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森林海火灾:《春天的故事》词作者揭秘:差点没迎来“春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4:52:58

《春天的故事》词作者揭秘:差点没迎来“春天”

2011-06-29 08:30 扬子晚报 我说两句(加入讨论)

《春天的故事》差点没迎来“春天”

词作者之一蒋开儒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揭秘这首新时代红歌背后的创作故事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首新时代的“红歌”—— 《春天的故事》几乎是人人会唱。它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深圳的故事,然而当人们得知其原始词作者竟然是来自于千里之外的黑龙江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惊 讶。

他为何想到了用“春天的故事”来形容创建深圳特区?他为何敢用“一位老人”来称呼一代伟人邓小平?将深圳比喻成“一个圈”,其灵感又是来自何处?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春天的故事》的词作者、76岁的蒋开儒老人。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1994年

创作人

词作者:蒋开儒、叶旭全

曲作者:王佑贵

创作地点

深圳

情感酝酿

“邓小平总是喜欢在春天做一件大事”

创作《春天的故事》之前,蒋开儒曾任黑龙江省穆棱县政协副主席。蒋开儒1935年9月出生,籍贯广西,当兵后落户北大荒。

当被记者问道为何要用“春天”借喻,藉此来讴歌邓小平?蒋开儒表示,他早就注意到,“邓小平总是喜欢在春天做一件大事”。“1979年春天,邓 小平提出办经济特区;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南巡”,蒋开儒举例道,他对邓小平的活动一直特别关注。

蒋开儒形容自己写出《春天的故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因为家里有海外关系,在“文革期间”,属于“运动的对象”,因而特别盼望春天的到 来,而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蒋开儒表示,那个时候就感觉“春天已经到来”——当然,这个春天不仅仅对于他个人而言。1979年的春天,蒋开儒经由深 圳第一次到达香港。一个分离长达30年的大家庭终于团聚,这次活动是由香港的表妹召集的,蒋开儒的姐姐、姐夫在台湾,姑妈去了美国。

这是蒋开儒对“1979年的春天”情有独钟的个人原因。他说,要不是改革开放,组织上是不会批准他去香港的。在香港的8天里,一大家人几乎都是在泪水和感慨中度过的,“在亲人的抽泣中”,蒋开儒用长短句记日记。

“原本想写小说,觉得太生活化;用戏剧表达,又觉得太冲突,所以找了一种诗化的语言”,蒋开儒表示,这其间凝聚了太多的情感,当他把这些日记念给亲人们听后,大家都特别感动。

时代的变迁就这样集中体现在这一个大家庭之上,后来蒋开儒将这些日记整理出,一共有38首,其中5首集中发表在《香港文学》上,名字就叫《香港 留下我的歌》。从香港探亲回来后,蒋开儒又回到黑龙江。1992年,蒋开儒在报纸上看到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文中报道了深圳飞速发展的景象,这 和他印象中的13年前的深圳反差巨大。蒋开儒特别好奇,希望能够实地看一下深圳。于是,揣着老伴给凑来的2000块钱,57岁的蒋开儒只身来到深圳。13 年之后,再见深圳,蒋开儒的第一感觉是“震惊”,“13年前我是踩着田埂到海关去香港的”,没想到13年之后,映入蒋开儒眼帘的全是摩天大楼,一座生气勃 勃的现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