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方正康悦城户型图:《毫火针》讲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22:40:58
《毫火针》创始人:刘恩明

                       前 言――揭开火针的面纱
      毫火针是中医微创医学中的一种针灸疗法。
       毫火针是在火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火针功能的发展与延伸,具有安全,无痛,奇效,神速,微创的特点,是笔者的创新疗法。
      2006年7月参加了在大庆召开的“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微创学术大会”,会上做了“毫火针――中医微创医学之瑰宝”的讲演。近300人的会场,鸦雀无声。由于时间限制,讲演到点退场时,听会者蜂拥而起,追随本人要求亲试毫火针的无痛针灸。几天会议,有近2/3的人试过毫火针或用毫火针治疗疾病。参会的中医药报专题部主任记者,仅用一针,半分钟的时间就治愈了她的头痛症。毫火针不但受到国内外知名专家,世界针联主席王雪苔及澳大利亚整体医学院院长王永强等教授的好评,而且好多参会者都说,就凭毫火针这一项技术,这个会议我就没白来。
     毫火针的论文,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论文奖。
     2006年9月,参加了由中国针灸学会、《中国针灸》杂志社在武夷山召开的“全国第七届针灸科研与临床研讨会”。会上做了“无痛针灸――毫火针”的学术报告,会上会下又一批与会者试针,毫火针受到了大会的表彰。当代针灸专家,《中国针灸》杂志的元老王居易教授,《中国针灸》杂志社刘炜宏副主编,编辑部齐淑兰主任,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梁繁荣教授等,对毫火针都给了很高的评价。
      2006年12月,参加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在湖南娄底召开的《首届全国农村中医药发展大会》,得到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社主编刘绪银等专家学者的赞扬和大会优秀论文奖及金牌的表彰。
     2007年5月,参加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华民间中医药临床技术演示大会”。毫火针的演示与现场的试针,使在座二百多位代表惊奇不已。毫火针荣获了大会优秀论文证书和中医贡献奖杯。
     2007年5月下旬到马来西亚崇正中医针灸学院进行学术访问与交流。毫火针受到马来西亚针灸界人士的高度赞扬,有的同行感慨说,毫火针大开了眼界。
     为了满足广大医疗工作者对毫火针学习的需求,特编写现代火针系列:《无痛针灸――毫火针》讲座九章,以供参考。
    火针是针灸中的一种特色疗法,是针法和灸法鬼斧神工般的巧妙结合,是机械能量与高强热能融于一体的祛除疾病的技术,是以烧红的针体迅速刺入肌体的形式表现的医疗手段,是火与针在人类与疾病斗争中演绎的精湛艺术,是中国古代微创医学中的一枝奇芭,是人类防治疾病的首创。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名誉主席王雪苔同志在指出:21世纪的针灸治疗技术,应当有更进一步发展创新,改进经络诊断与针灸治疗技术,向着高功效、低损伤方向变革,争取在不同学科的交叉点上,创造出更加理想的高功效、低损伤的治疗方法,而被医学界广泛采用。
    在现代针灸临床当中,以毫针为主的传统针刺疗法和以艾灸为主的传统灸疗法,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但是在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过程中,传统的针灸疗法不可避免地有所更新,而且派生出许多新疗法。其中就有传统针法与现代医疗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疗法,如电针疗法、针刀疗法等;(王雪苔 针灸的现状和21世纪的任务《中国针灸》2001年8期)
    火针以其烧针刺入穴位的古老的传统方法,与现代的精工细材的针具完美地结合起来,因此火针也毫无例外的加入到更新与创新的行列中来,并广泛的得到针灸界内外有识人士及广大患者的赞叹与关注。
    火针是针灸的一个分支,是针刺疗法中疗效卓著的一种方法,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历史原因,火针曾被打入民间。《灵枢&8226;寿夭刚柔篇》中说:“刺寒痹者奈何?刺大人者以药熨之,刺布衣者以火焠之。”这是古时较早关于使用火针疗法的记载。布衣,劳作之人,固然多是身强体壮,耐受力大,适应火针能力强的人,但也绝非全然如此。所以在近代针灸临床上,火针疗法使用的不多,文献中关于火针疗法的报道相对也不多,一些有关对火针的记载描述亦显粗糙,大部教科书中根本没有火针的内容,种种原因使得火针这门古老但疗效非凡的针灸方法几近失传。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贺普仁教授首先发起和倡导了火针疗法的使用,不仅在临床实践中坚持应用火针治疗各种病证,而且在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多次举办火针学习班或专题讲座,进行了火针疗法的介绍,使得这一几乎被淹埋了的古老针灸疗法破土而出,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上世纪70年代,山西师怀堂主任医师,潜心研制了新火针针具,创新了它的操作应用方法,进一步推动了火针疗法的发展。
    但由于火针疗法长期散落于民间,针具欠统一,操作欠规范,机理欠完善,观念欠转变,虽针具有所发展,其疗法及理论,却还在沿用,传承粗制火针的古训。加之宣传欠妥当,致使火针这一疗效卓著的针灸方法,还没有得到人们完全的认可与普及。
    更甚者有的媒体在报导中将火针报导为某个人的独创。如某网2004年6月报导:X独创火针疗法。又如某网2004年9月在《神奇火针拂病痛》的报导中说:“火针疗法是X将‘华佗刮骨疗毒’的原理应用于疼痛治疗独创的。”再如某网2007年5月报导:《中医绝技火针 成都独门传人现身》……
    类似这种不妥当的宣传,将本已在人们心目中朦朦胧胧的火针又厚厚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人们对火针的认识主要表现在观念欠转变。有的人对火针疗法不理解,认识上存有偏见。广大群众,甚至包括部分医务工作者,对火针疗法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差。有的人认为火针一是方法土,二是疼痛,三是危险。认为火针是民间的,教课书上没有,正规医院临床不用,是上不了医学殿堂的土办法。唯独没有认识到火针是中国人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遣产;认为观看火针者说会痛,接受火针者惧怕痛:不用火烧的针刺一下都痛得那么厉害,何况这烧得通红的针体刺入体内?
认为火针临床操作形象残忍。进针有时两耳可听到组织被灼时轻微的“咝”声,两眼可看到微淡的一缕青烟,鼻子可闻到少许肉焦味,于是就心惊肉跳:
    或认为火针有危险:烧得通红的针扎在神经、血管上,那还得了?
    或认为火针有危害:针体经火烧过后的积炭,氧化物进入人体内,对人体能没有危害吗?
    或认为只有危机的病人,没有辙的患者才会使用火针治疗,但凡有其它办法医治,还是另取其道等等。
    甚者有的专家还以“国际化”的角度提出疑义。有位拿着国务院补贴的知名针灸教授对我说:美国人对火针,根本不接受。前些日子几个来我们大学学习针灸的美国人,一说火针,他们连看都不看。
    我说这是认识上的问题。西医剖肚开颅,摘肝换肾,不为残忍,中医身上扎几下烧红的小针,即惨不忍睹,何耶?唯一的解释就是不懂啊。这几个美国人因其不懂而不看,不等于火针疗法就没有科学性。当年尼克松把针灸带回美国时,美国人也不懂,不接受,还视为侵犯人权而违犯法律。现在认识了,明白了,懂了,不但接受了针灸,而且在美国受到了公众的欢迎,将来火针疗法被人们所认识了,也会一样。
    更让人百思不解的是,甚至有的拿着国务院津贴的针灸教授竟然讥诮地问我:火针?能治什么病?
    当我向一位卫生副厅长谈及火针时,他瞪大眼睛表现出极大的惊奇:那会造成烫伤,是医疗事故。
    然而这些误解与恐惧,一经火针的实践,便都会迎刃而解。接受火针治疗的人,都会惊奇其不很疼痛,转而为其疗效而破啼为笑,诸多为之疑虑彷徨的人,都会张口结舌,继而为其疗效称赞喝彩。
     火针出人意外的疗效,火针痛心疾首的近于失传,火针临床规范的欠缺,火针观念的再树立,火针机理的深层次的研究,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多少年来常常萦绕于我的心怀,翻腾于我的脑海,甚时使我寝食不宁,坐立不安,立意要揭开火针的面纱,整理出一套关于火针的比较系统的教材,以期在火针的推广与普及上献出一点微薄力量和为火针疗法的规范化奠定一定的基础。
    笔者出身于武术世家,父亲刘志清享年101岁,一生多次荣获全国金牌。1983年他以98岁高龄,即全国最高龄运动员,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上海第五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再次获得金牌。因此自己从小便受到传统武术与医术的熏陶.。
    30年前我读《针灸大成》时对火针初有认识,在父亲的指点下始尝于火针。有幸于1994年认真钻研了中国中医研究院刘宝延副院长所著《火针》一书,1997年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十周年学术大会”上又亲聆贺普仁教授关于火针的专题讲座,并亲受贺普仁等前辈针灸名家面授指点,受益颇丰。1999年参加“中国针灸学会昆明全国腧穴、耳穴研讨会”,会上作了“火针在耳穴上的应用”的报告,填补了耳穴应用火针治疗的空白。90年代未开始在俄罗斯专用火针临床。
经30余年日积月累的求索,点滴汇聚的感受,对有关火针论述论著的认真学习与揣摩,及在临床中的经验、教训、体会,终于创新了“无痛针灸―-毫火针”疗法,并对火针的历史、针具、针术、针法、针穴、针方和针理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整理,著成讲座九章。
    愿以此著奉飨同道,以求共勉。在21世纪创新的宽广大路上,共同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弘扬现代火针神效;共同推广普及现代火针疗法,使之服务于全人类。之二                                         第一章、火针的历史
        疗效是生命,历史是见证。火针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应用。
        火针的发展历史并不纷纭,不须于历史朝代更迭的渊源深处去解迷。从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火针在漫长历史的长河中所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我们也为之感到一种蹊跷。千百年来火针让先贤祖师们言不由衷,心是口非。
       1、火针针具的名称在历史上是不同的。
       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其中就有了关于火针的记载。此后古代的医学文献对火针均有论述,但对火针名字的称谓却各不相同。
     《黄帝内经》称火针针具为“大针”、“燔针”。
     《资生经》称火针针具为“白针”,
     《备急千金要方》称火针针具为“煨针”。
     《伤寒论》是汉代医学经典之作,为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将火针针具称作为“烧针”。
       晋代陈延之所著《小品方》一书,则最早提出了“火针”的名称。
       2、火针疗法的称谓在历史上是不同的。
     《黄帝内经》将火针疗法称为“粹刺”法。主要治疗痹症,筋骨痛,骨关节痛。
     《灵枢&8226;经筋》将火针疗法称为“燔针”法。其中详细论述了全身十二经筋病症,治疗都强调“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灵枢&8226;官针》中也记载有“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
     《素问&8226;调经论》中也指出:“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
     《伤寒论》将火针疗法称作为“温针”。对火针的适应证,非适应证,及误治后的处理作了详细论述,并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火针疗法的内容,促进了火针疗法的发展。
       晋代陈延之的《小品方》一书,不但明确提出火针疗法为“火针”的称谓,还将火针疗法用于了眼科。
       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有“处疖痈疽,针惟令极热。”的论述。这是火针治疗热症的最早记载,从此进一步扩展了火针适应症的范围。
元明时期的高武所著《针灸聚英》系统而全面的论述了火针的疗法,指出“凡症块结积之病,甚宜火针”。标志着火针疗法的渐趋成熟。
       明代的杨继洲所著《针灸大成》中总结了明以前用火针治疗的经验,并把火针列为针灸疗法的一种针法。明代的火针疗法,已成熟地走进上针灸的圣坛。
       直到明清以后,火针疗法才统一了称谓,统称为“火针”。这是历代医家对火针疗法都有所发展的结果。
      3、火针的针具在历史上被张冠李戴。
     《黄帝内经》记载了九种不同形式的针具,即:馋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
      《灵枢&8226;九针十二原》中解释说:“针名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刺之要。”
       既然不同名,不同形,不同任的针具,是针灸用针的关键,那么九种针具中为什么没有火针这一针具?火针哪里去了?
       《灵枢&8226;官针》中云“淬刺者,刺燔针。”说火针啊,是燔针的刺法。既然有燔针的刺法,为什么九种针具中没有燔针这一针具? 燔针又哪里去了?
        历史上没有任何医学文献上记载过燔针的具体形状、尺度、来源、作用。那么一针一法,九针中的大针如何就下岗了,没有了位置呢?这九种针具与九种刺法中的矛盾,说明了什么呢?
       朝有三思,一思就是百年,思来想去,一一对号之后,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张冠李戴了,九针中的大针即为火针。
       何以见得?究其因而有三者:一是大针与火针,其形状相似;
     《灵枢.九针十二源》云:“九曰大针,长四寸……” 长四寸,按李锄《骨度研究》中引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的周尺计算,一尺合市尺0.5973尺,四寸则合现代的二寸四分。针身若太长,则不能保证其疾刺时的灵活度和硬度。古时烧针沾取麻油,麻油烧针时针身若太短,又易于将施术者的手灼伤。
      又云:“大针者,尖如挺,其锋微圆……”针挺尖圆,则是对针体高温速刺的要求,不然用火烧针, 由于古时金属不如现代精良,故根据当时的针具材质,针尖在烧红后很易弯折,所以针锋制得微员。可见大针之形状与火针之要求是如此一致,故言大针与火针,其状相似也。
       二是大针与火针,其针具性质相通。
       大针源于锋针。九针中记述了大针的来路及性能,却未记载大针的刺法,反倒被人插足,挤进了一个刺法――燔针。
       燔针针刺的部位为“寒痹者,关节前后”,适应证为痹证及伴水肿者,这极符合大针针具的性能。
       大针在原著中所治病症,与火针针具的性能最为相当,几乎一样。
大针、燔针门当户对,燔针刺法又乃火针别名。这难道还不可推之,“大针”、“燔刺”乃同类异名,如此,大针揭去头盖,所露当是火针。
        三是大针的“大”字与火针的“火”字,两字字型相似,极易相混,造成笔误。
《灵枢》的成书年代久远,又非一人一时所作,后世历代医家在传承上也各有建树。对于此书,当时只能手写抄传。汉代以前使用的文字是小篆,小篆中的“大”与“火”两字的字型颇为相似,两字在传抄书写过程中非常容易混淆。古人有云:“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是说字经过多次抄传,鱼字可能就误抄成鲁字了,虚字就误抄成虎字了。误字的情况经常发生,大与火二字误书也就在所难免,张冠李戴也就可以理解了。
       九针是古代医家创立的并广泛应用于针灸临床的治疗工具,后世已有诸多先贤认识到“大针”确实属“火针”,只是不称火针,而名燔针、煨针而已。如《针灸大成》中就指出“大针一名燔针,长四寸。”《针灸集成》中也指出“九曰大针……一名燔针。”《针经摘英集》中也说“九针式中没有大针,而只有燔针。”
       但是,是尊古的顶礼,还是崇师的膜拜,对于“大针”,各医书术经中只是转载,而从未做过订证。先贤祖师们称火针还只是燔针、煨针。
       真乃是言不由衷,让先贤祖师千百年来,心是口非。一传千百年,留下蹊跷问苍天。何为?为何?什么原因使其这样?这样又是为了什么?于是全国高等中医校院成人教育教材《针灸学》做了回答:“大针,长四寸……后人用作火针。”那么先人用作什么呢?
       直到1997年天津的两位李姓同仁大胆对“大针”进行考证,并提出了“九针中大针当为火针”,“火针应正式列入九针式中”的观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的镰仓时代(1192~1333年),相当于中国宋朝之末、元朝之初,也有火针疗法的记载。
       嘉元二年(1304年),日本医人原性全,折衷采录汉、魏、唐、宋医方,加上自己的经验,以日文撰写成《顿医抄》五十卷。《顿医抄》为大型综合性医学全书,在第十九卷中有用铜火针治疗鼻痔的内容。这说明早在七八百年前火针就由中国传到了国外。
       火针疗法始见于《黄帝内经》,成熟于《针灸大成》。火针疗法鼎盛于明代,衰落于前清。这又是为什么?
       这是由于清朝限制中医的政策,导致中医药事业衰落,致使火针的发展亦受到阻碍,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地步。清朝道光皇帝就曾说“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皇帝说啊,毕意这针法灸法不适合在宫中治疗啊。于是下令永远废止了太医院的针灸科。
        30年代骂中医竟也成了时髦,当时大名鼎鼎的动物学家丁文江给他的朋友高梦旦祝寿时写了一个祝寿联:上联是“吃肉/走路/骂中医/人老心不老;”下联是 “喝酒/写字/讲官话/知难行亦难。”
        大学问家鲁迅、胡适也曾反对过中医,当时的教育部听了他们的话,还颁布了“废止中医法案”,好在最高当局没有批准,才未实施。
       火针疗法源于古时,发展于当代,这是火针沿着今天中医正确发展道路,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结果。火针名符其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三          
                           第二章、火针的功效
     火针的功效可以说是一种奇效。为什么说火针是奇效呢?
        因为火针在对穴位刺激的方法中,合三而一,不但具有物理的机械刺激,物理的热能刺激,还具有生理的无菌性灼伤刺激。因此刺激强度大,作用时间长,产生的医疗效应也强。火针疗法,借“火”之力通经活络,集针之法激发经气,取炙之温阳驱散湿寒,聚三大攻势而歼于一疾,故而临床上非但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反倒如虎添翼,常有事半功倍,出手非凡,出人意料的疗效。
        脉管炎、静脉曲张,火针一刺,便见疗效,出人意料;
        溃疡久不收口,火针一点,去腐生新,很快愈合,出人意料;
        火针点刺痈疽,解毒化瘀,立竿见影,出人意料;
        火针止痛,针出痛止,出人意料;
        毫火针治疗面部黄褐斑,散刺在斑上,一周就消失掉,没有疤点,出人意料;
        2006年7月,一位28岁的小伙子,从生下来那天起,就不会蹲下,上厕所只能马步大哈腰,一次火针治疗,只刺4针,只用10分钟,当场自已就蹲下去了,出人意料。这位患者是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在在北京搞物流工作,身份证号为2301211979xxxx059。
        名人李X,女,今年67岁,背上一处总有冷风,也是2006年,6月在北京,把我接到家中,毫火针扎了一针之后,再不觉冒凉气,出人意料……
        这一宗宗让人意想不到的疗效,那不是奇效吗?这里应该说明的是,并不是那个人的施针技术如何,而是火针,是毫火针本身所具有的疗效。也就是说,使用毫火针治疗疾病,我扎是这样疗效,他扎是这样的疗效,你扎也是这样疗效,甚至有的人比我的技术技法更好呢。
        现在的火针疗法,应加上“现代”两个字,即为现代火针。为什么要加上“现代”一词呢?不是说火针过去疗效不好,而是说火针在今天不断地发展、推动与创新下,治疗上不但操作安全,疼痛小,毫火针甚至做到无痛针灸,损伤更小,而疗效却更快更好,更上一层楼,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适应症更为广泛,治疗效果更为提高。
        火针在过去主要用于痹症,筋骨痛,骨关节痛,现代火针疗法已具有了十大功能:
        1、止痛:祛寒除湿,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津液运行,则疼痛自止,这是火针治疗痛则不通的病理机制。因此火针能够治疗因为寒邪、湿或风邪引起的肿痛。如对痹证、风湿关节炎、腰腿痛、尤其是顽固性风湿病有着特殊的疗效;
        2、止痒:疏通经络,使气机疏利,则祛风止痒。火针不仅止痛,止痒效果也好。火针可治疗各种以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所以对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各种疑难皮肤病,火针都有比较好的疗效。
        3、止麻:气为血之帅,气到血则到,血到则营养到,火针引阳达络,助阳化气,则麻木自解。火针可治疗各种以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
        4、止挛:运行气血,调整脉络,则痉解挛止。面肌痉挛,神经麻痹晚期的痉挛现象,宜用火针。
        5、止泻:健脾利湿,协调肠胃,温中收敛,泄泻可止,火针擅治慢性肠炎致腹胀腹泻等疾病。
        6、止咳定喘:行寒引冷则伤肺,当祛邪引热。由寒冷引起的一切症状,如咳嗽、喘息都可以用火针温化肺脏之寒,疏通肺之经气。肺通则气宣,寒去则咳喘自消矣
        7、泻火解毒:引热外达,用于热症,如带状疱疹、丹毒、小儿腮腺炎,乳腺炎等各种红肿热痛的热性病。
        8、去瘀除腐、破溃排脓:生肌敛疮,鼓舞正气,促进气血运行,加快肌肤更新。对一些皮肤病和外科性疾病,如血栓性静脉炎、痤疮、痈疮、痔疮、象皮腿等有着一次见效的功效;
        9、除节散结:助阳化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消除瘰疠,散化瘢结。瘰疠是结核杆茵引起的结核结节;瘢结是气血瘀滞所形成有肿物,以及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的疮节瘀结,如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疣、痣等。还有腱鞘囊肿、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中风后遗症这些都可以施用火针治疗。
        10、壮阳补虚,升阳举陷,鼓舞阳气,扶正助阳:火针可治因中气不足,体质虚寒引起的疾病,如子宫下垂、腰膝酸软、阳萎遗精、痛经、月经不调,因脾胃虚弱引起的胃下垂等;火针还可使脾胃气虚,得以鼓舞旺盛,使生化之源充足丰盈,经络得以营养,由此肌肉麻痹,萎缩等各种萎症,在火针的医治下,也都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从火针这十大功能可以看出,火针不管是虚实寒热,内外妇儿,都是它的适应症。有人对近五年来火针的临床状况做过综合统计,证明火针的治疗范围更加广泛,已向许多疑难症拓展,特别是对内科、妇科某种疾病的治疗。并以大量的资料表明,火针对大部分疾病的有效率均在90%以上,部分疾病的疗效甚至达100%,所以火针可治疗内、外、骨伤、妇、儿、皮肤科等多种疾病。
之四                                第三章、火针的关键
       在火针疗法中,“红”与“准”这两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火针疗法和使针刺得气的关键。它起着提纲携领的作用,它决定火针疗法的针具、针术、针法、针穴、针方、针理以及适应病症、禁忌等重大问题。因此欲掌握火针疗法,必须掌握火针的烧针与刺入的技巧,要牢牢地记住 “针要红快,手要准稳。” 这八个字。这是学习火针的要领,是火针疗法的第一法则,是火针疗法的关键。
      针刺得气,是取得针灸疗效的关键。针刺得气就在于根据疾病的证候属性,调节阴阳盛衰,使机体转归于阴阳互衡,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参与调节的方式、途径,主要以“气至”为主,“调气”为辅。《灵枢&8226;九针十二原》指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经》说:“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凡刺之道,气调而止”。《针灸大成》更强调“宁失其时,勿失其气”。这些都精辟地概括了“气至而调”在针刺治疗中的使用价值。
      以往针刺欲得气,必须行以针法。尤其在毫针刺入后而不得气的情况,就更需要采取“候气”、“催气”的一定针法以得气。毫针针法最繁,施以针法运动针体的过程,也正是受针者疼痛之苦而畏针之时。而火针疗法则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火针在治疗疾病时,勿须去辨证,不考虑病症的虚实;火针的刺法,也不讲究针下的调气补泻,不必根据补泻法的要求来“候气”“催气”。火针一入,气感则来,不须运针而经气自溢。通过火针刺激腧穴,增加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机能,使经络通顺、气血畅行。达到气至病所,起到调整人体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正是这样也就使火针疗法的施术与其它针刺疗法有了很大的差别,使火针疗法的条件即“红”与“准”成为针刺的关键。
       《针灸大成&8226;火针》中说:“火针即粹刺,……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可见“火”与“针”是火针疗法的物质基础,“红”与“准”是火针疗法的必要保证。
       针要“红”。火针在使用前必须把针烧得红透,才能使用。红透的概念是什么呢?就是火力要足,使针达到“通红”,“红极”,所谓“白亮”即是。针体在火上达到先红后白,通透发亮,温度达600-800度。
       烧得红透的针,在接触人体皮肤的一瞬间是通红色的,热量十足,所以穿透力特别强,刺入穴位时阻力非常小,这样就缩短了进针的时间,减少了病人灼刺的痛苦,保证了穴位经气的激发,保证了通经活络的热力,及对肌体组织产生的无菌性损伤刺激,从而改善了肌体组织状态,使之向良性发展。
       烧得红透的针,在临床上有其特点。即进针时则针不弯,入皮时则人不痛,出针时也顺利,不粘针,不滞针,轻快滑利,无痛感。出针后,针孔与周围皮肤基本平整无突起,局部微红,仅有短暂的微痒,甚或不痒。
        粗火针刺入时,有一完整的小孔,孔内有时稍有一点点无色体液溢出,日后无痕,且皮肤状态也容易早恢复。总之,烧透的针,温度越高,刺激量越大,痛感相对越小,疗效也就越好。
       针若未烧得红透,或热量不足,那就惨了:一针下去,针若刺入皮下,则进针涩滞,痛感强烈。出针时则粘针,针体与紧粘着皮肤一同拔起,形成白色小丘,日后会出现非正常的生理反应:小丘由白而渐发红、高突、瘙痒难忍。针若未入皮下,则针体弯曲,烙伤皮肤。更重要的是辱没了火针的疗效。
      怎样知道火针火针是否烧得到位,是否红透,检验时一看针孔便知。凡所刺针孔处见起一小丘或痛感剧烈,均为烧针功夫不到,火力不足,针体没有烧透,或刺针时动作迟疑缓慢,针体散失热量而强刺所致。
      针要“快”。快是指火针进针的速度,火针刺法要求进针速度极快,如闪电一般。火针速刺法,针体一进一出仅在1/2秒内完成。不快就会失掉了火针的命脉与根本,即针体失去充足的热力而变凉。因此,“快”是火针操作的技巧,“快”是针体热量不丢失的保障,“快”是疼痛的缓解剂,“快”是操针者小臂弹性力进针的结果,“快”是疗效势在必行的条件,“快”是火针1/2秒演绎的全部过程。唯快是从,火针之诀要也。
      手要“准”。:一是说取穴定位或寻找疼痛等反应点的位置要准;二是说进针落点的位置不偏不歪,要准确无误地刺在所取的位置上;三是说进针的深度要准,当深则深,当浅则浅,做到心中有数,手上有准。
       火针疗法的定位和进针的准确,比起毫针来讲更为重要。毫针进针后,若穴位不准确,还可以四平八稳,从容不迫,俨然运针一般地调整进针方向角度,而火针就没有那么温文尔雅了。火针进针后热量骤然散尽,复又立即出针,留给你是只是一脸沮丧,半身虚汗,因为压根就没有给你调整的机会。
      手要“稳”。稳是火针疗法实施的必要保障。只有稳,火针才能达到预定的疗效。要做到稳,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1、心坚则稳。心要坚定:凡行火针,须有临阵之将心, 方可果断用针。《针灸聚英》中曾明确地指出:“火针甚难,须有屠儿心,刽子手,方可行针。” 说的就是行针者不可心惧手软,未下针心先畏惧几分,颤抖着的手持针,那针是很难刺得“准”的。
      如要做到心坚,必先练心。练心要做到临阵不慌不乱,操针有序,下针才能稳准。这首先要在了解火针,懂得火针治疗原理的基础上来稳定心绪,然后再到火针临床去走一走,看一看,哪怕是走马观花也好。先来一个感性认识,以便从思想深处能相信火针;其次要自身感受火针,体验火针。欲知梨子的滋味,必须亲自尝上几口。先是由有经验的医生在你身上用火针刺上几针,体会感受,然后自己再用火针在自己身上刺几针。如果自己畏惧火针,最好不要施针于人,即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他人”。
      练心的本质在于观念的转变,是对“火”与“针”传统观念的一个挑战,因为现代针具的精致细腻,已使火针有了根本的改变,火针确实不再像想象的那样疼痛,那样可怕了。只是说上一百次,一千次,不如亲自实践一次。
      2、神安则稳。神要安定:实施火针必须首先告慰病人, 令其神安而勿惊惧,消降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否则患者神慌心乱,轻者影响火针操作;重者造成患者晕针等不良反应。
       3、气息则稳。气要平息:只有屏气止息,持针的手才能静止不动;只有屏气下针,才能使针刺下的位置准确。只有屏住气,才能使操针者的身体稳如泰山,才能使刺针的动作平稳而敏捷。
      4、手知则稳。刺前空针虚刺,以得知觉,看一看欲行刺的穴位的位置是否合适。试针再三,以寻自然,看一看刺针的姿势是否合适。只有在保证垂直进针,顺势刺入的基础上,进针才能达到一个稳字。
      5、性缓则稳。实施火针疗法,有时“针红催人”,但人不能性情急躁,不能针法“速进疾出”,操作亦“疾完速了”。要有几分耐性,从取穴到烧针,到刺入,到退针,都要四平八稳,静如淑女,安似石佛。只有不急不燥,才得以保证火针疗法的安全与疗效。
      火针疗法具有实用、简捷,疗程短、疗效快,疗效出奇至胜等特点,火针疗法的“红”与“准”是火针实现疗效的核心,“快”和“稳”是火针疗效的保障。只有掌握了“针要红快,手要准稳,”这八个字,才算掌握了火针疗法的根本与关键。之五                                第四章、火针的临床操作
      火针的临床操作,是火针疗法的具体实践,包括火针的针具、烧针、取穴、刺法、手法、深度、刺激量、出针及安全九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节、火针的针具(1)
     “病不同针,针不同法”。
      纵览古今火针的针具,亦是一部火针疗法的发展史。火针的针具在历史上被张冠李戴,却从无有人说三道四,更无人修订更正,不二法门。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变革风涌云起,而火针发展潺潺如溪,并不因历史不断的沿革,而使针具发生多大变化,因此我们首先从火针针具的结构谈起。
   火针针具的结构分为针体与针柄两大部分。针体也称针身,包括针尖、针锋、针根;针柄包括针尾、柄身、柄根。
      古代相沿的火针一直保持着是比较粗长的金属针。如古代的九针。
这是古时科学技术发展较现代落后的原因所致。古时火针针具由于金属材质、工艺等原因,做得体粗、锋钝。金属料材不精则制作得径粗,质的不强则制作得锋钝。否则针体耐不住火烧,体细则软,锋尖易断。锋尖圆钝为的是防止其断折于体内。针体粗钝的弊病,导致对人体机械损伤大,痛感强烈,因此相应的也限制了火针疗法在临床上的使用与发挥。
      现代火针针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材质的不断提高,工艺的不断改善,火针疗法适应症的不断扩大,也愈加丰富起来。
现代临床上已有几十种火针针具,可作十几种分类:
1、按针具粗细分类,有粗火针、中粗火针、细火针和毫火针(纤细火针)。
     (1)、粗火针,直径为2.0-2.5 mm,主要用于针刺病灶部位,如窦道、痔漏、瘰疬、痈疽、乳腺炎、腱鞘囊肿、神经性皮炎、各种结节、皮肤肿瘤等。
     (2)、中粗火针:直径约为1.0 mm左右,适应范围比较广泛,除面部穴位及肌肉较薄的部位外,其它的穴位和部位都可用中粗火针施术,包括四肢、躯干、压痛点和病灶四周。
     (3)、细火针:直径为0.5 mm,主要用于神经、血管比较丰富,痛觉敏感部位,使用细火针可以减少疼痛。
    (4)、毫火针,即纤细火针,是笔者创新火针疗法所用针具。可用于身体包括脸面等各个部位,擅长用于穴位的留针。毫火针治疗面瘫、面抽、三叉神经痛及美容,疗效甚好。治疗面瘫往往10几分钟就可见效。
毫火针是由特质的金属材料做成的针具,烧针不烫手,烧红不软针,其规格,直径在0.25mm — 0.35mm之间,形同28号(φ0.38 mm)- 33号(φ0.26 mm)的毫针,长度在10 mm — 45 mm之间,形同4分 - 1.5寸长的毫针。针柄不论针身长是多少,其长度统一为32mm,便于烧针。(毫火针申报了专利,由专业厂家组织生产。)
2、按火针针体分类:有直线型火针、非直线型火针。
      直线型火针,粗细有别,主要用于体内腧穴。
      非直线型火针,包括曲型火针、环型火针、钩型火针,扁平型火针等。主要用于体表的烙割破放及美容等。
      九针中的铍针,属扁平型火针。前端呈剑状,顶端与两边为锋利的刃口,使用时将锋尖烧红,然后对病变部位进行灼割。主要用于灼割疣赘、息肉、皮肤瘤及切开引流,排脓放血等。
3、按针尖分类:有圆尖火针,非圆尖火针,单头火针、多头火针。
     平头火针、三棱火针为非圆尖火针;
     三头火针,五头火针为多头火针。主要用于皮上的病灶及美容去痣斑等。
4、按针具材质分类:有钨锰合金火针,铁铬合金火针,钼金属火针,不锈钢火针,铜火针和特质金属火针等。
      钨锰合金,铁铬合金,钼金属,这三种材质有一个共性,耐火烧,温度可达800多度。高温之下坚挺不弯,硬度强、不蚀不剥,不退火、不易变形、不易折、经久耐用等特点,利于临床使用。但其导热系数大,热传导能力强,所以针体要有良好的隔热手段。同时,由于其导热能力强,其散热也快,容易散失热量。所以烧针之后,动作稍一迟缓,针体就会丢失热量,不但造成受针者疼痛,影响临床效果,还容易造成人体伤害。
      不锈钢火针经火烧过之时退火,变色,变软,且针体剥蚀易弯,不利临床的使用。因此不锈钢只能制做较为粗长的火针。
特制金属材质的导热能力,不像钨锰金属那样迅速。因此这种火针储热好,散热慢,相对来讲,比钨锰材料制作的火针热力不易丢失,且更为集中,治疗效果更好。
       铜材火针因其质软不挺,现已废弃不用。
5、按加热形式分类:有用火加热的火针、用电加热的火针和激光火针。
      不管是使用什么物质引发的火源,油也好,酒精也好,燃气也好,凡用火源形式加热的火针均为用火加热火针。
用电源加热,要注意把电火针与电热针加以区分。电火针的特性是首先对针体加热    至600度以上,然后进针。电热针的特性是首先进针,然后对针体进行加热,温度一般在30—60度。
       电热针仪的温度为稳定可调,用于穴位上的操作,为先将针刺入穴内,再进行通电以调节针的温度,并于体内留针一定的时间。其加温方法,或是将一组(对)导线分别接在刺入穴内针的针柄和针根部位后通电,或是为正负极两根或多根的组式电针,接线后通电。其温度均控制在患者能耐度为准。
      有的电热针在进针前加大电流,使针体颜色变红,温度达600度,也可当作火针使用,对皮上的病灶进行点灼治疗。
      直热式耳电火针,掌上仪器,体积小巧,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临床效果非常好。是笔者1996年研制的仪器,是专门用于耳内和口腔内的火针,善用耳穴和治疗牙髓炎、咽炎等症,可与耳穴探测仪,耳穴火针导针器配合使用。笔者在1999年“中国针灸学会昆明全国腧穴、耳穴研讨会”上,做了演示和报告,倍受与会者及香港、台湾人士的关注,并于当年申报了国家专利。
      激光火针:JZ40N型激光火针治疗机由山东大学科教仪器厂生产。激光火针疗法的治疗思路是巧妙地通过机体对激光烧灼穴位引起的应激反应,来改变病变关节对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免疫耐受状态,因而疗效较好。激光火针疗法是传统火针与现代高科技成果的有机结合,它集瘢痕灸、火针的优势于一身,而避其短,加之激光本身就具有消炎止痛的生物效应,所以疗效优于传统火针,而且病人无恐惧感,但术后皮肤易留下疤痕。
之六
                           第一节、火针的针具(2)
  6、按使用方法分类:有手动刺入的火针、机械刺入的火针。
       弹簧火针是机械刺入的火针一种,具有进针迅速,易于掌握深度的特点。
钢城火针是鞍山王医师,在传统火针的基础上研制成。针体有7种规格,直径为0.5-2.5 mm。深浅可以控制,用起来得心应手。
  7、按手柄隔热分类:有木柄火针、网状金属火针即盘龙火针、钳夹火针。
       钳夹持火针,是针灸专家周楣声老先生用普通大头针作为火针的一种代灸针法。具体操作是用血管钳夹住大头针尾部不得晃动,在酒精灯上将针尖烧红发亮,对准相应穴位,垂直刺入1 mm 左右,一刺即去。对同一穴位可点3-5下,呈三角形或梅花形,点和点之间不互相重叠。该法实为灼刺法,分为点刺和顿刺(有称按刺)2种,根据病情具体选用。多用于头皮、关节等皮下组织薄少之处。
      钳夹持火针的针,还可用外科直缝皮三角针。
8、按针体伸缩分类:有针体固定式的火针和针体活动吞吐伸缩式的火针。
      伸缩式的火针可以根据临床的需要,烧针的长短,以确定针体的伸出长度。这样有利于刺入时针体的坚挺和穴位刺入深度的准确。
9、按内外治用法的分类:有用于皮上和皮上的火针。
      用于皮下的火针,主要是直形针,刺入穴内。用于皮上的火针,主要有曲形针,环形针,扁片等异形针等,进行皮上的烙割;
10、按使用次数分类:有一次性火针、多次性火针。毫火针是一次性火针。
       对多次性使用火针,由于反复使用,需要随时养护。每次用过的针,养护时先用酒精灯烧一下消毒,然后再用最细的砂纸或砂布或研磨膏等来清理针体上的氧化层等附着物。对于变形了的针体,要恢复原形,随时保持针体的光洁度与干净无菌无毒。
  11、按专用与非专用分类:有专用火针针具、替代火针针具和附助性火针导针器具。
        缝衣针、普通大头针,外科直缝皮三角针,注射器6号针头等,均属于替代用火针。对特殊部位,如耳穴的刺针,则需要依赖导针器具(耳穴火针导针器)来隔挡障碍,顺利刺针。
      专用火针针具,有师氏改革的新九针,其中火针包括六种型号,即细火针、中粗火针、粗火针、三头火针、火鍉针、火钗针。
有贺氏倡导的五针。贺氏所创“三通法”中之温通,是以火针为主,根据临床需要,从材料、造型、规格等方面对火针进行了创新。火针所用材料是钨锰合金钢,根据不同规格和形状及治疗用途分为粗、中粗、细、平头、三头5种火针::粗火针直径1.1mm或更粗,中粗火针直径0.8mm,,细火针直径0.5mm,,各针针身长4cm,,盘龙针柄长4cm,,针尖呈鼠尾型;平头火针直径3mm,针身长4cm,盘龙针柄长6cm,,针尖为光滑的平面;多头火针,为三针缠为一体,每针直径0.8mm,,针身长4cm,,盘龙针柄长5cm。
      有耳穴火针。分粗、细、平头三种,直径分别为0.8mm、0.5mm和1.2mm,长度均为35mm,木柄,铝铁铬三种合金材质制成,与耳穴火针导针器配合使用。
有特质金属制作的毫火针。
      虽说火针针具较为灵活,可根据自己习惯制作。但笔者认为:不规范的针具,必然带来不规范的操作;不严肃的随意性,必然导致针具一针多名,一法多称等现象的产生;不科学的进行规范,必然更进一步促进火针疗法操作的无法无章的状况,这将有碍于火针疗法朝着规范性发展。
       针灸针具的变化,无非是其形、质、温、磁、电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是迎合疾病的需要,一是科学技术的保证,从以上对各种火针针具的阐述,即证明了这一点。
      火针针具的五花八门的种类,点、烙、割、刺的各种不同用途,让人眼花潦乱,手无所从。火针针具的选择与疗效有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因此,治疗前必须根据病情或部位选用适合的针具。
       临床上该怎样选用火针的针具呢?这是火针疗法临床上首要解决的问题。这可遵循以下两条规则:一是当割择割,当刺择刺,针形因症而取,即师氏所言:“因病而变,小可拘泥”。二是强者择粗,嫩处择细,软部择中,其粗细因人而从,即对老幼强弱之体,肌肉薄丰之处,下阴肛腹等松软部位,皮质粗细区别对待,择针而用。
       粗火针主要用于针刺病灶部位,如窦道、淋巴结核、痈疽、囊肿、结节、下肢静脉曲张等;
中粗火针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除面部穴位及肌肉菲薄的部位外,其它的穴位和部位均可用中粗火针施术;
       细火针适用于肢体肌肉较薄的部位、老人、儿童及体质虚弱的患者;
平头火针适用于内眼角赘生物、浅表溃疡、皮炎、老年斑等;
多头火针用于点痣、血管瘤、内痔等。
      毫火针可用于各类人群的全身各部穴位及病症,刺针、留针,随症而由之。
      总之,审病察人,依症择具,从位施针,这是火针针具使用的纲领,是火针疗法的一个法则。说白了,选用什么样的针就是“看人下菜碟”。七 火针的烧针
     2004年11月,央视国际台报导了《神奇的中医疗法—火针》,其中介绍说:“先在火上烧一下,然后再扎的方法叫做火针。”
      这烧一下,非同得了。这是中国几千年针灸史上的一个奇迹,是针法与灸法鬼斧神工般的结合。
       “火”是火针疗法的物质基础。所以“红”是火的象征,是火在针体上的表现,是火针借“火”之力来通经活络,激发经气的关键,是火针疗法的核心。因此火针烧针要求一个字“红”,即通红,红极,红透。
      烧针的原则,《千金要方》、《针灸聚英》等古代文献中多有较详细的记载。《针灸大成&8226;火针》中说:“火针,……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
       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看似简单,这里的技术很是不少,因为烧针不仅是让针体通红烧透即了。烧针的过程中,还要为下一步的刺针做好充足的准备,奠定好入针的基础。说到底,其目的就是一个,不但要把针烧得红透,还要尽力保持针体火力充足,在刺针过程中不丢失热量,使火针能够在烧透的那一瞬间刺入皮下,把针体的热量全部送入穴内。
      火针疗法是一门操作的技术,因此学习火针,必须从实际操作做起,即从掌握烧针的技术与技巧学起。
       烧针火源,古时用的是麻油,古代文献说:“火针……灯上烧,令通红。”灯乃油灯。现代临床烧针主要用的是酒精,多使用酒精灯火源。
      电源烧针因属仪器自控(包括激光),这里不去谈它。
      酒精的火焰热度高,无烟无味,烧后针体只产生薄薄一层氧化膜而无有炭黑。用酒精灯烧针是较为方便的烧针方法。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内外两层,背光下外层显桔红色,火力稍软,内层显淡兰色,在火焰上1/3以下处形成,因其火力集中,所以火力较硬。内层火焰的顶尖,即酒精灯火焰上1/3处为热度最高点,是火针烧针的最佳位置。
      临床烧针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酒精灯点燃后将酒精灯尽可量的移近穴位或病灶处,以缩短进针距离。
      二要注意酒精灯不宜注入太满。酒清灯之火焰向穴位靠近时灯嘴倾斜,正是酒精最易溢出之时,要防止酒精溢出而致危险;
      三是选好酒精灯端放的位置。如果把要取的穴位或病灶看作一个钟表的圆心,如右手持针,则酒精灯应放在9-12点之间;如左手持针,则酒精灯应放在12-3点之间。
      烧针时既保持刺针手的顺势运动,又避免酒精灯影响两眼的视线。
      烧针时令针尖垂下。针体与火焰垂直夹角约80度,以火焰不烧手为度。
      古今都要求烧针时使针尖下垂,但其目的不同。《针灸大成》说“火针……,频以麻油蘸其针,灯上烧……烧针头低下,恐油热伤手。”即怕热油顺淌在手上。今天要求烧针时令针尖垂下,目的是使针尖指向穴位或病灶,以腕部最小的转动顺势进针,以来缩短针体散失热量的时间,避免针体火力的损失。
      烧针的次序是先烧针身,后烧针尖,若针体红而不匀,则上下微微移动针体,使致全红。如针体红透而针尖变冷时,则不宜进针,需耐下性子继续烧针,将针尖烧得红透,方可下针。
      烧针长度,以火力尽力达到为好。至少也要略大于刺入的深度。这不仅是火针卓越疗效的保证,更是患者无痛的关键。
      烧针要沉住气,见针烧红后再继续烧上几秒钟,使针烧透,热量蓄足。当然,粗针要多上几秒,细针则少上几秒,视针而定,切勿见红即匆忙下针。
      毫火针烧针当以烧尖,尖红身自红,不必上下移动,或先烧针体,后烧针尖。毫火针针体纤细,沾火即红,见红刺之即可,不可迟疑,当速速刺之。否则针体被烧软化,刺下时则针体弯曲而不入,反倒烙伤患者皮肤。
      根据治疗需要,火针烧灼的程度有二种,即将针烧至通红白亮,或火色微红。
      针刺深者浅者,或速入疾出,或驻穴留针,或轻浅点刺,均须将针烧透至白亮;
      如属浅表皮肤的烙熨法,则将针烧至火色微红,在表皮部位轻而稍慢地烙熨;
      如是切割,针体必须烧得红透,一割一烧,不能从简。
      临床使用酒精灯烧针一般有二种形式。一是一人包揽,二是二人配合:
      一人包揽:一手端持着酒精灯,一手烧针。注意酒精灯始终要端平端稳。目光要在火与穴间来回相顾,做到心中有数,方能手下有准。
      二人配合:一人端持酒精灯,另一人一手烧针,一手或按于患处,稳定穴位,或用手抓捏提起薄肉,以便进针。
      临床上还可以用酒精棉球烧针。棉球大小要适中,大于黄豆粒,球形,以保证火焰集中。棉球蘸入的酒精不要太饱,用止血钳夹住酒精棉球,卡住,勿使棉球脱落,防止点燃后落下造成伤害。一手持止血钳,另一手点燃后移近病灶处烧针,针刺后迅速将火熄灭。熄灭办法,一是将火吹灭,将熄火的棉球投入身边准备好的水罐里即可;二是直接将燃烧的棉球投入身边准备好的水罐。
      用酒精棉球烧针,适宜于一人进行操作。但要注意操作中的三件事:
      一是棉球要圆。这样火力集中,便于烧针。
      二是棉球宁大勿小,以防火力不足,难以将针烧透;
      三是注意安全。欧洲人体毛重,笔者在俄罗斯行医时,曾因烧针火源离病灶太近,而将患者汗毛燎着,造得满脸尴尬。所以遇到体毛、阴毛重者,及头皮处的发毛,要适当处理,需要的话可于烧针前用小手术剪刀将毛发齐根剪去。
      关于烧针,还有一点要强调的,就是点火问题。
      点火一般都用打火机。尤其是使用酒精棉球烧针,烧一次针,打一下火,响一次声音。这声音是刺针的前奏,也是患者挨针的警笛。只要它一响,患者的心弦就绷得噔噔的,恨不能把心提到嗓子眼,就等待着这一针,久之患者就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因此临床上要尽量避免这种声音。
       响声避免的办法:
       1、使用无声打火机或取火器点火;
       2、用酒精灯烧针时,先把酒精灯点燃,在刺针操作过程中一直不熄灭它,直到火针操作过程全部完成:
       3、使用酒精棉球烧针时,首先点燃酒精灯,在针刺操作过程中不熄灭火焰,用酒精灯火焰一次次点燃棉球,直到针刺结束,这样就避免了每次点火的声音。之八 火针的取穴(1)
 经络学说是我国历代医学家长期临床实践中反复观察,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而逐渐形成的。经络学说起源很早,但成为有系统的理论学说,还是在二千二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祖国医学学说中,最早计载的《内经》--《领书--经脉篇》,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勾通内外,贯穿上下的经路。人体通过经络把各个气官主治连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穴位是经络组成的基础,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的敏感“靶”器官系统,刺激某一穴位通常只对它的“靶”器官系统发生影响。针灸实践表明,针灸效应常因施治的穴位不同而不同,如取穴不当,则甚至不起治疗的作用与效果。
      火针的取穴,离不开押手。押手在火针疗法中是指非持针的手,进针前起着协助确定或稳定腧穴或病灶的作用,出针后起着缓解疼痛的作用。这不同于毫针,还要协助刺手进针,并减少进针过程中的疼痛。所以毫针针刺过程中,要随时体会押手的感觉及针刺的深度。火针押手的作用体现在进针前与出针后,而不在进针过程中,故而火针的押手看似不关紧要,实际至关重要。火针押手的主要作用是刺针的定位。古人云:“善针者,信其左,不信其右”。所以进行火针治疗前,摸准就显得至关重要。进针时的方向、角度及深浅,全凭手上功夫。此功夫又称为切诊。腧穴下的虚、实,肌肉的丰、薄,压痛点的异状,病灶的深浅等,往往要靠切诊定位。一般而言,凡以病位定深浅的,切诊基本可以定出进针深度的多少。
      “有诸内必形于外”,我们在学习和运用经络理论治疗常见病的过程中,在针刺临床检查穴位时,发现有穴位上有明显的压痛,而这疼痛是一种疾病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机体的功能障碍。
      这是因为人体正常的脏腑生理机能,在受到破坏时,就一定会在体表某一部位相应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产生压痛、过敏、肿胀、硬结等现象,这些现象,由于经络在人体内循行部位不同,脏腑在体表,表现的形式也不同,而且有的反应为局部性的,有的反应为全身性的。
      压痛点往往是针刺点,而针刺点却不一定都在压痛点上,如有的针刺点在穴位上,在变性的结缔组织上等等。
      软组织因受到跌、扑、闪、挤、压、割和牵拉等而引起的闭合性或开放性损伤,在自我修复后遗留下来的神经受损或受压、肌肉萎缩或挛缩、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等造成的酸、麻、胀、痛及功能障碍,造成动态平衡失调,使人体在活动中或在静止状态下,组织器官不能维持体内的力学平衡。
      人体组织受损伤后,软组织就会发生损伤或炎症,即出现渗出性等炎性反应。肌体约经一个月的静止,结缔组织便会增生而出现粘连、挛缩和疤痕。这是由于疼痛肌体在静止状态下的自身保护,在修复过程中致使局部形成了粘连、挛缩和疤痕,结果使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神经、筋膜之间粘连并卡压了神经或血管,不仅在局部发生无菌性炎症、疼痛、缺血和缺氧,而且通过疼痛的恶性循环影,也会响到附近的肌肉,导致肌痉挛。多种因素造成了肌肉、韧带、筋膜、肌腱和滑囊的位置及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从而破坏了肌体动态与静态的平衡。
      这些粘连、挛缩和疤痕,在临床上一般能摸到较硬的条索、硬结或团块,但在多种情况下也不尽然。局部的肌痉挛,随症状的变化而变化,有些病人除了有明显的压痛外,并无硬的条索或结节。多数慢性组织损伤疾病都有一些固定的痛点,也有些点在许多情况下并不仅仅是粘连、挛缩或是疤痕,而是远离病人的患处的病位,如膝关节损伤,痛点在血海穴。
      当针刺在这些压痛点及有压痛的穴位上时针感强,疗效好。反之针刺在无压痛的穴位时,针感和疗效相对都差一些。在临床工作中,用现代医学方法对已确诊的典型病历,着重反复的检查该病有治疗作用的经络和穴位,有意识地去寻找穴位压痛及其规律,形成规范性医疗操作是很有必要性的。
切诊常用揣、爪二法。
      揣穴是“以痛为腧”的局部取穴法,实质就是临床称之为的“阿是揣穴法”,如果粗讲揣穴,即是根据病情,沿一定的经络走行进行揣摸。火针选穴着重病灶局部,以“以痛为腧”的局部取穴法选穴。患者取合适的体位,以指尖深按之,寻找压痛点。以指肚浮淌之,以判断异物的形状,以异物中心为病灶点,故而在揣摸的过程中要遵循“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宁失其经,勿失其痛”的原则;
      细讲“阿是揣穴法”,则又分为“阿是选穴法”和“阿是揣摸定位法”两部分。
      “阿是选穴法”选择穴位时不能离开辨证,要在脏腑、经络辨证基础上,通过腧穴按压诊断,直接选择指切“阿是”样敏感穴,因为这是病之所应,故可直达病所。
      在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基础上探压相关诸穴,选择“阿是”样敏感穴,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即针对性,这在疑难病诊断与治疗上更具有重要意义。
      如徐州针灸医师周夫瑞先生治疗一中年女病人,患者无明显诱因在行走时突然全身僵硬,四肢姿势固定,卧床后又开始全身震颤,持续1分钟震颤缓解,而又全身僵硬,面色苍白,神志清楚,牙关紧闭,脉细杂乱。急针水沟、合谷、太冲、涌泉、内关无效,继针肝俞、肾俞亦不应,苦思无计,乃探寻背俞诸穴。指触在心俞、厥阴俞之间时却如扳动机关,病人呼好,针入后僵硬、震颤皆立愈。自言“病即于此,惜不能言”。至此方悟本病面色苍白、脉细杂乱,乃心血不足、子病及母,肝主筋,故病见筋僵筋颤。病本在心,标在肝,故取肝俞不应,内关虽为手厥阴心包经穴,但长于理气而不长于补虚,故亦不应。随又针足三里以大补气血,加以巩固。随访5年未作。由此可见,临床上除脏腑经络辨证外,尚需穴位辨别以期直达病所。
      又如其治一老年舌强病人,针哑门、廉泉不效,无奈,遍切与舌咽相关诸经各穴,滑肉门穴下有硬结,按压时病者点头,面有喜色,针入病者即能言。
      在揣摸取穴的过程中,我们常说,“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但在火针的治疗中,我的观点是“宁失其经,勿失其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也是我三十余年火针临床的经验的总结。
      在俄罗斯阿穆尔州有一位大货车司机,常年腿痛,在医院做了各项检查,没找出病因,来找我治疗。经查体,我摸出其腰侧有一硬节并有痛感,于是就抓住不放,毫火针二针下去后,让其下地活动活动。他说,这条腿我治了十几年,从未缓解过,今天感到有些舒服了。治疗了半个月,有的同行叽笑我,说把结节扎得像马蜂窝似的,但其硬节消失了,多年不治的腿痛也痊愈了。九 火针的取穴(2)
      “阿是揣摸定位法”,即切之思之,思之切之,以侦察为手段,以感应为依据,以揣摸应移变。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名“气穴”、“骨孔”等,《甲乙》常有“陷中”“宛宛中”之语。《针灸穴名解》比喻经筋犹如山脉,经络恰似两山之间河川,穴位则是沿河两岸之城池港口,可见“穴”即“空穴”“孔隙”之意。所以临床取穴,要注意揣摸探寻空隙之感,避开骨骼、肌腱、血管等,而不能拘泥于骨度分寸或同身尺寸。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首见于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著之《千金要方》,在卷29“灸例第六”中言:“凡孔穴在身,皆是藏府、荣卫,血脉流通,表里往来,各有所主,临时救难,必在审详。……其尺寸之法,依古者八寸为尺,仍取病者,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可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以意消息,巧拙在人。其言一夫者,以四指为一夫……如此仔细安详用心者,乃能得之耳。”由此可见,其本意是灸疗及“临时救难”时应急而设,并非常规针刺治疗时所用。在灸疗及特殊情况下为抢救而取穴,有时有些误差是允许的,但在针刺治疗中的人为误差则不是应该的。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因其简便实用,故应用较广泛,如上肢取内关、下肢取足三里等。在统编教材及国家标准《经穴部位》中都这样写到:手指同身寸指医者用自己的手指比量取穴,但应用时应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同时又指出:手指同身寸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我们认为作为教材及国家标准不应有含混之处,否则令学者无所适从。尤其是初学者,取支沟及足三里时,动辄以一夫法比量。且不说医者之手与病者之手相关甚远,即使以患者自身之一夫比量,相符者也很少。这一问题早已引起历代医家的重视,明代张介宾之《图翼》中说“同身寸者,谓同于人身之尺寸也。人之长短肥瘦各自不同,而穴之横直尺寸亦不能一。如今以中指同身寸法一概混用,则人瘦则指长,人肥则指短,岂不谬误?故必因其形而取之,方得其当。”
      临床上除个体差异外,在疾病不同时期,气血运行情况不同,经筋濡养状况也不同,就会有相应的拘挛或舒展而导致腧穴位置随之移动。这样,就可假设不同文献所载腧穴位置的误差,即是腧穴移动变位的结果。腧穴分类之一阿是穴,即是变动的“对病经穴”。有人认为,经外奇穴如阑尾穴、胆囊穴,不过是“宁失其穴,不失其经”之足三里、阳陵泉之移位,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所以阿是穴的定位,千万不能拘泥于固定尺寸,要仔细揣摸穴处皮、肉、筋、骨、脉等,通过指切、按压找出与疾病直接相关的,使“病者快然”反应的敏感点,要以“病者快然”及指感来确定腧穴准确位置。
      此外,在火针疗法中,阿是穴也可称为火针针刺点。火针的针刺点可以作如下的分类:
    1、敏感点:特点是知觉点:表现为痛、麻、木;
    2、非敏点:特点是非觉点:表现是条索、硬结、粘连;
针刺点的部位:
      针刺点的部位可在经筋上,在肌腱起止点上,在骨面上,在筋膜上,在经络上,因此针刺点的寻位还可以用如下方法寻找。
   1、肢体静态对称比较法:即在非正常处寻找针刺点。让患者直立、正坐、或平卧等,摆正肢体,上下左右,前后地进行对比观察。
  ⑴ 对比形态(粗细、大小、丰薄、平凹、长短、曲直),异常者为患处,必有针刺点;
  ⑵ 对比软硬度,硬者为患处,必有针刺点;
  ⑶ 对比弹性,无弹性者为患处,必有针刺点;
  ⑷ 对比运动功能,功能障碍者为患处,必有针刺点;
  ⑸ 对比力量大小,力量不足者为患处,必有针刺点。
   2、肢体运动寻找法:
       让患者做肢体运动,怎么疼怎么动,运动中的最大疼痛处,可寻找到针刺点。
   3、骨面搜寻法:
      使患者坦露患处肢体,对疼痛病灶处的骨面进行搜寻,可寻找到针刺点。
   4、沿经线扣击法:
      沿着患处及通过患处的经线,进行扣击寻找。即如上所讲的“痛点选穴法”。选择穴位时不能离开辨证,要在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基础上,通过腧穴按压诊断,直接选择指切“阿是”样敏感穴,即为针刺点。因此处是病之所应,故可直达病所。
   5、平面浮摸法:
      对病灶处的表面皮肤进行浮摸,以确定痛点,即针刺点。
对针刺点定位时要注意三个问题:
   1、要运用寻找针刺点粗、精二步定位法:
   ① 根据骨度尺与病灶进行粗略定位;
   ② 持好针具,于刺针前再精确定位。
    2、按压皮肤时应避免皮肤的滑动移位,以免针错所确定的痛点部位。
    3、避免患者体位移动,使所确定的痛点错位,故针刺点定位后,患者的体位不宜再动。
      火针取穴顺序
      火针取穴还要重视顺序问题,即针刺顺序。依不同的病症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针刺治疗,是影响针刺疗效的重要因素。随着时间医学的不断发展,针刺顺序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由于古人对此所论不多,又缺乏今人的系统整理,所以现代针灸书籍及针灸教材很少提及,临床针灸工作者在实际操作中经常感到无据可寻。
      北京针灸医师邵淑娟等人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几十年的临床摸索总结出一套针刺顺序规律,其基本原则是:
调理阴阳,顺应自然,护卫正气,调动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来抵御疾病。
 一、依证的虚实定序:
阴盛阳虚,先背后腹;阴虚阳盛,先下后上;先补其虚,后泻其实。
   二、依主客经传变定序:
表里同病,先刺主之原,后刺客之络;表里未传,变先补客之原,后泻主之络。
   三、依病症定序:
    1、痛症:先远刺,后近刺。如急性胃脘痛,若先刺足三里、梁丘等远道穴,再刺中脘、上脘等局部穴,往往能取得立竿风影的疗效,反之常会加重其痛疼。
    2、“中风,先刺健侧,后刺患侧。半身不遂发生时,患侧经脉上的腧穴,由于正气虚、邪气实,已难以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治疗时,为更有效的调动人体的正气,应先从健侧入手,先刺健侧腧穴,以调补营卫,调理阴阳,运行气血,再刺患侧以泻邪通络,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采用这样的针刺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中风恢复期的疗效,而且还可以预防和减少患肢痉挛(肌张力高)等合并症的发生。
       毫火针的选穴与毫针选穴的基本规律相同,根据病症不同而辨证取穴。除局部选择阿是穴外,再寻经选穴,以相呼应,协同作用,提高疗效。选定穴位后,要采取适当体位,以防止患者改变姿势而影响取穴的准确性。
     《针灸大成》中说:“先以墨点记道,使针时无差。”目的是保证取穴的准确性。爪法即是如此。故临床上常以手指甲在所取穴位上切压出痕边,做出记号,然后用龙胆紫进行标记;
      临床上还可用指甲横纵两向切压出“十”字型痕迹,以十字中心为点,进行针刺。
      忌以墨汁点画,否则针眼留下黑记。毫火針講座十 火针的取穴(2)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阿是揣摸定位法”,即切之思之,思之切之,以侦察为手段,以感应为依据,以揣摸应移变。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名“气穴”、“骨孔”等,《甲乙》常有“陷中”“宛宛中”之语。《针灸穴名解》比喻经筋犹如山脉,经络恰似两山之间河川,穴位则是沿河两岸之城池港口,可见“穴”即“空穴”“孔隙”之意。所以临床取穴,要注意揣摸探寻空隙之感,避开骨骼、肌腱、血管等,而不能拘泥于骨度分寸或同身尺寸。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首见于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著之《千金要方》,在卷29“灸例第六”中言:“凡孔穴在身,皆是藏府、荣卫,血脉流通,表里往来,各有所主,临时救难,必在审详。……其尺寸之法,依古者八寸为尺,仍取病者,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可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以意消息,巧拙在人。其言一夫者,以四指为一夫……如此仔细安详用心者,乃能得之耳。”由此可见,其本意是灸疗及“临时救难”时应急而设,并非常规针刺治疗时所用。在灸疗及特殊情况下为抢救而取穴,有时有些误差是允许的,但在针刺治疗中的人为误差则不是应该的。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因其简便实用,故应用较广泛,如上肢取内关、下肢取足三里等。在统编教材及国家标准《经穴部位》中都这样写到:手指同身寸指医者用自己的手指比量取穴,但应用时应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同时又指出:手指同身寸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我们认为作为教材及国家标准不应有含混之处,否则令学者无所适从。尤其是初学者,取支沟及足三里时,动辄以一夫法比量。且不说医者之手与病者之手相关甚远,即使以患者自身之一夫比量,相符者也很少。这一问题早已引起历代医家的重视,明代张介宾之《图翼》中说“同身寸者,谓同于人身之尺寸也。人之长短肥瘦各自不同,而穴之横直尺寸亦不能一。如今以中指同身寸法一概混用,则人瘦则指长,人肥则指短,岂不谬误?故必因其形而取之,方得其当。”
       临床上除个体差异外,在疾病不同时期,气血运行情况不同,经筋濡养状况也不同,就会有相应的拘挛或舒展而导致腧穴位置随之移动。这样,就可假设不同文献所载腧穴位置的误差,即是腧穴移动变位的结果。腧穴分类之一阿是穴,即是变动的“对病经穴”。有人认为,经外奇穴如阑尾穴、胆囊穴,不过是“宁失其穴,不失其经”之足三里、阳陵泉之移位,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所以阿是穴的定位,千万不能拘泥于固定尺寸,要仔细揣摸穴处皮、肉、筋、骨、脉等,通过指切、按压找出与疾病直接相关的,使“病者快然”反应的敏感点,要以“病者快然”及指感来确定腧穴准确位置。
      此外,在火针疗法中,阿是穴也可称为火针针刺点。火针的针刺点可以作如下的分类:
   1、敏感点:特点是知觉点:表现为痛、麻、木;
   2、非敏点:特点是非觉点:表现是条索、硬结、粘连;
       针刺点的部位:
       针刺点的部位可在经筋上,在肌腱起止点上,在骨面上,在筋膜上,在经络上,因此针刺点的寻位还可以用如下方法寻找。
    1、肢体静态对称比较法:即在非正常处寻找针刺点。让患者直立、正坐、或平卧等,摆正肢体,上下左右,前后地进行对比观察。
    ⑴ 比形态(粗细、大小、丰薄、平凹、长短、曲直),异常者为患处,必有针刺点;
    ⑵ 比软硬度,硬者为患处,必有针刺点;
    ⑶ 比弹性,无弹性者为患处,必有针刺点;
    ⑷ 比运动功能,功能障碍者为患处,必有针刺点;
    ⑸ 比力量大小,力量不足者为患处,必有针刺点。
     2、肢体运动寻找法:
      让患者做肢体运动,怎么疼怎么动,运动中的最大疼痛处,可寻找到针刺点。
     3、骨面搜寻法:
使患者坦露患处肢体,对疼痛病灶处的骨面进行搜寻,可寻找到针刺点。
     4、沿经线扣击法:
      沿着患处及通过患处的经线,进行扣击寻找。即如上所讲的“痛点选穴法”。选择穴位时不能离开辨证,要在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基础上,通过腧穴按压诊断,直接选择指切“阿是”样敏感穴,即为针刺点。因此处是病之所应,故可直达病所。
    5、平面浮摸法:
       对病灶处的表面皮肤进行浮摸,以确定痛点,即针刺点。
对针刺点定位时要注意三个问题:
    1、        要运用寻找针刺点粗、精二步定位法:
    ① 根据骨度尺与病灶进行粗略定位;
    ② 持好针具,于刺针前再精确定位。
     2、按压皮肤时应避免皮肤的滑动移位,以免针错所确定的痛点部位。
     3、避免患者体位移动,使所确定的痛点错位,故针刺点定位后,患者的体位不宜再动。
       火针取穴顺序
       火针取穴还要重视顺序问题,即针刺顺序。依不同的病症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针刺治疗,是影响针刺疗效的重要因素。随着时间医学的不断发展,针刺顺序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由于古人对此所论不多,又缺乏今人的系统整理,所以现代针灸书籍及针灸教材很少提及,临床针灸工作者在实际操作中经常感到无据可寻。
       北京针灸医师邵淑娟等人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几十年的临床摸索总结出一套针刺顺序规律,其基本原则是:
       调理阴阳,顺应自然,护卫正气,调动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来抵御疾病。
 一、依证的虚实定序:
       阴盛阳虚,先背后腹;阴虚阳盛,先下后上;先补其虚,后泻其实。
   二、依主客经传变定序:
       表里同病,先刺主之原,后刺客之络;表里未传,变先补客之原,后泻主之络。
   三、依病症定序:
    1、痛症:先远刺,后近刺。如急性胃脘痛,若先刺足三里、梁丘等远道穴,再刺中脘、上脘等局部穴,往往能取得立竿风影的疗效,反之常会加重其痛疼。
    2、“中风,先刺健侧,后刺患侧。半身不遂发生时,患侧经脉上的腧穴,由于正气虚、邪气实,已难以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治疗时,为更有效的调动人体的正气,应先从健侧入手,先刺健侧腧穴,以调补营卫,调理阴阳,运行气血,再刺患侧以泻邪通络,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采用这样的针刺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中风恢复期的疗效,而且还可以预防和减少患肢痉挛(肌张力高)等合并症的发生。
       毫火针的选穴与毫针选穴的基本规律相同,根据病症不同而辨证取穴。除局部选择阿是穴外,再寻经选穴,以相呼应,协同作用,提高疗效。选定穴位后,要采取适当体位,以防止患者改变姿势而影响取穴的准确性。
     《针灸大成》中说:“先以墨点记道,使针时无差。”目的是保证取穴的准确性。爪法即是如此。故临床上常以手指甲在所取穴位上切压出痕边,做出记号,然后用龙胆紫进行标记;
       临床上还可用指甲横纵两向切压出“十”字型痕迹,以十字中心为点,进行针刺。忌以墨汁点画,否则针眼留下黑记。
毫火針》講座十一 火针的刺法 (1)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火针的刺法是适应不同病症的针刺方法。火针经腧穴将火热直接导入体内,针尖与针体温度随即急骤冷却下来,这种瞬时导入体内的一定量的高温,是火针独有的经穴激发效应及肌体安全无损的保证。在这一条件下,火针在医疗实践中产生的五彩缤纷的种种刺法,便迈着创新的脚步,纷至沓来。
   一、按针刺速度、方式分类:火针有速刺、顿刺、留刺、点刺、灼刺和割切、烙熨7种刺法。
   1、速刺法:速进速出,深达穴中或病灶底部。
       火针对准穴位或病灶快速刺入后迅速出针,整个进针过程非常快捷和短暂,仅用1 /10秒便完成针刺操作过程。火针疗法主要以速刺为主。故速刺为最常用的火针刺法之一。操作的关键是针尖的用力一定要和穴位垂直,否则易出现弯针。速刺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用以缓解疼痛,治疗脏腑疾患,调节机体功能。
    2、顿刺法:速进缓出,深浅皆宜。
       “顿”乃为停顿之意,暂时停下,不同于停止。犹如书法所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者为顿笔。顿刺是火针刺入穴位后,保持一定深度不动,滞留数秒或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2分钟。这时部分患者可出现热感传导,待热散尽,再缓缓出针;有的将此法与速刺法比较而称其为慢刺法,慢刺法有缓慢进针之嫌;还有的将这种进针的停顿动作称之为按刺法。“按”乃“压”之,久压不动方以“按”谓之,故称按刺法亦稍见偏差。看来火针疗法的诸多概念与问题确实须要加以规范。
       顿刺法有其特殊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瘰疬、肿物、囊肿……各种坏死组织和异常增生的一类疾病。也用于需浅刺部位如头皮部及关节浅表处,用来治疗偏瘫及关节炎、滑膜炎等。
    3、留刺法:速进憩出,深抵穴中。
留刺是针钵刺入穴中后,不出针,留驻穴中,息针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是毫火针的主要刺法。《针灸大成》中说: “一针之后,速便出针,不可以留。”此种说法是由于当时针具的局限性所致。针体粗长则机械损伤大,蕴含热量多,容易造成肌体损伤严重。毫火针留刺时只留针不运针,既不捻拨,也不提插,待针处微见红晕即可退针。
    4、点刺法:速刺速出,浅进皮下。
点刺只是用烧透的针尖,轻轻点刺,入皮仅1-2分深。是复刺的主要针法。
    5、灼刺法:速刺不进,烙在皮上,稍缓提针。
灼刺针尖轻触皮上,轻缓灼烙,又称点灼,适用针具广范,多用于皮科。
    6、割切法:平针,不刺不进,深无可及。用烧红的针锋或针体纵向水平烙割,横切之。多用于皮上息肉等。
    7、烙熨法:平针,针锋落于皮上,贴之不动,以热烙之。用于皮肤久不愈合之溃疡面或较大脓血窦道等。
       以上7种针法,是火针的最基本的针法,也是火针的基础针法,是母法,由这7种针法,可以繁衍出不尽的针法来。
    二、按每穴针刺入数次分类:火针有单刺和复刺二种刺法。
    1、单刺法:每穴只刺1针为单刺。
    2、复刺法:每穴刺入2针以上者为复刺
    三、按针刺几何形状分类:有穴刺法、围刺法和灸刺法。
    1、穴刺法:为单刺,多用于深刺,于穴位或病灶上只刺一针者。刺后其状为一孔眼。
    2、围刺法:为复刺,多用于浅刺。用火针围绕病灶进行针刺的一种刺法。进针点多落在病灶与正常组织交界之处,刺后其状为一圆圈。在病灶周围施以火针可以温通经脉,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促进组织再生。围刺法主要适用于皮肤科、外科疾患。
    3、灸刺法:为复刺,使用点刺法或灼刺法。对同一穴位点灼3-5下,点与点之间互相既不相远,又不重叠,其状呈小三角形或梅花形。多用于头皮、皮下组织薄少之处。
    四、按针刺方向分类:有直刺法,斜针直刺法及平针割烙法。
    1、直刺法:与皮肤垂直进针,即针体与皮肤夹角为90度。
    2、斜针直刺法:使皮肤表面倾斜,针体由上向下垂直进针,针体与皮肤夹角成30度-45度。
    3、割烙法,沿皮肤水平纵向运针,或割切,或烙熨。针体与皮肤夹角约为15度左右。
    五、按每穴针刺密度分类:有散刺法和密刺法。
     1、散刺法:是以火针疏散地刺在病灶部位上的一种火针针刺法。它具有温阳益气,以改善局部气血的运行,从而治麻、止痒、定惊、解痉、止痛。一般每大于15mm刺一针。针具最好选用略粗火针,以点刺或灼刺为宜。
     2、密刺法:是用中粗火针密集地刺激病灶局部的一种火针刺法。密集程度取决于病变的轻重,病情重的密一点,以每针相隔不大于10mm为宜。密刺疗法以足够的热力,改变局部气血的运行,促进病损组织的新陈代谢。此法主要适用于增生、角化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等。
    六、按腧穴性质分类:有痛点刺法、络脉刺法和经穴刺法。
     1、痛点刺法:在病灶局部或有关穴位处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即阿是穴,在痛点上施以火针治疗。压痛点是局部经气不通、气血阻滞的反应点。以火针刺激压痛点,可使局部经气畅通、气血运行,而达到止痛的目的,主要用于肌肉、关节病变和各种神经疼痛。
     2、络脉刺法:浅刺体表郁血的细小络脉使其出血的刺法,恰似放血疗法。用于热症、实症等。
     3、经穴刺法:根据临床症状表现,辨证,辨经,按经取穴,在经络上施用火针的方法。通过火针对经穴的刺激,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多用于内科疾病的治疗。
    七、按体位的不同分类:有体针刺法和耳穴刺法。
体针刺法适用于上述各种火针刺法。耳穴火针刺法,另立一章。毫火針講座十二 刺法 (2)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灵枢》记载中根据不同的证候而选取不同的针具,根据不同的针刺部位而采取不同的针刺方式颇多。由于是非同一时期的同一人的经验所记,故所记载的针刺方式,同名同义,异名同义,重叠杂出。梳理一下,《灵枢•官针》篇记载的各种刺法,虽然这是讨论如何使用九针来治疗不同病症,如以九针应九变的“九刺”,以适应十二经各种病症的“十二刺”,以五脏病变而提出的“五刺”,但这些刺法基本上都是可以应用于火针。
       九刺中于不同位置取穴相刺的刺法有6种。其中直接取位的刺法有 “输刺”、“经刺”、“络刺”、“分刺”4种,分别取输(俞)穴、经脉、络脉和分肉。
间接取位的刺法有纵向远取的“远道刺”和横向对侧取的“巨刺”2种。另外特殊针刺方式的刺法还有3种,即浅皮刺之的“毛刺”,割切刺之的“大写刺”和以火烧针的“焠刺”。
       九刺之法中,只有粹刺与大写刺可将针体烧红而用之吗?显而易见,非也。只要思想树立了创新的观念,九刺之法,均适用于火针针刺,均可以用火针来针刺,你可以试试看。
       再说十二刺。《灵枢•官针》说:“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
节,是节要的意思。由于刺法中有十二节要,所以能应合于十二经的病症,所以又称“十二节刺”。十二刺针法主要表现在不同位置的刺针,不同深度的刺针和一穴多次的刺针。
       以不同取位的刺法有“偶刺”(前后偶对)和“阴刺”(左右同用)2种。
以浅刺形式的刺法有“直针刺”(沿皮平针刺)、“浮刺”(沿皮留针刺)和“赞刺”(直针点刺)3种。
       以深刺形式的刺法有“输刺”(深及穴下)和“短刺”(深及骨上)2种。
以多刺形式的刺法有“报刺”(一穴多刺)、“恢刺”(一穴多方向刺)、“傍针刺”(一穴二针刺)、“齐刺”(一穴三针刺)和“扬刺”(一穴五针刺)4种。
      最后说“五刺”。《灵枢•官针》:“凡刺有五,以应五藏。”这是从五脏应合五体(皮、脉、筋、肉、骨)的关系分成五种刺法,故又名五脏刺。
五脏刺有:浅刺于皮,快出于速的“半刺”;“有以穴为中心,散刺出血的”豹文刺”;有多取关、节近处肌腱行刺的“关刺”;有左右开弓,形似鸡足,针于分肉之间的“合谷刺”;有以直为要,直进直出,深刺至骨的“输刺”。
       纵观《灵枢•官针》的“九刺”、“十二刺”和“五刺”,不难看出,刺法不是固定的,静止的,一层不变的。刺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是以迎合与适应不同疾病的治疗需要而在变化着。
       各种刺法根据不同病变的不同需要而在变化着,无非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择位而刺,或前后左右,或经脉关节不同位置的变化;
       二是择度而刺,或深或浅不同程度的变化;
       三是择形而刺,或点,或线,或圆,或侮花,或三角不同几何形状的变化;
       四是择数而刺,发针量或一,或二,或三,或五不同针数的变化;
       五是择向而刺,或皮上,或皮下,不同角度方向的变化;
       六是将位、度、形、数、向,融汇贯通,交汇一体而刺,或是二项,或是多项的不同配合与组合。
       火针由于针具的丰富多彩,由于经气激发的高效,由于刺法的精巧灵活,所以,不但大多能够实现《官针》中的刺法,如赞刺类于火针点刺;少针而浅入的毛刺,类同于火针的疏针点刺;输刺类同于毫火针的留刺;短刺类同于火针之顿刺等等。而且还可以有所发挥,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如沿皮刺,又称作横刺的直针刺,是否可以用火针的在皮上进行短线点刺相而代之呢?多针刺是否也可以用以火针的复刺呢?
       再如报刺(一穴多刺),可理解为一个病灶上的多刺。在针刺病灶压痛点或肌肤间有条状或结节的同时,火针一针刺后,让病人在活动中再找痛点,继而续刺之,一针一动,动中于炳灶处寻找痛点,痛则再刺,反复痛点上刺之,至痛止,恢复正常活动。(要根据病症和患者体质下针,针刺不得过量。)
       总之,如此众多的刺法,怎样才能掌握并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中去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临床,善于实践。
毫火針講座十三 手法 (1)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火针的手法(1)

       火针的操作手法,包括对火针针具的“持针”与“刺针”。这是卷舌与平舌的两个不同发音的词,同时也表达了两个不同手法的含义:
       持针,即用手拿针的方法,当然还有用器具拿针的方法,如止血钳夹持法;
刺针,即使针体进入皮下的操作方法,也被古今针家称之谓进针法、下针法、入针法、内针法等。
       如果有人问你,你是搞针灸的,你会拿针吗?对他,你一定会嗤之以鼻,不屑回答。
       如果有人问你,你会拿火针吗?我想你一定会略略犹豫一下,再作回答。因为火针的持法与毫针等其它针具持法是有很大差别的。其最大有差别就是拿针手的指、腕、肘之间的变化。
       毫针单手持针与进针时,大指与食指唯恐失落,紧捏针柄,亦便于手指用力。中指鼎力相助,或扶于针根下,指腹抵住针身下段,或支于肌肤上,指端紧靠穴位。掌心朝下,挟肘屈臂,以腕为轴,拇食二指向下用力按压,中指随势屈曲,先破皮而后进,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破皮与进针两个动作连贯自然,浑然一体。指力与腕力的配合,协调一致,天衣无缝。毫针的刺入,或直或斜,或速或缓,或插或捻,或飞或弹,整个过程,动作乖巧灵珑,姿态轻盈如绣,一副大家闺秀之态。
       火针的持针与进针,貌似硬汉,速进速出,实为更加细腻讲究。大、食、中三指持针,型似手握毛笔,却不是手握毛笔之法。手持火针,恰如水中提起鲇鱼,捏轻了鱼儿提不起,捏紧了鱼儿反滑出。虚拿轻捏,力不在指上,虚掌空屈,不紧不松,这样持针,为的是刺入碰到硬物时,针柄可从指间滑脱,避免针下硬物致使针弯伤人。掌心对向怀中,与胸保持一定距离,犹如虚怀空抱。掌腕要僵直,肘尖略抬,使肘臂悬空,为的是力从腕出,以肘为轴,顺势就劲,垂直而下,力取自然。
       速刺时,腕力要均匀直下, 针不斜发。切不可甩腕,切不可使用暴力。此乃火针持针入穴基本之法。
       粗火针顿刺时,收指塌腕,使掌侧根随针体的刺入,同时落于肌肤上,扶而不动,使之停针,保持一定的深度。停针后持手势暂时稳定不变,以免针体左右晃动。
毫火针顿刺,用留刺法,将针入穴约1分钟出针即可。
       留刺时,针入穴内则五指炸开,似惊鸟弃食而起,将针留于穴内。指如张翅,但要放松,取其自然,不得做作,不得僵硬。
       点刺与灼刺时,持针如速刺法。腕平肘活,动作轻盈。点刺与灼刺多为复刺,故要求一针一烧,不紧不慢,节奏适中。
       割切时,水平持针。一手用钳钳住被割物,提起于皮上不动,一手持针割切。割切时针体要一烧一割,烧透下针。针体只拉不送,最忌拉锯似的往来运针,以保证针体的火力充足。
       烙熨时,水平持针,一烧一烙,待针体冷却时再烙熨下一针。
       火针刺针的方向,总的原则是由上向下,由外向里,顺势就劲,自然进针。不可逆向刺针,不可反手或翻手刺针。
       火针在一人端持酒精灯,一人烧针的配合下,可以实施双手刺针法。即刺手与押手互相配合,协同进针。
       火针押手进针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为舒张法:对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的部位,用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以便进针。另一种为提捏法:对于皮肉浅薄的部位,用左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
        毫火针进针较难,必须在掌握了细火针进针的技术后才能施针。具体手法于毫火针一章中细讲。
       火针用针的形式是一刺一割一烙;火针运针的速度是一疾一缓一停。刺则疾之,割则缓之,烙则停之;火针出针的速度是有快有慢,速刺快,顿刺、留刺慢。烙针则暂停。故而火针凡刺皆快,愈速愈好,一插到底,不复续入;火针凡割切皆慢,愈轻愈好,一针不成,再续不迟。出针快慢,视法而定。
       火针进针要领有八个字:安、随、透、准、息、平、硬、松。
毫火針講座十四 手法 (2)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第五节、火针的手法 (2)

       火针进针要领有八个字:安、随、透、准、息、平、硬、松。
神要安:对患者施火针疗法必先告慰病人, 令其神安而勿惊惧,消降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穴要随:随时调整病人不同姿势,使穴位容易垂直进针。既便是斜刺入针,也要使针由上向下垂直刺入,只是将穴位或病灶皮肤调整成斜面,保持针体仍然是垂直刺入。如眉心穴取坐位仰头,使针体由上向下垂直刺入等,即斜针直刺法。
       调整穴位的位置,一般可以让患者做如下的坐、卧、躺、爬、仰等姿势。
       穴位怎样才算调整好了呢?刺针之前先试针几次,所谓空扎,即不烧针模拟虚刺穴位几下。空扎穴位感到动作顺畅自然时就可以点火烧针了。
       烧要透:烧透之针,既易于进针,又有疗效。否则针入则痛剧伤人,不入则针弯伤肤。
       针要准:进针位置要准,深度要准,这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气要息:屏气下针。只有屏住气,才能使动作平稳敏捷。
       腕要平:以肘为轴,不可甩腕进针,以保证针体垂直进入。
       心要硬:凡行火针,须有临阵之将心, 方可果断用针。《针灸聚英》中曾明确地指出:“火针甚难,须有屠儿心,刽子手,方可行针。” 说的就是行针者不可心惧手软,未下针心先畏惧几分,颤抖着的手,那针是很难刺得“稳”与“准”的。
       手要松:持针要松,虚持针柄,达到既可入针,又不强入的地步,以防皮下弯针。
       如何迅速掌握这八个字呢?首先要于临床之外进行练习。一要练心,二要练针。
练心的本质在于观念的转变,是对“火”与“针”传统观念的一个挑战,因为现代针具的精致细腻,已使火针有了根本的改变,火针确实不像想象的那样疼痛,那样可怕了。只是说上一百次,一千次,不如亲自实践一次。
        练心要做到临阵不慌不乱,操针有序,下针稳准,首先要在了解火针,懂得火针治疗原理的基础上,到火针临床上去走一走,看一看,哪怕是走马观花也好,首先来一个感性认识,以便从思想深处能相信火针;其次要自身感受火针,体验火针。欲知梨子的滋味,必须亲自尝上几口。先是由有经验的医生在你身上用火针刺上几针,体会感受,然后再用火针在自己身上刺几针。如果自己畏惧火针,最好不要施针于人,即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他人”。
       学习火针疗法,说到底关键还是动手。因此练针是必不可少的程序。练针要用道具来练习。只要按照要领练熟速刺、顿刺、留刺3种基本刺法就可以了。有了一定的手感与技巧之后,再施用于临床。
       怎样练针才好呢?说到这倒让我想起一个问题来。那就是火针普及之难度。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叹蜀道之难,虽山高路险,却是有形之难,尚可开腿迈步以行之。而火针之难,是无形之难,让你心怕,让你手软,让你有手不能用,有脚迈不开。
       今日有关火针论述的书刊文章,或遵过时古训,一统旧日观念,或闭门造车,任由想当然,辟如:金属针体,烧针则必烫手,这是想当然,让你不敢动手;火针不管粗细,扎上就惨不忍睹,让人疼痛忍受不了,这是想当然,让你心怕;
        去年也是这个节气,我回国。一位省级医大的针灸科主任告诉我,有一女患者,吉林榆树县人,双下肢疼痛,不能蹲坐,一坐下去,大腿肌健疼痛得很,幕名前来针灸,但治疗半月有余,病情不减,让我用火针试试。我去了一摸,患者半腱肌处有一条索形硬结,遂用火针速刺之,当时结开,下床一试,可以蹲坐了,患者极为满意。此时主任临床上正带二位进修大夫,问其火针治疗原理。主任随口说,因火针杀死了神经,故不痛耳。此说亦是想当然。且让人心惧三分。
       然而这许多的想当然,为火针的发展,造成许多麻烦。教人练针也是这样,想当然,让你有心也练不成。
        如200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实用针灸手法学》中讲的火针刺法练习。“其方法是,可取旧胶片2-3张,装订一起并挂于墙上,高低同眼睛水平,距胸前l米。依前法持针,在酒精灯上烧达通红后,迅速刺向胶片上的某点,”试问,临床上针灸操作或施用火针有这等姿势吗?
       又说“刺完后复原再刺,反复练习,始则穿透为度,逐渐达到根据意念深达l层、2层或3层。”一层胶片厚不足0.2mm,把手劲控制在0.2mm之间,这可能吗?退一步说,既便可能,临床上有意义吗?
       又说“熟练后再练从上向下、从下向上、从后向前等不同方向的刺法,……”这不是四面八方的折腾吗?尤其是在酒精灯上烧达通红后,从下向上的刺,临床上办得到吗?如此火针之练法,比蹬蜀道还难。如此火针之教法,不仅仅是误人子弟啊,更延误了火针的发展。
      《实用针灸手法学》中还说:“火针的临床操作,其手法虽然较毫针刺法简单一些,但其操作的技巧性要求很高。”
       我说火针的临床操作,其手法比较毫针,不是刺法简单一些,而是刺法更为简捷,更为精炼。简单的手法还需要技巧性高的操作吗?因此练针,亦须十二分地用心。
       练针的道具用什么东西好呢?练习毫针刺法的纱布棉团,不适用于火针练习,于是一些热心人想了好多主意:叠成厚纸板的,摞成厚胶片的,切成塑料泡沫块的,弄块玩具胶泥团的,贴上不干胶的,蒙上厚绒面的等等,然后在上面画上圈,点上点,做成记号,练习烧针扎准。这些方法都可以。
       还有更简单的办法,信手抓来一个水果蔬菜类的东西,如香蕉、苹果、茄子、土豆之类的果肉丰实之物,裹上报纸,以扎报纸上大小及不同的字来练习手法的准确。
如果要找更真实的感觉,不妨市场上买一块肉条,同样是裹上报纸练习针刺。不要怕粗俗难看,尖端技术往往是从最原始处开始的。不要怕把肉扎烂,炖在锅里一样吃着香。练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手型及操作手法,或站或坐,坚持一手端着酒精灯,一手烧针刺针,形同临床的姿势与动作。
       练针时一定要保持针尖由上向下,或由外向里,与穴面垂直入针,并控制深浅一定的指力。毫火针一插到底时亦应控制下针指力,避免针根处的针柄触及皮肤,对皮肤造成烫伤。
       关于速刺法的学习,有人认为:一般来说,使用速刺法治疗时,因速度极快,除非针技炉火纯青,否则在极短的时间里内,特别是初学者很难体会到“针下沉紧”。因此在平时的毫针针刺过程中,要随时体会押手的感觉和及针刺的深度,再运用火针时方能得心应手。
  笔者认为,操用火针,既使是针技炉火纯青者,也体会不到“针下沉紧”。1/10秒内的进针,停针,出针,这一过程中的每一瞬息感觉,不是人体灵敏性所能涉及的,倘若感到“针下沉紧”,则必定是针体火力不足,粘针所致。
毫火針講座十五 深度(1)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第六节、火针的深度(1)

        “刺有深浅,烙有割熨”,此为对火针针法的高度概括。
       由于火针的针法只有刺与烙的形式,所以在众多的针法中,临床最常用的则多是速刺法:垂直刺入,快进疾出。这里就有个刺入多深的问题。
       针刺的深度,是对火针刺入皮下后的具体操作要求。在针刺操作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针刺深度,是发挥针刺效应、提高针治疗效、防止针刺意外发生的重要环节。取穴的正确性,不仅指其皮肤表面的位置,还必须与正确的针刺深度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腧穴的治疗作用。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针刺操作的熟练程度,是与其能否恰当地掌握好针刺的深度密切相关的。
       火针针效的事半功倍,很大程度在于深度,保证刺入深度正确也是火针基本要求“准”的一个方面
       火针进针深度,古代医学文献中多有记载,然而确切深度却从来没有明说。如《针灸资生经》中有“用火针微微频刺”。“微微”则“轻轻”,“轻轻”则“浅浅”,“浅浅”则针下勿深,勿深是多深?
       《针灸聚英》中有“切忌过深,深则反伤经络。不可太浅,浅则治病无功,但消息取中也”。《针灸大成•火针》中也说: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
        “切忌过深”,“切忌太深”,这不能“过深”,“太深”又是多深?
        “不可太浅”,“太浅不能去病”这浅又是什么程度?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是3分还是半寸。老祖宗除了这定性的论述外,为什么就一直没有明说呢,就是让你去自悟,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但消息取中也”,“惟消息取中耳”,上面论述里的这个“中”字到底是何意? 也让人有一番琢磨。
       有人仔细推敲“消息取中”后言:当有二层含义。其一可理解为“中”(zhōng),即中间,不深不浅之意。其二则应理解为“中”(zhòng) ,即刚好、深浅恰到好处之意也。“中病即止”也。
        不管是否合适,对“消息取中”的认识,笔者有自己的理解,认为这个“中”字,并非是指“中间”的中,亦非恰到好处之意,应当为动词“中的”((zhòng dì)的中。“的”乃箭靶,“中的”乃射中了箭靶。古人已经告诉你了,针下深度要不深不浅,还啰嗦要取“中间”干什么?所以话锋一转,语重心长的又嘱咐你,“但”,关键是针下要“中的”,深度要准确无误啊,不能任由胡乱扎来。“准”不是火针疗法的重要保证么?“惟”有有的放矢,深度准确,“中病”方能“即止”。不是吗?
       《素问•刺要论》指出:"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深浅不得,反为大贼",这里一是强调针刺的深度必须适当。,二是强调不同的针法各有各的原则。各种不同的原则中当以不伤及组织器官为总的原则。《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毫针之下,必须施以手法方能得气,所以毫针的原则是既要使针下气至所及,又要以不伤及组织器官为原则。
       毫针经气之量,由刺激量的大小决定,而刺激量的大小,除运针程度,留针时间外,则取决于针下的深度,由深度来确定机械能量的多少,来调节刺激量的大小。
       要正确掌握毫针针刺深度,必须注意,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在临床实际操作时,要与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经脉循行深浅、季节时令、医者针法经验和医疗的需要等诸多因素综合来作考虑,灵活掌握。
       《灵枢•逆顺肥瘦》说:“婴儿、瘦人,浅而疾之;壮士、肥人,深而留之”;老年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针体入穴均不宜深刺与久留。青壮之龄,血气方刚,入穴之针可适当深些,可长些时间留针。
毫火針講座十六 深度(2)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第六节、火针的深度(2)

       火针则不然,刺入的深浅不能套用对毫针的要求。火针有自己的原则。火针凭借火力,一针之下,温通经络,激发经气,推动气血,故火针不以有无气至定深浅,不以手法定深浅,唯一考虑的就是针下不伤及组织器官即可。
       火针的刺激量主要是由热量所决定的。针粗携带热量就多,针细携带热量就少,当然火针也有机械能量的结合,主要是以针体粗细来定夺刺激量之大小。
火针刺入的深浅,主要是以肌体的状况所决定的,这个肌体状况,指的是生理部位肌肉的丰薄,血管神经潜伏的位置,病灶的深浅,也就是说火针是以病位定深浅,要求既能劫部,又不伤皮肉为佳。当然火针的粗细,也是确定刺入深浅的重要因素之一。细针深进,粗针浅入,粗细火针的这种变化目的,一是为了使所带热量应相当,二是针眼开口听需要,如放脓引流等。
       关于腹部针刺深度,有必要多说几句。腹前壁的深部为腹腔,腹腔内有许多重要脏器,上腹部深面脏器主要有肝、胆、脾、胃、肾等;下腹部深面的脏器主要是膀胱及大肠、小肠。针刺腹壁部穴位,若深刺,易刺伤上述脏器。深刺会造成某种程度的脏器损伤。有些损伤会产生较严重的后果,例如刺穿膀胱、胆囊,使尿液或胆汁外溢,引起腹膜炎等。
       1997年,上海中医药大学解剖教研室,张建华等人对腹部常用的17个经穴(胃经4个:不容、承满、梁门、关门;肾经5个:幽门、腹通谷、阴都、商曲、横骨;脾经1个:腹哀;肝经1个:章门;胆经1个:京门;任脉5个:鸠尾、巨阙、上脘、中脘、曲骨)的针刺深度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针灸医生提供不损伤腹腔脏器的安全深度,以避免刺伤某些脏器引起不良后果的发生。
       其方法是取51具较新鲜成年人尸体,定穴,冰冻后,用解剖学断面方法切割成穴位断面标本,等自然化冻后,测量穴位皮肤浅点至脏器深点间的距离,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测量得到的数据。结果:得到腹部17个穴位浅点至深点间的安全针刺深度范围。即临床医生针刺腹部经穴一般应在1.2寸左右,约30mm。这一针刺深度针尖已入腹腔,有可能刺中脏器。
       据临床观察刺中消化道,如无反复长时间提插,引起损伤反应不明显。如果刺中肝、胆、脾、肾和膀胱,又反复长时间提插,会引起较严重的损伤或后果,例如脾出血、膀胱内尿液外溢等。所以针刺下腹部穴位,建议患者排空小便,膀胱回归盆腔,可大大减少刺中膀胱的可能性。
       《素问•三部九候论》云:针之深浅“必先度其形之肥瘦”;张志聪亦说:“知形之肥瘦,则知用针之深浅。”不无道理。故而凡头面和胸背部腧穴针刺宜浅,四肢和臀腹部腧穴针刺可适当深刺。在具体针刺中,病位分布在肌体上不同的生理部位,对入针深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言以蔽之曰,凡毫针不得深刺之部位,火针都不得深刺之。如风府穴,绝不可深刺,胸腹部也要特别小心。后头部包括枕部及项部,该处治疗多以颈椎病或颈性头痛为主。火针用顿刺法,进针约1-2分,针尖刚刚刺到颅骨即可。项部的刺法与后枕部也有区别,项部软组织较深厚,且往往病变组织也多位于较深层次,故用火针速刺法,深度可达约0.5寸。
       胸背部深层是胸腹腔, 如病变部位或压痛点下明确是肩胛骨、肋骨、胸骨骨面时,或在棘突旁开之肌肉丰厚处,可用火针深刺。但如病变部位在肋间等肌肉薄少处,则浅刺,以免造成气胸。如肋间神经痛、腹外斜肌损伤、下后锯肌损伤、胆绞痛等,操作时一定要弄清痛点与肋骨的位置,小心操作。
       四肢部使用火针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刺中神经干、血管等,如内关、三阴交等处。但在肌肉丰厚处,则可以深刺。如足三里等,深达1寸余。如关节炎、关节滑膜炎、陈旧性踝扭伤等皮下软组织薄少处,可浅刺。如骨缝深隧,火针也可沿骨缝深刺之,如膝关节。
       笔者在俄罗斯行医时,曾有一名子宫肌瘤患者,已预约好治疗时间,可到点没来。时正深冬一月,隔二小时她一瘸一拐地来了。原来她同时也犯严重的关节炎。因为塞车。不能行走,故来迟了。她只经人介绍说火针可以治疗子宫肌瘤,不知道对关节炎也有相当好的疗效。随即让她暴露关节,去掉敷药,中粗火针速刺法,沿膝眼骨缝一针,深入1.5寸,立即止痛。当时她边活动着腿边高兴地说,我可以跳芭蕾舞啦!进针如此深度,使在场俄罗斯同行大为震惊。后来这位患者与笔者合影留念。
      通过上述病例不难看出,火针刺入的深浅,并非以体质的虚实强弱,患者的男女老幼,病症的轻重缓急为依据,而以肌体生理结构与针的粗细为依据。这一点与毫针等的刺法截然不同。
      《针灸大成》说:“凡刺浅深,惊针则止”,意思是说针刺深浅从针感来讲,以得气为度。火针实际只要刺针即得气,关键是针刺位置与深度要准确。
       古代文献认为经脉较深,刺经可深,络脉较浅,刺络宜浅;阳经属表宜浅刺,阴经属里宜深刺。如《灵枢•阴阳清浊》所云:“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大凡循行于肘臂、腿膝部位的经脉较深,故刺之宜深;循行于腕踝、指蹠部位的经脉较浅,故刺之应浅。从火针的角度来看,是不是经脉所循之处,较之肌丰肉满,可深藏于底,络脉所在之处,较之肌薄肉贫,多浮于皮下呢?

 

毫火針講座十七 刺激量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第七节、火针的刺激量

       针刺刺激量的大小强弱与临床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火针治疗除了要掌握好深度外,还要注意一个量度,即刺激量。
       刺激量是机体在针刺时,得到刺激所产生的反应量。火针刺激量的调节不同于其它针法,火针的刺激量主要是由针体的粗细与刺入深度来调节的。
       针体愈粗,刺激量愈大,针体愈细,刺激量愈小。
       刺入愈深,刺激量愈大,刺入愈浅,刺激量愈小。
       《灵枢•卫气失常》说:“夫病变化,浮沉深浅,不可胜穷,各在其处。病间者浅之,甚者深之,间者小之,甚者众之,随变而调气。”
       《灵枢•终始》亦说:“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泻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
       《素问•诊要经终论》亦说:“春夏秋冬,各有所制。”
       上述遵循病情、时令等变化施针深浅的说法,实质均是针下刺激量的变化问题。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因病而宜,因法而宜,控制火针的最佳刺激量,是提高和保证疗效的重要条件之一。
       火针治疗所产生的刺激总能量,这里包括每日,每次肌体(经脉)的刺激量,每个病灶的刺激量,每个穴的刺激量,乃至疗程的刺激量,应该控制在肌体适应能力的基础上。由于机体对针刺的敏感程度,耐受性、反应能力,疾病的性质,接受针刺的脏腑经脉、穴位特性,以及体质的强弱,情绪是否稳定,饥饱状态,性别、年龄等方面因素都会影响接受刺激量大小强弱的能力,因此操作者应用多大的刺激量应审视而定。
       目前,还没有一种科学仪器能准确地测出刺激量的大小多少。所以临床医生仅能从经验中得出自己的主观体会,提出粗线条的程度估计。是强刺激,还是弱刺激,以及强弱刺激在整个疗程中的合理安排。
       相比之下,火针刺入的深度与痛感程度关系不是很大,而与火针的粗细程度成为正比。粗火针的痛感强,有时就以细火针多刺的方法来保证穴位刺激量,治疗时要依人辨症来控制取穴数量与针刺数量。其量多少与大小,应根据病情而定。一般不宜过量,但不可以少。一定以病症需要与肌体能够适应为基础。
       笔者年轻时胆壮气盛,初试火针,总以火针疗效神奇而显耀,往往追求一针的效果。多年的实践证明,保证每穴位的刺激量度及每次治疗的刺激总量,是火针取得疗效的一个很重要的法则。因此实证和青壮年患者取穴可略多。每次治疗后需要间隔时日,只有在适度范围内,才可能通过周围健康组织的再生予以修复,重新恢复原有组织结构。即古人所云:“凡下火针,须隔日一报之”。
       报之的“报”为何意?《千金要方•卷29•用针略例第五》中言“火针亦用锋针,以油火烧之,务在猛热,不热即于人有损也。隔日一报,三报之后,当脓水大出为佳。” 又言:“若治诸阴阳风者,身热脉大者,以锋针刺之,间日一报之。”此二例条文中的“报”字、均意为隔一日复针一次。
        在《广雅•释言上》中有云;“报,复也。”乃前贤将“报”字引申为重复、再、接续等意义。
       验之今日临床,一般隔日一次,亦是正常。有些疾病,要视病情而定。急之,如缠腰火丹,初起每日一次清热止痛,后期可隔3日再刺。缓之,如痒症,火针止痒效可2-3日,痒发前针之为好。如急性疾病,3次针之无效者,则应改换它法治疗;慢性疾病,10次1个疗程,间隔1周,再针下一疗程。
       如果有人刨根寻底地问,火针到底该用多大的量?实话实说,笔者心里也拿不出一个定数。火针到底该用多大的量?目前只能凭医生的经验,根据患者个体的差异来判断与定夺,也许这就是中医的奥妙之处吧,有时让你“只可意会”。
毫火針講座十八 出针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第八节、火针的出针

       火针针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即对进针点(穴位或病灶)进行彻底消毒,以防感染。其步骤是:首先定点,或用甲紫画点,或用指甲切出十字。
       如用是用甲紫画的点,接下的步骤是:用干棉球吸干点上甲紫,用典消毒,再用酒精棉球脱典,酒精干后即可进针。
       如用指甲切记十字,酒精棉球脱典后要及时进针。不然皮肤弹性恢复,所作指甲十字就看不清楚了。
       火针针后主要是出针方法及出针后的处置问题。
       出针在毫针中又称起针、退针。火针的出针是整个刺法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操作环节,预示针刺结束。出针后,除特殊需要处理外,都要用消毒干棉球迅速轻按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或针孔疼痛。
       或用拇、食二指沿着经络方向,往复轻划针孔两侧,亦可一张一弛微微拿捏,则能散气止疼,但针孔不可揉搓,以免出血;不可触及,以免感染。要十分注意,针后不能用酒精棉球按压针孔。一是加剧痛感,二是不易封口。
        毫火针留刺后出针的方法似同于毫针,一般是以左手拇食两指持消毒干棉球轻轻按压于针刺部位,右手持针作轻微的小幅度捻转,使针体松动后,再随势将钟缓缓提至皮下,然后出针。切记不可猛拔,给病人带来痛苦。
       火针顿刺的出针方法,要用“摇大针孔”的方法出针。掌根按于肤上不动,手指稍划圆圈,即可上提出针。动作要轻盈,速度要缓慢。
        当针退完后,要仔细查看针孔是否出血,有时火针针孔当时并不出血,而在过一时,即1-2分钟之后,血由针孔渗出。
        出针后还要询问患者针刺部位有无不适感,对于留刺的针要检查核对针数有否遗漏,还应注意有无晕针延迟反应征象。
        火针的针孔的处理,要视针刺深浅及针体粗细而定,细火针、毫火针一般不需作特殊处理。中粗以上火针,出针后需处理的,用消毒纱布贴敷,胶布固定,或用创可贴贴敷1—2天,以防感染。
       火针后,针眼处皮肤可出现微红、灼热、轻度肿痛、痒等症状,属于正常现象,不用处理。
       在针眼局部呈现红晕或红肿未能完全消失时,则应避免洗浴,以防感染。
       若针眼或局部皮肤发痒,红肿,甚至出现脓点,不可用手搔抓以防感染,可保持局部清洁, 一周内会自行消失。
       针眼处红肿加重,分泌物增多,可外敷金黄膏等外伤药物。
       如刺破血管,引起血流不止,可立即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青紫处先冷敷,使血管收缩止血。第二日再行热敷,以便瘀血的吸收。
      火针出针后如发生异常情况,必须立即进行有效处理。
      火针治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也可能偶然出现某种异常情况,如晕针、滞针、弯针、断针等现象。
(1)、晕针。
       晕针多见于初次接受火针治疗而又未被告之,未得到安慰的患者,也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劳累过度、饥饿空腹、大汗后、大泻后、大出血后,或因患者体位不当,以及治疗室内空气闷热或寒冷等因素发生。
       轻者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
       重者出现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状。
       如出现晕针,应立即停止治疗,毫火针则除去全部留针,扶持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
        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茶,即可恢复。
        重症未能缓解者,可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髎、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
        晕针缓解后,仍需适当休息。
(2)、滞针。
       火针的滞针与毫针的滞针的性质不同。毫针滞针是肌纤维缠绕针体所致,火针则是因火力不足,致使针体与皮下肌体粘滞不利,这是造成滞针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在烧针、刺法上下功夫方能解决火针的滞针问题。
(3)、弯针。
        火针与毫针的弯针,造成的原因相似:由于手法不熟,用力过猛,使针尖碰到较硬组织所致弯针是其共性。毫火针留刺时,由于局部肌肉瞬间痉挛造成弯针是火针的个性。
        火针与毫针弯针表现的形式亦不同,毫针只弯于皮下,而火针不仅弯于皮下,还常会弯于皮上。
       皮下弯针,其因已述;
       皮上弯针,则是火针针体火力不足所致。火针皮上弯针会造成皮肤浅显灼伤。当时伤痕并不明显,也无疼痛,过后结痂。一般不需要处理,为防感染,也可用创可贴贴之。
       毫火针选择的过于纤细,如直径0.25mm的毫火针,用于松软皮肌上,也常会造成弯针。因此要注意防止弯针,避免造成对患者的伤害。
       切记,凡皮上弯针处,均需及时补刺,以保证火针的疗效。
(4)、断针。
       火针断针,此情况极为少见。多是由于多次性使用的针具,因剥蚀后继续使用而产生的。遇此情况,嘱患者不要紧张、不要乱动,以防断针陷入深层。
       如断针残端显露,可用手指或镊子取出。
       如断针残端与皮肤相平;可用手指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用镊子取出。
       如断针完全没入皮下或肌肉深层,应在X线下定位,用手术取出。
       防止断针,要对火针针具要随时修整维护,必要时进行更换,以保证针具使用的常用常新。
毫火針講座十九 安全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第九节、火针的安全

        不管是听说过火针的还是没有有听说过火针的,不管是接触过火针的还是没有接触过火针的,只要一谈起火针,首先被关注的就是火针的安全问题。尤其是现代人,一方面人们的自卫防范意识比过去大大地提高了,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知识水平大大的提高,于是想的多了,想的细了,也就想的复杂化了。
        真理向前再迈进一步,就是歪理、谬论。于是一些媒体的宣传与介绍,甚至有的专业的医学论述,对火针疗法的安全性也产生了怀疑,心有余悸,顾虑重重,说起来吞吞吐吐,底气全无。
       如有的论文说:“(火针)要求速进速出,因留之过久会致筋焦骨伤,造成患者的额外痛苦。”
       “筋焦骨伤”“额外痛苦”,火针好可怕呀!疼苦已是不小了,不能额外再受伤害。
有的说:“火针疗法能治疗多种疾病……同时,它也有一定的禁忌症,如疤痕体质的人和有血液疾病的人不能接受火针治疗。”
       有的说:“发热的病症,不宜用火针。”
       有的说:“火针能杀死神经”,“火针能瘀阻血管”,“对于血管和主要神经分布部位亦不宜施用火针”。
       有的说:“面部应用火针要慎重。因火针刺后,有可能遗留有小疤痕,因此除治疗面部痣和扁平疣外,一般面部不用火针。”
       还说:“尤其靠近五官的穴位不宜火针针刺。”
       有的说:“火针的适应症为风寒湿痹,不可滥用”并说:“糖尿病人或皮肤易化脓者禁用此法。”
       更有甚者,提出:“……足部尽量点灸,不针刺(火针),以免留下疤痕。”。
       等等…… 归纳以上,火针的安全问题不外乎三个方面:即火针的禁忌,火针的事故发生,火针的注意事项。
       有些问题已在前面不止一次的讲过,如面部可以用细火针或毫火针刺之,火针具有广泛的适应症等等。下面重点讲一下其它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发热的病症,是不是不宜用火针。
       贺普仁教授认为,火针“凡属寒热虚实,病灶轻重远近,无所不宜。盖寒病得火而散者,犹如烈日消冰,有寒随温解之义;热病得火而解者,犹如暑极反凉,乃火郁发之之义也;虚证得火而壮者,犹如火迫冰而气升,有温补热益之义也;实证得火而解者,犹如火能消物,,实则泻之之义也;痰得火而解者,以热则气行,津液流通故也。因此说,火不虚人,以壮人为法也。”由此可知,疾病不在于寒热虚实,火针皆可宜之。
二、糖尿病人,可不可以用火针疗法。
       糖尿病人可以用火针疗法。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不但可以,而且疗效相当突出。
对糖尿病人,要注意其皮肤的针前与针后的严格消毒。皮肤化脓,或久不收口,固然有自身免疫等问题,但主要还是感染所致。火针具有双向调解作用,因此对皮肤易化脓者,及疤痕体质的人,只要消毒严格,是不会产生不良作用的。
三、“火针能瘀阻血管”,“火针能杀死神经”的问题。
        火针能瘀阻血管和能杀死神经,这种说法,是属于臆造,并非事实。这种说法,是似是而非,还是对火针极不负责任的歪曲,可由后人去评说。但对火针今天的发展所起到的负面效应,对火针疗法的抵毁与伤害,确实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起到了于无声之处听惊雷的后果。
        以火针细微之体,虽携挟高热,但热量有限,刺入肌内,与体液相接,骤然散去,失去高温的针体怎么能有杀死神经,瘀阻血管之能力?实验往往是最好的验证。只要你付诸这小小的动物实验,立即就会真相大白,明白其中的道理。
       “对于血管和主要神经分布部位亦不宜施用火针。”这种观点能不能成立?这也是不言而喻的问题。
        火针针刺是应避开血管、神经、重要器官,但绝不是对于血管和主要神经分布部位亦不宜施用火针。血管是经络的组成部分,有经络样的功能。过去我们在理解血管与经络的关系时,注重于血管内流动的血液,而忽略了血管壁的经络样作用。
       血管壁主要受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支配,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血管收缩,交感节前纤维来源于延髓缩血管中枢和脊髓侧角交感神经元,支配血管的交感神经在到达血管之前,进行了大量的组合、交叉,交感神经的兴奋效应往往是全身性的和整体性的,来源于局部的刺激常常引起广泛的效庆,因此针刺体表血管或深部的血管,通过交感传入纤维传到脊髓的侧角及延髓,产生交感反射的范围比刺激范围大得多,有时甚至是全身性的,交感神经的活动必然能起到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当然,这只是建立于目前所知的关于交感反射知识上的针刺作用机制,实际上血管本身的感受和反射功能要复杂得多,比如,血管壁上除肾上腺素能末梢外,还有胆碱能末梢,后者如何起作用还不太清楚。
       因此血管除运行血液外还可接受针刺、传递信息。血管通过血管壁的交感传入和交感反射功能,实现着接受和传布信息的作用。血管在这方面的作用并没有引起现代医学生物学科学工作者的足够重视,而古人却较多地采用了刺激血管的方法来调节机体的植物神经机能。在《内经》中记载有一种将针刺入血管的特殊刺法。《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曰:“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必先按循之,已发针,疾按其痏,无令其血出,以和其脉。”
        日本学者渡仲山发现,穴区血管分布比非穴区血管约多4倍。有的学者还认为,穴下存在的躯体神经,与血管壁上的植物神经丛相联系的吻合支或汇合区,是气感及其效应伴同发生的原因之一。每一个穴位都是血管、神经束、支、丛和游离未稍或各种神经感受器的集中区,而非穴区则不同。这说明穴区比非穴区组织内存在着更为密集的血管、神经及神经感觉器等。从某种意义来说,针刺穴位就是通过刺激这些血管、神经及神经感受器来调整或改变肌体的病理状态,使之趋于正常,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关键不是刺没刺中血管,而是:
1、刺中血管之后的处置与处理;
2、刺中血管的部位如何。如大禁25穴位于腋下动脉天府下五寸,肱动脉最浅表处,刺破必大出血而死或重伤。
火针杀死神经之说,夸大了事实。火针刺中神经干,可经引起放电样反应。甚至会导致局部麻木,功能暂时性减弱或暂时性消失。一般不需治疗,二至三个月可恢复。关键是迅速退针。
  有报导,因针刺太溪穴而导致足底麻木;因针刺手五里或内关穴而导致中正神经麻痹,中指功能减弱;因针刺足三里而致小腿麻木;因针刺曲池而致小臂疼痛等等。此皆为针刺位置不正,或针刺过深所致。实质是针下“不准”之祸。
针下“不准”之后果,并非火针所特有之。毫针等各种针刺,针下不准皆可造成对人体的危害。针后异常感,针刺引起创伤性气胸,刺伤脑脊髓,刺伤内脏,毫针等皆可有之,而唯独火针,万目睽睽之下,众目之的,无事亦生非。因此所谓火针不安全之因素,不是火针之个性,老独一处,而是针刺之共性,如毫针,唯其温文乖巧而蔽之。
关于火针的安全问题,贺普仁教授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十周年学术大会,会后专题《火针治法》报告中说,“在座的朋友可能是国际上的朋友,有的国家对火针还有些不了解,很害怕,可以大胆的告诉大家,火针是非常安全的,没有因为扎火针出现任何事故或其它问题的。”怎么样,这应该说贺老是给对火针安全持有怀疑态度的人的最好的一支镇静剂吧。
只要按照火针疗法的要求去做,火针的安全性是不容置疑的。火针的安全性不但不比其它针灸疗法低,而且还更上一层楼。因为火针的无菌性进针,让其它任何针具的进针,都是望尘莫及的,逊色三分的,都是无法相比的。而且让那不注重针具消毒,或只消毒针具而不勤于双手消毒者相形见绌,自愧不如而无地自容。
五、火针的注意事项。
施实火针,首先要遵守针灸治疗的一切规则,即共性之处。针对火针疗法的特点,还应该再注意以下四点:
(1)、对接受火针治疗,往往最大的障碍是心理上的,这是一误区。因此对初次接受火针治疗的患者,应作好解释工作,消除其恐惧心理,积极进行配合治疗。
(2)、刺激量不宜过度。尤其对身体虚弱或寒热敏感者。
唐代医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每针常须看脉,脉好乃下针,脉恶勿乱下针也,下针一宿发热恶寒,此为中病勿怪之。”
明代高武在《针灸聚英》书中引孙思邈言曰:“凡下火针,经一宿,身上发热恶寒,此为中病,无害事。”
因此刺激量过度,有时可出现“经一宿,身上发热恶寒”的现象,此大都“为中病,无害事也”,多为2日即可消失。
(3)、面上刺针,注意针柄根处不要触及皮肤。
(4)、注意用火安全,酒精灯不要灌得过满,棉球酒精不要蘸过饱,不要烧了患者皮肤、头发,汗毛等部位或烧伤衣物,加热器不用时要立即切断电源。。
(5)、防止针眼感染。火针治疗的三天内不可洗浴,针眼瘙痒不可抓挠。
(6)、注意检查与维护针具,发现有剥蚀或缺损时,则不宜使用,以防意外。
 六、火针的禁忌症。
       火针是针灸疗法中的一种方法,因此针灸的禁忌症也都是火针的禁忌症。
       如不明原因的急腹症,这是手术的适应症,而不是针灸的适应症。
       如早期的恶性肿瘤及大月份的怀孕妇女,都是火针的禁忌。
       如经期的妇女,腹部及血海,三阴交等穴则都要慎刺或不刺。

 

毫火針講座二十 机理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第五章、火针的机理

       目前对火针治疗的机理研究较少,尤其是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深人探讨火针的作用机理。笔者对此的研究,更是隔窗观景,只能从现代有关文献报导中,摘出相关理论,以供参考。
       关于火针治疗机理,概括起来,有以下九说,即损伤说、激活说、排出说、炭化说、促进说、吸收说、杀菌说、灼断说、协同说。
一、损伤说。
       ――火针治疗过程中必须将针体烧至通红,再将炽热的针体迅速刺入粘连瘢痕组织,从而造成针体周围病理组织的微小灼伤。现代医学认为修复过程起始于损伤,损伤处坏死的细胞、组织碎片被清除后,由其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修复过程。修复后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炽热的针体快速刺入粘连疤痕病变组织,可使针体周围病理组织灼伤坏死。坏死组织对机体来说,可作为一种刺激物,必将引起周围健康组织的反应,首先有白细胞及巨噬细胞侵入,将变性的破坏物质吸收。吸收后,缺损的细胞、组织通过周围健康组织细胞的再生予以修复,重新恢复原有组织结构。
        ――火针的疗效有认为针刺治病的机理可能与机体的微小组织损伤有关,而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为Ⅲ类或Ⅳ类纤维。
二、激活说。
       ――火针较粗的针体,可能导致包括肌纤维断裂等超急性期局部组织反应,从而起到激活免疫反应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有实验结果表明,针刺后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白细胞数、总补体、溶菌酶、血液谷胱甘肽、血清皮质醇等均有改变,并有利于抗炎。
三、排出说。
       ――现代研究表明:火针直至病所,高温破坏炎性病灶,利于渗液的排出。
       ――关节内积液反复产生,疼痛感觉时好时坏,难以治愈。放出积液,促进炎症吸收,治疗次数少,而疗效提高。
       ――通过灼烙经筋而疏通经络,使瘀血等有形之邪,随针孔直接排出体外,以达开门祛邪之功,则痼疾得治矣。
四、炭化说。
  ――火针携高温直达病所,针体周围微小范围内病变瘫痕组织被灼至炭化,粘连板滞的组织得到疏通松解,局部血液循环状态随之改善。[21]
――这种效应可能与白热化的火针刺激穴位后,部分组织受到高热作用被碳化,机体的生物理化效应过程持续较长时间有关。
五、促进说。
       ――以火针直接刺激病灶及反射点,能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水肿、充血、渗出、粘连、钙化、挛缩、缺血等病理变化,从而加快循环,旺盛代谢,使受损组织和神经重新修复。
       ――火针能扶正助阳、温通经络,并能祛邪引热、理气活血,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火针集针、热于一体,刺激患肢经穴,疏通经络,加速患部血液运行,改善微循环。
      ――从西医角度看,火针可刺激胎记部位的血管和神经,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局部供血,加速新陈代谢和物质转化,沉着的色素自然会减少,皮肤恢复正常。
六、吸收说。
      ――火针点刺具有消坚散肿,促进慢性炎症吸收作用。
      ――可将病变组织破坏,激发自身对坏死组织的吸收。
      ――通过多次散刺及每次治疗后一段时间的休整,机体对灼伤组织充分吸收、新陈代谢,条索状筋结物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火针治疗组的光镜观察中,前中期多有炎症细胞浸润,结缔组织、毛细血管新生活跃,残留肌组织与新生结缔组织相间排列;后期炎症反应轻,增生结缔组织以小血管为中心,向周围肌纤维放射状延伸,肌纤维正常排列结构尚存。而从外观上则可观察到,损伤形成的疤痕结节变软变小或消失,显现出吸收再生的良性过程。
七、杀菌说。
       ――火针烧到白亮时刺入颈淋巴结病变组织,结核分枝杆菌不耐高温,其疗效机理是否与此有关,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讨。
       ――火针最善温通经脉,点刺疮面可起通经散火,祛腐敛疮,杀菌止痛之功。
八、灼断说。
       ――现代医学认为,在伸肌总腱深处有细小的血管神经束,压痛点即在此血管神经束穿过肌筋膜处,血管神经束在此受到卡压。手术切断此束,疗效肯定。而用火针直接灼断此束,疗效显著。但是,在火针治疗时,必须准确无误地刺到压痛点下肌筋膜处,以确保灼断血管神经束,否则效果就差,或无效。多刺1~2针,未发现任何不良影响。
九、协同说。
       ――火针直接灼烙肛裂痔瘘,一次性使其病理组织灼伤、疤痕、结痂、坏死;而火针刺后又能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水肿、充血、渗出、粘连、钙化、挛缩、缺血等病理变化,从而加快循环,旺盛代谢,使受损组织和神经重新修复,可将病变组织破坏,激发自身对坏死组织的吸收。
  怎么样,如上九说,为火针机理的研究,勾画出了一幅烂漫多彩的图标,也许在这幅图标的启迪与指引下,火针的真正机理很快就会昭然于天下。
《毫火針》講座之二十一

《毫火針》講座之二十一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第六章、火针在耳穴上的应用

火针应用于耳穴临床,以往是一个空白。
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对耳穴进行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能够治疗疾病。
目前耳穴疗法盛行于国内外,深受人们的青睐。尤其对急性炎症、痛症、软组织损伤等效果更为显著
耳穴治疗方法,主要是对耳穴采取不同形式的刺激,其方法有如下4类:
1、药物刺激,如塞药、药液滴耳;
2、非药物刺激:
⑴ 有机械形式的,如毫针、埋针、耳穴梅花针、耳穴气针、耳压、耳夹、耳穴按摩、掐耳法、耳道搔扒、耳道吹气;
⑵ 有电刺激形式的,如电针、耳塞电极;
⑶ 有光刺激形式的光针;
⑶ 有放射线刺激的同位素照射;
⑷ 有利用磁片的耳穴磁疗、
⑸ 有利用超声波进行刺激,
⑹ 有利用热能进行刺激的耳穴炙法。
3、药与非药合并刺激,如割治敷药、耳穴水针、耳穴离子透入;
4、耳穴生理气血调治方法,有耳穴放血、耳穴挑治等。
这些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
火针对耳穴的刺激,是一种非药物刺激,是纳机械、热能、气血调治三位一体的综合刺激,因此其刺激效应较强,且具有瞬时刺激,长时间作用,柔中有刚的特点。
耳穴与火针本身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因此不管虚、实、寒、热、内、外病症,都可进行耳穴火针的治疗,用来调节阴阳气血以达平衡,扶正祛邪,使肌体产生自然抗病能力。
火针应用在耳穴上,刺激耳郭上的穴位,是防治疾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具有适应症广泛,疗效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易行等特点,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火针应用耳穴,临床上主要的障碍是现有的火针针具不应手,难于将火针刺于耳穴上。
现用的火针针具,一般都是适用于体穴。这是由于体穴间距大,穴处皮肤平整,无施针障碍,因此得于快速进针,从而保证了火针的温度与效应。而耳穴由于耳郭结构特殊,组织较薄,穴位密集,间距极小,加之神经、血管分布丰富等特点,使加热的针体,不等瞄准穴位便冷却下来,难于起到火针的作用。加之耳穴处凸凹不平的皮肤上,直行进针又有对耳屏、对耳轮等障碍,尤其像交感、内分泌、子宫等隐敝穴位,更使这种火针几乎无从下手。
耳穴专用火针,是笔者创新耳穴火针专用针具,是与耳穴火针导针器(笔者研制)配合使用的。针具基本特征是木柄,短而粗。材质取铝、铁、铬三种金属合金制成,其有高温之下有坚挺不弯,加热后热量不易散发丢失,过火后不蚀不剥,不退火的特性;
耳穴火针针柄为木制,故其不仅隔热好,保温效能也好。同粗、同长的两支火针烧透后,木柄火针较之其它材料隔热柄的火针,加热后针体退色得最晚,冷却得最慢。
耳穴火针分为粗、细、平头三种,针体直径分为0.5mm、0.8mm 、和1.2mm ,针体长均为5cm。因耳肌薄,故针体取之宜短,又因火针需要储蓄充足的热量,故针体取之又不宜太短;浅刺则热量不可不足,故针体不宜太细。
与耳穴火针配合使用的耳穴导针器,锥体筒状,有柄有槽,持而用之,即可隔热挡障,又可导针下刺,还可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实有一箭三雕之功效。已报请国家专利。
火针针刺耳穴时,如使用耳穴探测仪效果更好。可以一测一刺,也可以全部测定,作上记号,再一一刺穴。
一测一刺,注意刺后再测时,要避免刺后的穴位对测试仪的干扰。全部测定作上记号,一一再刺,效果比较好。可用甲紫点记所取耳穴,但痕迹不要过大。
耳穴火针有灼刺法和点刺法。耳骨突出处用灼刺。耳肉丰满处用点刺,入穴1-2分。对耳内不易下针处,如三角窝等,正好发挥耳穴火针导针器拨开障碍,顺势进针的作用。如用探棒也可拨开障碍,再用火针行刺,操作过程要麻烦一些。
以上方法要二人配合,一人手端持酒精灯,另一手扶住患者头部或双手,另一人一手使用导针器或探棒,一手烧针行刺。
如使用酒精棉球烧针,也可一人进行耳穴刺针。钳住酒精棉球后,掌心扣住止血钳上柄环,无名指勾住下柄环,小指套于下柄环中,中食二指挟住止血钳;针柄插入拇根处,拇食二指前处捏住导针器,使导针器抵于中指前处;另一手用打火机点火后,翻手抽出针具,烧针后沿导针器进针。
由于耳穴火针刺法,同体穴火针一样,具有双重调节功能,因此在施针中不必计较补泻之道,即深刺为泻,浅刺为补;重刺为泻,轻刺为补。也不必施以一针的多穴透刺,即直透,斜透和平透。火针刺入耳穴,直来直去,疾入疾出。刺激量的多少,在于手法用力的大小,力大针尖入穴则量大,点刺是也;力小针尖触穴而不入则量小,灼刺是也。刺激量的多少,还在于用针之粗细,针粗则量大,针细则量小,酌情而定。
耳穴火针进针时,患者取侧卧位,头在枕上,一耳向上,既便于行刺,刺针时头部又不能反射性闪躲。患者也可坐在椅上,但头部要抵在墙壁或靠背上,防止刺针时的躲闪。只要与患者说明是用火针针刺耳穴,让其有思想准备,消除恐惧感,经过一针后,就都能够接受了。因为刺针时耳朵只是稍有热感,痛感不是很强烈的。
火针刺耳穴,3-5天1次,1次1耳,两耳交替使用。3-5次1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
耳穴经火针刺入后,注意保持干燥,3日内不要见水,以避免感染。
火针刺耳穴,针眼不需处理,可自然愈合,不做疤,不影响美容。
火针刺耳穴,针眼一般不出血。如有出血者让其血自尽,擦干。若血不止时,可用平头针点烙之,血自止。
火针适用于耳穴治疗的各种疾病,治疗次数少,方法简便,所刺穴点,患者不必每日三顾两耳(指按压等),疗效却相当显著。许多患者十分愿意接受,尤其是年轻女性,因为它没有贴豆那种难甚的挂彩。
总的来讲,耳穴火针与其它耳穴的刺激疗法比较,不但无任何不良反应,如引发耳廓软骨炎症等,而且还具有6大优点:
1、操作方法安全——耳穴火针导针器,即能顺利进针,又有隔热,除障的功能,因此保障了火针在耳穴上的安全;
2、操作时间快——每穴点刺或点灼仅用几秒钟即可完成;
3、医疗效率高——机械、温热、灼伤刺激合三而一,且作用时间长,柔中有刚,因此相应缩短了疾病治愈的时间;
4、患者痛苦小——由于耳火针作用穴位时间只在瞬间完成,只有微热感,几乎无痛,因此比起耳毫针,耳电针行针,耳穴挑治、割治等痛疼要小得多。
5、患者接受耳穴治疗后,耳上无有药物、胶布等物的累赘,因此既不影响患者面目瞻观,又无有得自行按压等的麻烦。
6、在外耳患有严重炎症,如耳廓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其它耳穴方法不能医治时,耳火针不但不影响施术,而且对此疾病还可以对症进行医治。
火针应用于耳穴临床,前人没有记载,今人没有实践,因此耳穴火针的使用,开辟了用火针进行耳穴治疗的先河,填补了国内外耳穴医疗技术上的空白。
耳穴火针的烧针,除酒精加热外,还可用电源加热。即使用笔者研制的直热式耳穴电火针。
目前,我国研制成功的电热针仪(并非电火针仪)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内蒙古中蒙医研究所研制的DRZ—-1型的电热机和国营西南仪器厂研制生产的GZHA型电热针仪;另一类为北京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射频温控热凝机。其温度均为稳定可调,用于穴位上的操作,均为先将针刺入穴内,再进行通电以调节针的温度,并于体内留针一定的时间。其加温方法,或是将一组(对)导线分别接在刺入穴内针的针柄和针根部位后通电,或是为正负极两根或多根的组式电针,接线后通电。其温度均控制在患者能耐度为准,一般在30—60度。
电热针在加大电流,使针体颜色变红后,可当作火针使用,对皮上的病灶进行点灼治疗。但它不具有火针功能的基本特性。火针的基本特性是:
1、时间上,火针在刺入穴位之前必须加热完毕,而后才可刺入穴内。
2、热量上,火针必须针体加热至通红发亮地步。这种瞬时导入体内一定量的高热,是火针独有的经穴激发效应,也是火针进针不很疼痛和能顺利进出针的先决条件。
3、安全上,火针经腧穴将高热直接导入人体后,针尖与针体温度必须急骤冷却下来,这是肌体安全无损的保证。
直热式耳电火针不仅具备火针的基本特性和功能,即针尖与针体可在刺入穴位前,通过电流加温至白炽通红,点刺穴位后,高温瞬时导入人体,针尖与针体即刻冷却,形同用火加热的火针。而且针体短,便于操作;加温方法简单,升温速度快;针尖电压低,安全可靠,并可任意延续进针前的时间而针尖不冷却,为瞄准和刺入穴位,提供了方便(参看图6.)。
该耳电火针,还可以在针柄上更换不同型号的粗细、直曲、尖平、角圆式等异形针头,可极大地满足了耳穴火针临床操作的需要。
该耳电火针,使用220V交流电源,针尖电压在6V以下,而针尖温度可在200度至600度之间调整,强档温度可达600度以上,中档温度可达400度,低档温度可达200度,也可无级调温。该项发明与研制,已申报国家专利。
专利公开号为:CN1280816    网址:中国专利网。
直热式耳电火针在临床使用操作时,首先将电其接通电源(220V),有电指示红灯亮后,选取合适针头,安放于电火针柄上,打开电火针仪的通电开关,针柄上的通电指示红灯燃亮,找好穴位,作好进针准备,再打开针柄上的烧针开关,数秒钟后针尖便被烧得白炽通红,即可施针。施针时用耳火针导针器拨挡对耳屏等障碍进针。施针间歇可随时关闭或打开烧针开关。
该耳电火针是对现有的火针针具的改革与创新,改变了在中国延续了千百年来火针用火加热的方式,和寻找到了一种保持火针针体不冷却,不失温的办法,为耳穴火针疗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针具。其使用方法简捷,安全,可靠。患者接受无不方便,且操作者易学易用,可一人操作,其体积小,重量轻,整个包装只有手掌大小,便于使用与携带。极易服务于卫生社区的医疗。
该耳电火针除了适用于一切耳穴的治疗外,还可以用于头部、手足等体位肌肉较少的穴位及身体各部位皮上病灶,还可以用于肛肠外、口腔内等火针不易进针处的疾病,以及面部的美容,并举病案数例于附章中。


 

自然療法學苑 » 火針http://www.naturohealing.com/bbs/forumdisplay.php?fid=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