天王线的轴面也恰好与其卫面形成一致的平面,才能使天卫一看上去象一颗洁白的珍珠。


2006年9月16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两个奇特的星系,这两个螺旋星系排成一行。较小的前景星系边缘位于较大背景星系的前方,它的灰尘触角结构清晰可见。从地面上的望远镜进行观测,这两个星系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单独的星系。但通过哈勃望远镜上的先进勘测相机却显示这个“眼睛”状星系实际上是两个星系,它们被称为“2MASX J00482185-2507365”。


这是2002年11月18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银河系内一个邻近黑洞像炮弹一样疾驰穿过银河星盘。天文学家称,这项发现有力地揭示出这个黑洞起源于超新星爆炸。这个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数倍,被称为“GRO J1655-40”,形成于一颗垂死超大质量恒星在强烈超新星爆炸中,它在太空中穿梭的时速为40万公里,该速度比普通恒星流速快4倍。


1999年3月,哈勃望远镜拍摄到迄今最强烈的星系伽马射线爆,它就像一个快速光线衰弱的火球,它爆炸的最初瞬间光亮达到恒星的10亿亿倍。最初爆炸时释放出伽马射线流,它出现于1999年1月23日。2月8日至9日(左图观测结果)这一星系爆炸已逐渐衰减,右图是该星系的近距离观测图像,图中手指状结构延伸在伽马射线爆火球上方。


2002年9月17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发现宇宙中的确存在着中等体积的黑洞,但是科学家必须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区域才能发现它们。这些之前未曾发现的黑洞揭示了黑洞的生长过程。更奇特的是,这些中等体积大小的新黑洞存在于叫做“球状恒星簇”的闪耀蜂窝恒星簇中。图中左侧是含有中等体积黑洞的M15恒星簇,它的质量是太阳的4000倍;图中右侧是含有更大体积黑洞的大型G1球状恒星簇,该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20000倍。


这是哈勃望远镜最新安装的3号广角照相仪(WFC3)和先进勘测相机(ACS)拍摄的合成图像,展示120多亿年前全色彩宇宙,图中包含着数以千计的不同形成阶段的星系。图中显示的是该全景图的南部星系区域,这张宇宙勘测图被称为“大观测起源深度测量(GOODS)”。


2004年6月3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三裂星云巨大的恒星灰尘暗带切面是宇宙中最壮观的恒星诞生区域。这些恒星灰尘在发光气体轮廓下清晰地呈现出来,位于三裂星云的中心位置。三裂星云又被称为Messier 20和NGC 6514星云,位于银河系内,距离地球9000光年之遥的人马座星系。在灰尘暗带中可清晰地看到超大质量的明亮恒星。


2004年12月16日,天文学家通过哈勃望远镜观测到螺旋星云的三维结构,例如:它看上去非常像彩色炸面圈。在早期的观测图像中由于大量气体包裹一颗垂死类太阳恒星无法使天文学家精确解释它的结构。一种可能性解释是螺旋星云结构类似于像蛇一样的盘旋结构。目前,天文学家使用哈勃望远镜建立迄今最复杂的结构,这项研究证实了螺旋星云中包含两个接近垂直的盘状结构。


2005年6月7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邻近超新星N 63A的残留物,其中包含着大量混沌状态的气体和灰尘。超新星N 63A是一颗超大质量恒星垂死爆炸后的残留体,爆炸发生时向外喷射气态外层物质,使垂死恒星外层处于骚动状态。


1997年6月10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到深太空出现像“火球”的伽马射线爆,这张图像是由哈勃望远镜成像光谱仪拍摄的。这次伽马射线爆发生于1997年5月8日,当6月2日进行观测时该伽马射线爆已逐渐衰减。


2010年2月2日,哈勃远镜近日在小行星带中观测到一个神秘的X形状太空残骸,而且这个残骸还拖着长长的尘埃状尾巴。天文学家认为,这一现象表明该区域刚刚发生过一起两颗小行星正面碰撞事件。尽管天文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小行星带中经常发生这种相互碰撞事件,但是此前从未观测到过真正的小行星正面碰撞并破碎的场景。这一神秘的X形状天体被命名为“P/2010 A2”,最早由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巡天计划于1月6日发现。最初,天文学家曾经认为它可能是一颗所谓的“主带彗星”,主带彗星是一种在小行星带中公转运动的罕见彗星。但随后哈勃太空望远镜证实在神秘天体的内核附近存在一种复杂的X形状细丝结构。


2006年11月2日,天文学家基于哈勃望远镜的拍摄照片,合成了MS0735.6+7421星系簇最新合成图像,该星系簇距离地球26亿光年,位于鹿豹座。图片左侧是合成图像,右侧是3张原始拍摄照片。该图像揭示数十个星系簇是通过重心彼此结合在一起。天文学家称,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潜伏在明亮星系的中心位置,观测可发现强大的喷射流。


2007年1月7日,一支国际天文学家小组使用哈勃望远镜建立了一个三维宇宙图像,首次直接证实了宇宙大范围地存在暗物质。


2006年9月21日,天文学家通过分析哈勃望远镜拍摄的两张深太空图像,发现了“星系金矿”——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不足10亿年有500多个星系。这些复杂星系的成份形成于早期宇宙。这项发现科学地评估理解星系的起源,此前天文学家从未观测到形成不足10亿年的星系,因此能够发现500多个星系对于宇宙学家而言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发现。


2001年4月2日,哈勃望远镜探测到迄今最遥远的恒星爆炸,一颗超新星爆发于100亿年前。通过检测这颗垂死恒星的发光程度,天文学家发现宇宙中存在着一种神秘的斥力,促进星系彼此间运行得更快。


2006年6月22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环绕冥王星的一对较小卫星——冥卫二和冥卫三,这两颗卫星比冥王星昏暗5000倍,它们与冥王星之间的距离是最大卫星冥卫一的2-3倍。


2008年4月10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75亿光年之遥、迄今最猛烈的伽马射线爆,甚至人们通过肉眼也可以观测到。3月19日,这一伽马射线爆持续了近1分钟,这个单独“恒星”—— GRB 080319B释放的光亮是星系的1000万倍。哈勃望远镜2号广角和行星相机(WFPC2)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拍摄。天文学家称,这是一种超长持续伽马射线爆,通常出现于超大质量恒星死亡过程,像这样的恒星质量为太阳的50倍。


2007年1月8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到最明亮超大体型恒星释放外层气态喷射物,这种结构的复杂性远超出之前天文学家所预想的。这一现象源自VY Canis Majoris恒星,它是一颗红色超巨恒星,由于它具有非常高的发光度,也被列为特超巨星。这颗恒星喷射物质从不同方位形成圆环、弧状和节状形态,它持续喷射物质已有1000多年,现已接近生命末期。


2005年9月20日,天文学家使用哈勃望远镜探测到邻近的M31仙女座星系中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围绕神秘蓝色光线,这种神秘光线曾让天文学家迷惑不解。目前,天文学家揭示这些蓝色光线来自黑洞周围的炽热年轻恒星盘,这种光线形成方式同样存在于太阳系内行星中。天文学家曾不知道这些薄饼状恒星盘如何形成一个巨大的黑洞。从图片中可看出仙女座星系拥有复杂的内核,右下方的图片是蓝色恒星盘依偎在一个较大的红恒星环中;右上方的图片是仙女座星系明亮的内核;左侧图片呈现的是整个仙女座星系。


2009年1月7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到4颗类似彗星的快速恒星穿过密集的恒星气体盘,形成了明亮的剑状结构和发光气体组成的拖曳尾部。这颗恒星是哈勃望远镜通过先进勘测相机发现的14颗年轻速逃星之一。


2007年1月8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到小麦哲伦星云中心的恒星诞生区域存在一个亮蓝色新诞生恒星的空腔区域。


多年以来,天文学家一直致力于寻找宇宙神秘的暗物质,暗物质并不能直接用肉眼观看,或者在实验室里隔离分析。它仍是构成宇宙的主要成份,是形成恒星和星系的无形“脚手架”,暗物质并不是构成恒星、行星的主要成份,它是“重子”物质,包含着电子、质子和中子。80多年以来,天文学家知道暗物质神秘地牵引着正常宇宙物质,如果没有重力“胶合”暗物质,那么星系簇将彼此分离,甚至星系中的恒星和行星很难聚合在一起。2009年3月12日,哈勃望远镜在一个较小星系周围发现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这是2006年9月2日哈勃望远镜拍摄的星系簇MS0735.6+7421的合成图像,它位于距离地球26亿光年的鹿豹星座。图像右侧是之前拍摄的3张图片,一张是2006年2月哈勃望远镜拍摄的;一张是2003年11月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拍摄的;一张是2004年10月美国射电天文观测站的甚大阵射电望远镜拍摄的。这张合成图像显示数十个星系受重力作用束缚在一起。2005年1月,天文学家发珮个超大质量黑洞潜伏在明亮星系中心位置,其释放出来的强大喷射物质在宇宙中可清晰地观测到。图中红色部分是从黑洞释放的高能量粒子流;蓝色部分是炽热气体喷射的X射线流。


2008年8月27日,哈勃望远镜和“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观测到星系簇的猛烈碰撞,这一星系簇叫做MACS J0025.4-1222,它发生了一次“泰坦尼克号”般的碰撞事件,在恒星簇碰撞过程中,一种“黑暗物质”从宇宙正常物质中分离出来,这为科学家探测宇宙暗物质的存在提供了线索。


哈勃望远镜的宇宙深度观测分析显示,星系中心的巨大黑洞并非诞生之初就体型庞大,它们是随着星系间反复吞并过程中逐渐增加体积。哈勃望远镜超深空间(HUDF)近期的计算机模拟实验证实新近合并的星系包裹着大量的灰尘,以至于天文学家无法观测到黑洞是如何在星系合并过程中吞并恒星和气体。


像旋转的发光雪花卷在一个巨大雪球之中,2008年12月4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到一个雪球状恒星簇——M13,它是迄今在北部天空所发现最明亮的恒星簇。


2008年6月3日,一支恒星天文学家小组正在进行恒星“犯罪现场调查”,他们寻找失踪的白矮星。南方行星云翳SuWt 2是“犯罪现场”,它距离地球6500光年之遥,位于人马星座范围之内。SuWt 2包含着一个明亮发光的气体环。昏暗的垂体延伸至气体环,使部分行星云翳区域形成一个沙漏形状。这些发光的喷射物质被认为是由恒星喷射的,现已燃烧殆尽,并形成一颗白矮星。然而,白矮星在“犯罪现场”并未发现。


天文学家使用哈勃望远镜整理了一个较大的遥远宇宙重力透镜目录,这个目录中包含着67个新重力透镜效果星系成像,它们存在于超大质量椭圆和凸镜状星系周围。它呈现了宇宙中存在着多样性的强重力透镜。


2006年4月4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银河系内密集的灰尘和气体节状结构,宇宙灰尘是构成恒星的元素物质。图中暗色灰尘和气体节状结构被称为“博克球状体”,它们吸取邻近NGC 281星云和恒星形成区域中心释放的光线。NGC 281星云距离地球9500光年。


人家可能担心洪水、飓风和龙卷风会摧毁自己的家园,2006年5月10日,美国宇航局研究宣称,人们可以排除超长持续伽马射线爆引发的自然灾难。超长持续伽马射线爆非常强大,可以释放出高能量放射性闪光,它们源自某些类型的超新星(超大质量恒星爆炸)。如果地球遭受邻近的超长持续伽马射线爆,很可能会摧毁大气层中的臭氧,引发全球气候变化和改变地球生命进化方式。天文学家观测分析证实银河系不可能存在超长持续伽马射线爆,因此我们的地球是安全的。图片显示的是哈勃望远镜曾拍摄到的超长持续伽马射线爆,图中绿色十字准星是伽马射线爆出现的区域。


2007年10月2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数以百计的闪烁年轻恒星栖息于巨大行星云翳NGC 3603中。恒星“珠宝盒”是银河系内最大质量年轻恒星簇之一。行星云翳NGC 3603是银河系船底星座旋臂位置的明显恒星诞生区域。这张图像显示年轻恒星簇被大量灰尘和气体所包裹着,同时它还揭示了恒星生命的周期循环。


2008年7月1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美丽的“气体丝带”漂浮在银河系中,它是外星球的太空飞船?还是来自黑洞的喷射流?实际上,这是不超过1000年前的一颗超大质量恒星爆炸后的超新星残留物。这张图像是2006年先进勘测相机和2008年2号广角相机拍摄的合成图像,图中氢气残留物是红色调区域。


宇宙是一个暴力、嘈杂的环境,2009年4月14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奇特的图像,距离5400万光年之遥的M87星系有一个5000光年长而狭窄的放射线和等离子流,它就像《星球大战》中使用的激光剑一样具有破坏力。经分析这种银河系外高能量喷射流能量来源于一个30亿倍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


2008年12月9日,哈勃望远镜探测发现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大气层中含有二氧化碳,这颗系外行星环绕着另一颗恒星运行。这项发现十分重要,它将作为发现太阳系外生命的化学指标。这颗木星大小的行星被命名为“HD 189733b”,它太炽热难以维持生命。但哈勃望远镜的观测结果证实二氧化碳作为生命的基础化学物质,可以测量环绕其他恒星的行星。或许未来科学家将在其他行星上发现存在生命体的证据。


哈勃望远镜和斯皮策望远镜联合观测发现迄今遥远宇宙中最小、最昏暗、质量最密集的星系,每个星系中包含着数百万计的恒星,这些新发现的星系比银河系小数百倍至数千倍。它们呈现延伸的蝌蚪形状。科学家认为这些星系是早期宇宙形成的“乐高积木”式星系。


哈勃望远镜和斯皮策望远镜成为太空自然“变焦透镜”,2008年2月12日,天文学家通过这两个望远镜观测发现迄今最年轻、最明亮的星系之一,它仅形成于宇宙诞生后的7亿年。


2006年7月31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超新星爆炸壮观的一幕,看上去就如同燃放的烟火。在银河系邻近的小麦哲伦星云中,一颗超大质量恒星以超新星的方式爆炸,将其内部结构分解成为壮观美丽的彩色细丝。这一释放绿光蓝光线的超新星被命名为“E0102”,位于距离地球50光年的明亮发光超大质量恒星孕育区域。 

 

 

 

 

 

 

  


科学家使用哈勃拍摄了一张令人耀眼的星体诞生图像。


2004年3月4日,哈勃望远镜拍摄的遥远恒星V838 Mon的光环非常类似于梵高的油画作品,天文学家称这个照片称为“草莓之夜”。这张照片是由先进勘测相机拍摄的。图中星际灰尘强度来自于图片中心位置的红超巨恒星,它在两年前就释放出类似电灯泡的脉冲光。V838 Mon距离地球20000光年,处于银河系的边缘。



2007年5月15日,天文学家使用哈勃望远镜发现两个超大质量恒星簇之间发生猛烈碰撞时所形成的神秘暗物质环结构。这种暗物质环的发现是证实暗物质存在最强有力证据,之前天文学家曾长期猜测这种无形物质是将星系簇紧密结合的额外重力来源。 


2004年2月4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到两个黑洞发生碰撞的情景,当碰撞时,受强大重力辐射爆作用一个黑洞将被踢出来,而不是按人们所想它们会结合形成一个更大的黑洞。


2007年1月10日,天文学家使用哈勃望远镜发现年轻的“恒星婴儿夭折区”,也被称为开放恒星簇,它仅拥有短暂的生命。这个恒星簇位于邻近的NGC 1313星系,该照片是由先进勘测相机拍摄的。


2008年1月8日,哈勃望远镜发现2亿年前形成的“蓝色泡沫”恒星簇,它们形成于星系猛烈碰撞中的恒星诞生漩涡区域。“蓝色泡沫”恒星簇的质量是太阳的数万倍,之前未曾对其进行仔细观测。目前,天文学家发现“蓝色泡沫”恒星簇存在于M81、M82和NGC 3077碰撞星系之间气体桥梁之间,距离地球1200万光年


2009年11月5日,哈勃望远镜3号广角相机(WFC3)拍摄到邻近螺旋星系内详细的恒星诞生状态,M83星系具有美丽、弯曲的旋臂结构。M83星系又被称为“南方风车”,它比银河系孕育恒星的速度更快,尤其是内核区域。3号广角相机拍摄到数百个年轻恒星簇、蜂群状远古球状恒星簇、数以万计的单独恒星,其中多数是蓝色超巨大的红巨星。


2007年11月17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到邻近星系中超大质量黑洞释放出超强能量喷射流。这一从未观测过的星系“暴力事件”严重地影响了喷射流途经的行星,并在其破坏性活动中引发了爆炸式的恒星诞生。当前所观测的星系系统叫做“3C 321”,它的内部包含着两个彼此绕轨道运行的星系。来自“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观测数据显示这两个星系中心位置包含着超大质量黑洞。较大星系从中心黑洞喷射出超强能量喷射流,较小星系在这股喷射流中摇摆不定。天文学家将较小星系称为“死亡恒星星系”。据悉,太空和地面望远镜均可观测到这一壮观天文现象。


2008年7月29日,哈勃望远镜在大型星系统计任务中取得了具有纪念意义的重大突破,现已探测发现超过2000颗螺旋星系。如图所示,这是天文学家所观测到的“条状螺旋星系”。


2010年2月18日,天文学家通过哈勃望远镜最新发现太空“侏罗纪远古星系”:一组较小的远古星系等待了100亿年才结合在一起。这些晚熟星系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形成一个较大的椭圆星系。图中所示的“侏罗纪远古星系”是希克森紧密星系群31中的一部分,距离地球1.66亿光年。


2009年5月,在宇航员的哈勃望远镜维修任务中,将计划移除2号广角相机,如图所示,这是2号广角相机所拍摄的K 4-55行星云翳,这也是2号广角相机最后拍摄的壮观图像。


2007年3月6日,哈勃望远镜拍摄了数百张宇宙星系图像,在这张合成图像中至少包含了5万个星系。这将有助于科学家寻找宇宙年轻时期的重要线索,尤其从“童年”至“青年成熟期”。


这是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9个紧密、超密集星系,图像中是它们110亿年前的情景。这些星系直径仅有5000光年,其质量是太阳的2000亿倍。这些形成初期的星系只占成熟期星系质量极少一部分,当前它们内部只有一些恒星。我们的银河系可以容纳像这样的每一颗星系。这9个超密集星系是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之间,采用哈勃望远镜的近红外照相仪和多目标分光仪拍摄的。


7月4日是美国的独立日,每年的这个时候美国城市都会燃放烟花庆祝节日。哈勃望远镜的观测显示,在1250万光年之遥的NGC 4449矮星系中持续燃放着“恒星烟花”。如图所示,这是哈勃望远镜先进勘测相机于2005年11月拍摄的。


2006年12月11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恒星簇Pismis 24位于天蝎星座NGC 6357星云的内核区域,该恒星簇距离地球8000光年。恒星簇Pismis 24内部多数恒星的质量非常大,并喷射着强烈的紫外线放射线。如图所示,图像中最明亮的部分就是恒星Pismis 24-1。它曾被认为质量是太阳的200-300倍。哈勃望远镜的高清晰图像显示该恒星簇中存在着两个彼此环绕的恒星(右图上方和下方),它们的质量大约都在太阳质量的100倍以上。


>2009年4月30日,哈勃望远镜的观测结果显示,一个星系爆炸式的恒星诞生可以比喻成美丽的烟火。它们以短暂、快速的方式诞生,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亮光,随后逐渐熄灭。天文学家称,这种烟火式的星系恒星诞生并不是昙花一现。在对一些体积较小的矮星系观测中,他们发现这些星系整个生命历程中遍布着恒星诞生现象,而且恒星诞生释放明亮光线的时间是天文学家之前所预计的100倍。这种持续性现象可能随着时间变化影响矮星系,通过这样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星系进化方式。


2004年2月20日,哈勃望远镜的观测结果证实爱因斯坦的观点是正确的,一种叫做“暗能量”的物质正如爱因斯坦预言中作为一种斥力试图与宇宙中的引力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哈勃望远镜研究人员称,即使爱因斯坦的观点是错误的,宇宙中的暗能量可能无法在未来300亿年前里摧毁宇宙。


2006年1月11日,基于哈勃望远镜拍摄的猎户星云图片,天文学家合成了最为详细的一张猎户星云全景图。猎户星云作为骚动状态恒星形成区域,是最吸引眼球的宇宙星体结构。该图像中包含3000多个不同体积的恒星,其中多数无法在可见光范围内呈现。由气体和灰尘勾勒出的图案颇似美国大峡谷中复杂的高地、山脉和山谷地形。猎户星云中包含着大量恒星诞生区域,遍布超大质量恒星至年轻恒星等各种恒星形态,同时还包含着孕育恒星的柱状密集气体云。


2006年8月29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超新星仙后A爆炸的残留物质,它是银河系内最年轻的超新星爆炸残留物。这张图片显示了超新星仙后A爆炸后残留碎片的复杂结构,它是由先进勘测相机拍摄的18张独立照片合成的图像。


20多年前,天文学家观测到迄今400多年来最明亮的恒星爆炸现象,这个爆炸的超新星是SN 1987A,1987年2月23日,天文学家观测发现之后的几个月这颗超新星释放出1亿倍太阳的能量。这项观测有助于天文学家更好地理解超大质量恒星如何结束生命。2007年2月22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到SN 1987A超新星奇特的三环结构,其中最明亮的亮点区域沿着气体内环包裹着已爆炸的超新星,超新星爆炸释放的冲击波碰撞并加热内环,使其释放出明亮的光芒。这一环状结构直径达1光年。


2008年1月10日,天文学家使用哈勃望远镜仔细分析了宇宙中一个最大的星体结构,它将有助于理解星系骚乱的生命历程。哈勃望远镜发现在一个拥挤杂乱的超星系团(内部包含数百个星系)有之前未观测暗物质存在的证据。暗物质是一种无形宇宙物质结构,占据宇宙多数质量。哈勃望远镜先进勘测相机(ACS)绘制出超星系团Abell 901/902中无形暗物质结构。


2006年10月16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触角星系是迄今发现轮廓最清晰的合并双子星系。在两个星系的碰撞过程中,数十亿颗恒星诞生。最明亮和最紧密的恒星诞生区域叫做“超级恒星簇”。这张照片使天文学家能更好地识别两个螺旋星系碰撞时恒星和超级恒星簇之间的差别。


2004年4月24日,在哈勃望远镜发射17周年之际,美国宇航局一支天文学家小组发布了一张最大的宇宙全景图像。图中呈现的是跨度50光年的船底星云的中心区域,这里存在着大量的恒星诞生和消亡。这张全景图像是由先进勘测相机拍摄的48张照片合成,图中红色部分是硫,绿色部分是氢气,蓝色部分是氧气。


天文学家不可能观测到神话中的“天堂阶梯”,但是通过他们发现垂死恒星周围存在着阶梯状的结构。2004年5月11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壮观的HD 44179星云,由于通过地面望远镜所观测的不同寻常的外形和色彩,天文学家又称它为“红色矩形”。


2007年9月11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随着时间的演变垂死的类太阳恒星所发生的显著变化,它们喷射着发光的气体。这些气态云状结构叫做行星云翳,是恒星在生命最后阶段将最外层物质喷射至太空所形成的。这张图像是由2号广角相机拍摄的。


2008年3月4日,哈勃望远镜探测到发光的泡状气体和灰尘包裹在一个垂死的类太阳恒星系统中,这是行星云翳NGC 2371之前未曾观测过的景象。在NGC 2371中心位置的恒星残留物质清晰可见,这是以前一个红巨恒星的超炽热内核,现在它的外层已脱落。其表面温度可达到24万摄氏度。图中最显著的是寒冷浓密粉红气体层位于恒星中心的对面,此外,还存在着大量较小的粉红色气体节状结构。行星云翳NGC 2371距离地球4300光年,位于双子宫星座中。这张图像是由2号广角相机拍摄的。


长期以来,体型较小、邻近的单独星系为什么产生新恒星的速度要快于其他星系这一现象,一直让天文学家迷惑不解。2008年11月20日,哈勃望远镜帮助天文学家揭示了其中的谜团,他们观测到一个单独的星爆星系——NGC 1569,它产生新恒星的速度是天文学家所预计的1.5倍。之前哈勃望远镜的2号广角相机和先进勘测相机分别于1999年9月、2006年11月和2007年1月对NGC 1569星系进行了观测。


2010年1月5日,哈勃望远镜突破观测星系的极限,现可观测揭示从未看到过的超蓝星系和紧密星系盘。该望远镜实际对太空的深远距离观测,将进一步揭开远古宇宙形成之谜。因为现观测到的星系可能距离地球非常遥远,通过光线传播,当前所观看到的景象或许是上百亿年前的状态。有助于科学家研究130多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星体进化。


2009年10月9日,哈勃望远镜对月球陨坑观测与遥感卫星(LCROSS)碰撞月球进行了系列观测。月球陨坑观测与遥感卫星碰撞月球极地永久陨坑,科学家猜测可能会喷溅出水,从而证实月球是否含有水资源。


2009年12月16日,哈勃望远镜最新观测发现柯伊伯小行星带可见光范围内最小的天体,所发现的最小天体直径仅975米,距离地球67.6亿公里,而此前所观测柯伊伯小行星带最小天体直径大约48公里,是当前发现最小天体的50倍。


2007年3月2日,哈勃望远镜与其他几个太空和地面望远镜拍摄到一个星系被星系簇重力场撕碎的情景。这项发现揭示了数十亿年前富含气体的螺旋状星系可能进化形成缺乏气体不对称的星系或者椭圆状星系。同时,这项观测还揭示了零星分布在宇宙中数百万颗“无家可归”恒星是如何形成的。


这是2009年9月9日哈勃望远镜通过新安装的3号广角照相仪拍摄的4张宇宙图像,图中左上侧是NGC 6302星云,这是一颗环绕垂死恒星的蝴蝶状星云;右上侧是叫做“斯蒂芬五重奏”的碰撞星系组;左下侧是包含10万颗恒星的“欧米加半人马”球状星云簇的全色彩图像;右下侧是一个壮观可怕的恒星诞生于“绿色海洋”的“船底星云”。


2009年4月21日,过去19年里哈勃望远镜拍摄了大量星系彼此间发生碰撞的奇特图像,其中Arp 194三星系形成一幅壮观的“青春喷泉”图像,看上去就像喷射出具有生命力的泉水。如图所示,图中明亮的蓝色流状结构实际上是充满新生蓝色恒星的旋臂。它们通常形成于两个星系彼此交互和重力牵引。同时,两个星系碰撞的内核看上去就像猫头鹰的一对眼睛,位于图片上方。两个碰撞星系下方的另一个星系是通过“蓝色桥梁”连接在一起。


2008年10月30日,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经过维修之后,现成功地拍摄了一组令人震惊的精美太空景象——一对奇特的星系呈现出“10”形状。这个星系叫做“Arp 147”,它的左侧看上去非常像数字“1”,右侧是一个平滑的闪光圆环,在视线范围内这如同数字“10”一样,同时,似乎证实着哈勃望远镜仍有能力继续完成太空探测任务。据称,Arp 147星系中的“0”所呈现的块状蓝色环状结构是浓密的恒星形成区域。这张图片是由哈勃望远镜2号广角行星摄像仪拍摄的。天文学家解释称,这个蓝色环状结构是由于左侧星系穿过右侧星系所形成的,这就像是一块小圆石投入池塘中,在水面上激着涟漪。这种向外传播的环状结构是由于两个星系碰撞形成高密度区域导致的。


在天文学教科书中,星系被描述为沉寂、幽静和壮丽的拥有闪烁恒星的“孤岛世界”,但事实上星系的进化具有其动态一面。2008年4月24日,在哈勃望远镜发射18周年之际,美国宇航局汇编了星系碰撞的精美图集。在星系碰撞中可以吞并恒星、促进新恒星的诞生,同时碰撞星系还可形成新的外观形状。


天文学家曾认为球状恒星簇在其生命中拥有一次恒星“生育高峰期”,之后便进入“平静的生活”之中。2007年5月2日,天文学家通过哈勃望远镜观测发现恒星簇NGC 2808在早期阶段持续出现恒星“生育高峰期”。


2007年10月16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发现邻近星系之前认为的婴儿星系实际上已处于成年期,这个星系被命名为“I Zwicky 18”。该星系具有“年轻外表”,非常类似早期宇宙的星系。目前,哈勃望远镜观测发现该星系内存在昏暗、较成熟的恒星,暗示着这个星系并非“年轻态”,它可能与其他星系一样成熟。据悉,I Zwicky 18星系距离地球5900万光年。


2005年初,哈勃望远镜通过先进勘测相机拍摄到壮观的“回飞棒星云”,从恒星中心喷射的灰尘和气体星云映射出两个接近对称的叶瓣状。每个叶瓣星云的长度接近1光年,整个星云的长度是太阳至邻近的阿尔法半人马恒星体系距离的一半。“回飞棒星云”距离地球5000光年。哈勃望远镜能够呈现地面无法观测到的星云中心涟漪结构。


2009年1月15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著名的行星云翳NGC 2818,它位于罗盘星座南部。这个壮观的行星云翳结构包含着向星际空间喷射物质的恒星外层。行星云翳中发光的气态遮蔽物是恒星内核消耗完核反应释放出来的。这张图片是2号广角相机拍摄的,其多彩性呈现了行星云翳不同等级的喷射物质,红色代表氮气,绿色代表氢气,蓝色代表氧气。


2009年7月24日,美国宇航局科学家通过观测哈勃望远镜图像发现木星表面存在一个逐渐扩大的斑点。他们证实这是彗星或者小行星碰撞木星形成的,这张照片是由哈勃望远镜3号广角相机拍摄的。

 


2006年10月12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多个体型较小、较轻的星系正在合并形成一个较大的超大质量星系,天体物理学家认为星系酝酿处于早期宇宙。目前,哈勃望远镜观测到射电星系MRC 1138-262,它被称为“蜘蛛网星系”,是由十几个孕育恒星的卫星星系构成,这些卫星星系正处于合并过程中。由于MRC 1138-262射电星系距离地球106亿光年,天文学家认为它们形成于宇宙初期,仅距宇宙大爆炸30亿年。


哈勃望远镜凝视宇宙探测发现到“星系动物园”,在较小的太空区域,这些数量众多的星系呈现出各种独特的特点。一些星系体积较大,一些星系体积较小,一些星系彼此邻近,而其他的星系却彼此远离。在哈勃望远镜观测之前从未发现这样数以百计的昏暗星系。


2006年11月16日,科学家使用哈勃望远镜发现暗能量并不是太空新的构成部分,相反在早期宇宙中就早已存在。暗能量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可导致宇宙以惊人的速度膨胀。天文学家使用哈勃望远镜观测数据发现暗能量在90亿年前就起到了推动宇宙膨胀的作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预言到暗能量的存在。如图所示,这是真空中的重力放射区域。哈勃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将帮助天体物理学家进一步理解暗能量的性质,这使他们排除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暗能量发生强度变化。


2009年1月和3月,天文学家使用哈勃望远镜土星罕见的一幕——土星两极释放对称光线。在过去30年土星绕太阳运行的时间中,仅两次土星极地出现对称光线。这张照片是由哈勃望远镜的先进勘测相机拍摄的。


2006年8月23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大麦哲伦星云活跃恒星诞生区域,图片中呈现缕状氢气和氧气星云与灰尘旋转混合在一起,犹如一幅美丽壮观的天文油画。图中所示的特殊区域是N 180B,内部包含着大量的明亮恒星簇。这张图片是哈勃望远镜2号广角相机使用隔离氢气和氧气释放光线的透镜拍摄的。大麦哲伦星云是银河系的卫星星系。


2007年1月7日,一支国际天文学家小组通过哈勃望远镜建立了一张三维宇宙图像,这是宇宙中大范围分布暗物质的第一个直接证据。


2008年8月20日,哈勃望远镜揭开了长期以来令人迷惑的疑团——活跃星系NGC 1275周围强磁场所形成的纤细丝状结构。这是银河系外强大磁场影响的结果,NGC 1275星系是于2006年7月和8月采用先进勘测相机通过三种彩色滤镜拍摄的。


1999年5月9日,天文学家通过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火星北极表面存在着巨大的气旋风暴,其席卷范围相当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4倍。这股强劲的气旋风暴是由类似地球风暴中的冰水云物质构成,而不是灰尘。


2007年10月30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两个跳着复杂舞蹈的星系,这两个星系包含着大量的恒星,通过重力彼此吸引在一起。天文学家将这对星系命名为“Arp 87”,它们是宇宙中现已探测的数百个交错合并星系之一。Arp 87星系位于狮子星座,距离地球大约3亿光年。这张图片是由哈勃望远镜2号广角相机拍摄的。


2008年2月5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椭圆星系NGC 1132,这个星系可能是近期才合并形成的。天文学家的另一种猜测认为NGC 1132椭圆星系是宇宙灿烂闪光星系群中的“孤狼”。据悉,NGC 1132星系距离地球3.18亿光年,位于波江星座之中。


2008年7月10日,天文学家发现一个远古开放恒星簇——“NGC 6791”拥有3个不同步的时钟。这将使天文学家更难以评估恒星簇的形成年代。哈勃望远镜对这一恒星簇内最昏暗的恒星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恒星是叫做白矮星的已燃烧殆尽的恒星,其中一半的白矮星是60亿年前的恒星残留体(图中红色圈部分),另一半白矮星是40亿年前的恒星残留体(蓝色圈部分);同时,该恒星簇中正常恒星占三分之一,形成于80亿年前。


2007年2月13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类似太阳的恒星的彩色“最后挣扎”,这颗恒星通过释放最外层气体来终结生命历程,喷射的最外层气体犹如一个茧,包裹在恒星残留内核周围。从垂死恒星释放的紫外线使这些物质发光,燃烧殆尽的恒星叫做白矮星位于图像中心位置的白色节点。


在宇宙遍布的星系中,新恒星不断地诞生孕育。但对于邻近的小螺旋矮星系,其中孕育恒星的“派对”现已结束。天文学家观测发现NGC 2976星系外部存在活跃恒星孕育实际上数百万年前已休眠停止。


球状恒星簇包含着数以万计的恒星,它们多数是宇宙是幸存时间最长的恒星。2008年8月5日,哈勃望远镜通过观测银河系边缘的室女星系簇中11000多个球状恒星簇,发现该区域的恒星以快速的速率诞生。其中多数的恒星簇已有50多亿年历史。哈勃望远镜的先进勘测相机拍摄到100多个不同体积、外形、明亮程度的恒星簇,甚至清晰地观测到昏暗的矮星系内部。据悉,室女星系簇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大型星系簇,它距离地球5400万光年。


这是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NGC 3021螺旋星系,天文学家在该星系内发现Ia型超新星,从而有助于测定宇宙的膨胀速率(哈勃常量)。此外,在这个螺旋星系中天文学家还观测到造父变星(Cepheid variable star),这是一种高光度周期性脉动变星,也就是其亮度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这些造父变星位于图中标识出的绿色光圈中。


2005年9月14日,欧洲天文学家小组使用哈勃望远镜和甚大阵电望远镜发现一个没有宿主星系的明亮类星体。类星体非常强大、与巨大的放射线源距离遥远,它们的存在通常暗示着所在星系中心有一个活跃黑洞。研究小组证实图片左侧的类星体HE0450-2958(距离地球50亿光年)并不存在于超大宿主星系中;图片右侧的类星体HE1239-2426(距离地球15亿光年)存在于一个具有较大螺旋臂的普通星系中。


2007年8月2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面纱星云的三个壮观部分,据悉,面纱星云是数千年前一颗超新星爆炸释放的残留物质。这三张图片显示这场宇宙爆炸中形成了纤细的缕状结构。面纱星云是宇宙中最壮观的超新星残留部分。


2007年10月25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到一个“温和”椭圆星系“野性”的另一面,拍摄到一颗明亮类星体“MC2 1635+119”周围的恒星外壳,对所在星系中心区域起到主导控制地位。这种恒星外壳的存在暗示着其星系与另一个星系在近期发生过猛烈的碰撞事件。此次星系猛烈碰撞燃烧消耗了星系中心大量气体,同时为超大质量黑洞提供了“食物”。超大质量黑洞的食物来源于类星体的能量。这项观测证实了某些类星体诞生于星系间的碰撞交互作用过程。


自1930年观测发现冥王星以来,天文学家就从地面望远镜发现它的表面存在光线斑点。2010年2月4日,哈勃望远镜最新观测绘图揭示了这颗矮行星未曾观测过的情景。天文学家通过对比1994年和2002-2003年间拍摄的照片进行对比,发现冥王星表面存在着显著变化。虽然哈勃望远镜的照片无法清晰地呈现陨坑或山脉,但它可以拍摄到白色、暗桔色和黑炭色等杂色表面,这些表面色彩变化被认为是遥远太阳分解冥王星表面的甲烷气体释放出的放射性紫外线导致的。同时,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表面大气层存在着季节性变化。


这是2008年1月8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遥远宇宙图像,图中首颗诞恒星像“烟花终曲”一般在宇宙中释放出耀眼绚丽的光芒。


欧米加半人马球状恒星簇包含着100万颗恒星,2008年4月2日,哈勃望远镜最新观测发现该恒星簇是银河系内200多个球状恒星簇中最大的一个,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系外物理研究协会和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的天文学家报道称,在欧米加半人马球状恒星簇内核存在着一个中级质量的黑洞。


2009年3月17日,哈勃太空望远镜拍到一张罕见的“四星凌土”照片,土星的4颗卫星整齐地排成一线在“母星”前方穿过。4颗卫星从左至右分别是白色多冰卫星——土卫二和土卫四,以及大型橙色卫星——土卫六和多冰的土卫一。根据当时与太阳之间的角度,4颗卫星的影子均在自己前方。这种罕见的卫星凌土现象只有土星环面几乎与地球侧向相对时才会出现。


2005年9月1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海王星呈现蓝绿色的动态大气层,天文学家使用哈勃望远镜的过滤透镜精确地探测到漂浮在富含甲烷气体大气层的高海拔云层,这些图像就如同时间错位电影一样,并揭示了海王星的卫星轨道的变化。图中最明亮的一颗卫星是海卫八,此外还有海卫七、海卫五和海卫六。据悉,海王星共有13颗卫星。


2006年8月1日,哈勃望远镜日前拍摄到了一张极为罕见的照片,天卫一与天王星连成一线,就象是在地球上看到的月食一样。从照片上看,天卫一位于图片的中央附近,就象是一个蓝色的镜子前方一个雪白的精灵。天文学家们介绍称,哈勃望远镜在拍摄这张照片时把天王星周围的星云衬托为了背景,看上去就象日食一样。照片中央附近的天卫一在蓝色的天王星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洁白亮丽。这种现象只有当天卫一运行到与木星这样的气体行星一线的时候才会出现,天王星周围星云的光芒压制了天卫一的光芒,天王线的轴面也恰好与其卫面形成一致的平面,才能使天卫一看上去象一颗洁白的珍珠。


2006年9月16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两个奇特的星系,这两个螺旋星系排成一行。较小的前景星系边缘位于较大背景星系的前方,它的灰尘触角结构清晰可见。从地面上的望远镜进行观测,这两个星系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单独的星系。但通过哈勃望远镜上的先进勘测相机却显示这个“眼睛”状星系实际上是两个星系,它们被称为“2MASX J00482185-2507365”。


这是2002年11月18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银河系内一个邻近黑洞像炮弹一样疾驰穿过银河星盘。天文学家称,这项发现有力地揭示出这个黑洞起源于超新星爆炸。这个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数倍,被称为“GRO J1655-40”,形成于一颗垂死超大质量恒星在强烈超新星爆炸中,它在太空中穿梭的时速为40万公里,该速度比普通恒星流速快4倍。


1999年3月,哈勃望远镜拍摄到迄今最强烈的星系伽马射线爆,它就像一个快速光线衰弱的火球,它爆炸的最初瞬间光亮达到恒星的10亿亿倍。最初爆炸时释放出伽马射线流,它出现于1999年1月23日。2月8日至9日(左图观测结果)这一星系爆炸已逐渐衰减,右图是该星系的近距离观测图像,图中手指状结构延伸在伽马射线爆火球上方。


2002年9月17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发现宇宙中的确存在着中等体积的黑洞,但是科学家必须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区域才能发现它们。这些之前未曾发现的黑洞揭示了黑洞的生长过程。更奇特的是,这些中等体积大小的新黑洞存在于叫做“球状恒星簇”的闪耀蜂窝恒星簇中。图中左侧是含有中等体积黑洞的M15恒星簇,它的质量是太阳的4000倍;图中右侧是含有更大体积黑洞的大型G1球状恒星簇,该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20000倍。


这是哈勃望远镜最新安装的3号广角照相仪(WFC3)和先进勘测相机(ACS)拍摄的合成图像,展示120多亿年前全色彩宇宙,图中包含着数以千计的不同形成阶段的星系。图中显示的是该全景图的南部星系区域,这张宇宙勘测图被称为“大观测起源深度测量(GOODS)”。


2004年6月3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三裂星云巨大的恒星灰尘暗带切面是宇宙中最壮观的恒星诞生区域。这些恒星灰尘在发光气体轮廓下清晰地呈现出来,位于三裂星云的中心位置。三裂星云又被称为Messier 20和NGC 6514星云,位于银河系内,距离地球9000光年之遥的人马座星系。在灰尘暗带中可清晰地看到超大质量的明亮恒星。


2004年12月16日,天文学家通过哈勃望远镜观测到螺旋星云的三维结构,例如:它看上去非常像彩色炸面圈。在早期的观测图像中由于大量气体包裹一颗垂死类太阳恒星无法使天文学家精确解释它的结构。一种可能性解释是螺旋星云结构类似于像蛇一样的盘旋结构。目前,天文学家使用哈勃望远镜建立迄今最复杂的结构,这项研究证实了螺旋星云中包含两个接近垂直的盘状结构。


2005年6月7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邻近超新星N 63A的残留物,其中包含着大量混沌状态的气体和灰尘。超新星N 63A是一颗超大质量恒星垂死爆炸后的残留体,爆炸发生时向外喷射气态外层物质,使垂死恒星外层处于骚动状态。


1997年6月10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到深太空出现像“火球”的伽马射线爆,这张图像是由哈勃望远镜成像光谱仪拍摄的。这次伽马射线爆发生于1997年5月8日,当6月2日进行观测时该伽马射线爆已逐渐衰减。


2010年2月2日,哈勃远镜近日在小行星带中观测到一个神秘的X形状太空残骸,而且这个残骸还拖着长长的尘埃状尾巴。天文学家认为,这一现象表明该区域刚刚发生过一起两颗小行星正面碰撞事件。尽管天文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小行星带中经常发生这种相互碰撞事件,但是此前从未观测到过真正的小行星正面碰撞并破碎的场景。这一神秘的X形状天体被命名为“P/2010 A2”,最早由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巡天计划于1月6日发现。最初,天文学家曾经认为它可能是一颗所谓的“主带彗星”,主带彗星是一种在小行星带中公转运动的罕见彗星。但随后哈勃太空望远镜证实在神秘天体的内核附近存在一种复杂的X形状细丝结构。


2006年11月2日,天文学家基于哈勃望远镜的拍摄照片,合成了MS0735.6+7421星系簇最新合成图像,该星系簇距离地球26亿光年,位于鹿豹座。图片左侧是合成图像,右侧是3张原始拍摄照片。该图像揭示数十个星系簇是通过重心彼此结合在一起。天文学家称,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潜伏在明亮星系的中心位置,观测可发现强大的喷射流。


2007年1月7日,一支国际天文学家小组使用哈勃望远镜建立了一个三维宇宙图像,首次直接证实了宇宙大范围地存在暗物质。


2006年9月21日,天文学家通过分析哈勃望远镜拍摄的两张深太空图像,发现了“星系金矿”——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不足10亿年有500多个星系。这些复杂星系的成份形成于早期宇宙。这项发现科学地评估理解星系的起源,此前天文学家从未观测到形成不足10亿年的星系,因此能够发现500多个星系对于宇宙学家而言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发现。


2001年4月2日,哈勃望远镜探测到迄今最遥远的恒星爆炸,一颗超新星爆发于100亿年前。通过检测这颗垂死恒星的发光程度,天文学家发现宇宙中存在着一种神秘的斥力,促进星系彼此间运行得更快。


2006年6月22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环绕冥王星的一对较小卫星——冥卫二和冥卫三,这两颗卫星比冥王星昏暗5000倍,它们与冥王星之间的距离是最大卫星冥卫一的2-3倍。


2008年4月10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75亿光年之遥、迄今最猛烈的伽马射线爆,甚至人们通过肉眼也可以观测到。3月19日,这一伽马射线爆持续了近1分钟,这个单独“恒星”—— GRB 080319B释放的光亮是星系的1000万倍。哈勃望远镜2号广角和行星相机(WFPC2)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拍摄。天文学家称,这是一种超长持续伽马射线爆,通常出现于超大质量恒星死亡过程,像这样的恒星质量为太阳的50倍。


2007年1月8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到最明亮超大体型恒星释放外层气态喷射物,这种结构的复杂性远超出之前天文学家所预想的。这一现象源自VY Canis Majoris恒星,它是一颗红色超巨恒星,由于它具有非常高的发光度,也被列为特超巨星。这颗恒星喷射物质从不同方位形成圆环、弧状和节状形态,它持续喷射物质已有1000多年,现已接近生命末期。


2005年9月20日,天文学家使用哈勃望远镜探测到邻近的M31仙女座星系中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围绕神秘蓝色光线,这种神秘光线曾让天文学家迷惑不解。目前,天文学家揭示这些蓝色光线来自黑洞周围的炽热年轻恒星盘,这种光线形成方式同样存在于太阳系内行星中。天文学家曾不知道这些薄饼状恒星盘如何形成一个巨大的黑洞。从图片中可看出仙女座星系拥有复杂的内核,右下方的图片是蓝色恒星盘依偎在一个较大的红恒星环中;右上方的图片是仙女座星系明亮的内核;左侧图片呈现的是整个仙女座星系。


2009年1月7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到4颗类似彗星的快速恒星穿过密集的恒星气体盘,形成了明亮的剑状结构和发光气体组成的拖曳尾部。这颗恒星是哈勃望远镜通过先进勘测相机发现的14颗年轻速逃星之一。


2007年1月8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到小麦哲伦星云中心的恒星诞生区域存在一个亮蓝色新诞生恒星的空腔区域。


多年以来,天文学家一直致力于寻找宇宙神秘的暗物质,暗物质并不能直接用肉眼观看,或者在实验室里隔离分析。它仍是构成宇宙的主要成份,是形成恒星和星系的无形“脚手架”,暗物质并不是构成恒星、行星的主要成份,它是“重子”物质,包含着电子、质子和中子。80多年以来,天文学家知道暗物质神秘地牵引着正常宇宙物质,如果没有重力“胶合”暗物质,那么星系簇将彼此分离,甚至星系中的恒星和行星很难聚合在一起。2009年3月12日,哈勃望远镜在一个较小星系周围发现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这是2006年9月2日哈勃望远镜拍摄的星系簇MS0735.6+7421的合成图像,它位于距离地球26亿光年的鹿豹星座。图像右侧是之前拍摄的3张图片,一张是2006年2月哈勃望远镜拍摄的;一张是2003年11月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拍摄的;一张是2004年10月美国射电天文观测站的甚大阵射电望远镜拍摄的。这张合成图像显示数十个星系受重力作用束缚在一起。2005年1月,天文学家发珮个超大质量黑洞潜伏在明亮星系中心位置,其释放出来的强大喷射物质在宇宙中可清晰地观测到。图中红色部分是从黑洞释放的高能量粒子流;蓝色部分是炽热气体喷射的X射线流。


2008年8月27日,哈勃望远镜和“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观测到星系簇的猛烈碰撞,这一星系簇叫做MACS J0025.4-1222,它发生了一次“泰坦尼克号”般的碰撞事件,在恒星簇碰撞过程中,一种“黑暗物质”从宇宙正常物质中分离出来,这为科学家探测宇宙暗物质的存在提供了线索。


哈勃望远镜的宇宙深度观测分析显示,星系中心的巨大黑洞并非诞生之初就体型庞大,它们是随着星系间反复吞并过程中逐渐增加体积。哈勃望远镜超深空间(HUDF)近期的计算机模拟实验证实新近合并的星系包裹着大量的灰尘,以至于天文学家无法观测到黑洞是如何在星系合并过程中吞并恒星和气体。


像旋转的发光雪花卷在一个巨大雪球之中,2008年12月4日,哈勃望远镜观测到一个雪球状恒星簇——M13,它是迄今在北部天空所发现最明亮的恒星簇。


2008年6月3日,一支恒星天文学家小组正在进行恒星“犯罪现场调查”,他们寻找失踪的白矮星。南方行星云翳SuWt 2是“犯罪现场”,它距离地球6500光年之遥,位于人马星座范围之内。SuWt 2包含着一个明亮发光的气体环。昏暗的垂体延伸至气体环,使部分行星云翳区域形成一个沙漏形状。这些发光的喷射物质被认为是由恒星喷射的,现已燃烧殆尽,并形成一颗白矮星。然而,白矮星在“犯罪现场”并未发现。


天文学家使用哈勃望远镜整理了一个较大的遥远宇宙重力透镜目录,这个目录中包含着67个新重力透镜效果星系成像,它们存在于超大质量椭圆和凸镜状星系周围。它呈现了宇宙中存在着多样性的强重力透镜。


2006年4月4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银河系内密集的灰尘和气体节状结构,宇宙灰尘是构成恒星的元素物质。图中暗色灰尘和气体节状结构被称为“博克球状体”,它们吸取邻近NGC 281星云和恒星形成区域中心释放的光线。NGC 281星云距离地球9500光年。


人家可能担心洪水、飓风和龙卷风会摧毁自己的家园,2006年5月10日,美国宇航局研究宣称,人们可以排除超长持续伽马射线爆引发的自然灾难。超长持续伽马射线爆非常强大,可以释放出高能量放射性闪光,它们源自某些类型的超新星(超大质量恒星爆炸)。如果地球遭受邻近的超长持续伽马射线爆,很可能会摧毁大气层中的臭氧,引发全球气候变化和改变地球生命进化方式。天文学家观测分析证实银河系不可能存在超长持续伽马射线爆,因此我们的地球是安全的。图片显示的是哈勃望远镜曾拍摄到的超长持续伽马射线爆,图中绿色十字准星是伽马射线爆出现的区域。


2007年10月2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数以百计的闪烁年轻恒星栖息于巨大行星云翳NGC 3603中。恒星“珠宝盒”是银河系内最大质量年轻恒星簇之一。行星云翳NGC 3603是银河系船底星座旋臂位置的明显恒星诞生区域。这张图像显示年轻恒星簇被大量灰尘和气体所包裹着,同时它还揭示了恒星生命的周期循环。


2008年7月1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美丽的“气体丝带”漂浮在银河系中,它是外星球的太空飞船?还是来自黑洞的喷射流?实际上,这是不超过1000年前的一颗超大质量恒星爆炸后的超新星残留物。这张图像是2006年先进勘测相机和2008年2号广角相机拍摄的合成图像,图中氢气残留物是红色调区域。


宇宙是一个暴力、嘈杂的环境,2009年4月14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奇特的图像,距离5400万光年之遥的M87星系有一个5000光年长而狭窄的放射线和等离子流,它就像《星球大战》中使用的激光剑一样具有破坏力。经分析这种银河系外高能量喷射流能量来源于一个30亿倍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


2008年12月9日,哈勃望远镜探测发现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大气层中含有二氧化碳,这颗系外行星环绕着另一颗恒星运行。这项发现十分重要,它将作为发现太阳系外生命的化学指标。这颗木星大小的行星被命名为“HD 189733b”,它太炽热难以维持生命。但哈勃望远镜的观测结果证实二氧化碳作为生命的基础化学物质,可以测量环绕其他恒星的行星。或许未来科学家将在其他行星上发现存在生命体的证据。


哈勃望远镜和斯皮策望远镜联合观测发现迄今遥远宇宙中最小、最昏暗、质量最密集的星系,每个星系中包含着数百万计的恒星,这些新发现的星系比银河系小数百倍至数千倍。它们呈现延伸的蝌蚪形状。科学家认为这些星系是早期宇宙形成的“乐高积木”式星系。


哈勃望远镜和斯皮策望远镜成为太空自然“变焦透镜”,2008年2月12日,天文学家通过这两个望远镜观测发现迄今最年轻、最明亮的星系之一,它仅形成于宇宙诞生后的7亿年。


2006年7月31日,哈勃望远镜拍摄到超新星爆炸壮观的一幕,看上去就如同燃放的烟火。在银河系邻近的小麦哲伦星云中,一颗超大质量恒星以超新星的方式爆炸,将其内部结构分解成为壮观美丽的彩色细丝。这一释放绿光蓝光线的超新星被命名为“E0102”,位于距离地球50光年的明亮发光超大质量恒星孕育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