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天健芙蓉盛世:278种中成药15日起降价 多为内科用药均降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0:03:26

  

  部分药品限定的最高零售价

        278种中成药3月15日起统一降价,平均降幅15%,最大降幅达81%。据中国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近年来出台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中成药零售价格调整,主要是临床使用较多、份额较大的内科用药,共涉及1000多个剂型规格品。

70%的剂型规格品价格都下调

  据《信息时报》报道,这次调整中,除廉价药品外,约70%的剂型规格品价格进行了下调,按去年市场销售额计算,降价金额达50亿元。对少数质量和信誉好的企业,允许执行优质优价是这次降价的一个措施。发改委希望在降低价格的同时,引导和鼓励中药生产企业逐步提高产品内在质量。

  发改委〔2007〕312号文件除了公布278种中成药的降价通知外,还宣布根据行业协会组织专家论证推荐,确定白云山复方丹参片、明兴清开灵注射液等62种中成药荣获优质优价产品。自2007年3月15日起,白云山复方丹参片最高零售价为60片/瓶,7.6元;50片/瓶,6.4元;200片/瓶,24.2元。

  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广宏认为,由于此次政府允许部分企业执行优质优价,因此集中降价对于大企业来说不会有太大的损失;但对于一天疗程费用小于5元的药品来说,利润空间就很小。如果继续降价,一些企业除了产品退市外,还很可能会采取在取材上偷工减料的方法,这不仅将对品牌企业造成威胁,更会威胁到消费者生命健康。

  此次发改委的优质优价认定,旨在鼓励品牌企业,白云山复方丹参片也将在这一政策鼓励下,加大投入科研力量,对产品功能进行再发掘,同时加强疗效检测,保证消费者用药权益。

  

降价损失会由药厂来承担

  生产商和渠道商面对这次中成药大幅度降价时表示,“大概80%的损失会由药厂来承担”。而对于拥有天然垄断权的医院来说,药品降价对它们来说更是“无伤大雅”。浙江省第一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承认,降价造成的利润损失,医院和流通渠道是不会承担的,受苦的都是厂家。1块钱的药品,厂家有几分钱利润就会卖。

  有多年医药领域从业经验的李从选说,药品市场上严重供过于求的源头是药监局审批药品有问题,如果不审批那么多的同质化产品,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板蓝根有100多家在生产,批文据说有八九百个。2005年美国批了200多种新药,而同期中国批了10000多种。

  在产品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渠道的选择权比药厂大得多,渠道不愁没有药可卖。湖北九州通集团副总经理牛正乾就坦白表示,“如果药企把出厂价格定高的话,渠道就不会卖他们的产品。”   消息人士透露,以处方药为例,医院占据了销售利润的50%,流通环节加起来30%,药企只有10%。
     要拿渠道开刀,恐怕不太能成功。百年老店同仁堂为了减少流通领域的开支,正进行营销体制改革,一度造成股价下跌,到现在还没有下文。降价以后,渠道不接受新的价格体系,厂家多数选择自己承担或退出。

  

  西南证券研究中心总经理张仕元肯定地说:“中国的制药企业根本称不上有议价能力。”   平安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杜东松则说:“竞争,杀价,因为中国医药企业自主研发的能力太少,同质化现象太严重,没有核心定价权,大多数是用营销来推动的。”

  

商业渠道的优势将凸显

  

  业界有一种说法认为,医药业将会延续目前家电业的连锁模式:生产企业变成商业企业的代工厂,商业渠道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这也许并非危言耸听,2006年中报结果显示,医药板块整体中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均值为8%,净利润增长的均值仅为7%,而其中医药流通板块整体净利润增长24%。

  

  在渠道为王的现实面前,无论是医药制造企业,还是终端零售商,都在慢慢向产业链的中间段渗透,国药集团、上药集团、广药集团无不在整合流通平台,而终端零售商连锁药房的趋势则是抛开代理商,成立自己的采购部,要求厂商直接给自己供货,把利润空间做大。

  

  据统计,2005年度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前100强销售额已达325亿元,门店总数28888家,市场容量增长达到48.15%,其中前三家企业销售额已达52亿元。以沈阳地区为例,2006年2月新开18间药房中无一家是单体零售店,全部为连锁大药房。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零售行业竞争更充分,洗牌、重组、并购、外资进入等资本运作的速度和力度都会更强劲,而制药企业由于大部分没有研发和产品技术含量,外资并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