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基布兹 – 以色列人的集体农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6:26:45

读过圣经和世界历史的人,对犹太人的历史都会有所了解。他们因为拜偶像犯罪,得罪上帝,又因杀害耶稣,而被掳到世界各国,两千年多年来过着漂泊无定、忍屈受辱的生活。虽然他们有着卓越的智慧与才干,却总是在所寄居之国,成为野心家的替罪羊以及无知百姓暴力的对象。反犹运动在各国各个时代从未断绝过。

十九世纪末,犹太人在俄国、东欧受到的迫害越来越厉害,时常有屠杀犹太人的惨案发生。上帝的选民在艰难和危机之中将心转向主,纪念圣经中主对他们的应许,就是他们必要归回锡安,返回迦南美地。这种信念在长期的流亡生活中,曾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与唯一盼望,现在这信念随着逼迫的加剧而愈加激动着他们的心。

他们开始热烈的讨论归回故土的计划、梦想。当时正值各国工人运动高涨之时。正当共产主义者梦想着用暴力推翻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之际,他们却希望能在应许之地建立自己的理想国度。

犹太人的精英们从各个角度探讨什么是理想的社会结构,以及怎样的生活方式最好等等问题,但所有讨论的中心却都是归回锡安-巴勒斯坦。这样就形成了近代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这个运动又被称为“锡安运动(Zionist movement)”。参与这个运动的既有犹太知识分子,也有犹太商界人士,既有企业家,也有工人,有学生,也有家庭主妇和孩子们。

结果就是许多勇敢的犹太人组成大小的团队,结伙回到巴勒斯坦。他们用钱从阿拉伯人手中买下一块又一块土地,在上面建立定居点—基布兹。基布兹在希伯来语中是“集体定居点”的意思。一个基布兹其实就是一个集体农庄,在这里,大家共享财物,一同拓荒耕种,一起学习技术、教育子女,共同商议农庄事务,探讨个人及民族的命运,并不断吸收新的定居者。

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从阿拉伯人手中买下的土地,有的是疟疾横生的沼泽地,有的是寸草不长的盐碱地和干旱地。初期的定居者中有许多是知识分子,他们中有的曾经是诗人、作家,有的是学者、音乐家,还有的是青年学生,而现在他们却要学习怎样改良土壤,饲养禽畜。他们经常要一手扶着犁,一手拿着武器,以防阿拉伯恐怖分子的不断袭击。但是,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理想的激情,坚定的信念,在困难面前不肯退缩。

第一个基布兹是在1909年建立的,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犹太人总共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177个基布兹。基布兹不但为源源不断的新移民提供了落脚点,为日后建立独立的以色列国奠定了经济基础,还培育和训练出了一大批热情勇敢,踏实能干,和富有理想的犹太青年,孕育了许多未来的国家领导人。

在许多国家领导人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基布兹生活对他们一生所起的影响。以色列第一任总理大卫.本.古里安(David Ben Gurion)在卸任后就回到别是巴南面的Sede Boker基布兹中生活,他说,基布兹的生活是一种最有利于创作和思考的生活方式,半天的体力劳动、半天的学习思考使他的身体健康以及思考创造力都保持在最佳的状态。另一位总理,果达尔.梅厄夫人(Golda Meir)在晚年回忆年轻时在基布兹的生活,也说那是她最喜欢和向往的一种生活。

第一个基布兹刚成立时,只有10个成员,如今,以色列境内大约有270多个基布兹,每个基布兹有40-1000个成员。基布兹成员的平均文化程度都比外界高。1993年的统计数字显示,以色列约有40%的农产品和8%的工业产品来自基布兹。

(进一步了解请参阅http://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jsource/Society_&_Culture/kibbut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