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b证:元代青花瓷器的鉴赏与研究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38:17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元代青花瓷器的鉴赏与研究

    描述:(图1)元青花人物玉壶春瓶
图片:

描述:(图2)元青花折枝花玉壶春瓶
图片:

描述:(图3)元青花花卉纹蒜头瓶
图片:

描述:(图4)元青花青花花卉小罐
图片:

描述:(图5)元青花束莲如意纹匜
图片:

描述:(图6)元青花菱花口单凤纹碟
图片:

描述:(图7)元青花月梅纹洗
图片: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元代青花瓷器的鉴赏与研究

青花青,色彩淡雅、幽青,华而不艳,明快悦目。青花瓷始创于唐代,盛于元。明、清达到顶峰。历代各个窑口的青花瓷器烧制最完美的唯属景德镇窑。唐代的青花瓷为形成萌芽状态,纹饰色彩很不稳定,不管是从胎、釉、彩都可以感受唐代水平的特点,而且数量极少;元代青花已经达到成熟、精美的程度,胎体有厚重、轻薄,大、中、小器形都有,釉色白中泛青,青花纹饰极富特色,青花发色苍翠浓艳,层次多,画面主次分明,浑然一体;明代青花瓷器的青花,主要原料是氧化钴,但由于采用不同的钴土矿,所呈现的色泽就不同,根据这种情况,明代时间的早晚不同,青花的风格特色也不同。元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烧造工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在前代"釉下彩"等工艺的基础上逐步确立、完善了青花瓷器的烧造技术,并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元代青花瓷器的主要产地是中国中部江西省的景德镇。此外在中国东部的浙江省和西南部的云南省,也有烧造青花瓷器的瓷窑。今天我根据馆藏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和大家共同研究、探讨、欣赏元青花瓷器。

一、元青花瓷器的制作风格

元青花,在制作工艺、釉色、纹饰、器型等方面都非常成功,传世精品国内外都不少,其特点有:

1胎:元代景德镇窑瓷器的胎质,较为坚硬,不够精细,有时可看到沙眼,由于胎内含杂质和铁的成分较多,因此器物的底部及足部露胎处,经常可以看到氧化铁的红色斑点,也称火石红。元代青花瓷器的釉层一般比明清时期略厚,白釉地子的闪青程度也较明清为重,可能是当时施釉较厚和釉料中含铁量较多的缘故。在制作工艺上,元代青花瓷器的足部上下多有竹节状凸起的弦纹,器身与器足的接合部位,多采用胎接方式。

2釉:釉的颜色以白色为主,白中闪青色,釉质极为细润,施釉一般比较厚,盘类器物的底部都不施釉,称为沙底。元代青花瓷器的釉质都白中泛青,特别是早期产品与宋代青白瓷的釉色基本一样。这种透明釉的颜色往往与胎质有关,在烧制过程中,胎中的铁元素会在高温的作用下向釉内扩散,加之窑炉内的还原气氛,致使成品的釉面呈现出亮丽地青白色。大部分仿品的胎都含铁量不足,其釉面看上去都青色不足。瓷器釉面的平整度与施釉方法有直接关系。由于元代青花瓷器是采用蘸釉、浇釉和刷釉工艺,所以看上去釉质丰满肥厚,但平整度欠缺。特别是采用浇釉和刷釉工艺的大件器物,釉面往往留有“泪痕”和“刷痕”现象。清代以后景德镇普遍采用吹釉法施釉,釉面的平整度较前朝大有提高,现代又采用电动空气压缩机代替人工吹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釉面过于光滑平整稀薄者,均是现代吹釉产品。
   
3青花色:青花是兰色釉下彩,在瓷胎上用一种含钴的颜料,(颜色是黑褐色的)按所要求的图案进行绘画,然后再施白釉,进行烧制,即成青花瓷器,这种青花的装饰具有色调幽雅明快,而又不易上彩的特点。应该说,青花瓷器最早在唐代河南巩县窑已有烧制,但那时的青花,因是初级阶段,又很不成熟,受唐三彩蓝料的影响,在瓷器上的青花非常简单,蓝料晕散重,同时传世器物极少,也就是近几年才被陶瓷界所公认。青花中的铁元素浮于釉表,古代使用的是一种天然矿物材料,其主要成份是氧化钴兼有少量氧化铁。铁与钴相互融合,均匀分布。在高温的作用下氧化铁会在硅酸盐液态中互相聚集,形成深色斑点。它们一般不会浮到釉子表面上来,形成所谓的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不规则状酱褐色斑点沉于釉下。现代绝大多数仿品,都只是在国产青花中简单地加入氧化铁粉,也不作高温煅烧处理,所以氧化铁不可能均匀地融合在氧化钴中,在高温的作用下,这些氧化铁会迅速浮到釉子表面形成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矿渣状斑点。青花色泽过于灰暗或鲜艳。国产青料与“苏勃尼青料”比较,除铁含量偏低外,锰含量又明显偏高,前者是后者的60——300倍。如果不能有效祛除国产青料中的锰,只是一谓加铁,青花的色泽就会显得灰暗。如果直接将化学工业中的氧化钴用作青料(俗称“洋蓝”),其色泽就会显得过于鲜艳。除国产原料外,大部分都是进口的“苏泥勃青料”,该进口料与国产料青花不同,它烧成后的颜色深浅不一,深的凹下去形成蓝黑色斑点,用手摸时有凹凸不平的感觉,而国产青花料就没有此类现象,但此时国产青花料用量很少,从见到的实物看,有国产青花料和进口苏泥勃青料的合用器物,也有单纯用国产料的,由于进口料有凹凸不平和发黑的晕散现象出现,所以只能画绘花纹,有一种凝重、福丽堂皇的大气之感。画人物效果不好,画人物必须用国产料,特别是画人物的脸部既均匀又清晰,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人物玉壶春瓶,(图1),应是以国产料为主苏尼勃青料重点涂点的器物。为国产和进口青料的合用精品。

4纹饰:元青花一般多装饰莲瓣纹,器物肩部绘有垂云纹,中间主题部分填以各种花卉,纹饰繁密,层次较多,有的器物上出现三四层甚至七八层花纹图案,如省博物馆藏的元青花人物玉壶春瓶,层次就较多。图案结构紧密,层次分明,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这种繁密饰纹的手法,不仅表现在青花瓷器上,也表现在元代织锦和石雕工艺上,成为当时的独特风格。绘画题材也比较丰富,常见的有:牡丹、莲花、水萍、松竹梅、菊花、龙凤、孔雀、麒麟、海马、鱼、鸭、鸳鸯、回纹、文字、八宝、人物等生动活泼纹饰。龙纹的特点:元代龙为细颈龙,龙嘴上翘,龙身较细,龙尾较秃,龙找有三、四、五找之分,但三爪龙最为常见。

5造型:在造型方面具有胎骨厚重,形制巨大的特点。常见的器形有大瓶、大罐、大碗、大盘等,这种造型继承了唐宋(公元7~14世纪)以来的传统风格。由于当时的旋削技术较差,一般大罐内也多有旋纹,不够规整精细,不注意修整,瓶、罐、壶等器物接口痕迹较明显,盘碗类器物底部一般不施釉,经常看到留在底部的旋痕。同时小型器物也有,如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小菱口单凤纹碟、小罐、小洗等。但数量不多。常见的典型器物特点有高足碗,碗身较浅,口和底足外撇很少,高足大于碗身。
(1)玉壶春瓶:细长颈,腹部转折生硬,口沿外撇大,整个器物比较瘦高。
(2)壶元代的壶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演变,壶身是以玉壶春瓶作为壶身的,壶把较大,壶嘴较长,位置均靠下。
元代的器物除高足碗外,底足一般比较矮,造型厚重,挺拔古朴,表现了元代的时代风格。

二、馆藏元青花介绍与欣赏:

(图1)元青花人物玉壶春瓶。高30.3 口径8底径8.8厘米。喇叭口,细长颈,胆形腹,圈足略外撇,形体修长秀美,好似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胎薄,局部可透光影。白釉细腻而莹亮,白中泛青。口沿内绘青花卷草纹,瓶外腹部绘人物故事图,故事内容表现了陶渊明外出会亲访友图,据《靖节先生集`五柳先生传》中记载,陶渊明宅前有五棵柳树,因而自称“五柳先生”。陶渊明常携琴会友,又因有脚疾,才常有二童子随从服侍,该图案十分形象的描绘了陶渊明外出携琴访友,陶渊明前边走,二童子边走边语前后呼应,周围有柳树、鹿、石、花卉陪衬,布局得体,宛如一幅元代精美的墨笔人物画。上下各配蕉叶纹,变形莲瓣纹,卷草纹,都为元代典型的绘画风格。瓶底书釉下青花“又”字。该“又”字看来为似是符号性的标记,与钧窑瓷器的一、二、三、四``````相类似。该瓶为典型的元代风格,绘画又极精,是非常难得的,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确认为一级文物。

(图2)元青花折枝花玉壶春瓶。高25.5口径7.2底径7.5厘米。喇叭口,细长颈,胆形腹,圈足略外撇,底有釉,圈足一周露胎处有较明显的火石红烧制痕迹。通体施白釉,白中泛鸭蛋青色,瓶上的纹饰为颈部绘蕉叶纹,腹部绘折枝花卉一周,上下纹饰以弦纹间隔。青花色泛灰暗,花卉自然、流畅、简练,为国产青料,应是景德镇元代早期的作品。

(图3)元青花花卉纹蒜头瓶。高15.8口径22底径4厘米。蒜头瓶口,细颈,胆形腹,圈足略外撇,底无釉,露胎处留有铁锈斑点痕迹,蒜头边纹饰为一周双莲瓣纹,颈部一周回纹,腹部绘折枝梅花纹,腹下部绘一周勾莲纹,青花色泽有深有浅,有浓有淡,梅花的花瓣色泽较浓艳,为苏尼勃青料重点涂色的部位,其余为淡雅的国产青花料,每层纹饰以淡雅的泛灰色青花间隔。我认为,绘制方法为,先用国产料绘画,然后在重点部位再绘苏尼勃青料,如图1元青花人物玉壶春瓶这样更有立体感,同时又突出了进口苏尼勃青料的珍贵。

(图4)元青花青花花卉小罐。高6.5口径6.5底径6厘米。矮颈,丰肩,往下渐收,平底。肩部双弦纹间草纹一周,腹部以弦纹相隔,画折枝菊花两枝相对称。纹饰虽然简练,但画法亦然讲究,既有铁线勾勒,又有分水渲染等传统国画手法,用笔酣畅有力,干脆利索,保持了元瓷那种粗犷奔放的特点。青花料发色淡雅,明快悦目,含铁晕低,是典型的国产青花料。施釉不到底,白釉泛青色,莹润明亮,平底无釉,为火石红色,胎稍粗,刀削痕明显,内壁中间一接痕,外较平整,是景德镇窑的产品。二是元青花月梅纹水盂。

(图5)元青花束莲如意纹匜。高4.7口径14*17.2底径9厘米。匜是西周、春秋时流行的盥洗用具。该瓷匜形似瓢,圆形,有流,流下有一小环纽,内中心绘青花束莲纹,内壁绘一周花卉。外壁绘变体莲瓣纹,瓣内绘如意云纹。青花料色深处有下凹现象,为标准的苏尼勃青料,。通体施白釉泛青色,口沿和底无釉,呈火石红色。造型优美,纹饰工细。青花艳丽,为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中的精品,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确认为一级文物。

(图6)元青花菱花口单凤纹碟。高1.6口径15.7底径13.3厘米。盘为花口,平底。内绘青花单凤菊花,内壁绘一周卷草纹,施鸭蛋青色釉。砂底,有密集的铁锈斑点,该器物十分精巧秀美,纹饰流畅自然,是国产料和进口的苏尼勃青料的混合作品,没有看到一样的第二件。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确认为一级文物。但是由于这件瓷器在多年前早就出书发表过。因此,后来社会上见到有仿品,并且仿的造型、青花、纹饰都较差,可以看出仿者本身并没有真正见到该器物,只是在书上看到想当然而已。

(图7)元青花月梅纹洗。高6.2口径10底径6.5厘米。敛口,鼓腹,矮圈足,不太规整,挖足较草率,灰白胎,稍泛红色。肩部画斜道带一周,腹间主题纹饰画梅花、月亮,线条粗犷草率,一气呵成,好似书法的大写意笔法,但可以看出画的是两枝梅花,两两相对,两梅之间,画一半月,是元代常用的纹饰。里外施白釉泛青色,有细小纹片。青花灰兰,浓处泛黑,釉白中泛青,此件器物有专家认为是云南玉溪窑的产品,我认为还是景德镇元早期的作品或者是景德镇附近吉州窑的产品,从纹饰上看,它接近吉州窑宋代时期的白釉剔刻月影梅纹饰,长造型上看它和吉州窑南宋时期的洗几乎一致。

三、真假元青花瓷器的区别

近年来,随着对元代瓷器的深入研究与收藏热的升温,人们对元瓷的青睐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但元瓷似乎很神秘,市场上仿品又这么多,究竟怎么来辨伪?根据多年的研究体会是:

1、元代青花瓷的胎质白,重而坚,器壁较厚,大器较多。由于含杂质多,胎上大多有铁褐色小点。器底不施釉,称之糙底或砂底,在糙底上有红色斑,俗称火石红。大盘盘口多采用菱口,凤形壶与八楞缸为元代的特有造型。

2、元瓷白釉泛青色,釉质虽莹润,但常有积釉,积釉有时如泪痕,青花常有晕散现象。

3、元青花大多为宽而较矮的圈足,一般器底、盖内不施釉,器胎轮旋纹粗糙,接合处有明显凸起接口。

4、元青花发色有浓艳、淡雅、青灰三种。浓艳是用进口苏勃泥青料,淡雅是进口料与国产料混合使用。相当部分的青花烧成后有黑色斑点且颜色较深。

5、元青花纹饰繁密,层次较多,就是通常说的“满画”,这是元代至明代特有的绘画技法。

6、元代青花因传世少,因而身价很高,故市场上历来赝品满地。大多数赝品器底的火石红做成深橘红色,釉面稀薄,有过分晕散,画意呆板等,只要多看,便能辨别。

三、元青花的时代意义

元代青花瓷器尤以景德镇的湖田窑成功烧制出青花瓷器最具代表性,文饰清晰华美,蓝色沉静,白色透明微微闪青,所使用的钴料为进口料和国产料两种,进口料的 特点为钴料中含锰的成分少,含铁量高并含有钾,与国产青料含锰量高、含铁量低截然不同,用进口料绘画的青花色泽浓艳,秞面有黑色斑点,国产料色调淡雅,没有黑斑,绘画纹饰比较简单。二元配方的运用,青花秞里红瓷器的装饰技法,使景德镇跻身于全国制瓷业的 领先地位,不仅风靡一时,而且独领风骚600多年。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亚历山大•波普博士(prof john alrxander pope),依据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 至正11年(公元1351年)铭文青花云龙双象耳瓶,参照对比伊朗阿特别尔寺和土尔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藏青花瓷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将海内外流传相类似的青花瓷器,归纳定为“至正型”。从此推动了广泛研究元青花瓷器的热潮。改革开放后,江西、内蒙等地又陆续出土了墓葬、窖藏中的元青花瓷器。使人们越来越认清元青花瓷器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国内现存各地传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有 100多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元青花瓷有500多件。而发掘出土的更是少之又少。先后发掘出土的青花瓷器,为元代青花瓷器的再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通过发掘元青花瓷器,成为标准器对比,元代中、晚期青花瓷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多为小件器物,胎轻薄,精细,多为青白、乳白半透明或影青釉。青花的颜色灰暗迷蒙,纹饰稀疏但奔放洒脱,有的可以说相当潦草,常见器物有高足杯、碗、盘、香炉、小罐、蒜头瓶、玉壶春瓶等,多为日常生活用品,这类青花瓷器当时生产数量有限,属民用瓷。另外一类青花瓷器,以大件器物为多,其共同特点是大器者胎体厚重,小件轻薄,色白致密,透明釉白中闪青,青花颜色浓艳鲜亮,色浓处有黑褐色斑点。该类器件做工精良,纹饰层次多,有的甚至多达10来层,画得很满,但繁而不乱,层与层之间留一周空白,器底端两层之间无空白,每层纹饰内容之 间没什么关系,如经常是在缠枝菊、蕉叶、缠枝莲、缠枝牡丹之间夹杂云凤、云龙、杂宝、海水江牙等,将毫不相干的纹饰组合在一件器物上。这类瓷器国内传世品极少,墓葬出土也不多见,绝大多数是窖藏出土。估计是由于当时发生了某些突然变故,在不便随身携带的情况下,埋于地下保存的。

另外,元青花到底有多少?元朝的历史从公元 1271 到 1368 ,长达近百年,况且直接有纪年的元青花和可以经过的材料明确其年代的元青花,已有前至正十三年 (1276 年 ) 、延佑元年 (1314 年 ) 、延佑四年 (1317 年 ) ,延佑六年 (1319 年 ) ,延佑七年 (1320 年 ) ,至正十一年 (1351 年 ) 等年款的元青花,几乎含盖了元朝的各个时期。已经发现的这么多纪年款元青花,还有没有未发现的呢?从地点上说,元青花的出地包括了元大都北京的后英房遗拾、旧古鼓大街窖藏、西直门 ( 雍正的“雍”字下面加“瓦”字 ) 城;江西景德镇的湖田、珠山,江西吉州、高安、九江、波阳;江苏的南京、金坛;湖南的常德;浙江杭州、江山;河北的保定;内蒙古的集宁;云南的玉溪等等,都有元青花出土,涉及到了中国大地上的东西南北。考古发现的这么多,非考古发现的呢?还没有发现的呢?这里,我主要强调的是,元朝决不只是一个时候比如至正年间才烧制元青花,也不只是一个地点,比如景德镇才在生产元青花。从北京旧古楼大街、河北保定、内蒙古集宁、江西高安、江苏金坛等地都发现元青花窖藏来看,元青花遗存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再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等保存了那么多中国元代瓷器特别是元青花,还有在伊朗、日本、美国、法国、瑞典的元青花收藏,旁证了国内元青花的传世与收藏一定会更多。且不说近二三十年来在特殊背景下新出土的元青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