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乡镇助理医师分数单:魔法世界 解析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8:56:52

看懂哈利?波特③
高于生活,但绝对来源于生活

魔法与现实世界的关联

J.K.罗琳苦心经营的魔法世界虽然严密有序自成体系,却并非与现实世界迥然有别的世外桃源,相反,阅读过程中时常会有似曾相识之感,魔法世界俨然现实世界的镜像。

 

一、从极权历史中汲取的营养

哈利、罗恩与赫敏的魔法三人组身上有几分亚瑟王,王后格温娜维尔以及第一骑士兰斯洛特的影子。家养小精灵无疑是奴隶,在金融和武器上术业有专攻的妖精怎么看都有几分犹太人的影子。赫敏对小精灵的待遇义愤填膺,建立了“家养小精灵福利促进协会”,以推动小精灵的权益为己任。霍格沃茨里一样有浪得虚名的老师,有压制学生个性的老师,学业负担重,重重考试压头,极端的老师(比如乌姆里奇)照本宣科,只重书本知识,完全轻视实际操作。双胞胎兄弟弗雷德和乔治反抗古板陈腐的学校,主动辍学大脑霍格沃茨的举动是多少学子的梦想。《预言家日报》的丽塔﹒斯基特是个典型的无节操记者,也是个挖掘狂。报道手段常常融合了煽情、真相、曲解、杜撰、捕风捉影。她这样描写对哈利的第一印象,“一道丑陋的伤疤,是悲惨往事留下的纪念,破坏了哈利·波特原本应该是英俊迷人的面容……当我们的谈话转向他已毫无印象的父母时,那双绿的惊人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是这是多少写手惯用的开头啊!杜撰哈利将父母视为动力,谣传赫敏是哈利女友,满足庸俗大众情感需求与八卦心理,活脱大众媒体的写照。

 

邓布利多过世没多久,丽塔﹒斯基特的《阿不思﹒邓布利多的生平与谎言》一书就面世了,速度之快觉不输于戴安娜王妃香消玉殒之后一系列的风中玫瑰。丽塔﹒斯基特继续了她信口开河的风格,但也捕捉到了重要事实——无风不起浪,真假混杂是新闻报道的常态。伟大的邓布利多也有鲜为人知的黑暗,年轻时与格林德沃曾筹划一起开创巫师统治麻瓜的新时代,如果不是妹妹早死幡然醒悟,也许伏地魔就没有机会进行他的邪恶活动了。邓布利多具有很多政治人物的特质,能力超强、有权利欲、长于洞察人心、善于利用各色人物,据说在母亲的膝头就学会了保密和谎言。他早年提出的“为了更伟大的利益”,则是许多领袖煽动群众,是牺牲合理化的最常用说辞之一。

伏地魔崛起,魔法部先是严格控制媒体封锁消息,然后染指教育,严格控制青年学生思想,严禁学生社团。魔法部高管拒绝相信伏地魔复活,在如此重大事件是居然持侥幸心理,尸位素餐无所作为;相反,把精力完全用在内部清算上,把权利争斗置于全名利益之上,将邓布利多视为假想敌,欲除之而后快,将哈利当做不安分的危险分子,处处提防诋毁。当伏地魔在魔法部现身事实无以掩盖时,抓捕假食死徒稳定民心,转而与哈利合作,希望利用哈利“救世之星”的身份获得更多的民众支持。伏地魔步步为营,在魔法部扶持傀儡掌控政府,控制舆论,使《预言家日报》完全沦为政府喉舌;打压反对论调,不惜采用流氓手段,以绑架主编谢诺菲留斯﹒洛夫古德的女儿卢娜的行径迫使《唱唱反调》改换门庭。宣扬麻瓜出身的巫师是对纯血统社会的威胁。暗示哈利是谋杀邓布利多的真凶,全国缉拿,在人们中间撒下怀疑和恐惧的种子。将势力安插到教育部门,把青年学生当做后备力量培养,直接在学校教授黑魔法,,篡改教科书,对学生洗脑,,妖魔化麻瓜,说他们就想动物,又脏又蠢,对巫师凶恶残暴,逼得巫师四处躲藏。还在青年时期,伏地魔就看到了霍格沃茨教职的力量。同时使用绑架等特务手段,鼓励告密,镇压反对党。

 

伏地魔是格林德沃之后魔法界最大的黑巫师,但两者有所不同。格林德沃认为巫师别赋予能力,也就意味着更大的权利和责任,建立巫师对麻瓜的统治,有利于广大巫师的利益,想建立的是一个有等级秩序的社会。格林德沃的知识储备比伏地魔要全面,他很早就探得了死亡圣器的秘密,并期望能够据为己有。他有亲戚,有朋友,有常人情感。所以格林德沃是个人能力极强,权利欲望极强的野心勃勃的独裁者,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并不罕见。伏地魔要建立巫师对麻瓜的绝对统治是因为他仇恨麻瓜,这源于他对抛弃他的麻瓜父亲的痛恨。他的食死徒以残害麻瓜为乐,控制权利后就开始排查麻瓜的后代,清洗麻瓜出身的巫师,实行恐怖统治,书中没有明讲,如果伏地魔得势,很难确定麻瓜们是否还能安全存活。伏地魔的追随者称食死徒,高级者有黑魔标记:一个骷髅头,一条大蟒蛇从骷髅的嘴巴里冒出来。这样的独裁者除了希特勒,很难再找到第二个人。死亡圣器在传说中是死亡的主人,代表极端权利;而魂器,则是违逆自然、反人类的行径。

 

当伏地魔崛起后,所有官方通信设施都被食死徒把控,抵抗者们设置了一个叫做“波特瞭望站”的频段不断向大家报告真实信息,鼓舞人们继续反抗。哈利与罗恩、赫敏流亡在外坚持抵抗,纳威、金妮、卢娜以及D.A和凤凰社的许多成员坚持在敌占去进行小规模的抵抗和骚扰。不断有麻瓜出身的巫师被抓,但也不断能听到鼓舞人心的故事:巫师们冒着危险保护麻瓜朋友和邻居。纳威们藏在有求必应屋,由于食死徒全面封锁霍格沃茨,猪头酒吧就成了他们通向外界的唯一出口。一直以来,猪头酒吧都不同于三把扫帚酒吧,这里肮脏油腻、鱼龙混杂,邓布利多曾说,这里有意思的人要远远多于“三把扫帚”。食死徒在此盘桓倒卖毒药、毒品,反抗者从这里的暗道进入霍格沃茨。老板阿不福思﹒邓布利多是老校长阿不思﹒邓布利多的弟弟,从小藐视权利和他有着权利欲望的哥哥,对所有争斗漠不关心,怀疑任何堂皇说辞,玩世不恭看透红尘,重视的只有家人与日常生活。但到斗争最后阶段,即便他嘴上要哈利逃离英国保命,认为凤凰是完了大势已去,还是掩护了所有凤凰社成员,并参与了最后的巷战。血统清洗、流亡抵抗、密室隐身、冒死救助被屠戮种族、至关重要的小酒馆枢纽……实在难以把它和二战完全分开。猪头酒吧多么像里克开在卡萨布兰卡的那家三教九流出没的酒馆啊,就连主人都有几分相像。

 

二、罗琳与哈利﹒波特:他们有共通的孤独

作为一本畅销读物,“哈利﹒波特”系列以故事和想象力取胜,人物塑造一般,爱情描写则一塌糊涂,罗恩和赫敏就有拉郎配嫌疑,而哈利的两任女友,不管秋﹒张还是金妮,都是打酱油的。小说对人物心理涉及不深,在这浅尝辄止中,写得最好最真切的,是孤独,是失去了所有依恃和保护后的茫然无着,是一个人面对黑暗未来、未知命运时的忐忑和恐惧,这多少与作者的经历有关。J.K.罗琳有过悲惨时光,毕业后7年,失败的一塌糊涂,短命婚姻闪电般破裂,失业,成为艰难的单身母亲,一无所有。罗琳曾经在伦敦总部的大赫国际研究部门工作,在那里,她看到了许多从极权主义政权中冒着生命危险送出来的信件和照片,耳闻目睹了许多政治事件,与许多前政治犯是同事。这就很容易解释“哈利﹒波特”系列中对极权、独裁统治惟妙惟肖的戏仿。罗琳让邓布利多这样解释伏地魔与哈利的命运:伏地魔听到预言后马上袭击哈利,结果不仅亲手选出了那个最有可能除掉他的人,而且给了他一件特别致命的武器!这就是像普天下的暴君,知道总有一天会遭到反击,任何试图阻止、消灭这种结果的行动都是在加速自己的灭亡。

罗琳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塑造了新时代的女孩形象:赫敏,聪明、独立、坚强、勇敢、见识过人。哈利是在某方面拥有独特能力的英雄,在战斗中常超水平发挥,而赫敏则是那个掌控全局的。当乌姆里奇在霍格沃茨作威作福时,哈利等人空是气愤至极,是赫敏第一个想到将大家组织起来谋求将来。没有赫敏,哈利根本无以完成最终任务。大卫﹒叶茨显然很明白这点,在《哈7(上)》中,直接让罗恩对试图只他们两人去寻找魂器的哈利说“没有赫敏咱们两天都活不下去。”小说中的其他女性角色,不管是卢娜、金妮,还是莉莉、唐克斯、麦格教授,有勇敢、聪明,对朋友义无反顾,就连臭名昭著的贝拉特里克斯,也是食死徒中最为勇敢的。而这些,在传统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中,是男性的专属。唯一逊色的女性是秋﹒张,软弱、小气、无理性、无原则,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但如果罗琳参看过我们许多年来海量电视剧尤其是偶像剧中那些清纯善良脑残的女主角的话,她也只能做出这么一个设定。

当罗恩负气离开时,赫敏选择的是哈利,也就是说她选择了道义而非爱情。这是对希腊神话以来“美狄亚”传统的反动。伊阿宋到科奇斯岛寻找金羊毛,美狄亚爱上伊阿宋,以法术帮助他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美狄亚的弟弟前往追赶,她杀死弟弟,将尸体切开分割成碎段抛在山上各处,让父亲和追赶的人忙于收尸,使自己和伊阿宋安全逃脱。辗转到科林斯城邦后,伊阿宋贪图权势,要与城邦公主格劳刻成婚,遗弃发妻,美狄亚一气之下设计烧死科林斯公主和国王,又亲手杀死了自己两个儿子来报复丈夫。

美狄亚是最极端的特例,却集中反映了传统故事中对女性的设定:在爱情中丧失理智,以钟爱的男性立场为立场和最大原则;即便有最后的复仇与个性凸显,却都是以男性爱情婚姻为前提的。罗琳让赫敏跳出了这一窠臼,反其道而用之的是斯内普。如果莉莉效忠黑魔王,斯内普一定会坚持食死徒一百年不动摇,爱情是他唯一的立场与信仰。莉莉是全书最关键的角色,因为她的爱,斯内普成为关键卧底,哈利两次大难不死,并非男性社会多塑造的美狄亚式的女性之爱,而是更接近于原始母神。邓布利多利用赫敏牵制哈利,也是用女性对生活本质的认定牵制哈利可能的野心。罗琳让赫敏坚持的基本理念,使得哈利所拥有的一些强大天赋成了无用之物,称霸欲望在感情与平凡生活前最终落败。男性作家的意淫之作往往崇尚力量权谋,而罗琳则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彻底贯彻了女性的爱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