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海螺新材料怎么样:传统文化中的筋、宗筋和经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7:58:41
    
    早在《易经》中,就有“筋”一词,《易?系辞》说:“筋乃人身之经络,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由此可见,最初的“筋”是指广泛分布于身体各部分的经络。

    《黄帝内经》分“灵枢”和“素问”两大部分。其中《灵枢?经脉》说:“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把筋归于“五体”之一,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也从字面上对筋进行解释:“肉之力也。从月从力,所以明其义也。从竹者,以竹之为物多节,所以明其形也。”
筋有竹字头,说来蹊跷,朱增祥与竹字有渊源,算命先生曾对他说:“你是竹节命。怎么说?一段极好,一段极差,好坏好坏,梅花间竹地轮着来。”厄运使朱增祥发明了拉筋凳(筋字带竹字头),可谓否极泰来。

    宗筋
    《黄帝内经》不仅有“筋”,还有“宗筋”。宗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者为前阴之代称,广义者指诸筋所聚之处。《素问?厥论篇》说:“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这算是狭义的宗筋。而《素问?痿论篇》则说:“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可以说是广义的宗筋。

    肝与筋有密切关系,《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 头面躯肢病征状态,通过经筋网络汇集于指端的爪甲。脏腑荣枯,气血盛衰,皆可由经筋的传导引起指甲的变化。因此,有“爪为筋之余”一说,虽然其在解剖学里不能与“筋”完全等同,但在功能上与筋具有同一性。可以归属于中医学“筋”的范畴,其发生病变时,可以考虑从筋论治。

    经筋
    《黄帝内经》中的《灵枢?经筋》,专门介绍人体十二经筋,如:“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
中医有十二经脉和十二经筋之说。十二经脉与十二经筋在体表的循行部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其循行走向,却很不相同。十二经脉是联系脏腑的,可以深入脏腑内部;而经筋一般在躯体的浅表分布,起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多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