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书店:地球运动知识整合及规律复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3:01:20
地球运动知识整合及规律复习(2009-07-29 05:35:34) 标签:正午太阳高度 晨昏线 太阳直射点 纬度 北半球 杂谈 分类:地理

地球运动知识整合及规律总结

一、日照图判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1.确定南北极(或南北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2.根据经纬线与晨昏线的几何关系,判断直射点的纬度或节气。
  (1)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或与纬线垂直),则此时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2)若晨昏线与某一纬线相切,如相切于70°S,且70°S以南出现极昼,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为极圈,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此时为二至日。
  3.时间计算的切入点:
  (1)根据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2)根据昼半球和夜半球: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3)根据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与正午经线相对的另一经线的地方时为O时或24时。
  (4)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或24时。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
  (1)经度位置的确定:
  ①地方时为12时经线的经度数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②平分昼半球经线的经度数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由以上可知,图1各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对应的经线为M经线,M经线的经度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2)纬度位置的确定:
  ①根据二分二至等特殊节气来确定: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0°。
  ②根据极昼极夜的范围来确定:太阳直射纬度与极昼极夜范围的最低纬度互余,如:若此时70°N以北是极昼现象,则此时太阳直射20°N;若此时70°N以北是极夜现象,则此时太阳直射20°S。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形成:如图2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推导:
  H=90°-∠B
  =90°-∠AOB
  =90°-(∠COB-∠COA)
  =90°-纬度差(即所求点和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3.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下面结合图3,看一下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3中D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3中C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3中E折线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图4中A。
  
  ②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图4中B。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图4中C。
  ④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小值。
  ⑤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每年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小值。
  (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①极点地区:在极昼期间,极点上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图5A)
  
  ②非极点地区: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如图5B)
  ③从全球范围看: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角为90°;从直射点开始,太阳高度向四周降低,呈同心圆分布;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例如太阳直射在15°N、60°W时,太阳高度的分布如图6所示。
  4.正午太阳高度(H)的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变形图。
  (2)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垂直物体的日影:cotH=影长/物体长度。
  (3)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倾角等于纬度差(即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4)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楼房间隔L和采光问题:
  
  ①L=楼高×cotH(H即当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如图7所不。
  ②在楼房布局时建议采用东北一西南走向或西北一东南走向。
  (5)有前檐的窗户与房顶之间距离L的设定:L=前檐长度×tanH。
  5.影子问题。
  (1)影子的朝向与光源的方向相反。
  (2)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变短——正午最短——变长——日落最长。(从理论上说晨昏线影子无限长)
  (3)正午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①北回归线以北: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终年南射,正午日影始终朝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6月22日达一年中最短,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长。
  ②南回归线以南: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终年北射,正午日影始终朝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长,6月22日达一年中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时,在南北回归线内,太阳有直射、南射和北射。正午日影有时无,有时向南,有时向北;长短由正午太阳高度确定。
  (4)极点:任何时候日影始终朝南或朝北(北极点朝南,南极点朝北),且日影长短无日变化。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1.晨昏线(圈)的运动。
  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运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以极点为中心,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来回摆动。
  (1)侧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AB为晨线,虚线为回归线和极圈,阴影为黑夜,如图8所示。
  
  (2)俯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AB为晨昏线(圈),虚线为北极圈,大圆为赤道,阴影部分为黑夜,如图9所示。
  
  (3)总结规律
  ①由于晨昏线把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晨昏线的摆动导致昼弧和夜弧的增长或缩短,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当晨昏线离开极点时,极点周围出现极昼或极夜,其极昼极夜范围是与晨昏线相切的那条纬线和极点之间的区域。
  ③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3月21日至9月23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
  2.昼夜长短变化的各时段分析。
  
  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方法:昼长(单位:小时)=白昼弧度数/15°,即在日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弧度数除以15°就是白昼的小时数。
  (2)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方法是:昼长=2×(12-日出时间)或昼长=2×(日落时间-12)。因为地方时正午12时总是会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等份(如图10所示)。
  
  (3)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如北纬40°地区的昼长是15时,那么南纬40°地区的夜长为15时。
  (4)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24时和O时。
  (5)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各为12时。

四、太阳周日视运动
  
  1.周日视运动规律。
  (1)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在正西方向落下。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在西北方向落下(极昼和极夜地区除外)。
  (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在西南方向落下(极昼和极夜地区除外)。
  2.根据下图(图11),比较甲、乙、丙三地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的异同点。
  
  (1)三地太阳视运动相同点是:太阳有时东升西落,有时东北升西北落,有时东南升西南落。
  (2)三地正午太阳位置的不同点是:甲地,有时太阳在头顶,有时在北方,有时在南方,说明甲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乙地,太阳终年在北方,说明乙地在南回归线以南;丙地,太阳终年在南方,说明丙地在北回归线以北

 

分享到新浪微博 阅读(62) 评论 (0)收藏(0)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已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