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华润幸福城:经典诵读讲座--李东红的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44:28
小学生为什么要诵读经典

一、经典的含义

  大家常说的经典究竟是什么?

  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后人尊敬它称之为经典。

  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

经典就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

“经”是经常,是历久不变的意思。

“典”是个会意字。从甲骨文字形看,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合起来就是大本大册的书。典的本义是指重要的文献、典籍。

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就是经典。尤其是那些重大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更被单称为“经”,如老子、论语、圣经、金刚经。有些甚至被称为经中之经,位居群经之首,比如中国的《易经》,佛家的《心经》等,就有此殊荣。

  

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文化经典,特别是那些“文明体国家”,堪称经典的文本格外丰富。而凡是文化经典,就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不仅本民族的人应该阅读,其他国家的人也应该阅读。

 

   

二、小学生为什么读经典?

南怀瑾说: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4个字。明个什么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很高兴地看到有以背诵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古诗文经典的活动。其意义首先不在于培养出多少个诗人,而在于使孩子们渐渐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 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生进入“文学”化的境界。

金庸说:外国人常问什么叫“中国特色”,我想把这几本《中华古诗文读本》拿出来,随便背一篇就能说明问题。我有一位英教授朋友来中国,早晨起来散步,鸟语花香,一位正在修剪花枝的园丁向他打招呼:“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呵!”他乘船过三峡,又听一位水手吟道:“……轻舟已过万重山”。他感慨不已:一个连贩夫走卒都知道古诗文的国度,文化根基自然了不起!

一年诵读50篇诗文,不是负担而是乐趣

  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小学里,六年级小朋友12岁的孙飞帆,通过坚持每日诵读,对经典诗文产生了浓厚兴趣,每天中午都收看中央台十套的“子午书简”节目。去年夏天,他应邀走上央视,现场朗诵毛泽东诗词,赢得一片喝彩。他的妈妈叶萍说,“本来学校规定每年背诵50篇诗文就算‘过关’了,而他越背越有兴趣,每年要背诵100多篇哩。”

  “对于正处在记忆力黄金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开展经典诗文诵读,不会加重他们的课业负担,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让经典浸润人生!”该校校长姚恒章说,为了合理安排诵读时间,学校每天开设了“早读半小时,午写十分钟”活动,同时,大刀阔斧地砍掉繁琐冗长的课后作业,“把时间交给诵读,增强师生诵读的自由和愉悦。”

省教育协会会长周德藩认为,一个小学毕业生的阅读量,应该在145万字左右,但现在的孩子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最终导致很多学生表达内容匮乏,表达能力低下。而阅读能提升人的智慧,让孩子尽早进入阅读状态,随后就会学到丰富知识、提升人的素养——这便是科学阅读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意义所在。

 

《一个小学生眼中的经典》(王子铭)

很长时间了我读了一些经典书籍,今天才想起来说说为什么要读经典,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下读经典的乐趣。首先读经典在于我们中国文化的传承。就是如果我们这一代都不读经典了我们的后代就更不会读了,慢慢的这些经典就失传了。我们的文化也就失传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也就消失了。

其次读经典可以把我们培养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特别是在我们小时候就要好好培养,长大了就晚了。我引用一段话是一位教授的话我很喜欢。他这样说,读经典可以让孩子慢慢树立“天下为公”的理念,树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格,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树立“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操守,树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原则,树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树立“无为无不为”的智慧,树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树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还有“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见其思贤”,“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

最后读经典也可以开发我们的智力。

从古至今很多成功的人都读过经典。文学家们就不用说了,科学家比如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很喜欢《孟子》。杨振宁在清大的“人文与科技”对话座谈会上,建议教育部要求小学毕业生要会背一百首唐诗宋词,因为会背诗词有很多的好处。杨的构想得到不少人响应和支持。他回忆说,自己童年时死背书其实非常好,连左传有关郑国和晋国的故事,他都背了不下十个。他说,中国文化有着根深柢固的丰富人文传统,以后仍须继续不断的保存并发扬光大。李政道喜欢《老子》《庄子》。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也很喜欢经典他还是一个诗人呢。数学家苏步青也很喜欢《左传》《史记》《论语》他也是个诗人呢。还有华人首富李嘉诚他也从小背诵《三字经》《千家诗》长大也读了《老子》《庄子》《诗经》《离骚》。外国人特别是日本人也很喜欢我们的经典,他们研究《论语》《孙子兵法》。在西方老子的《道德经》《孙子兵法》都很受欢迎。所以我们这一代儿童一定要向先辈学习好好学习经典,长大为整个世界做贡献。

三、怎样诵读经典

1、老师的指导下读。老师念一句,学生跟着念一句,念完一段了,再带一次或两次或多次,然后教学生自己念一遍,再念一遍或两遍或多遍,然后或全体一起念,或部份人一起念,或个人念,你念他念,再跟着念,再一齐念......总之,就是反复再反复的多念,最后是把这些内容背起来,这样的方式是人人都会教得来的,而且也是人人都会学得来的。诵读的意义在于诵读的过程,而不在于诵读的结果。

2、父母的指导下读。杨振宁: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教我背诵了几十首唐宋诗词。记得似乎是从“床前明月光”开始。有些诗句,例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不教胡马度阴山”,很容易懂。许多别的诗句不全懂,但是小孩子很容易就学会了背诵。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以后,才逐渐体会到"高处不胜寒"和"鸿飞那复计东西"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真堪托死生"和“犹恐相逢是梦中”是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懂的诗句。

从报章上看到交通部长刘兆玄,在就读台大时就曾和兄弟们合写武侠小说赚取费用。亦长发现某些知名的科学家,文笔相当犀利,文学素养不亚于文字工作者。当时就十分羡慕这些允文允武,左手写文章,右手写科学的才子。据了解,这些人的幼年,几乎都是家长或老师在文学上,严厉地规定背诵古文,在日后证明他们的父母是对的,古代中国儿童背诵经书也是对的。

3、自己不断反复地诵读。

儿童时代是记忆的高峰阶段,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黄金时期让自己背诵一些美文佳作名篇警句,让语言文字在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试想有浩瀚的大海才能卷起万丈巨浪,形成各具特色的浪花,而干涸的洼地只能是望洋兴叹。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孩子的拿手好戏、是天性,是金科玉律……

余秋雨说:我刚从欧洲考察回来。从罗马遗迹、佛罗伦萨的古宅开始,到巴黎、法兰克福的都市格局,无一不表现出现代欧洲文明与千年前经典艺术的血缘关系。谁都知道,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从一批大师重新挖掘和阐释古代经典作品开始的。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显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于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欧洲经典的长廊安静肃穆,中国经典的长廊书声琅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