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灵山景区: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56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05:35:58
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56例医生在线网 2007-03-05 来源:医生在线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56例
  中国骨伤2000年第13卷第2期
  许巩固 陈根火 蔡燕雄
  关键词:中药外熏法  跟痛症  治疗
  作者自1991年5月至1995年3月,共收治跟痛症56例,63足,均采用抬高伤足加中药外熏法,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共56例,63足,男35例,女性21例;年龄37~67岁;病程1月~7年;单足发病49例,双足发病7例。
  1.2 诊断标准 ①疼痛:足跟痛,呈酸胀疼痛感,尤其是早晨或卧床休息后起床开始负重行走时特别明显,行走片刻,痛苦缓解或消失,行走过多及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再行走疼痛如故。②肿胀:大部分患者局部无明显肿胀,部分患者足跟内外侧稍肿胀,本组仅6例。③压痛点:多数病人压痛点不固定,压痛点均在跟骨结节周围,共38例,无压痛点有9例,有明显跟骨结节内外侧压痛共6例,压痛在跟骨结节共3例。④X线片检查:均拍双侧跟骨侧位片,结果跟骨结节有骨质增生、双侧对称,共37例,无骨质增生19例。
  2 治疗方法
  中药熏洗 治法取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自拟方如下:桃仁10g,红花10g,威灵仙15g,伸筋草20g,白芷10g,细辛6g,制川乌10g,制草乌10g,牛膝10g,木瓜10g。上方加水煎汁,抬足置药上方熏洗,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每剂药可重复用3天,再煎时加水适量煎沸即可熏洗。
  熏洗完后,抬高伤足,高过心脏水平以上,如无特殊疾病禁忌,最好是倒立为佳,并同时做伤肢屈伸活动,尤其是小腿肌群舒缩活动,每次15分钟以上。每起床开始负重行走前,先抬高伤足,并做患肢屈伸活动至少15分钟后,才下地行走活动,久行劳累出现痛加剧,可就地坐卧,尽可能抬高伤足,并做屈伸活动15分钟。
  如上处理,每10天为一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优:跟痛消失,行走自如无痛,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良:跟痛偶而发生,开始行走时无痛或稍痛,基本恢复正常功能,随访3个月后症无加剧。可:跟痛减轻,开始行走时仍痛。差:治疗3个疗程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本组共56例,63足。治疗结果:优32例,良1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7.5%,总有效率96.42%。
  4 讨论
  跟痛症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清楚,有学者认为跟骨内高压和跟骨内静脉瘀滞是引起跟痛症的主要原因,而骨质增生与跟痛症无必然联系。作者通过理论研究与临床治疗观察,结果亦认为跟痛症主要是跟骨内高压和跟骨内静脉瘀滞所致。
  影响静脉回流因素主要有:心脏收缩力,呼吸运动,重力和体位,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而对局部静脉回流主要影响是重力、体位以及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中老年后,血管弹性差,内壁紧张度减低,易扩张,静脉瓣又老化,加上肌肉收缩力减弱,骨骼肌“泵血”作用差,从静卧位开始下地行走时,静脉血由于重力与体位影响,瘀积于下肢,尤其是人体最低位的跟骨,骨内压强最大,而此时肌肉松弛,来不及节律性舒缩活动,肌肉的“泵血”未起作用致静脉回流困难,跟骨内微循环瘀滞,骨内高压致跟痛症。下地活动后,肌肉节律性舒缩活动,肌内收缩时,挤压静脉血管,使静脉回流加快;舒张时,静脉内血压减低,可促进毛细血管血液流入静脉而重新充盈,从而减轻跟骨内毛细血管瘀滞,减轻跟骨内高压,故跟痛缓解。过度行走后,肌肉疲劳紧张收缩,舒张不足,静脉内血压难降低,毛细血管血液难于流入静脉,微循环瘀滞难消除,故久行劳累又出现跟痛症。
  根据以上机理,治疗跟痛症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改善跟骨内部微循环。使用中药外部熏洗,通过物理热力及药物作用,扩张血管,增加血循环,解除瘀滞,降低跟骨骨内压,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②利用体位、重力的作用,促进静脉回流。抬高伤足超过心脏水平,利用血液的重力作用,促进静脉血回流而改善跟骨的微循环系统,减轻骨内高压,消除疼痛。③利用肌肉收缩挤压作用,促进静脉回流。抬高伤足同时做伤肢屈伸活动,尤其是小腿部肌群有节律舒缩活动,充分利用肌肉的“泵血”功能,促进静脉回流,清除瘀滞,减轻骨内高压,改善微循环,解除疼痛。
  作者单位:许巩固(同安区中医院,福建 厦门 361100)
  陈根火(同安区中医院,福建 厦门 361100)
  蔡燕雄(同安区中医院,福建 厦门 36110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