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圣菲悦城一期:左舜生谈官僚的三大特点 · 评论周刊 历史评论 · 2009-06-07 ,南都网,数字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5:47:29
左舜生谈官僚的三大特点
日期:[2009年6月7日]  版次:[TM05]  版名:[评论周刊 历史评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1  条  

    读史偶得

    作家 智效民

    作为中国青年党的领导人之一,左舜生曾是被历史遗忘的人物。随着时代进步,此人又逐渐受到关注。仅仅在去年下半年,《南方都市报》就刊登何家干和范弘的文章,介绍左舜生并谈到其晚年景况。何先生说:“左的晚年和政治的距离越来越远,虽然还是一如既往地反共,偶尔写几篇给同人打气的‘反共复国’的文章,但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自己都不会相信哪个朝代成功地卷土重来过。”范弘兄也说:“大陆易帜后,他避处香港,远离政治,以讲学为生……”。这些说法与台湾学者、《左舜生晚期言论集》主编陈正茂的认识不大一样。陈先生说:左舜生的晚年“虽风雨飘摇,生活艰困,仍不改感时忧国书生论政之初衷,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臧否时局,月旦人物,奋其如椽巨笔,口诛笔伐,即使得罪当道,亦无所惧,老成谋国之心,溢于言表。故先生此时期之言论,颇能代表一在野领袖之立场,而此乃编者编纂此书最主要之动机。”正因为如此,该书封面印着“为民主奋斗,为自由努力”十个大字,此乃左舜生的遗墨。

    过去,我对左舜生的了解仅仅局限在他的传奇经历方面,对于其书生论政的风采,也是一无所知。一个多月前,我去台湾参加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央研究院”胡适纪念馆主任潘光哲先生赠我三套大书,其中一套就是《左舜生晚期言论集》。该书分上、中、下三大册,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丛刊”之一种。因携带不便,我将所有书籍打包托运,直到最近才运回来。打开《左舜生晚期言论集》一看,除上述陈先生的那段话之外,还发现其中许多文章虽然相隔半个多世纪,但仍然是鞭辟入里、切中时弊。比如其中有一篇写于1953年的随笔———《官僚新释》,就把官僚刻画得入木三分。

    文章以一位印度朋友对中国的批评为由头,给官僚总结了三大特点:一是没有理想,二是手段高明,三是“土洋结合”。

    所谓没有理想,是说“他们以为做官就是做官,不一定是做事,更谈不上为人民服务,为大多数人谋幸福”。当然,要掌握这种做官的诀窍,也不容易。比如“一个成了精的官僚,他也有一套本领,至少在处理一件所谓‘公事’的上面,往往能做到无懈可击,无论你谈手续,谈条例,谈成案,谈报销……他们总能够办到‘面面光’,甚至就到民意机关去提出一个报告,也往往能条理整然,文字简练,几乎是一字一句莫不有其根据”。文章指出:由于缺乏理想,他们把安于现状、维持现状当作最大目的;把“恶劣的享受,下流的恭维”当作最大愉快;把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当作最佳手段;把得过且过、混一天算一天当作看家本领。

    所谓手段高明,是说他们“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这是官僚们阿世取容、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门。那么,为什么要用一个“似”字来形容他们呢?这是因为他们的忠信,只是表现在大庭广众下,如果是独居暗室,“则所打的都是一些鬼主意”。他们的廉洁,也仅仅是在做秀,至于实际生活,则根本不是那回事。文章还说,官场上因贪污而身败名裂者,大抵是其中一些手腕低劣的败类,绝不是这种貌似忠信廉洁而手段比较高明的人。不过,这种人的问题也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第一,他们虽然身负国家重任,却又无智无识,因此这种人只能守成,不能创业。第二,他们好像既没有功劳,也没有过错,但是国家前途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毁在他们手里。

    所谓“土洋结合”,是说官场上既有恪守老套的“土官僚”,又有相对开放的“洋官僚”。“土官僚”的特点是门难进、脸难看,端着一副让人难受的架子;“洋官僚”除了面孔和架子颇有点“洋味”之外,其难看的模样与难受的程度,与“土官僚”基本一样。因此土官僚是“鬼混”,洋官僚是“混鬼”。此外,他们都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本领,都有盖章签字、公文旅行的“雅兴”,都有移花接木、敷衍塞责的本领,都有把别人痛苦当作自己快乐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