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九龙湾房价:黄瓜霜霉病、枯萎病、角斑病(假单胞)、炭疽病、白粉病、疫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21:57:06

黄瓜霜霉病、枯萎病、角斑病(假单胞)、炭疽病、白粉病、疫病 

 霜霉病

 病原病毒 (病原菌学名):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Berkely et Curtis) Rosto wzew

    危害与诊断:叶脉上出现多角形病斑,背面中成淡灰色霉层,病斑逐渐变成黄褐色至灰白色。这种病叶,在连续阴雨天气下潮湿发出,干燥之后变脆。病情严重时,下部叶片全部枯萎,顶端只剩下新生叶,病害导致产量锐减,弯曲果增多。

    病原病毒的性质:除了黄瓜外,还侵染南瓜等,形成分生孢子及卵孢子。在病斑上形成的分生孢子,借助气流传播,飘落到黄瓜叶片,迟到湿气则萌发出芽管,放出游动孢子。

    发生条件与对策:关于发生条件,尚有许多不明之处。从症状特异、集中发病的情况考虑,可能是发病于特定品种的一种生理障碍。选用夏季型黄瓜品种,在低温、少日照期大棚栽培时容易发病,大棚内温度偏低时,助长病害发生。作为防治对策,目前状态下,可选用抗性品种。

    根据发病程度或时期任选一种方法:

    ——用5%百菌清粉尘或5%克露粉尘,每亩每次用1公斤。

    ——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亩110—180克,分放5—6处,傍晚点燃,闭棚过夜,7天熏1次,连熏2次。

    ——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2500倍喷雾。

 典型病斑:沿叶脉呈多角形。

枯萎病

    病原病毒 (病原菌学名):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endahl f. sp. Cucumerinum Owen

    危害与诊断:生长期的黄瓜,首先下部叶片萎蔫,逐渐上部叶片及全体叶片萎蔫并枯死。剖检茎部,可见维管束褐变。有时,茎部出现纵向裂痕,严重时呈纤维状,病根为米黄色,为害加重则腐烂。

    病原病毒的性质:病原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形态在土中越冬,然后,由根顶端部位侵入到达导管处繁殖,侵染导管附近的组织,阻碍水分通过。它可以在土中存活数年,还可通过种子侵染。

    发生条件与对策:消毒或更新床土,注意保温。但是,过于密封也会影响幼苗生长,降低其抗病性,易诱发各种病害。

    药剂防治: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3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0.25—0.5公斤,10天左右再灌一次,连灌2—3次。

 茎:茎基部褐变,形成胶状物,有时出现裂口。根部褐变、腐烂。

 角斑病(假单胞)

    病原病毒(病原菌学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Smith et Bryan 1915) Young,Dye et Wilkie 1978 
    危害与诊断:最初,在真叶上出现极小的茶色小点,小点逐步扩大,变为黄褐色,形成直径3mm左右的从叶脉包围的多角形病斑。这时,病斑周围黄变,形成黄色晕环。然后,病斑逐渐变成白色,脆而易碎。

    病原病毒的性质:病原菌由叶片及果实的气孔和伤口处侵入发病,常被雨水溅起向四周传播。

    发生条件与对策:肥料不足时和老化植株易发病。种子要消毒,病叶、病株应及时剔除并烧毁。

    药剂防治: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dt杀菌剂)400-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3—5天喷1次,连喷2—3次。

 叶片:形成受叶脉所限的淡褐色角形病斑。

炭疽病

    病原病毒(病原菌学名):Colletorichum Lagenarium (Passerrini) Ellis et Halsted

    危害与诊断:首先在叶片上出现黄色圆病斑,逐渐扩大后,呈外缘褐色、内部淡色的同心轮纹状。果实初生黄色斑点后扩大成灰色或褐色凹陷的病斑,并溢出粉红色粘稠状物质。

    病原病毒的性质:病菌在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被风雨吹散后,萌发出芽管,穿透表皮侵染植株,在黄瓜组织内蔓延,形成病斑。病菌主要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形态附在病株残体上,也可以附着在支架等上面越冬,成为翌年的侵染源。

    发生条件与对策:该病害从秋到春季相对低温时期及气温稍有回升的时期长期为害作物,尤其是多湿条件下迅速蔓延。因此,采种要选择健康果,市售种子要消毒。发病之前喷施药剂加强预防。病株一经发现,应立即剔除并烧毁。

    根据发病程度或时期,任选一种方法:

    ——粉尘法:

    ——烟熏法:

    ——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0.5%os—施特灵水剂300—500倍液,或2%好普水剂350—500倍液,或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1000—12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武夷菌素(bo—10)水剂200倍液喷雾。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典型症状:病斑周边为褐色,内部为淡色,中部易破裂。

白粉病(单丝壳)

    病原病毒(病原菌学名):Sphaerotheca fuliginea (Schlechtendahl) Pollacci

    危害与诊断:在叶表面形成白色粉状物,逐渐变为灰色,并生出黑色小粒(子囊壳)。 严重时叶片枯萎。

    病原病毒的性质:在病斑上形成的子囊壳生出子囊孢子。一般以子囊壳的形态附在病害部位越冬。第二年,由此飞散出子囊孢子,并借助空气传播。

    发生条件与对策:5月上中旬开始发生,6月中旬至7月上旬(24℃、多湿)发生最多,9月以后减少。 有土栽培时,要消毒床土、支架及温床支柱等。同时,要调整土壤酸度,低洼易涝田要起高畦,改善排水条件,栽培过程中应喷洒药剂。利用南瓜砧木嫁接栽培黄瓜,也是一个好办法。病株一经发现,应立即剔除并烧毁。 营养液栽培时,要注意防止病原菌侵入设施内污染营养液。一旦发病,应消毒营养液及设施,生长过程中要添加药剂。

    药剂防治: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共喷两次,或用27%高脂膜乳剂75—100倍液7—14天喷一次,或用小苏打500倍液,三天喷一次,连喷4—5次。

 典型症状:叶片表面形成白色粉状物。

 疫病

    病原病毒(病原菌学名):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n Breda de Haan var.parasitica(Dastur) Waterhouse Phytophthora melonis Kathura

    危害与诊断:茎基部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纺锤形凹陷的病斑。病斑扩大环绕茎部一周,形成严重的缢缩现象,其上部植株迅速萎蔫、枯死。叶片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并迅速扩大。湿度大时发粘,干燥时发脆易破裂。干燥的病斑呈白色。叶片发病一般由下部开始。幼果发病是暗绿色腐烂。稍微膨大些的幼果,出现凹陷的暗绿色油渍状圆形病斑并扭曲。

    病原病毒的性质:病原菌同病株茎叶及果实一同进入土壤,主要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形态越冬形成侵染源,也可以附着在支架及大棚框架上,形成侵染源。大雨之后,病原菌借水传播,导致病发。

    发生条件与对策:晚秋季节,温室粉虱由野外飞入设施内,因此,抑制栽培和越冬栽培等由秋至冬的收获期发病较多。夏秋季节低温年份,媒介虫密度大,侵入设施的时间提前,发病也随之增加。全年连续生产黄瓜的地块发病比较严重。为了防上媒介虫的侵入,应在育苗设施和定植设施、窗口和出入口等架设纱网,在育苗期和定植期悬挂黄色胶带诱捕媒介虫。

    药剂防治: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用100—200倍液涂抹病部),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1等量混合剂500倍液,或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茎的症状:茎基部呈淡褐色水渍状、变细。

 叶片症状:形成与健部界线不明显的淡绿灰色圆形病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