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大厂:各花的心理意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1:35:42

各花的心理意象

  (一)梨花

  梨花,蔷薇科,暮春开花,花素淡,白如雪,冷艳,清丽幽雅。先秦作品中作“常棣”或“唐棣”。《论语·子罕》“唐棣之花,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以唐棣之花起兴,有怀人的意味,唐代酷爱梨花的岑参出现,梨花意象可以说是开幽怨孤寂、伤春悲己的先声。如:表现悲老伤春的孤寂:“眼看春色老,羞见梨花飞”(《送绵州李司马秩满归京因寄呈李兵部》)。

  周邦彦继承了岑参的以梨花表孤寂的情怀。如《水龙吟·梨花》中,起句“素肌应怯余寒,”虽不“怯”,虽傲寒开放,然花落如流水,“惨红敛避”,“偏勾引,黄昏泪”,又怎不令人潜然泪下!“潘妃却酒,昭君乍起”,实写潘妃、昭君之美以比衬梨花之色,又以“雪浪翻空”的李花虽白却“不成春意”相比,结句以一“恨”字更见梨花之高洁,托物以宫志,咏物以寄情,借梨花之体,抒身世之慨,同时又有空有琼花,而玉容不在的寂寞和失落。此词虽咏梨花,却何曾说出一个“梨”字,正所谓“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9],虽不说题字,却时时扣“梨花”。第三句第四句用“樊川”(汉武帝时的一个梨园)“灵关”(山名,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盛产梨著称),又“深闭门”及“一枝春雨”事,仍觉得太宽泛,又用“玉容”事,方表得梨花。若全篇只说花之白,则凡是白花均可以用,如何见得是梨花呢?到了《浪淘沙慢》词中,“恨春去,不与人去期,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此词与上词都是自临潼归长安后所写,一句“空馀满地梨花雪”“蓄势在后,骤雨飘风,不可遏抑。歌至曲终,觉万江哀鸣,天地变色,老杜所谓‘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浑茫也’”[10]。玉容已不在,空留下满地梨花,无尽的思念在夜色中飘零……

  (二)梅花

  梅花,蔷薇科,素有“雪中高士”美誉,亦有“花之君子”之称。其花“单生而两朵齐出,先叶开放。”[4]花开极早,色浅淡“若论君颜色,琼瑶未足珍,……有艳皆归朴,无妖可媚人”[5],其味为清,“香者,天之轻清气也,故其美也,常彻于视听之表”[6]在喧妍娇媚,浓艳芬芳的三春花卉之中梅自有一种特殊的品性,因其独特之处,梅被历代文人雅士奉为最爱。

  对梅,文人们是不敢贸然下笔的。诚如清人朱彝尊所言:“咏物诗最难工,而梅犹为不易”(《静志居诗话》),但宋代主要词人,如苏轼、李清照等,几乎不谋而合地把花意象的冠军赠送给了梅花,周邦彦也不例外,有9次写到梅。周邦彦钟情于梅而不落俗套,但看《花犯》(小石梅花)[7]: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宴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本词用前后盘旋、左顾右盼、姿态横生的手法,多方位、多角度地来体现词家个人身世之感。整首词作不是客观地、呆板地来描写梅花的形与神,而是循着词人自己思想感情变化的轨迹去写梅花之变化;驰骋想象的羽翼,跨越时间的距离,以今年为轴心,贯串去年和明年,刻画了梅花,也刻画了自己,写去年之梅,更是为了突显自己的孤独,“香篝熏素被”写美的傲霜香如故,何尝不是自己的自况呢?未来的梅花也何尝不是自己的写照呢?《玉林词选》云:“愚谓此词为梅词第一。总是见官迹无常,情怀落寞耳,忽借梅花以写,意超而思永。言梅犹是旧风情,而人则离合无常。”[8]通篇人花一体,借景抒情,表现人们对梅花喜爱的同时将自己心中那种唏嘘不已的感情娓娓叙出,情景相生,写得纡徐反复,构思巧妙,委婉曲折,细针密线,很耐人寻味。不愧为精美之作。

  就此看来,梅的美,不只在其形、在其花、在其香更在其精神、其品质。她的冷艳幽香、卓尔玉立的形象,让周邦彦观照自身;她的高洁、孤傲、劲节凌寒的气质,正是周邦彦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同时将自己的身世之感融入其中。

  (三)荷花

  “荷”,睡莲科,又名“莲”,也叫“芙蓉”,在历来的文学作品中多有对“荷”的歌咏,“荷”以她独特的形态和高贵的品质赢得了众多文学家的钟爱,使她在文学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历代文学家对“荷”的描绘甚多。如金代词人蔡松年在《鹧鸪天赏荷》来咏荷花:“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这一意象在周邦彦的词中出现也较多。“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读后使人马上联想到雨后荷花的情景,荷叶被雨水冲洗干净,晶莹剔透可爱至极,“举”为炼字,将荷花在雨后那种亭亭玉立于水面,在风中轻轻摇曳的形象清晰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连王国维也不禁赞赏“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14]

  《侧犯》则带着词家淡淡的惆怅,回忆越州景色之美:“暮霞霁雨,小莲出水红妆靓。”美景依旧,而“金环皓腕”的美丽的酒家女不知如今流落何方,只留下“烟锁漠漠,藻池苔井”,惆怅顿生。“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鹤冲天》)隐括“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谢脁的《游东田》),将心情闲适的抒情主人公融入那“无我之境”的画面,幽静之画也因荷动而呈现一种动态美。

  (四)蔷薇花

  蔷薇,似玫瑰,花红色,色艳,而花开早,味香,据说用蔷薇水洒衣,经岁香不歇。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蔷薇花飞也预示着春去无踪迹,开宋词书写蔷薇花先河。周邦彦接过薪火,续写其代表代表作《六丑》(蔷薇谢后作):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这首《六丑·蔷薇谢后作》,王国维评之“言情体物,穷极工巧”。[11]作者借“惜花惜春”寄寓主体自我强烈的情感、意绪:“十三字千回百折,千锤百炼,以下如鹏羽白逝。不说人惜花,却说花恋人,不从无花惜春却从有花惜春,不从已簪之残英,偏惜欲去之断红”[12]。“怜惜”二字,交织着作者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而产生的惋惜之情和主体自我身世之感、眷恋旧情的落寞之怀。“为问家何在”通过自问自答:叶来狂风暴雨,蔷薇花像楚王宫里的美人被摧残凋落净尽了!问得急,问得快,如果说李清照得“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为花事阑珊而伤心,从与语气上来讲,仍有揣测成分的话,,周词用朝夕心情惴惴的美人作比,情绪沉重多了。故陈廷焯评此词云:“下文(‘夜来风雨’以下)反复缠绵,更不纠缠一句,却满纸是羁愁抑郁,且有许多不敢说处;言中有物,吞吐尽致。[13]“钗钿堕处遗香泽”、“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之类词句,一个佳人仿佛伫立眼前,整个画面都映在读者眼底,蔷薇的行动、情意都在留恋身旁的过客,更体现出作者与众不同的审美视角。

  周邦彦构造了一个贵妍多姿的花世界:他用一支画笔画下了别具风情、风韵、风度的梅花、梨花、蔷薇花荷花等等,给我们带来了不尽的审美享受,同时也使他的词作有了无尽的蕴意,这是符合词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了词人的人格和情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