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消防案例真题答案:交往的成本与收益——兼析交浅言深 郭梓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20:19:34
交往的成本与收益——兼析交浅言深郭梓林
人是群居动物,交往是人的天性。交往的目的,一是通过交易满足生产及生活的需要,二是通过交流实现精神上的满足。

交易需要成本,交流同样需要成本。交流最基本的成本是时间。不论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当面交流,还是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电话交流,或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网络交流,都需要交流的各方支付时间,尽管这些交流的其它成本可能是逐次递减的,但是时间还是减不了。由于交流需要付出成本,人们因此希望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时间价值实现自我满足的过程。不管成本是多少,但只要收益大于成本,这种交流就能继续于去。最有意思的是那个“达沃斯论坛”,年复一年,有那么多的大企业家和政要,不顾天寒地冻,花上几万美元,跑到阿尔卑斯山上那个不起眼的小城市,去说几句话或者听几场演讲,认识几位新朋友。这其中的交流收益,虽然外人不得而知,但相信其魅力正是在于收益远远大于成本。

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情感取向,不同的脑袋装着不同的信息与不同的信息量,正是这种差异性,才为人们带来了交流的意义和乐趣。如果交流的过程不能产生新的“价值”,便会让彼此觉得乏味。所以,交流其实也可以看作是知识与情感在某种意义上的相互“交易”,是互通有无,是共同增值。人们通过不同商品的贸易使各方都获得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而追求交流的收益最大化,同样是人们有意无意中的一种价值取向。当然,从交流中得到的收益与从贸易中得到的收益并不都是相同的。例如一个苹果与一个梨子的交易是物品产权的易位,物品总量并没有因交易而增加(尽管同一个物品在不同的人眼里价值有所不同)。一条信息与一条信息的交流,结果是双方各有两条信息;感情与感情的交流,可能使双方在倾述过程中得到愉悦,增进理解和同情。也就是说,交流的意义在于:各方在不失去曾经拥有的知识或情感的情况下,还极有可能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或不同情感的体验乃至升华。人们常说的“教学相长”也是这个意思。至于交流也可能进一步派生出物质上的收益,那应当是另一篇文章的内容,在此不作赘述。

由于交流至少存在时间成本的问题,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人们普遍表现出选择能够得到最大收益对象进行交流的倾向。又由于不同的交流对象存在差异性,为寻求交流收益最大化,人们自然要对交流对象进行筛选。这就是任何人都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与所有的人进行交流的原因,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受到宗教、文化、感情、地域等因素的影响,而是因为不经济。

最经济的交流是有共同语言的交流。为什么有些人坐在一起,能够滔滔江水,有说不完的话;而有些人呆在一起,面面相觑,话不投机半句多?为什么有些人相处默契,“心有灵犀一点通”;而有些人则无法沟通,“对牛弹琴牛不懂”?不同的交流对象,肯定产生不同的交流结果。因此,交流过程中彼此之间有没有共同的语言,是影响交流收益的最重要的因素。

人类在精神交流方面向来是很“势利”的,甚至往往比商品贸易更强调自愿平等的交换原则。在生活当中,一个再平和再善良的学者,你也不能让他听你说他不想知道的事情,或者让他说你知道而他不知道的事情,他可以关心和帮助你,但你不能让他从1+1=2开始与你交流,进一步说,你可以指出他的某些观点上谬误(尽管未必是),但你就是不能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感情的交流更是如此,不论是“理解的同情”,还是“同情的理解”,没有相互间的理解与同情就不可能进行交流。而一般人之所以都不愿意听别人唠唠叨叨,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从唠叨中得到理解与同情的共鸣。君不见,公园长廊下,偶尔见到的两位老夫老妻,长时间在那乐此不疲地唠叨那些说过一万遍的陈年旧事,那是因为他们有着同情中的理解和理解后的同情。

自愿平等的交流原则,是人的自由的内核。在人类最黑暗的年代,也没有人能够破坏这一原则。而且,由于环境的恶劣,反而会使人们退出正常的交流,而不是被迫进行不平等的交流。交流是不能被迫的,因为“被迫的交流”即刻就会因内容的虚假,而使“交流”失去其本质的意义。

交流不能被迫进行,交流是一种自然的状态,这种自然状态的实现,是交流者在不断的交往过程中学习的结果,而这个过程,是人的本能与理性在互动中演进的过程,因而也是因人而异的渐进的过程。所以,交流中最令人尴尬的事情,莫过于交浅言深。

交浅言深的尴尬,在于你让利相送,人家却以为你满场杀价,见人有份,人见有份;在于你还没有显示出你的知识与情感的价值,竟然报了一个让人吓一跳的交换高价;在于你把本属珍贵的情感或极富价值的信息,随便送给了不需要它的人;在于你过早地报了个底价,反而让人觉得你轻浮,没有潜力,而不再愿意与你长期合作下去;在于你逼着让对方承受他不愿意承受的责任与义务;在于你原本是善意的调侃,而在对方看来显然是恶意的攻击;在于你一旦没有得到所期望的回应后,会因懊悔而表现出不必要的嗔怪甚至愤怒;在于因为你没有掌握交往的节奏,而可能失去一位原本可以成为知己的好朋友;在于你把自己的隐私亲自交给了可能对你有威胁的人,然后形成彼此之间的戒备;在于你顺着杆子爬得太高,结果没有人能够帮助你下来;在于你还没有真正了解对方的需求,就做出了太多的承诺;在于你从此误认为世上的人都不可信、都不可与之真诚地交往……。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一见钟情不是交浅言深,因为男女之间的爱情,非理性的因素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男女双方在彼此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勇敢地袒露真情,是不能用理性与否来评判的;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忘年交不是交浅言深,年龄上的差异性可能产生巨大的信息与情感的对流,这种互补性往往可以为彼此收益的最大化提供足够充分的条件,而且互补性越强,交流各方的收益可能就越大。另外,一旦不小心陷入交浅言深的尴尬,也不必太在意,有时是“退一步天开地阔”,有时则需要接着把交往进行到底,最终达到深交的境界。总之,一个人在交往上的成熟,表现为对交往对象的即时领悟能力,以及在交往的过程中对交流的节奏与深度的娴熟掌握。

人是需要交往的动物,而交往是一件受时间限制的活动。时间的不可再生性与不可逆性,迫使人们在考虑交往成本的同时,不会因为选择对象必须慎重而失去选择;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性与独特的个性,使其考虑交往收益的最大化成为一件非常私己的事情。这是经济学不能对此进行量化分析以及不必对此进行量化分析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