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二手房交易:辽宁营口徐屯镇的生姜产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15:38:52

辽宁营口徐屯镇的生姜产业(2006.11.28)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1月28日 00:35 来源:CCTV.com 

  看看这一片片绿绿的农作物您知道这是什么吗?好像是没有长直的竹子,仔细看看又不太像,告诉你吧这就是我们每天吃饭时基本都会用到的一种调料,生姜。

  记者:俗话说得好,种姜不亏本,而我们当地的农民朋友的说法就更简单了,叫姜够本,怎么一个姜够本,你看我手上这一大块姜,这颜色浅的呢,就是今年刚刚成熟的新姜,而颜色新的这一块,就是春天种下去的种姜,这个种姜到秋天是一样可以卖钱的,而我们老话说的姜是老的辣,指的就是这个种姜。

  辽宁省盖州市龙湾村十年前开始大规模种植种姜,这么多的生姜,他们是怎么卖出去的呢?

  就在一些村民在姜地里热火朝天收姜的时候,记者在另外的地点却发现好多村民在一排排的铁架前忙活着,难道他们在打井吗?他们为何要在农忙的时候打井呢?记者觉得很蹊跷,决定一探究竟。

  记者:那现在我就下去看看,就是走这个梯子下去?很结实吗?

  男:结实结实。

  记者:那您可得给我扶一下,我可下去了。

  记者:真不容易,安全着陆。

 

  记者下来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根本不是什么打井,而是储存生姜的土窖。

  记者:你这个姜窖看起来好像也不是很大。

  黑衣男:2米宽,7米长,6米深。

  §记者:看你这儿码了这么高了,这姜能保存多长时间?

  黑衣男:一年多吧。

  记者:这一窖能储存多少?

  男:能储存4万多斤姜吧。

  记者:4万多斤。

  记者:等到价钱好了再拿出去卖?

  黑衣男:对。§这质量能保一年多没有事。

  记者:就是对它的质量一点没事。

 

  黑衣男:一点没事。

  记者:当新姜大量上市的时候,如果姜的价格不是非常理想,那么农民朋友就会选择把姜储存起来。

  您可别小看这一排排的姜窖,虽然造价不高,但是6米深的姜窖是真正的东暖夏凉,平均温度在15摄氏度左右,是保存生姜的最佳温度,而且采用一层生姜一层沙的储藏方法,不用药物处理,解决了农药残留问题。同时窖储生姜可以调节淡旺季市场,避免了市场风险。这样就保证了种植户可以在生姜价钱理想时出货。

  记者:今年的姜收成不错吧。

  灰衣男种植户:不错,今年收成不错,一亩地一万来斤吧。

  记者:一万来斤,5000多公斤。

  灰衣男:对,5000多公斤。

  记者:那今年你觉得你们家人均收入能达到多少?

  红衣女:这个姜长得好,§就能剩个5000,6000。

  记者:今年的利润,你觉得§能剩下多少钱?

  黑皮衣男:一亩地也就是剩下5000块钱。

  记者:一村一品百业兴,成功奥妙是各不同,这里是辽宁省盖州市的龙湾村,你看我身后这一排排漂亮的小洋楼,就足以证明当地农民朋友的生活水平是什么样的?这里的农民依靠种植生姜走上了致富之路,那么他们成功的奥妙在哪里呢。

 

  孙书记 盖州市委书记:一个措施就是在技术设施上,因为生姜的生产,需要灌溉、需要电力,需要水利,这样镇村两级也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证电的问题,水的问题,有利于生姜的生产,再一个措施就是成立了生姜生产协会。

  1995年,龙湾村成立了生姜协会,协会义务帮助农民贷款,并且在农闲季节组织一些专家和懂技术的人员给村民们讲课,在销售季节,协会出去帮助村民们寻找生姜的销路。

  协会理事:从1995年有生姜协会,村委会组织的一些§人到广州、深圳、黑龙江、哈尔滨、沈阳等大城市,给村民销售姜,价格卖得比较高,村民非常欢迎。

  记者:我看您直接收完之后就装箱了,是准备卖哪儿去?

  灰衣男:销售广州。

  记者::外地的这些订购商让你来给当地的村民来订购,是不是因为你对这边的状况更了解?

  经纪人:差不多。

  记者:你们订购的价格是什么样的?

  经纪人:订购价格就是随着市场行情,就是说大多数收购商的价格为标准来收购。

  记者:你觉得村民对你们订购的价格满意吗?

 

  经纪人:老百姓都满意。40:00每公斤“面姜”1块2毛钱。

  龙湾村的生姜协会有二十几个生姜经纪人,他们都是村里有文化有经验的人,为村里的生姜寻找销路,对村民他们是义务服务的,当然定购商会给这些经纪人一定的报酬。

  记者:您是从哪儿来的?

  红衣男:我是从山东过来的,我每年都过来收姜。

  记者:你觉得这边的姜质量怎么样?

  红衣男:质量是不错的。

  记者:今年打算收多少吨?

  红衣男:收4000多吨。

  记者:随着龙湾村生姜名气的逐渐叫响,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化组织化的产业,相信龙湾村的农民朋友的生姜产业,将会越做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