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坤罗纳河谷果岭墅:可怕的是中国人的精神贫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7:00:35

世界银行200971日公布的各国GDP最新排名,2008年中国GDP从全球第4名提升到第3名,仅次于美日。按照最新数据,中国2009年增长8.7%,距日本仅有一步之遥。这是硬实力排名。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和软实力有关的排名情况。

教育排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去年对全球52个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与金砖四国)进行了教育竞争力综合排名(用的是2006年的数据),中国在52个国家中教育竞争力综合排名第29,但是,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中国排第50位,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中国排第51位。

文化产业占GDP比重。我手头有的是2007年的数据。2007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921亿元,占全省GDP6.2%;北京99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1.2%;山东713亿元,占GDP2.75%;上海683.25亿元,占GDP总值5.69%;浙江595亿元,占本省GDP的比重为3.2%;江苏587.35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2.30%。这是中国发达地区的占比情况,全国平均更加不乐观。比较一下: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占GDP总量的18%-25%,超过航天工业和军工,居其出口贸易的第一位;日本文化产业规模约28亿兆日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

文化人口比重。最近的数据表明,我国文盲或近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为15%,高中文化人口为10.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为3.5%200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38年,约相当于初中三年级水平;相比之下,同年美国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3.63年,比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高出5年以上。与之相类似,2005年日本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9年,也远高于我国同期的相应水平。

为什么我们要不厌其烦地罗列上述数据?因为,国民素质的高低是由教育投入和文化产业产出的硬件来支撑的,从上述数据可知,情况不容乐观:人均公共教育经费教育投入、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依然相对落后;文化人口占比依然落后;更重要的是文化创意产业落后。前两者落后,决定了我们国民基本素质的历时状况,而后者的落后决定了我们国民基本素质的现在时状况,说明了国民从事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生活比重低,国民文化生活匮乏,国民的文化创造力、消费力、传承力还相对较低。

由美国文化产业GDP占比和其出口份额在本国国际贸易总额第一的位置,我们可以知道,美国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大国、经济大国,而是新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大国,我们在开足马力为全世界生产冰箱、彩电的时候,美国正在为全世界生产思想”“价值。这是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如果我们只会生产鞋子、衣服、冰箱,等等,那么我们就很难摆脱为全世界打苦工的命运,我们数万工人一个月生产得到的也许还不如一个苏珊大妈一场音乐会酬劳多。苏珊大妈演唱会每秒钟的收入是140英镑,而我们的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12小时,工资可能还不足一英镑。可悲的还在于,我们没有思想价值的发现与坚守,这一点甚至说不定会延续到我们的孩子身上。我们天天在工作,给孩子上学、吃饭、穿衣,但是我们做的仅此而已,孩子的脑子里,装的却是《2012》《阿凡达》。我们生了孩子,养了孩子,但是,他们接受的多是别人的Idea

当年,我们物质贫乏得很可怕,但是,物质摆脱贫乏状态之后,精神的贫乏更可怕。穷人可以人穷志不穷自慰,但得了软骨病的富人没有精神,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成为精神的奴隶

对此,我们的看法是:第一,要提高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只有文化程度普遍提高的国民才能成为有素养的公民,另外,提高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有助于实现更广泛的平等,真正的不平等是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目前中国教育资源,一是绝对投入量少,二是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国的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城乡不平衡,这一点亟待解决;第二,公民素质的提高不是简单的文化水平提高就可以做到,文化素质的真正提高依赖的是公民精神世界的创造和自由,没有自由的精神世界是禁锢的,谈不上真正的素养,没有创造的精神世界是被动的,同样谈不上素养,真正的文化素养意味着理性自由和自我决断,因此在公民文化生活中创造宽容、创新、和谐的精神生态,是提高公民文化素养的前提。

而我们最看重的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公民素质是正相关的,没有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有素质的文化公民也无从谈及。过去,我们相对贫困,文化产业不发达可以理解,但是,随着我国GDP总量的提升,国民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未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可能逐步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对落后和公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

1998年,英国政府首次发明文化创意产业一词,以描写英国社会生产的创意或者创造力,藉此提倡以知识创新为源泉,以服务业为载体,以创造经济价值为目标的新型产业,英国政府将创意产业定义为那些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与才华的活动,这些活动有创造财富与就业的潜力,而潜力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生成而实现的产业,并选定13个门类作为创意产业的范畴,它们分别是出版、电视和广播、电影和录像、互动休闲软件、时尚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设计、音乐、广告、建筑、表演艺术、艺术和古玩、工艺。有了这样的产业划分,我们再来看传统产业,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你可以生产鞋子,但是,你生产一万只鞋子的利润,不如别人设计一双鞋子的利润;你可以造飞机,但是,你造出来的飞机的利润,大多数要被创意设计者拿走。目前的情况是,英国伦敦5个从业人员中就有1位是服务于创意产业的,他们分别在很多文化创意设计公司工作,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公司提供开拓新的行业领域、发展新的业务服务。

我国因为长期将文化生产和消费意识形态化,而形成了监管过严的格局,这一点禁锢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分的意识形态化监管还导致我们的文化意识和价值取向的狭隘化,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掩盖了我们对普世价值、人类精神的倡扬和尊重,进而导致我们的文化产品和消费与世界格局的疏离。

但是,这种情况正在改观。去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各地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为我国走向文化资源大国、文化创造大国、文化消费大国、文化输出大国创造了条件。相信,不久的未来,我们一定能形成文化产业上的突破,形成文化资源相对集中、文化消费相对层次提高,文化创新理论和实践方面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在世界文化、世界时尚潮流前列占据一定份额的发展新格局。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一个发达的创意写作学科作为支撑,而这个学科目前在我国才刚刚处于创生和引进的阶段,需要大力扶持。在英美,这个学科非常发达,可以说正是这个学科的发达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核心从业人员,才有了英美的文化创意产业,换而言之,英美文化创意产业优势实际上是其创意写作学科优势造就的高层次创意人才优势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