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多少分能过:逸心养亲话怡园——漫谈怡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37:22

[主题] 逸心养亲话怡园——漫谈怡园

[主讲] 郭明友

[时间] 2011年3月6日

[正文内容] [文档下载]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一起闲谈怡园,关于怡园的漫谈我把它的标题定为逸心养亲话怡园,这主要来自于怡园的第一代主人顾文彬。顾文彬与他的儿子顾承在书信交流过程中给怡园定了名。怡园的面积这个大家都很清楚,0.6公顷合9亩,建于1874年前后经历八年,耗资20万银元,这些都是有案可查的。这个园子在私家园林中是非常晚的,所以它的资料很多都很清晰,第一代主人顾文彬,前后在这个园子中顾氏家族沿续了四代主人,明代的造园大师计成曾经说过:造园子一定要找到一个能主之人,能够主持修造的,我们今天称之为设计,古人称能主事。首先顾文彬肯定是,他的第三个儿子顾承、顾乐泉肯定也是,因为当时顾文彬并不在家中,父子书信商讨造园方案,而园景的规划主要来自于任阜长,还有两个大画家程庭鹭、王石香等,所以可以看出,虽然这个园子造在晚清,一直延续到民国,这个园子之所以能成为名园,很重要的一个根源在于它延续了苏州园林造园一定要有顶级的艺术大师进行整体规划这样一个传统,所以它才会成为比较晚而又能成为经典的一个私家园林,在施工当中姚承祖和龚锦如都是在工艺方面顶级的人物。
  怡园的造园它的顺序在我们现有的文献当中也比较清楚,园主顾文彬先是在园西营造了春荫义庄(祠堂),然后义庄南隔尚书里与顾氏住宅隔巷相对,然后以这个为起点向东沿伸造了画舫斋、藕香榭以及中部假山水,最后向东扩建至护龙街,即今人民路,营造了石舫、琴馆、拜石轩,以及四时潇洒亭、玉延亭等院落式园林建筑区域。关于造园的顺序最清楚的就是俞樾《怡园记》,在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当初顾氏家族虽然很丰雅,但也未能免俗,园子大门的选择还是遵循了最常见的范式,朝向南,而且也在它的早期那块土地规划当中的东南位,也就是八卦当中的巽位。大家都知道巽位是八卦当中的风的位置,可以增加老百姓的财产。
  关于园的主题,刚才我已经讲过,从顾文彬的书信中就透露出信息,就是颐性养寿。另外关于怡园现在有一种解释就是兄弟怡怡,但是从这个园子的历史来看我觉得颐性养寿更合适一些,兄弟怡怡不是太明显。这个园子非常本份也很传统,为什么呢?因为在江南这块土地上私家园林的建造有三大传统主题,一是耕隐,就是说这个世道我也不管你是清还是浊,我不跟你玩了,我回家种田了,这个最集中的时间表现在明代初年,宁可被杀头,也不肯去做官。第二个是孝亲,第三个就是怡情,可以自怡也可以娱友。超出这三大主题之外也有,比如说狂欢、炫富等,但它不代表苏州园林的主流。
  这个园子的整体总体空间布局是以中部水池为全园中心,环以假山、亭榭楼台,点缀花木,其东西边界处皆以游廊为分界,其中东部为复廊,复廊以东为园林的东部,以庭园建筑为主,据说是吴宽“复园”旧址,并有“玉延亭”,
  这样的吴宽园居中建筑的曾经名称。我查了很多资料,其实吴宽没有复园,玉延亭也不在这里,这是后人加上去的,这一说法最早来自于晚清,这是有问题的。西部为祠堂区,是最早的建筑,与中部以游廊分隔。
  怡园名字很好听不仅读起来顺口,而且让人听着就很舒服,所以怡园的名字在文献中可以查到很多,1、龚诩撰《野古集》卷下:题周豫怡园选二;2、胡应麟《少室山房集》巻115《报刘君东》;3、王士祯《居易录》卷3,朱彝尊《曝书亭集》巻10,大学士张英《文端集》巻35;4、查慎行《敬业堂诗集》卷17;5、潍坊自怡园,原名南松园,位于潍城区西园街与怡园路交叉路口西南角,是潍坊著名的园林之一。自怡园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占地九十九亩。
  下面我们言归正传还是讲姑苏怡园,谈什么,话雅逸,苏州晚清顾氏怡园的最大特色就是集萃,客观上这是由于其造园时代较晚,具备了完全的集萃之基础,集众家之长,主观上则是顾氏家族四代主人都是深厚、高雅、有超俗文化修养的人。集萃、精雅特质的主要表现在诗词琴瑟、石梅书画、建筑设计。
  第一部分:诗词琴瑟
  园主顾文彬(子山)善书法、工词章、嗜收藏,他的园子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园林中所有的对联几乎都出自于他之手,他从历代雅词雅诗中集萃而成,编集成《眉绿楼词联》一书,由当时书法家分写,这是苏州及国内其他地方的园林中所无的文化特征。
  原由住宅入园,门在园的东南角,与网师园、拙政园等的园门位置相同,符合传统风水观念。俞樾《怡园记》,则由西向东,以建筑先后次序安排游观路线:“入园有一轩,庭植牡丹,署曰:‘看到子孙。” 即家祠“湛露堂”。1968年新建园门在东北角,紧邻人民路,且在外墙上凿几孔漏窗,尽管漏窗很高,不影响启寇防盗,但明显违背了苏州园林“以偏为胜”的取静法则。今天游园即由此进入。
  进门迎面一墙白壁,篆书“怡园”两字,翠竹、山茶、石笋掩映,俨如一幅以白墙当纸、花石为绘的立体画,看着赏心悦目。走进月洞门,有一小竹林,有“旧家三径竹千竿”这样的诗句,折南入东部小院,庭院以翠竹立意,小竹林中有“天眼井”,旧时春秋佳日,二三知己,席坐泉畔,折松枝煮佳茗,饶有古风。依南墙玉延亭,亭额有行书跋曰:“艮庵主人雅志林壑,宦退后于居室之偏,明吴尚书复园故址为怡园。既更拓园,东地筑小亭,割地植竹,仍复园旧榜曰玉延。主人友竹不俗,竹庇主人不孤。万竿戛玉,一笠延秋,洒然清风。不学涪翁咒笋已。壬午(1882)孟夏萧山汤纪尚谨署。”这里和各位交待一下,玉延亭在吴宽的北京的园子里,所以这里是搞错了。玉延亭延续了黄庭坚骂竹的意思“几日怜槐已著花,一心咒笋莫成竹。”院子中有一天眼井,也可称天眼泉。主人以竹为友,清高不俗,竹子伴着主人也不感到孤单。风吹竹林,声音清脆悦耳,一顶笠帽招来爽气,清凉的风洒然而至。这就是“玉延”的涵意。苏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为清高有节的象征。园主在此,与朋友饮酒、咏诗、烹茶、写文章,谈说知心话,欣赏那翠竹的玲珑潇洒。苏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为清高有节的象征。园主在此,与朋友饮酒、咏诗、烹茶、写文章,谈说知心话,欣赏那翠竹的玲珑潇洒。
  院落西北角有留客处,是接待客人的地方,旁边是六柱四角方亭,北向庭院开敞,南有曲廊连接玉延亭,亭名取“四时潇洒亭”。四时潇洒还是喻言,潇洒,指竹子姿致清雅,风摇碎玉,潇洒可爱。意谓此亭四季均可观赏清高脱俗的竹子。整个院落主题非常清新,如果给这个院落式的空间进行主题概括的话,那么可以用两个字,洒脱。接下来我们来看它的词碑,亭背砖刻书法家吴云书“隔尘”,已经够洒脱了但是还有尘埃,再隔一隔,隔断世俗风尘,通向超尘脱俗境界。亭为曲廊东部之端,接下来进入毫无尘心的慈悲之地:白石精舍。今天很多导游或是书面介绍,都说白石精舍里面全是用白石作为装饰性的材料来造的一座房子,其实这四个字暗含很多意思。精舍是什么?精舍其实就是炼佛修行的地方。所以这里是主人寄托慈悲之心的地方。另外这个建筑的造型很别致,它是船型的,与西面画舫斋成对向行舟,在中国文化中船型建筑含义非常丰富,这是一艘渡人之船,慈悲之地。室北天井有湖石假山,点缀天竹、腊梅,微风吹拂,枝叶摇曳,满室飘香,雅致而别有情趣。精舍中是郑板桥的题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很通俗。
  出了精舍直接对接的就是复廊之北端,锁绿轩。锁绿轩取杜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它小屋子门开往西,在苏州园林中也是比较少见的。杨鸿勋先生十分称赞此轩的建筑和环境设计,它放弃南向,而朝西开窗;窗前一片竹林,午后阳光透过竹林,洒入轩内,造成一种朦胧的绿色,绿意温柔,轩内空间充满了诗意。锁绿轩外面为蕉石小景,芭蕉数本,翠竹几枝一石峰掩其中名为承露茎。出了锁绿轩有一月洞门名为迎风,透过迎风月洞门,即为西部山水景色,假山献翠,池水涵碧,桃柳新绿,令人心清神爽。循廊南行,中有半亭“玉虹”,为陆凤墀书——过云楼石刻,皆其一人所刻。陆氏题记云:“亭上玉虹腰冷”,吴梦窗词句也。此亭半倚廊腰,半临槛曲,怡园主人撷取“玉虹”二字名之。顾文彬集周密词为对联“曲砌虚庭,玉影半分秋月;联诗换酒,夜深醉踏长虹。”吴文英写垂虹桥上的垂虹亭词“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宋陆游有“落涧奔泉舞玉虹”诗句,故玉虹二字意味着落涧奔泉的意境。另外,从园主的集联中,还可以看出此亭原设计为桥亭,下藏水脉。
  继续往前走,曲廊东部建筑区为坡仙琴馆和岁寒草庐南北相对,中隔庭院,西侧以复廊与西部相隔。听琴拜石三益友,是这里的主题。坡仙琴馆为吴云书额,款曰:艮庵主人以哲嗣乐泉茂才工病,思有以陶养其性情,使之学习。乐泉顿悟,不数月指法精进。一日,客持古琴求售,试之声清越,审其款识,乃元祐四年东坡居士监制,一时吴中知音皆诧为奇遇。艮庵喜,名其斋曰“坡仙琴馆”,属予书之,并叙其缘起。同治八年退楼弟吴云。
  东坡,后人称他坡仙,他是封建帝制社会里“三教合流”的典范人物,我概括他为一个热情浪漫、放任风流的诗人,散淡的书画高手,一个崇道德、精理学,而又天真重情的才子,一个在政治丛林中一生也没有长大成熟的孤独漂泊者。园主顾氏曾在此室悬挂过苏轼的“玉涧流泉”古琴,并供奉苏轼之像,以示敬仰。既有风雅之意,又可催发思古幽情,故以名馆。在顾文彬的哭三子乐全中提到:“筑屋藏琴宝大苏,峨冠博带象新摹。一僮手捧焦桐侍,窠臼全翻笠履图。”旧有联曰:“素壁有琴藏太古,虚窗留月坐清宵”。怡园的最高雅这处也就在这个琴馆。
  琴馆西侧即石听琴室,室内琴桌上放着琴砖,园主顾文彬之子顾承在此“抱素琴独向,绮窗学弄”,清翁方纲书额。顾氏有跋云:“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少文抚琴,众山响应,琴固灵物,石亦非顽。儿子承于坡仙琴馆,操缦学弄,庭中石丈有如伛偻老人作俯首听琴状,殆不能言而能听者耶!潭溪学士(即翁方纲)此额情景宛合,先得我心者。急付手民以榜我庐。光绪二年,岁次丙子季冬之月,怡园主人识。”馆外栽有梧桐树,梧桐枝绿干滑,宛如碧玉。梧桐亦能舞秋风,相传为凤凰所栖之树,据说音律就是得凤和凰的鸣叫声启发而来。另外,梧桐也是古琴主要材质。从元朝末期到明清,在私家园林中种梧桐已经成了常识。
  古人说,同利为朋,同道(志)为友,同心为知。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音实难知,知实难逢,千载其一乎?”
  1919年,著名琴士叶璋伯,寓居吴门。与怡园主人顾鹤逸结为金兰知交,是年八月,以坡仙之琴和藕香榭为中心,怡园举办了著名的古琴雅会。受邀与会的名人有吴浸阳、陈墨泉、郭诚斋、吴昌硕等当时名家33人。此后,怡园琴馆中便成为吴门琴会雅集的最重要场所。参考诸家瑜《92年前的怡园琴会》一文及叶璋伯(发起人)的《怡园会琴纪实》一书。
  第二部分:石梅书画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造园林一定要有石,石头让的人品格更加古雅,古朴,古拙,水让人的思绪更远,让我们的眼界更开阔,所以这两个东西最不可少。拜石轩取自米芾拜石的故事,“唤钱为兄真可怜,唤石作兄无乃贤。”据说,米芾(元章)爱石成癖,他在任濡须郡守时,听说有怪石,即命移至州治,为燕游之玩。石至而惊,马上命设席,拜于庭下,说:“我想见石兄二十年了” 。
  拜石轩南面天井遍植松柏、冬青、老梅、山茶、方竹等,皆为经冬不凋、四季常青花木,暗喻抱节自守的坚贞风骨,故轩北面取《论语?子罕》之句名“岁寒草庐” 。这里的主题我们可以用另外两个字,坚贞。这个小院向西有个月洞门,上面是沿月,也叫邀月,出了这个门就是梅圃。循复廊南行至南端折向西有南雪亭,为卷棚顶四角方亭,贝叶和宝瓶洞窗,东邻岁寒草庐,南为梅林一片,早春时节,梅林清影萧疏,寒香阵阵,小径铺满梅花,境清意绝。亭之名取杜甫《又雪》:“南雪不到地,青崖粘未消。”和梅圃的主题完全形成合一。
  承南宋潘庭坚约社友于南雪亭梅花下聚饮本事,写盛宴宾客,观赏梅花和烧茶品茗。
  可自怡斋又叫梅花厅事、藕香榭,是园林区中核心的厅堂,一般作为会客的主厅。池南以“可自怡斋” 为中心,原有顾鹤逸手书隶书匾额“可自怡斋”,取顾文彬“在我则可自怡”意。取自于梁时陶弘景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由香山帮营造大师姚承祖(1866-1939)的设计修建。他是苏州鲁班会会长,不仅有丰富的营造经验,而且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总结。其著作《营造法原》被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誉为“南方中国建筑之唯一宝典”,具有科学和艺术的双重价值。
  轩南花台以东即是梅圃,花时锦绣参差,为早春赏梅佳处。今南半厅悬许宝骙补书“梅花厅事”额。下面是谢孝思先生写的《怡园记》。这里面的装修装饰和配的作品的非常讲究的,北半厅匾额“藕香榭”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顾廷龙书,抱柱联是司空图的文句,配有郑板桥的画。说到书和画,在玉虹亭内壁嵌有元吴镇画竹石刻三方,这些都是难得之物。
  过云楼是藏书楼,顾文彬、子乐全、孙鹤逸均为书画家,祖孙三代不惜重金收藏历代名家书画、珍真古籍。过云楼名闻江南。今嵌在苏州文庙东碑廊的《过云楼集帖》,就是在过云楼收藏的五十多种历代名人书法中精选出来的书法精品。在怡园的走廊中有95块书法的精品,称怡园法贴,廊壁上嵌有王羲之、怀素、米芾等名家法帖。这里的廊壁上嵌有王羲之“玉枕”《兰亭集序》,是怡园最为珍贵的墨宝。相传王羲之《兰亭集序》墨迹已为唐太宗殉葬。宋代的贾似道得到与真迹无二的用纸蒙在墨迹上的摹本,由工匠王用和花了一年时间精心镌刻在玉枕上,从而保存了王羲之真迹。今墙壁上嵌刻的玉枕《兰亭集序》石刻,就是根据宋拓本钩摹复刻的。
  顾文彬工书,其子顾承、其孙顾鹤逸、曾孙顾公雄、公硕,均雅擅词章书画,怡园因是多雅会——画集、诗会、曲会、花会、琴会等,极一时之盛。光绪二十一年(1895)顾鹤逸与吴大澂、陆廉夫、王同愈等书画家创“怡园画集”,参加者还有画家顾若波、金心兰、吴昌硕、费念慈、倪墨耕、郑文焯、吴秋农、翁绶祺等人,共十二人。他们每月聚会三次,“研讨六法,切磋艺事”,观赏鉴定名人墨迹、文物古玩,或当场挥毫作画。外地书画家纷纷慕名而至。顾鹤逸故世以后,其从子山水画家顾彦平追幕前人业迹,于1931年春又重新组织了“怡园画社”,参加的有二十三名著名画家,成为艺林美谈。
  第三部分:建筑之雅
  怡园西部以东西狭长的水池为中心,水面向西蜿蜒成溪,以桥分割成三片水面和尾水。围绕中心水域,园林造景对苏州其他早先园林成功范例进行了全面的效仿与模拟。池北的假山、溶洞、涧壑、石梁皆效法环秀山庄;也有狮子林的影子;园林理水的水面分割、形态设计、源流处理,皆效法网师园彩霞池;而西部林壑山涧又有点像拙政园;水面曲桥设计效法环秀山庄;画舫斋取法于拙政园的香洲;复廊取法于沧浪亭。这些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成功之处,但也是它后来让人批评的地方,没有自己的个性。
  复廊仿沧浪,用四个字概括园林中设计廊的目的和意义,“隔、借、游、引”,东西两部之间用复廊东西相隔,复廊粉墙上凿有一孔孔花窗,多变的造型,精美的纹饰,犹如墙之眉眼,使之顾盼有姿,既可使平直的墙面产生变化,又因不同光影的照射,使花窗的投影犹如在白粉墙上绘就的一幅幅斑驳陆离、变幻不定的水墨画,美不胜收。复廊南起南雪亭,北止锁绿轩,蜿蜒30余米,成为一幅幅山水画卷。
  湖石假山与溶洞仿环秀山庄与狮子林,怡园在建园时收买了三个废园的湖石,经叠石名匠龚锦如加工堆叠,所以,园中堂周、池畔、花台边多置佳石,且姿态优美,玲珑剔透,成为该园一大特色。池北假山纯为湖石垒砌,乃顾子山心营手划而成,据说当年顾子山曾住在环秀山庄半个月。下有山洞,上列峰石和亭,登山道蜿蜒崎岖,穿云溶洞,峰回路转,多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悬念与机趣。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金粟亭,周围种了很多桂花,可以一边闻着桂花香气一边俯首看荷花池,已经有一点步入山林的味道了。由金粟联想到佛经中净名大士的号金粟如来,和上清境宫阙蕊珠宫中的群仙。亭周峰石林立,环境幽美,景色萧疏,石穴、石钟乳的奇幽,颇富深山清幽之气。再往前走是小沧浪,园主顾文彬有《小沧浪》诗云:“濯足沧浪水,空亭发浩歌。屏风三叠翠,纤月挂藤罗。”亭后有三块大石并立如屏,镌“屏风三叠”四字,石上有款曰:“山谷老人题石语”。“山谷”即宋诗人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此石如屏风三叠,为怡园奇石之一。网师园主李鸿裔《题顾子山方伯怡园图》:“苏家饮马桥头水,君往水西我往东;一样沧浪草亭子,愧无三叠好屏风。”过了金粟亭就是听松,
  祝枝山撰书联:“竹月漫当局,松风如在弦。”以竹月为棋盘,松风当琴弦,从想象中获取最美的琴音,浪漫潇洒,心灵也获得了最大的自由,人仿佛已和自然同一,达到“物化”境界。从小沧浪上山左转进山洞,有石刻“慈云”, 即俞樾《怡园记》所说:“得一洞,有石天然如大士像,是曰慈云洞。洞中石桌石凳咸具,石乳下注磊磊然。”慈云洞边上是绛霞洞,洞外石刻“绛霞”,俞樾《怡园记》曰:“洞外多桃花,是曰绛霞洞。”桃花一片,象绛红色的云霞,故名。 
  出慈云洞便是抱绿湾北岸,“一泓澄绿,两峡崭岩,浸云壑水边春水;石磴飞梁,寒泉幽谷,似钴鉧潭西小潭”,抱绿湾为池水中部一段名称。此地画舫斋下的一股泉水,出慈云洞,蜿蜒穿石,潺潺而东成小溪,上覆古藤翠萝,满目皆翠,故名“抱绿”。从洞底暗处石缝只身侧行,盘旋而上,便可通至园中最高的山顶,上有亭如螺壳状发髻的“螺髻亭”。此亭六角攒尖,六面开敞,小巧精致,举手可触亭檐,位居假山峰峦之顶,状如乱峰之上的螺壳,合宋苏轼“乱峰螺髻出,绝涧陈云崩”诗意。亦可想象为美人头上的螺状发髻,亭周环以奇花艳葩,如美人拈花微笑,妩媚动人。沿廊西行到画舫斋,有清耦园主人沈秉成书“舫斋赖有小溪山”额。有曲园老人提:“碧磵之曲古松之阴”的篆书提额。旱船泊在山涧,此地一弯溪水,两旁崖岸参差,似处在深山幽涧之中。斋北旧时为“苍松数十株”的松林,缘溪种樱桃、紫薇、石榴、梅杏,四季都有花,落英缤纷,松荫满涧,为园中幽曲之地,给人以浓郁的山野气息。尾舱为两层楼,名“松籁阁”,重檐歇山卷棚顶,室内以八扇冰裂纹落地长窗与中舱隔开,窗上配嵌十六幅图画,左右墙壁开有六角形窗洞。
绕过画舫斋是面壁亭,再次点出佛家慈悲为怀的意思。按达摩的修行方法面壁顿悟。由藕香榭西行,有歇山顶小轩,颜“碧梧栖凤”额,设南向矮墙,北墙一排冰裂纹窗扇,窗外粉墙围合成小天井,原植一丛凤尾竹、梧桐树,交相掩映,情韵高远。轩南庭中边筑云墙,辟一月洞门,上嵌清何绍基书砖额“遯窟”、“窈窕”,遯同“遁”,为《易经》六十四卦之一,艮下乾上,遯为退避之意。洁身退隐,优游事外。“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即君子以远小人之门院,表示园主的品格。走过遯窟就是旧时月色,让人还旧。最西为一独立的封闭式小院,中为三间宽敞的大厅即顾氏家祠“湛露堂”,取《诗经?小雅?南湛》“湛湛露斯,匪阳不晞”意,意谓浓重的露水,没有阳光就不干,含有希望世泽久长之意。堂前牡丹台,堂北为竹林。
我们作一个小的总结,怡园在苏州诸园中筑之最晚,顾子山企图集苏州园林众妙于一园,沧浪亭复廊格局、环秀山庄假山叠置,乃至网师园的彩霞池、拙政园的香洲、狮子林的假山洞壑,都是该园模仿的对象。但因地制宜、略师其意注意不够,陈从周曾拟之为“清词”,传统词派的模仿而缺乏自己的个性。张家骥先生说:怡园山水园部分“景不少而境平浅,山林的清旷或幽邃意境不足。刘敦祯肯定了该园“力求吸收苏州各园的长处,如旱船、复廊、悬镜(面壁亭内)、假山、石室等,有集锦式的特点,庭院处理也较精炼”,也遗憾“作为全园重心的西部,山、池、建筑各部的比重过于平均,相互之间缺乏有力对比。园景内容,因欲求全,罗列较多,反而失却特色。结果,山比环秀山庄大而不见其雄奇,水比网师园广而不见其辽阔,是其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