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tqb初级认证模拟题:中国富人层详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4:43:44
2000年10月15日      一、 脱颖而出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同志针对当时平均主义盛行的状况,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政府迅速制定了相应政策。从此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开始拉开。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先是农村中一批万元产脱颖而出,接着几十万元户、百万元户、千万元户,目前亿元户、几十亿元户也开始崭露头角。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注入了活力,但同时收入分配差距也逐步拉开,而且速度惊人。1995年中国人均创造国民生产总值4729元,被联合国及国际金融组织列为低收入国家,排名在第33位,但出现了改革前未有的高收入群体. 1994年中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27%,而最富有的20%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50.24%。

  这个差距已经超过美国。根据美国《商业周刊》1994年的报道,美国最穷的20%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4%,而最富有的20%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4.6%。

  如果以银行存款大体表示中国财富分配状况,那么中国的贫富差距与美国相比也毫不逊色。

  据美国官方1995年的统计,占美国1%的富人拥有全美40%的财富。而在当今的中国,有100万人左右的个人存款在100万元以上,以1995年末全国城乡居民存款总额3万亿元计算,仅占全国千分之一的这部分人却占有全国居民存款的三分之一!

  1994年,美国的《福布斯》杂志有名有姓地统计出中国大陆资产超过一个亿的有17人。四川某集团4兄弟拥有财富6亿元人民币;黑龙江某集团董事长拥有财富5亿元人民币;北京某公司经理被捕时,家中搜出现金100多万元,美金30多万元;山西一农民拥有3亿元人民币的资产。这仅仅是露富的富人,还有许多人不肯露富。

  《了望》周刊也曾载文指出:1993年全国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家庭有530万户,也就是说,每100户中就有2户进入高收入行列,估计全国已有3000万人进入富有阶层。他们虽然不到人口的3%,但私人存款却占了全国居民储蓄总额的40%。但是中国真的出现了新的所谓的有产阶级了吗?分析一下高收入群体的组成就可形成判断。

    二、淘金“梯队”

  据统计,中国城镇居民中10%的最高收入户与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收入的差距已由1990年的2.9倍,扩大到1995年的3.8倍。这些高收入阶层主要有:

  ——部分私营企业主。大陆的高收入群体中应首推私营企业主。根据全国工商联1993年的抽样调查,中国私营企业主家庭与企业平均拥有的财产为52.7万元,其中企业资产平均为32.3万元,家庭财产平均为20.4万元。私营企业主平均年收入为5万元。部分私营企业主高达数百万,个别的上千万。

  ——流通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公司等行业的职员。

  ——三资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的中方高级雇员,平均收入都大大高于平均数,已超过6600美元,高的可达数万美元。

  ——部分个体工商户,平均收入是全民所有制职工年均工资的3.5倍,少数年收入高达十几万、几十万元。

  ——少数企业经营承包者。在公有制企业,由于企业自主权扩大,权力集中到厂长、经理身上,分配模糊,“红包”、“回扣”盛行,加上企业转制,对经营者实行重奖,经营者(尤其是企业承包者、包工头)与生产者的收入差距迅速扩大,有的高达十几倍,几十倍,个别公司总经理年薪高达100多万元。

  ——部分股票证券经营者、房地产开发商,利用“炒股票”、“炒房地产” 、“炒产权”成为暴富,有的人年均收入十几万至几十万元,一些股票大户高达百万元、数百万元。

  ——某些人才紧缺、有特殊专业技术的特殊职业的从业人员,如律师、会计师、美容师、高级厨师、按摩师、运动员、演员、歌星、舞星、著名节目主持人、时装模特、经纪人、设计师、美术广告人员等,年收入也相当可观,几万至几十万不等。

  ——部分新办公司的负责人,年收入在万元至数十万元。

  ——清一色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家教队伍。其中包括数理化、文史地、各类乐器教师等。这部分人中兼职的居多,还包括一部分离休教师,他们的收入完全是现金,而且不须签字或开发票,也可以逃避上税,完全是净收入。这部分人的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而且有的只是牺牲每周2天的休息时间。

  ——经济学家、大学教授、讲师、管理部门的司局长、处长等从事非工作范畴的演讲队伍,收入也高得惊人。继歌星等成为高收入阶层以后,一些吃开口饭的专职人员也开始走穴。现在中国某些管理部门办班,一位处长讲课费一次也可突破1000元;有的著名经济学家,出场费也日见上涨,有时听说竟达10000元,赶上了歌星、舞星和球星。

  收入奇高、来路不当的人,其中包括卖淫、贩毒、贩卖人口等非法从事的行业者。

  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都是一些互不相干的社会阶层的组合,离形成一个新的阶级还相差甚远。

  三、八仙过海

  改革开放,鱼目混珠,高收入阶层获取高收入,各有妙招:

  ——自身素质较好,竞争能力较强者,能抓住机遇,以才智取胜。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分配制度的改革,社会成员的收入状况由原来主要取决于计划分配转向主要依据市场选择机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部分禀赋与竞争能力强的人脱颖而出。他们能抓住机遇,以个人才智取胜。

  这些人主要是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三资企业的中方高级职员等,他们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善于抓住时机,看准市场而取得较高的收入。作为一种制度的结果,他们取得高收入是合理的,至少在现阶段是合理的和合法的。

  ——不是个体竞争能力强,而是钻体制的空子。

  由于现阶段很多改革尚不到位,新旧体制严重摩擦,致使一部分人不是由市场竞争而是因某种制度而获取高收入,由于不平等的竞争条件与环境,致使某些人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之中炒批文、炒差价,不费吹灰之力大捞了一笔。这部分人的高收入不能说是非法的,但不合理。

  ——迎合改革大潮,抬高自身身价。

  一部分明星、歌星、运动员等借改革之春风,利用市场经济初期的市场空缺与混乱而提高自身价位,以出场费等漫天要价,迎合部分公众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巩固自己的地位的同时获得高额收入。

  据国家体改委分配司的资料,在营业性组织、组团演出和音像市场中,个体演员出场费一般为1500元,名演员为10000元左右,最高的有上百万元;时装模特出场费,一般在400-500元,国际获奖名模为1000元,高的更加含糊不清。歇舞、影视明星年收入少则十几万元至几十万元,高者可达百万元以上。对这部分人的高收入很难划清是否合理或合法。

  ——利用各种非法手段获取高收入。

  非法收入的成因一是体制存在大量漏洞,二是打击不力,致使某些社会成员能够以各种非法手段获取高额收入。谋取非法收入的手段多种多样,既有收取回扣、以权谋私、倒买倒卖、投机欺诈,也有制假贩假、走私贩私;既有挪用公款炒房地产,又有贪污、走私。比较普遍的是各种偷税漏税行为。这部分暴富的人是人们所痛恨的,被称为“红黄蓝白黑”。这些不择手段挣钱的人的所作所为,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道德风气败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资产收入的滚雪球效应。

  根据现有资料,80年代以来中国个人财产收入的增长极其迅猛,1993年比1985年增长了12.2倍,平均每年增长52.3%,且分布极不均匀。以金融资产(包括储蓄存款、各种有价证券和手持现金)为例,1994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为8064元,总额达1.8万亿元。

  资产分布的不平衡,导致了资产收入分布的不平衡。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贫困型居民家庭人均水平为平均数的11.3%,而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富豪型居民家庭的人均水平则是平均数的10.5倍,是贫困型家庭的93.3倍。

  富裕户靠生息资产带来的利息收入相当可观,据估计,占居民家庭总数40%的贫困、温饱型家庭所拥有的金额资产只占城镇居民全部金融资产的12%,人均年利息收入为61元;而占居民家庭总数9%的富裕、富豪型家庭所占的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却高达30%。人均年利息收入达5700元,比贫困、温饱型家庭多92倍。

  此外房地产占有者和其他财产占有者,通过租赁和出售也能获得巨大的利益。

  由此可见,富者愈富,穷者愈穷,有越演越烈之趋势。对于这部分人的高收入大多数人认为是合理合法的。

  ——行业垄断导致的高收入。

  高收入阶层从行业分析来看,主要集中于金融、保险以及受国家政策保护的行业。行业收入排序近年来几经调整,然而差距不断扩大。

  1978年收入最高的行业是电力、建筑、采掘等,而1994年收入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保险、房地产、社会服务业。

  1978年不同行业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的差距绝对数为458元,而1994年扩大为3238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52个行业的工资统计,1990年行业之间平均工资最高最低之比为2.7:1,1995年这一差距扩大到3.9:1。高收入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房地产、电力、煤气供应业、交通运输和邮电等垄断性行业。另外一些具有一定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收入水平也偏高。

  1995年,金融保险业职工的人均收入8197元,比最低的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高37%。如果加上工资外隐性收入及办公条件、住房、福利等方面的因素,差距就更为显著。

  对此,人们已经认识到“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绝非子虚乌有,因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毛泽东时代,所谓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神话不及 “砸了铁饭碗,捧起金饭碗”来得实惠。金融保险业的升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腐败收入屡禁不止。

  在近一个时期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腐败收入问题。当然这也是非法收入的一种,单单把它拿出来提,是因为这种收入是人民群众所最痛恨的。某些人利用了党和政府的信任,无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借公济私,为个人谋取高额收入。

  腐败收入主要是有权力的公职人员所为,他们或直接利用职权贪污、腐化、挥霍,或进行各种权钱交易。更有甚者结成“寻租联盟”,大肆侵吞和瓜分国有资产,敲诈、剥夺其他社会成员利益。

  腐败行为在经济上的后果是,每年直接落入以权谋私者个人手中的财物不低于1000亿元。而中国新建的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耗资为400亿元,中国最伟大的跨世纪工程——三峡工程的投资也不过1500亿元。也就是说,从1987年到1996年这一年间落入以权谋私者个人手中的财物,相当于可以新建25条“京九”铁路和近7个“三峡”工程。

  腐败的危害之大,真是触目惊心,它就像是蛀虫在不断地侵吞国家和人民的财产。

  四、把握机会

  据国务院某研究机构90年代初,对某地区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作过调查,全民所有制单位的约占0.4%,集体所有制单位的约占3.4%,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占96%。其中沿海多于内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多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究竟产生了多少暴发户,似乎没有人能做出确切的统计。但是,却有人精辟地总结出中国暴发户的五次发财机遇:

  第一次机遇:价格双轨。

  由于中国实行的是渐进式的改革,部分物价的渐进式放开出现了价格的差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财富漏斗,少数精明的商人看中了这一漏洞,不择手段地去猎取,曾有人计算过,仅1987年至1988年这两年,差价总额约有上万亿元,虽然调拔的物资大多数是公对公,但即使有1%的差价落进个人腰包,这个数字也很大。更何况,价格双轨制的存在并不仅仅是那两年。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员1991年测算,仅中国价格双轨制形成的物资、资金和外汇的价格落差每年就高达4000亿元左右,这一巨额资金的40%都落入各种“寻租者”手中,也就是说有1600亿元。假定其中20%落入以权谋私者手中便有320亿元。

  第二次机遇:利率差价。

  据调查,在通货膨胀明显高于银行利率的年份,企业很少有用真正的银行挂牌利率贷出款的,贷方只有用高于银行的挂牌利率才能得到贷款。那么,有人就专吃银行得到的利息与贷款者支付的利息之差。这个利率差有多大?

  目前,国家规定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为10%左右,而许多单位和个人在计划外得到的贷款,要支付25%的利率,利率差达15%。假设一年体制外循环贷款的规模为全部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的20%,则利率差可达2000亿元左右,相当于GNP的3.5%左右,如此造就多大规模的吃利率差价者可想而知。吃利率差价的至少得同金融机构的贷款系统有密切的关系或更直接的就是他们的成员。

  第三次机遇:房地产批租。

  在房地产问题上,改革初期,由于各级官员在决定批不批,批给谁,什么价钱的问题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于是,有些人或以较小的代价或通过各种关系,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了土地批租权,然后,一旦时机成熟,再以更高的价格转租给他人,从中获取高额利润。房地产越炒越热,有的土地竟炒到原始批租价的数十倍,一倒手之间,便获利数十万、上百万。

  1994年排出的30位亿万富翁中,有近一半是从事房地产起家的。著名演员刘晓庆是其中比较有代表的一例。但1993年以后房地产热有所降温。曾经有报载,一位北京人带了2000万到海口炒地,以500元一平方米购得一块地皮后,由于地价大跌,当跌到300元一平方米时,忍痛抛出。一平方米损失了200元。

  第四次机遇:炒股发财。

  股票刚刚开始发行时,由于股份制改革尚处于试险阶段,企业实行股票上市,需要严格的审批,供求极不平衡。于是一些人利用自己与股份公司的各种关系,特别是一些投机人士,利用各种手段,无偿或低价获得大量的原始股,转眼之间成为暴富。也有一些人钻政策的空子或凭借权力、关系和非法手段成为一夜暴富者。此种情况在1996年12月新闻媒介披露进行股票市场整顿后有所好转,但已经得逞的人也奈何他不得。

  第五次机遇:靠新技术、新制度挣钱需要大智慧。

  1995年以后,发财致富的风向大转,一些有知识、有文化、肯动脑筋的人发了财,另外,人品好、讲信誉、有商德的人也大展雄风。

  1994年有人统计的中国30位亿万富翁中,有70%出身农民,有70%的亿万富翁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而某权威杂志推出的1995年中国商界十大风云人物中,学历最低的也是大专。10位博击市场风云的佼佼者中,仅有以懦商著称的牟其中曾在30位富翁中榜上有名(转引自《儒商时代》)。可见,中国的市场正在逐步规范,有德有才的人今后才能有市场。

  丁磊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网络首富。2000年7月7日,网易在美国纽约自动报价股市上市。虽然开局不利,但对其创始人丁磊的身家并无太大影响。在这家上市公司中,丁磊持有58.5%的股份,是最大的股东。按照发行价计算,丁磊的身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2.7亿美元。当然网易在首个交易日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也使他在8小时内身家缩水5000万美元。

  据悉,在纽约自动报价股市上市的代码为NTES的公司,只包括丁磊掌管的网易旗下经营ISP(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的5个网站,而不包括网易的ICP(互联网内容服务)。因此,丁磊拥有的资产远不止这些。除这次上市的网易外,他还占有广州网易电脑系统公司80%的股份,据说丁磊曾承诺,今后将等有关法规放宽时再将广州网易电脑系统公司并入上市公司。

  这位有望跻身“财富10亿美元俱乐部”的网络新贵,出生于1971年,与留洋博士张朝阳(搜狐总裁)、北大高材生王志东(新浪网总裁)相比,资历背景似乎都略逊一筹。但常以网虫自称的他,却长期受到相当多网民的支持。据说这是由于丁磊在网络界一向以做事低调和注重技术著称,并深谙信息产业、电子通讯产业的运作,精通互联网系统集成技术。

  媒体称,丁磊还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他对CEO(总裁)的头衔并不感兴趣,并于今年4月1日正式卸任,做首席技术执行官,专门从事技术开发。以他为首开发的主要技术有中文全文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系统、大容量分布式电子邮件系统。

  据悉,在中国网络三剑客中,新浪总裁王志东占有的股份为6.3%,张朝阳在搜狐持股33.6%,丁磊最年轻,在网易中持股量最高,身家也最高。他是中国最有可能成为Billionair(10亿美元巨富)的网络界人士,在全球华人中,拥有这个身家的人目前只有21位。

  (杨宜勇博士,现任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人口与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