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汤沟镇打人事件:吴碧霞:找回对艺术最本初的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7:55:28
吴碧霞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吴碧霞是中国声乐界的传奇。

  她打破了“西洋唱法”和“民族唱法”不可跨界的观念,成为首位在中国民族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集于一身并获得最高国际奖项的歌唱家,被业界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

  自2000年起,她曾先后荣获多次重要的国际声乐比赛大奖,并在国内外举行了近30余场个人独唱音乐会,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受到了音乐界和国际社会的极高评价。外媒曾如此评价她:“天上传来的声音”、“让世界惊叹的声音”,“来自东方的声乐天使”。

  一切的光环,都源于她对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艺术像一颗明珠挂在天上,每个人都想把它摘下来,甚至不惜花费一生的代价。但我们心里都非常清楚,即使付出了一生的时间和努力,也永远不可能将其摘下。但我们还是愿意执着地走完这条路,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中西合璧”的音乐梦

  吴碧霞出生在湖南常德一个热爱音乐的家庭,父亲是花鼓剧团团长。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她从小就对音乐有很高的悟性,一首歌听过一两次就能记住,听到一个声音,就好像能在眼睛里看到它的形象和色彩。

  少年时代,吴碧霞就开始凭借出色的嗓音和表演能力,在歌唱比赛中锋芒渐露。12岁那年,吴碧霞在民族宫大剧院演出,以清澈纯美的嗓音生动地演绎了一曲《一个美丽的传说》,征服了台下所有的观众。吴碧霞仍记得,“在演唱过程中,台下鼓了12次掌,我高兴坏了,也完全放开了,都忘了自己是站在台上表演,大笑起来,把台下观众都逗笑了。”

  1990年,吴碧霞以专业课和文化课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之后,又顺利地被保送入中国音乐学院,从附中到大学本科毕业,师从邹文琴教授学习声乐。邹文琴教授为吴碧霞打开了一扇西洋歌剧的美丽窗户。虽然吴碧霞学习的是民族唱法,但邹老师为了让她开阔视野,增进歌唱能力,也让她尝试演唱一些外国作品,比如《紫罗兰》《你知道吗?好妈妈》《夜莺》等。

  1998年,正逢吴碧霞大学即将毕业之际,美国马里兰大学声乐系卡门教授来中国音乐学院讲学。吴碧霞清晰地记得,“当时我为她演唱了一首《茶花女》的咏叹调,唱完之后,她很激动,一下子就把我抱起来了,说我天生就应该唱歌剧,并愿意为我提供全额奖学金,让我到美国读硕士。”然而,经过冷静地思考,吴碧霞还是决定留在国内学习,但她从此坚定了系统学习美声唱法的决心。

  毕业后,吴碧霞又被保送到研究生部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金铁霖教授。当金教授问她想如何发展时,吴碧霞说她想系统地学习外国作品的演唱。于是,在老师的支持下,吴碧霞跨校拜了中央音乐学院著名声乐教授郭淑珍为师。

  一个已经学得很好的民歌手,要开始系统学习美声唱法,是个很有挑战的课题。吴碧霞自己也有很大的心理障碍。最难的就是,如果学了美声,却连民歌也唱不好了怎么办?会不会弄得四不像?毕竟,中西兼修还没有成功的先例。于是,在系统学习美声唱法开始时,吴碧霞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三年之内有机会参加一次国际声乐比赛的话,就算自己没白学。


  找回对艺术最本初的爱

  吴碧霞抓紧每分每秒,努力学习。没想到机会来得竟那么快。

  2000年3月,上海举办每两年一次的国际声乐全国选拔赛,在郭淑珍教授的鼓励下,吴碧霞没有犹豫,立刻报名参加。由于当时深入学习外国作品的时间短,对于进入到这样一个国际大平台上参加比赛,她既兴奋又有压力。然而,执着的种子早已在她心里埋下:既然决定做了,就一定要全力以赴。

  “当时,我的使命就是展示我自己,我很轻松和坦然,没有给自己过多的压力。”吴碧霞说,“比赛的过程中需要演唱十几首作品,一轮一轮往下刷人,任何一首作品唱不好都不可能进入下一轮的比赛。”

  给吴碧霞留下印象很深的是,在2000年11月在广州举行的第一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中,演唱的一首参赛歌曲《枫桥夜泊》。比赛前一个月,她刚开始张嘴唱这首歌时,效果并不能让自己满意。后来,她反复吟诵诗词,希望对这首作品有更深的理解,通过韵律找气口和重音。她明白,如果唱歌找不到着力点,就会像飞机无法着陆,没有航线地乱飞,最终只能因油耗尽而掉下来。经过反复吟诵,她最终将所有呼吸的点、强调的音、音乐的韵律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达到一致。“有了这样的酝酿过程,比赛时我唱起来特别有感觉、特别自信,每个音都踏踏实实地落在观众面前。”

  最终,吴碧霞凭借自己出色的演出获得了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的第一名和最佳中国作品演唱奖。当评委宣布结果时,吴碧霞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这次比赛对她来说极具挑战性,她从未想过能够一举夺冠。那一刻,她禁不住潸然泪下。

  紧接着,她奔赴西班牙参加第八届西班牙毕尔巴鄂国际声乐比赛。在没有一位中国评委的情况下,夺得第一名。之后两年,她又在第四届波兰玛纽什科国际声乐比赛,以及堪称音乐界的“奥林匹克”的第十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中接连获奖。

  光环的背后,往往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参加国际比赛,要求选手必须能够演唱多种语言的外国作品,包括意大利语、德语、法语、俄语……为了能掌握好每一种语言,吴碧霞每天早晨刚一睁眼,第一件事就是读单词。词汇书随时跟着吴碧霞走到任何地方,每隔半小时她就大声朗读一次。不管春夏秋冬,甚至是拜年的时候,她都会抽出时间练习。在别人眼里,吴碧霞的学习很辛苦,可她自己却不以为然。每当她练熟了一部作品,或者是攻克了作品中最难部分的时候,她就会觉得无比快乐。

  吴碧霞的脱颖而出无疑为中国的声乐界丢下了一颗炸弹。国际比赛中的获奖使更多的人认识了她,她的专辑也一再出版。自2000年起,她已在国内外举行了40余场个人独唱音乐会。中国声乐界也针对她的唱法提出了“吴碧霞现象”。横跨中国民族和西洋美声两个领域的她已然成为声乐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使她成为让人刮目相看、不可替代的吴碧霞。 

  尽管由外界引起的“吴碧霞热”久久不能退烧,吴碧霞自身却渐渐沉静下来,开始不断审视自己。忙碌的生活,附加的名利给她带来了很多压力和烦恼。艺术是自由的,需要清新、宽松、快乐的环境。于是,她决定去美国进修,找回对艺术最本初的爱。

  2006年,吴碧霞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奔赴美国著名的茱莉亚音乐学院和马里兰大学音乐学院学习,开始了她的留学生涯。


  回归自然的演唱

  在美国陌生的环境里,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褪去了所有的光环,吴碧霞感觉很轻松。她远离了社会的喧嚣和人为的压力,回归到自然人的状态。天当被,地当床,心当镜子,她静静地感受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吴碧霞注意到,美国教授的教学方式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天性。他们上课时,更像大孩子带着小孩子玩,气氛轻松愉悦。但当他们面对音乐作品的时候,又非常专注严谨,使人感到音乐是一位无形的朋友,与人可以沟通交心。尽管学生们声音条件、演唱水平、音乐悟性参差不齐,但每个人都积极阳光、充满自信,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次进步。吴碧霞记得,在茱莉亚音乐学院参加歌剧彩排的时候,观众可以随便进场,席地而坐,安静、真诚地欣赏表演。而演员们个个也都很认真投入,努力演好每一个细节,让人感受不到这仅仅是一场彩排。这使她很受触动。

  留学期间,有一个人对吴碧霞影响至深。她就是当年到中国音乐学院讲学的马里兰大学的卡门教授。虽然已经相隔十年,但再次重逢时,这位已经年过花甲的教授对当年的一幕幕仍然记忆犹新,像讲故事一样告诉她身边所有的朋友听。逢人便开心地介绍,“这是吴碧霞,来自中国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卡门教授给了吴碧霞很多艺术上的指导。“比如《木偶之歌》,我去美国之前也在音乐会上唱过,是以中国人的立场努力学唱西洋方式,特使劲儿。我感觉自己当时就是一个快生锈的机器,头顶压着一个盖子而冲不破,而卡门教授帮我打开了盖子,给了我一滴润滑油,让我越转越快,上了一个大台阶。我开始扔掉自己刻意吸收、获取的,而努力地释放与生俱来的。在一次演出中,我以全新的心态和动作来演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给了我很大鼓励,是我的一个突破点,让我懂得了唱美声不用装,是生活、文化的流露。”

  在吴碧霞即将离开美国的时候,卡门教授在家中特意为她举办了一次派对,并让她演唱给大家听。当她唱完一曲《小河淌水》后,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他们觉得中国音乐太美了。吴碧霞永远不会忘记,那时的空气里充满了温馨与祥和,大家都很友好,当她演唱完,所有人都过来说感谢,仿佛大家在共享生命中的美好。这让人感到自己的付出是有回报的,而这种回报比金钱更有价值。吴碧霞感受到,用心的艺术比高超的技艺更难能可贵。高超的技艺只能让人惊讶,而用心的艺术是能让人感动。

  “在国外受到的熏陶,让我看到了自己最本初的那些理想,让我更加快乐起来,更加懂得了那种成熟之后对艺术的爱。我了解了自己,也懂得了社会,懂得了歌唱对于我的意义。这使我在后来演唱的时候更加趋于自然。”


  “抓住快乐,人生才有价值”

  2008年10月,吴碧霞学成归国。

  12月14日,吴碧霞受邀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举办了归国独唱音乐会,由此成为首位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独唱音乐会的中国歌唱家。

  音乐会上,人们发现,吴碧霞变得更加自信和沉稳。

  她时而用娇俏流盼的眼神及纯净甜美的音色演绎民歌中的少女,时而深情而又激昂地演唱《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时而又用稚趣的动作、惊奇的表情塑造《木偶之歌》里可爱的小木偶……人们感受到,吴碧霞的声音已经修炼至更加纯净晶莹的境地,展现出“民美声”唱法独特的魅力。吴碧霞再一次用行动证明了她的成功。

  吴碧霞认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对她来说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演唱过程中,她甚至感觉到一种自然的回归。“我们学习歌唱方法,学得太多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束缚感,这也是我一直想要挣脱的东西。原来我常常会想:现在我正在唱民歌,或者现在我正在唱美声。实际上这种不断在你脑海里强调的观念,已经成为一种束缚在捆绑着你,阻碍你往前走。”在她看来,歌唱方法只有一种,就是通畅、舒服、灵活自如,并不需要去区分到底是民歌还是美声。

  吴碧霞说,她一定会坚持将“中西合璧”的艺术之路走下去。一方面,她会学习传统民歌、戏曲,挖掘传统素材。因为曲艺、戏曲有特别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好的京剧演员演唱方式非常科学,她很有兴趣去深入学习、研究、借鉴。另一方面,她也很期待外国作品的丰富技巧与中国传统风格韵味相结合的创作作品。她希望再给自己20年的时间,多在舞台演出,走得更远。

  “当我站在舞台上,音乐是与人分享的幸福;当我坐在教室里,面对我的学生,音乐是一门充满无穷生命奥秘的科学。音乐是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还有很多其他内容。我也希望当母亲。到那时,我应该能更加放松身心,更懂得快乐的根本。只有抓住快乐,人生才有价值。”

(转自http://www.youth.cn/zhen/tp/201102/t20110202_14754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