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二级建造师挂靠:魔法世界 解析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2:55:25

看懂哈利·波特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从公元前两千五百年苏美文明的《吉尔伽美什》,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魔戒》、《纳尼亚年代记》,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吸收了前人充盈的养分,它超越了前人设定的僵化套路,创造了独属于哈利·波特自己的魔法与现实共存的架空世界。

  欧美的奇幻文化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前两千五百年苏美文明的《吉尔迦美什》史诗。这部讲述吉尔伽美什以武士之身,在众神的注视下寻求永生的英雄故事,具有奇幻文化应具有的基本元素。这些基本元素包括以神话人物为主要角色、传奇的历险故事,以及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物种构成与生存法则。

  时光荏苒,在史诗中萌芽的奇幻文化,到了中世纪时,被泛滥的骑士文学替代。那个时代,关于亚瑟王的传说是骑士小说中最喜欢引用的主题。但现实历史中的骑士们,其实是挣扎在困苦和阶级分化制度中的牺牲品。于是在表面光辉万丈的骑士文学夹缝中,以爱伦·坡为代表的哥特文学出现了。哥特文学具有阴暗、沉郁的风格。它把奇幻文化的疆域扩宽,让其更具有黑暗气息和深度。

  到了19世纪,奇幻文化迎来了空前的爆发。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的《哈比人历险记》、《魔戒》,克利弗·S·刘易斯的《纳尼亚年代记》、厄休拉·勒奎恩的《地海传奇》等奇幻文学经典,纷纷在这一时期浮出水面。这时奇幻文学被分成了“前奇幻文学”和“后奇幻文学”两个种类,“前奇幻文学”主要指骑士文学类的作品,而“后奇幻文学”则特指奇幻元素并不浓厚,而注重刻画故事和人性的纯粹文学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前奇幻文学作品中,骑士这个主要描绘角色有了隐退的倾向,一些作者开始花费大量的笔墨在和骑士一起冒险的魔法师身上。这一时期前奇幻文学的代表作有《魔法师·学徒》《龙枪编年史》《黑暗精灵三部曲》等。作为“低魔法文学”的后奇幻文学,则以《冰与火之歌》作为主要的代表作品。后奇幻文学弱化了魔法等奇幻文学元素,而更注重文学本身。

  如今在奇幻文学的分类中,除了最常见的“前奇幻文学”与“后奇幻文学”,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分类——“新奇幻文学”。“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和电影都属于新奇幻文学的范畴,它把前奇幻文学和后奇幻文学交融在一起,具有一个完整的“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第一和第二世界的设定来自于撰写《魔戒》的西方奇幻鼻祖托尔金,他提出了“第一世界是现实世界”和“第二世界是架空世界”的概念,与此同时,托尔金特别强调了第二世界必须“以戏仿的叙事策略反映第一世界”。J.K.罗琳在写作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之初,大胆的融合不同种类的奇幻文学风格,然后以“成长”这个古老的主题作为故事主线,新旧交替之间,J.K.罗琳的尝试已经创造了历史。

  与现实共存的架空世界

  在奇幻文学作品中,有些元素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代表第二世界出现的架空世界,这个世界可以是任何形态,可以是处于平行时空的魔法国度,或完全独立存在的异想时空。在架空世界里,创造者要创造出一系列的生物体、植物体、建筑体、生物等级、食物构成等等繁琐的细节,以便让这世界更为真实。它们既丰富了这个世界的构成,也让发生在这个世界的故事更可信和有趣。有些严谨的作者会为每一个出现于架空世界的生物寻找到各自的信仰体系和生存法则,这样一来,一部奇幻文学便是另外一个世界(如托尔金的《霍比特人》,托尔金一个人便完成了整个霍比特人的历史,包括语言、风俗等众多细节刻画)。

  J.K.罗琳曾明确表示过,哈利·波特的架空世界灵感来自于她童年时期的阅读。在创造哈利·波特的世界时,罗琳至少借鉴了四部英国作家的奇幻文学作品,其中包括格里厄姆的《杨柳风声》(哈利·波特世界里赫奇帕奇学院的标志獾取材于小说中的獾先生,小说中的“禁林”和其中的生物都可以在《杨柳风声》里找到)、伊丽莎白·顾姬的奇幻小说《小白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灵感来源)、牧师作家金斯利的《水孩子》(哈利·波特这个人物的原型),以及卡罗尔著名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哈利·波特中9又3/4车站)。在这四部作品之外,你还可以在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找到伊丽莎白·古吉的《古堡里的月亮公主》的诸多影子——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里学生们所吃的食物、罗恩的宠物老鼠斑斑、赫敏的宠物猫克鲁克山以及对独角兽的描写都出自于此。

  J.K.罗琳还在哈利·波特小说中创造了有史以来最精彩的“共存架空世界模式”。“共存架空世界模式”有别于《魔戒》中的“完全架空世界”和《纳尼亚传奇》塑造的“平行时空架空世界”,它把现实世界和魔法世界以共存的方式展现在文学作品里。这样的叙事方式让哈利·波特系列有了更加真实的触感与代入感,它让哈利·波特这个虚拟出来的人物有了更鲜活的形象。

  英国《星期天泰晤士报》如此评价哈利·波特系列——“已经超越了童话和成人文学,甚至奇幻文学”,“其成功之处在于对黑暗的试探,披着精灵童话的外衣来碰触读者们潜意识里的恐惧”。

  文/亢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