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建安b证查询:国企改革变奏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08:26
http://www.jrj.com     2009年04月25日 17:04      中国经营报
【字体:大中小】【页面调色版  】 免费解套:010-58325082
作者: 刘晓午
1956年~1978年国营企业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物质基础和工业基础极其薄弱。
在此背景下,在政府的强势主导下,中国第一轮经济建设开始了。
1953年中国实施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政府拿出766亿元投资。在苏联援助下,一大批重工业项目开始上马建设,五年后,中国初步建立完整的工业部门和系统。
在所有制改革上,1956年,中国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后,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开始敲锣打鼓进入大而公的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和国营企业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国营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人民公社”成为国民经济的两大支柱。
但是,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政府机器的一个零件,形成大锅饭机制。财富的创造无关企业的事,经营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抑。随着时间的推移,行政计划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生产活动的需求,企业要求放权让利的呼声越来越高。
1978年~1989年放权让利
1978年安徽小岗村的农民签下“生死状”,尝试分田承包经营,这一做法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随后,改革大潮开始在城市的国营企业中暗涌。以孙冶方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认为,国营企业之所以活力不够,效率不高,主要原因在于管的过多,统的过死,改革的方向应当是给企业放权让利。
1978年10月,重庆钢铁厂等四川六家省属国有企业首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试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之后,企业可以适当留取利润,职工个人可得到奖金;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可增加生产市场所需的产品;销售多余物质和商业部门不收购的产品,试销新产品等。
此后,国企改革试点犹如星星之火,照亮中国。1979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自主权和实行利润留成等相关规定,正式向全国推广这一改革措施。
在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学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国企推动了企业承包,所谓“包字进城,一包就灵”。1983年后,国企全面推广承包制和利改税。
这些措施是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突破。这表明改革由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向城市和企业深化,事实证明,这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企业的微观经营环境,激发了企业活力。
但是,由于放权让利是在不触动企业所有制基础上的措施,在承包制下,政府是发包人,企业仍然要围绕政府转,国企仍然不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者。
1989年~1999年上市了!
在经过短暂的改革停顿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抛开了姓资姓社的争论,国企改革开始进入快车道。
1993年中央提出,深化国企改革必须着力进行企业制度创新。这一精神意味着国企改革从放权让利开始转向一个新阶段,即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8年,大型国企开始推行公司化改革。首先是政企分开,然后是将垄断性企业改为竞争性企业,最后是经过重组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大型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革犹以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改制上市为典型。
一直以来,原石油工业部和原石油化工部分别管理着石油产业上游和下游业务。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了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班底就是原石化工业部;与此同时,在原石油工业部的基础上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经过改制后,中石油继续分流富余人员,剥离采油、炼油和销售等核心资产,改组为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在2000年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改变一股独大的全资国有性质,分别在中国香港和美国纽约上市。
在此期间,许多国企通过国内外资本市场完善了企业机制。1992年7月15日,招商局国际成为首家在中国香港正式IPO的红筹公司。随后几年,北京控股、深业控股、越秀交通、中国电信等陆续上市,由此掀起了中国香江红筹热潮。一批国企通过资本市场在体制和机制上迅速与国际接轨。
1999年至今国退民进
正当国企改革进行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企脱困与改革面临攻坚。199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亏损6599户,亏损面为39%。
政府提出三年国企脱困战役,争取到 2000年年底使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亏损面降到20%左右。
同时,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企改革矛盾重重。一是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国有和国有控投仍占工业企业的绝对大头;二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实行股份制改造和股权多元化;三是企业资产运营效率不高。
资料显示,1998年在608个工业小类行业中,国有企业涉足的行业有604个,达到99%。国有资产的广泛分布,表面看,似乎国有经济的地位在增强,实际上面面俱到,削弱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如果说1993年提出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在微观层次上找到了正确方向的话,那么,1999年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是从宏观层面上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调整提出了改革目标,这将国企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导向纵深化。
这一决定提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随后,中国经济开始掀起“国退民进”的大潮。国企开始在竞争性行业中陆续退出,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整个经济结构得以改善,企业竞争力得到提升。
现阶段国有企业的根本问题是国际竞争力比较差,许多国有企业的资产回报率只有1%,而国外一些大企业的资产回报率可以达到8%,这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将是一个致命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