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襄宜高铁规划站点:●●●陈哲、迎节、孟卫东《同一首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3:33:17

陈哲、迎节、孟卫东《同一首歌》

(2010-12-06 07:47:50)转载 标签:

杂谈

    提到陈哲这个名字,大多数人都会和那首在电视里播放过若干次的《同一首歌》联系在一起。陈哲是《同一首歌》的词作者,还是《血染的风采》、《黄土高坡》等著名歌曲的词作者。作为中国当代最著名的词作家、音乐人,陈哲近些年的精力却主要放到了“土风计划”当中。

    2005年11月14日,陈哲带领他的“普米族传统文化传习小组”以及兰坪等地的一帮村民在云大科技馆举行文化展示会。眼前的陈哲,穿得很正式,对上台表演的普米族姑娘们说话很柔和,像一位慈祥的父亲。和陈哲交谈是一件舒服的事,他的话音低沉,边说边思考,让你不愿去打断他。

   《让世界充满爱》是被“逼”出来的

    1986年,100名歌手在首体同声高唱《让世界充满爱》,这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留下了令人难忘的一笔。

    那一年是国际和平年,当时受迈克尔·杰克逊等世界歌星为非洲灾民义演的影响,以及罗大佑、张艾嘉等人举办60名歌星演唱《明天会更好》的启发,中国音像出版社年轻的女编辑张丹丽提出,组织一场献给世界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的设想。于是在郭峰的一首《走向明天》歌曲的基础上,郭峰、陈哲、小林临时组建了一个主创小组。《让世界充满爱》的前期录音马上就要开始,但陈哲对这首歌的填词始终没有确定,在录音前最后一天的夜里,他还在录音室的地板上填词。录音当天,百名歌手陆陆续续走进录音棚的时候,已经感觉被逼到墙角的陈哲这才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谈起往事,陈哲笑了:“当时常宽、付笛声、韦唯、蔡国庆这些歌手也参加了演唱会。记得那一天,演员多数都是挤公共车或骑自行车过去的。首都体育馆挤满了人。当《让世界充满爱》的前奏音乐响起来时,有些歌手还没赶到现场,为了凑足百名歌星,我也被临时抓上台去唱,穿件白T恤,混在歌手中,也没人看得出来。”

   《同一首歌》火遍全国,词曲作者却没火

    如今,《同一首歌》又成了央视的同名品牌节目,但陈哲却没有因此而大火起来,这与陈哲行事为人的一贯低调有很大关系。《同一首歌》创作于1990年,当时由歌手刘畅首唱,后来毛阿敏将该歌拍成MTV后,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词曲作者陈哲、迎节和孟卫东常常被人误以为《同一首歌》使他们“暴富”了,其实陈哲没有因为这首作品获得过一分钱的报酬。

    “你干了一件事之后,它产生了,过去了,就忘了,就是这么回事。很多词作者很有名,可有名跟你有什么关系?这首歌的创作在你完成的一刹那就结束了,那不是你的了,你已经把你的事情做完了。”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机遇造就了陈哲的成功,但他没有在任何意义上利用这一成功继续保持在主流当中。

    兰坪的普米族民歌震撼了我

    陈哲的父亲是个成功的香港房地产商。他本可以过着优裕的生活,用不着到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过苦行僧般的艰辛生活。1994年,陈哲为雨果唱片公司做专辑《半梦》时,曾经动用了大量的民间音乐元素,当时为了采风,他到了少数民族聚居区。本来抱着一种猎奇的心理,只想把音乐做好,没想到见到少数民族群众,他的心里只有一个词:热爱。

    2002年,陈哲应邀到剑川采风时,遇到了当时的兰坪县长。从县长口中,陈哲知道了兰坪这个普米族聚居的地方,并且了解到普米族有2200多年的口头传承文化。同年9月,陈哲来到兰坪进行原生态文化考察。在一次采风途中,一群山民围着火堆,唱起了他们的古歌并且跳起了古朴自然的舞。歌声凄婉而震慑人心,陈哲被深深打动了。“民歌是经过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是音乐的灵魂,你用多少文字来形容它都不为过。”

    山歌舞蹈本来就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内容,与生俱来跟呼吸一样。喜怒哀乐、节庆丧娶之舞乐皆心动而为,没有“表演给人看”的义务,除非他们当你是朋友。那种木叶声在蓝天划过的感觉,令陈哲至今难忘。他忘情其中,在采风的地方常常忙得一头大汗,架机器录音、摄像,老艺人的身影像史前舞蹈,他追着满场跑。那种感觉,人好像沉浸在一个部落古文明的当面诉说里……

    “在山里见到的那些老艺人,不知下次再来时,还见不见得到?文化是凝结种族气息的血脉,每一个溘然长逝的民间艺人身后,都留有一个空白,也意味着某种民族文化的断链!”这就是陈哲做“土风计划”的初衷,他想拼尽自己的力量将一些珍贵的东西保留下来。他认为民族文化中珍贵的东西淡化、湮没的速度比抢救的速度快10倍。

    “土风计划”——抢救濒危的民间艺术

    “实际上我们看很多小说,打动我们的都是一样,那就是爱情。你看普米族民歌的歌词写得多好:‘情哥哥,哪天你回来,我想接你一程。来时你是跟花一起来的,你就像这些花一样开在这山上,我很想变只蜜蜂来采你,或者大雁飞在你身旁。我想变作一对水笔,插在你的包包上……这些词我都写不出来。’”可陈哲看到的现实却是,当他远离了喧嚣的城市向山里来时,大山的子女们却在慢慢忘记自己的歌,并且一批批年轻人想走入大城市。

    “你到他们身后寻找宝藏,他们到你身后寻找生活……”这使陈哲确立了“土风计划”必须先从年轻人开始的行动方向。于是他牵头成立了普米族传统文化传习小组,小组的工作主要是帮助普米族的孩子学习先辈们的音乐、舞蹈、服装制作、传统工艺、部族史诗、宗教礼仪,把本民族带有标识性的文化,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再传递下去。

    最初,传习小组被集中在当地的一所学校里,项目组请一个受过师范训练的普米族“督导老师”按照专家组制定的课程表督促她们学习。小组的生活枯燥而艰难:白天干活,空闲时间学习。顶着乡亲们的压力——你们不是歌舞团吗?怎么从来不见你们到县里表演?姑娘们也有畏难和抵触的时候。但是一次大理之行,让她们大受刺激,姑娘们穿着民族服装结伴而行,游客们以为她们是纳西族或者是彝族。姑娘们在“陈老师”面前掉了眼泪:“本来觉得会不会民族歌舞无所谓,现在还是好好学吧,多宣传宣传我们普米族。”在一个东西看不到前景的时候,地方势力的一个唾沫星子就能把它淹死。陈哲说:“孩子们太苦了,她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陈哲的“传习计划”在两年多时间里已经“几死几生”,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换了十几茬。最早的传习小组成立于2002年,是在兰坪县一个小寨子里搞的,基本没有外界帮助,几个月后小组就解散了。第二次尝试是2003年春节前后,也很快解散。现在的第三次尝试也很艰难,却仍然坚持着。今年,“土风计划”得到了福特基金的资助,境况得到了改善。

    未来的路还很艰难,陈哲也很清楚,他只是一个音乐工作者,而他正在做的是一个社会化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困难。在陈哲的前面,已经有去世了的田丰,陈哲做这些事的目的是要让人们知道、热爱与支持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让世界音乐市场上有中国的位置。

    央视著名音乐品牌《同一首歌》,近年几乎唱红了神州大地,一场场大型音乐会引起了一场场轰动。但是,歌曲《同一首歌》的词作者、曲作者近日认为,央视将他们的歌曲冠以节目名称并进行商业演出,却未与他们达成“有偿使用”协议,侵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他们将通过法律讨个说法——

  日前有报道称,央视著名音乐栏目《同一首歌》因涉嫌侵权,被歌曲《同一首歌》词作者陈哲、迎节和曲作者孟卫东告上法庭。三位作者一致认为,央视将他们的歌曲冠以节目名称,进行商业演出多年,至今未与他们达成“有偿使用”协议。此举侵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他们将通过法律途径为自己讨一个说法。记者得到消息后,分别采访了当事双方有关人士,从目前情况看,《同一首歌》栏目正考虑给《同一首歌》词曲作者相应补偿。

  “黄金招牌”日进斗金

  歌曲《同一首歌》创作于1990年,当时由歌手刘畅首唱,以后又有毛阿敏等多位歌手演唱,毛阿敏将该歌拍成MTV后,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而作为央视的王牌栏目,《同一首歌》自2000年春节创办以来,就以新颖的模式、精彩的内容牢牢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在掌门人孟欣“文化品牌商品化”理念的打造下,《同一首歌》的规模、阵容、形式、制作等方面始终处于变幻之中,人气指数连攀新高,逐渐成为央视乃至中国乐坛上的一块“黄金招牌”。据说,这个被戏称为央视“提款机”的栏目,仅2002年就给央视带去了6460万元的收入,这恐怕是任何一个音乐栏目都无法企及的。

  词曲作者欲起诉

  《同一首歌》词作者陈哲和曲作者孟卫东认为,央视在没有征得自己同意的情况下,将《同一首歌》冠为节目品名,而且多年来他们从未支付过任何稿酬,此举已经构成侵权。孟卫东说:“这些年来,看到《同一首歌》栏目在商业上的成功,很多人对词曲作者一直沉默很不理解,认为肯定是发大财了,所以不出声。所以我们才决定要讨个说法。”不过,孟卫东也强调此事目前还没有到法律诉讼这一步。作为陈哲和孟卫东的委托代理律师,北京亿中律师事务所的王明哲律师向记者表明了态度:“央视使用《同一首歌》多年,但从来没有联络、知会过作者,也没有支付过报酬。该节目现在已经走遍全国近百个演出地点,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演出都是以商业运作方式进行的,有巨额利润。《同一首歌》作为栏目的主题歌,每期必唱,而作品的原作者却没有任何回报,这显然有失公平。”王律师表示,目前他们正在研究起诉事宜,但法律诉讼文书还没有最后递交法院。当记者打通《同一首歌》另一词作者迎节的手机时,他表示此事与自己无关,有关情况也一概不知。据王明哲律师透露,原词作者之一的迎节并没有委托他们。

  《同一首歌》唱红了十几年,而《同一首歌》栏目也在四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上百场演出,为什么原作者直到今天才想到维权呢?王明哲律师说,其实陈哲等人去年就委托北京亿中律师事务所就《同一首歌》涉嫌侵权问题,向《同一首歌》节目组致函,希望对方作出解释。当时,央视方面也委托律师与他们进行过沟通,但遗憾的是,在这之后便再无下文。王明哲律师说,陈哲、孟卫东等人系国内知名词曲作家,他们之所以直到去年才较真这事,是因为《同一首歌》已完全走上商业化运作道路,出场费居高不下。而他们不仅至今没有任何名分,甚至常常被人误认为《同一首歌》使他们“暴富”。他们觉得再不出面理论这事,就难以避免越来越多的尴尬。

  孟欣:《同一首歌》已注册

  作为《同一首歌》栏目的制片人,孟欣在接受采访时表明了立场,她说中央电视台已经对《同一首歌》进行了商标注册,该节目现在受《商标法》的保护,并不存在侵权问题。这就像当年《刘老根》火爆荧屏时,有人抢先将“刘老根”注册为商标,并没有对电视剧《刘老根》造成侵权一样。

  针对“商标注册”的说法,王明哲律师分析说:“陈哲他们所写的歌曲是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保护,至于《同一首歌》这个节目的名称,他们是作为商标申请的,享有的是商标权,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同一首歌》节目方在没有征得词曲作者同意,并未付任何使用费的情况下,在节目中使用了这首歌曲就构成了侵权。”至于何时起诉以及索赔金额的数目,王律师没有具体说明:“当事人目前不在北京,我们也正在为这件事做前期准备工作。索赔金额的计算方法是非常复杂的,但两位当事人并没有漫天要价,索赔标准肯定有法律的依据,随便定的数目法院也不会支持。”此外,王律师还表示,当事人只是要取得自己的合法利益,如果对方有意和解,起诉并不是惟一的解决办法。

  对于在每期节目中都要演唱《同一首歌》歌曲的问题,孟欣称,《同一首歌》市场化运作也只是去年底今年初的事,改革时间还不到一年,还没来得及和《同一首歌》的作者直接商量稿酬的事情。现在作者已经提出这个问题,央视和栏目组都很重视,并委托律师与作者进行了交流沟通,听取了对方意见。既然《同一首歌》将不可避免地经常使用这首歌作为栏目主题曲,因此栏目肯定会根据版权法,通过版权中介机构代理支付作者稿酬,维护作者利益。不过,孟欣认为,《同一首歌》作为栏目品牌已经注册,属于央视所有,由此所产生的收益,央视作为商标拥有者和栏目制作方,有权进行各种支配,这和著作权是两码事。

  是否侵权未定论

  另外,记者从《同一首歌》栏目的一位知情人士口中证实,《同一首歌》目前正在准备向歌曲《同一首歌》的词曲作者进行一些经济补偿,他说:“在这件事上确实存在产权问题,《同一首歌》栏目也的确使用了对方的作品,理应支付稿费,这部分是他们应得的。大家既然在这个市场中谋求发展,就要遵守商业规律。”

  对于《同一首歌》涉嫌侵权事件,有关法律界人士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同一首歌》纠纷的关键在于演唱他人作品和以他人作品冠名栏目名称是否侵权。根据《著作权法》规定,演唱他人作品是不需要经过原作者授权的,但是需向中国音乐版权协会付酬,然而付酬标准要由国务院另行制订,目前阶段则可以通过协商解决。至于以歌名作为栏目名称的问题,记者了解到,作品名称是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而《同一首歌》节目已经注册了商标,因而受《商标法》保护。

  《同一首歌》是央视最权威的音乐名牌,以制作独具特色的系列演唱会和编播国内外音乐机构、电视台提供的高水准演唱会为主。一直以来,《同一首歌》荟萃国内外歌坛的明星、新秀和一流的艺术家,重新演绎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内容涵盖中外经典、名人名曲,既有老歌翻唱,又有原人原唱,贯穿传统与现代,引领怀旧与时尚。《同一首歌》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在演唱会中穿插名人嘉宾的访谈。政治、经济、文艺、体育等社会各界名流纷纷登上《同一首歌》这个舞台,表达着对音乐、对人生独到的见解和感悟。

    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国铁路文工团副总团长孟卫东,是第三届海峡两岸合唱节的评委会主任。当参加本届合唱节的19支合唱团在榕城舞台全部亮相后,本报记者采访这位被歌迷称为“《同一首歌》之父”的音乐家。
    孟卫东的名字与央视《新闻联播》开始曲密切相关,那首短短16秒的乐曲自1988年被《新闻联播》启用后,便天天在全国观众耳边响起,孟卫东因此被誉为在中国“每天都能听到他作品的作曲家”。他为1990年北京亚运会创作的《同一首歌》被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本次比赛让孟卫东印象最深的要数广西艺术学院合唱团。他说,来榕参赛的合唱团中,来自浙江、大连、广西等地的4支队伍进入了央视青歌赛合唱决赛。青歌赛合唱决赛将于本月24日至26日举行,这些队伍将福州站的比赛视为大赛前的演练。两个多月前,他在青歌赛赛场听过广西艺术学院合唱团演唱,这回再听发觉进步很大。
    两年前,因为首届海峡两岸合唱节,孟卫东来过福州。至今他仍对台湾合唱团的印象很深,“那些演员扎着头巾,身着高山族传统服饰,赤着脚在舞台上亮相。演唱时,演员们不时变换着吹号角、双手向天伸展等动作,脚丫还整齐地跺着地板,一股浓烈的土著之风扑面而来。”
    孟卫东认为,“今年台湾合唱团保持了自然本色,相反大陆合唱团越来越注重技巧,如果两者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那就更好了。”
    “合唱不能成为表演唱,表演点到为止才有俏皮感,合唱要在‘唱’上作文章,不能声音不够,动作来凑。”“合唱团是业余的,但指挥应是职业的。合唱团的比拼,实际上是指挥的比拼。”“民族合歌和西洋合唱,就好像米酒和XO都是佳酿,各有特色。当音乐融入百姓生活,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访谈中,孟卫东对合唱艺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福州我只来过两次,两次都是为了海峡两岸合唱节。大家都说福州是有福之州,希望今后我有更多的时间了解、认识这座城市。”孟卫东说。

    腊月傍年根底下,雪下了一场又一场。朝阳这些天出奇地冷,据说是近三十年的最低温度。一大早,朝阳音乐界的同仁便早早聚集在文联的会议室,说起孟卫东要来的事儿,大家都挺兴奋。

孟卫东是做为中国铁路文工团总导演来朝阳参加二零零一年春节文艺晚会演出活动的,借此机会朝阳市文联邀请他与朝阳音乐界同仁举行座谈。

    九时许,文联副主席董恒波陪同孟卫东先生走进了文联明亮的会议室。

    孟卫东身穿蓝色对襟棉袄,方圆的脸,浓眉大眼,朴素中透着一种精神。大家连忙起身鼓掌,孟卫东一边点头与大家打着招呼,一边示意大家坐下。要不是经会议主持人介绍,人们很难把他和享誉全国的音乐家联系在一起。这时,两名年轻的女子,冒着凛冽的寒风捧着一个花篮走进会议室,献给孟卫东。室内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

    说起孟卫东,大家并不陌生。一首《同一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海峡两岸。中央电视台用这首歌推出了一个栏目,名字就叫《同一首歌》。

   “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

    每一次相逢 和笑脸都彼铭刻,

    在阳光灿烂欢乐的日子里,

    我们手拉手呀想说的太多……”

    这是从内心流出来的东西,所以它能进入千千万万人的内心,正所谓“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从《同一首歌》说起作曲,孟卫东操着一口京腔对大家说:“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剧场连排,特别忙,大家是同行,理应早聚一聚。我学作曲是半道出家,到了中学才开始识谱,家里也没人干这行。”孟卫东的话说得实在,平易近人,像他写的曲子一样亲切。

    他稍停了停,喝了一口茶,说:“我的音乐基础并不好,搞音乐纯粹是为了找条出路。那时正是上山下乡,没有上大学一说。一个偶然的原因干了音乐,不干音乐这行,也干不了别的。当导演也是硬着头皮干。但我很喜欢一个人干活的状态。今年中央台的歌舞晚会里有我的创作,是录播的节目,推算起来,与中央台合作了有十四五年了。从搞电子音乐、专题片开始,与社教部、军事部、对台部等合作拍了三四十部专题片。最近的是大型纪录片《世纪》。”

   “孟卫东先生与中央台合作的东西太多了,小到几秒钟的片头曲,大到整部电视片的音乐。我们认识孟卫东先生还是从《同一首歌》开始的。”董恒波在一旁介绍道。

   “说起《同一首歌》的创作还有段趣闻。”孟卫东说。“当时中央台直播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各台之间有一段四分三十秒的信号联络时间,导演提出能不能写一首歌,在这段时间里播放。歌词很快写出来了,邓在军导演约了四个人谱曲,很快就选中了我写的这一首。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真正火起来是最近两三年的事。光磁带、光盘就有上百个版本,有通俗、有童声。昨天晚上中央台导演孟欣说,要搞一个版本,要大制作,弄成有童声、有外国演员、外国小孩的,可用直升飞机航拍。”

     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朝阳一位搞歌词的老师,不时地插了一句话:“孟老师,你比较喜欢什么样的歌词?”

    “说起来,我喜欢打动我的歌词,还是传统一些的。形式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内容。歌词要押韵,对仗要工整,要有上句、有下句。比如说上一段有十字句,下一段也要有。有些人挺前卫的,写的词显得不着边际,拿出的词很难写出曲子。诗并不等于歌词。我合作的词作家有张黎、乔羽、阎肃等。他们思想活跃,领导着中国词坛。”

    “孟老师,你做合声,是按学院派,还是按效果?”

    “我上了两回音乐学院,施万春、斯伯索金的书从头到尾学了三回。当然合声学很多。我写合声,就像一个人说普通话说惯了,不说上海话一样,按正常思维接听,凭感觉写出来。”

    “孟老师,你接一首词是否是很快写出了曲子?”

    “不一样,有时快、有时慢。《同一首歌》我用了三十分钟就写出来了。好的曲子从好的歌词来,词是基础,词不好,不太容易写出好曲子来。我对词的要求是,首先是美文,个性化的东西。二是韵脚舒服。对仗要工整,长短句顺口。有的词拗口,一句话十七八个字,像绕口令似的,字太多,那是什么词呀?”

    “你创作时是用琴,还是口唱呢?”

    “我接了词,先是在钢琴上弹,弹好了就记下来,有时好听不好唱,便抛开琴用嘴唱,用嘴唱的曲子容易流行,有时有意不用琴。”

     说到朝阳,孟卫东先生又兴奋起来。“朝阳虽然偏僻,并不落后,朝阳人热情,二十余年来创作了各种类型的大量的音乐作品。主要作品有歌剧《雷雨》、舞剧《长城魂》,电影音乐《找乐》、《血色清晨》等百余部,,电视剧音乐三十余部(《青春之歌》),电视专题片、音乐片四十余部,舞蹈音乐三十余部,各种类型的器乐曲、管弦乐曲百余部,合唱作品二十余首,各种类型的歌曲等400余首(其中《同一首歌》《今夜无眠》《中国进行曲》等颇具影响)。片头及各类广告音乐百余段(其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片头曲延用近20年,影响较大)。管弦乐作品和合唱作品100余部,曾任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合唱比赛评委。

  在中国名流谱上,作曲家孟卫东的名字是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曲一起载入史册的。这首短短十六秒的乐曲自从一九八八年三月从孟卫东的手中诞生并被《新闻联播》启用为开始曲之后,便以每天一遍的高播出频率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金牌栏目里播放,至今没有更换过,孟卫东因此被人们誉作“你每天都能听到他的作品”的作曲家。

  孟卫东是中国铁路文工团的作曲家,是一位被乐坛认定为已经形成独特风格却又不会为追求“新潮”而改变自己风格的成熟的作曲家。他的军旅文艺生涯给了他一副健壮的体魄,他说拉弹唱样样在行。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的两次专门作曲修炼又给了他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广的艺术视野。当人们热衷于“火爆”的时候,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和责任心从事著先后将曹禺的《雷雨》和巴金的《家》等文学名著改编成大型歌剧的艰苦工作。即便是为亚运会创作的《同一首歌》,它的轰动效应也完全建立在“孟卫东式”的优美悠久的曲调和浓郁的民族风格的独特基础之上。正是由于这种风格的独特追求欲使得他在完成那首《新闻联播》开始曲的创作任务时能够得心应手、匠心独运。后来他在回顾这次足以载入中国电视音乐史册的创作过程时,是这么坦言当时心中的创作心态的:“首先应当庄重、大度,以保持‘国家级’形象。另外,旋律要优美,格调要清新,色彩要明丽,要有激情,还要给人以美感。”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一段十六秒的乐曲,他竟先后写了十几段来反复比较、自我淘选,他希望乐曲中的每一个音符都要与“国家级”相符。

  《新闻联播》开始曲是在孟卫东的十几平米的小房间里诞生的,人们都说:那间堆满了钢琴、音响、录像机、纸谱和书籍的小房间俨然是一只魔盒,给了他那么多乐思灵感。这里不仅诞生了《新闻联播》开始曲,而且还诞生了许多他为全国少年儿童创作的新童谣,中央电视台的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栏目如《神州风采》、《体育新闻》、《观察与思考》和《早间新闻》等片头曲也都是从这间小房子里飞出的。《伏尔加日记》、《开发大西南》、《血色清晨》等影、视片的音乐也是在这儿诞生的,其中由他创作全片音乐的电影《血色清晨》还在法国得了全球大奖。

  孟卫东曾应中央电视台高级编导邓在军的邀请为十二集音乐风光电视片《黄山》创作歌曲,正好我也有一首《连心锁》被收入片中,这样我们就有了以文会友般的结缘。孟卫东对我说过:“我爱黄山,因为我爱美丽和壮观”,我知道这句话并不只是单指黄山而言的,更像是他的艺术追求宣言,因为他的音乐作品大多充满著“美丽和壮观”的韵味……我曾试探性地问过他自己最满意的创作歌曲是哪一首?他说是《同一首歌》,这个回答我是非常满意的,因为这确实是一首超越时空、久经考验的完美佳作,既“美丽”又“壮观”。打从那年北京亚运会唱响、唱红之后,至今依然久唱不衰,现在,《同一首歌》甚至被中央电视台文艺部用作大型系列歌会的总题目和主题歌,还在冲击、震撼著广大歌迷的心。孟卫东:一位你熟悉而又陌生的作曲家,你每天都能听到他的作品。这次搞《祝福朝阳》与大家合作挺愉快。”

    《同一首歌》栏目于2000年1月27日创立以来,坚持品牌定位,持续品牌打造,不断深化品牌形象。五年来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大幅提高,成为中国第一娱乐传媒品牌,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今天,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品牌发展潜力,《同一首歌》正在探索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的新规律。

     另上述歌曲已成为本栏目的主题曲。

    《同一首歌》以制作独具特色的系列大型演唱会和各类主题、公益演唱会为主,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好评,收视率一直在央视三套节目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屡创新高。2006年元旦播出的《同一首歌》走进沙县“迎新年百姓乐”收视率高达5.18%,刷新了收视记录。

    《同一首歌》荟萃国内外歌坛的明星、新秀和一流的艺术家,以现代的包装方式,重新演绎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贯穿传统与现代,引领怀旧与时尚,是新老明星的风云际会,中外乐坛的顶级盛事。

    《同一首歌》紧紧抓住紧扣时代脉搏的重大题材,举世瞩目的奥运会、首次登陆中国的F1赛事、全国两会召开……体育明星、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走上了《同一首歌》的舞台,与演艺明星欢聚一堂,共唱同一首歌。

   《同一首歌》一直致力于将品牌的影响力服务于公益事业。从儿童村到敬老院,《同一首歌》将爱的旋律带到每一个地方,飞进每一个人的心。奉献爱心是我们不变的信念,热心公益是永恒的主题。

   《同一首歌》一直致力于同国际化媒体、制作单位的合作,力求走出国门,打造国际化音乐品牌。2005年1月23日,《同一首歌》首次走进美国。近年来和美国MTV音乐台、韩国KBS电视台、日本NHK电视台、新加坡电视台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澳门地区各大国际性传媒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其中,中日歌会、中韩歌会等大型活动在全亚洲和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

    在向产业化发展的探索过程中,《同一首歌》积极创新,不断拓展市场,与中华老字号共谱时代新曲,牵手世界500强企业,逐步形成了跨行业、跨地区的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同一首歌》栏目面临诉讼

    中央电视台名牌音乐栏目《同一首歌》,因涉嫌侵权将被歌曲《同一首歌》原词作者之一陈哲和曲作者孟卫东告上法庭。陈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视将他们的歌曲冠以节目名称,进行商业演出多年,至今未与他们达成“有偿使用”协议。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捍卫知识产权,他们已经正式委托律师,将通过法律途径为自己讨一个说法。

    歌曲《同一首歌》创作于1990年,当时由歌手刘畅首唱,以后又有毛阿敏等多人演唱。几年前,央视音乐戏曲部推出大型音乐栏目《同一首歌》,但没有征得该作品词曲作者任何授权。北京亿中律师事务所王明哲、张本基律师今年初接受陈哲和孟卫东的委托,对该诉讼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取证工作。王明哲律师告诉记者,央视将《同一首歌》作为节目品名,没有征得原作者同意,已构成故意侵权。尤其该节目现在已经走遍全国近百个演出地点,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演出都是以商业运作方式进行,有巨额利润,而作品的原作者却没有任何回报,这显然有失公平。目前,他们已经准备好提起诉讼的法律文书,近期将正式起诉到法院。

    “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这经典的歌词曾给陈哲、孟卫东等人带来不尽的欢乐,但伴随着欢乐也有无奈。陈哲和孟卫东之所以直到去年才较真儿这事,是因为《同一首歌》已完全走上商业化运作道路,出场费居高不下。而他们不仅至今没有任何名份,甚至常常被人误以为《同一首歌》使他们“暴富”。他们感到再不出面理论这事,就难以避免越来越多的尴尬。王明哲律师透露,陈哲等人今年2月5日曾委托北京亿中律师事务所就《同一首歌》涉嫌侵权问题,向《同一首歌》节目组致函,希望能够协商解决此事。当时,央视方面也委托律师与他们进行过沟通,但之后便再无下文。

    孟卫东1955年11月出生,汉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中国铁路文工团副团长,一级作曲。

  孟卫东出身在干部家庭,与很多人一样,童年时只受过简单的小学音乐教育,上中学时还不识简谱,他的从艺生涯多少有些偶然。1969年,北京铁路一中有一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因宣传队中的高年级学生即将毕业,需要补充人员,学校从新生中选人,不知为什么选中孟卫东学手风琴。于是,兴趣和爱好驱使这个没有音乐基础的少年,刻苦学习,硬是用了不到一年的练习时间就登台演奏了,6个人组成的小乐队在北京市西城区竟小有名气。凭着这一特长,1970年他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部队业余宣传队的文艺兵。也正是这期间,他开始自学作曲并学习戏剧,一干就是9年。这9年开阔了他的艺术视野,使他积累了一些文艺知识,为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基础。

  1979年,24岁的孟卫东充满了对当作曲家、剧作家、导演的憧憬,他面临人生道路的又一次选择。他想成为专业艺术家,于是从部队复员考入中国铁路文工团,当了一名手风琴演奏员,开始了他的专业文艺工作生涯。1983年他考取了中国音乐学院作曲干部进修班,师从张筠青、孙云鹰等作曲家,系统学习了作曲、曲式、和声、复调等课程。因为这个班的学制仅一年半,所学科目较少,于是他又萌动了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的想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他的理想实现了,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三年学制的大专班。在徐源、吴试楷、周勤如、王世光等老师的指导下,他潜心学习,研读了作曲的各门课程,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在毕业音乐会上,他改编并作曲的歌剧《雷雨》(第四幕)在学校上演,受到观众的好评,当时还邀请了本剧原作者曹禺先生来观看,曹老高兴地赞扬并予以教诲,为此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还作了报道。1987年毕业后孟卫东回到中国铁路文工团,从此走上了专业作曲之路。

  孟卫东的名字是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曲紧密相联的。这首短短16秒的乐曲自从1988年3月从孟卫东的手中诞生并被《新闻联播》启用为开始曲之后,便以每天一遍的高播出频率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金牌栏目里播放,至今没有更换过,孟卫东因此被人们誉作“你每天都能听到他的作品”的作曲家。

  后来他在回顾这次创作过程时,是这么坦言当时的创作心态的:“首先应当庄重、大度,以保持‘国家级’形象。另外,旋律要优美,格调要清新,要有激情,还要给人以美感。”短短一段16秒的乐曲,他竟先后写了十几段来反复比较、自我淘汰,他希望乐曲中的每一个音符都要与“国家级”相符。

  如今早已传唱大江南北的《同一首歌》写于1990年,是孟卫东为北京亚运会开幕式的电视直播而创作的,10多年来很难统计有多少演员和多少合唱团演唱过这首歌,在卡拉OK歌厅里它也成了人们聚散离合时的必唱歌曲。孟卫东承认《同一首歌》是他的满意之作,因为这确实是一首超越时空、久经考验的完美佳作,既“美丽”又“壮观”。这首充满博爱意识和人文精神的作品超越了时空和地域,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唱起它心头便会涌起一股温馨的暖流,打从那年在北京亚运会唱响、唱红之后,它唱遍大江南北、流传世界各地,至今依然久唱不衰。现在,《同一首歌》仍被中央电视台用作大型系列歌会的总题目和主题歌,还在冲击、震撼着广大歌迷的心。

  在金秋十月,党的十七大隆重召开的前夕,洋溢着喜悦心情、汇聚着热烈向往的新歌《期待》在人们的耳畔唱响了。这首由苏文作词、孟卫东作曲、宋祖英演唱的歌曲一经播出,便引发了观众和歌迷的广泛共鸣。《期待》的旋律采用了热情的圆舞曲风格,营造出愉悦、喜庆热烈的氛围,赋予作品以高雅、浪漫的气息。词曲相得益彰,演唱生动传神,使《期待》以情理交融的丰富内涵、“流光溢彩”的“中国气派”,唤起人们强烈的思想共鸣,给人们难忘的审美享受。

  近年来孟卫东担任了中国铁路文工团的领导工作,有人问他每天都在忙什么?他回答就两件事:作曲和上班。他既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又是称职的领导干部。2004年他由艺术室主任提拔为铁路文工团副总团长,分管全团艺术策划及创作工作,协助做演出及舞台艺术工作,直接指挥歌舞团、话剧团、艺术室、辅导部4个艺术生产部门。职务变了、权力大了,但他仍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支部“三会一课”、参加党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他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的文化建设方针政策,廉洁从政,从不为个人谋私利。

  孟卫东在音乐的海洋里遨游。他说,打造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是我的最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