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贤到苏州高铁时刻表:邓海建:十数年未曾跨越4%看教育之弱势(南方都市报 2010-2-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42:47

十数年未曾跨越4%看教育之弱势

类别:时事评论 作者:邓海建 原创 浏览量:142  发布时间:2010-02-22 手机看新闻
版次:AA02 版名:时事评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全国订报  

    教育部官方网站日前公布了2010年年度工作要点,今年要促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目标的实现。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00年年末,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目前为止,这一目标一直没有实现。

    说教育弱势,这个事实判断看似悖逆情理。早在N年前,墙上、书上就写上了“再穷不能穷教育”等文字,老百姓为教育勒紧裤带过日子,作为底层民众向上流动的最后一扇大门,高等教育更是在不同年代涌现出前赴后继的砸锅卖铁上大学的粉丝。然而,教育于民间之狂热,恰恰隐射出其在公共财政中的弱势地位。

    财政性教育经费的GDP占比达4%的目标早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已提出,但这一目标迟迟未能实现;及至2006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继续明确规定,“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遗憾的是,即便200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的GDP占比达到历史最高的3.48%,仍没有达到4%。4%的目标实现不了,按理说财政应该“很差钱”才对,但这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近20年过去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早已日新月异,理论上说,财政性教育经费的GDP占比应该达到5%至6%更为合理,但我们仍在为4%的老目标而伤神不已。

    十数年未曾跨越4%这一老目标,结果自然衍生出眼下公共教育领域诸多诡异现状:比如一度热火朝天的教育收费市场化走向,教育支出是个定量,财政袖手了,家长自然就要负荷更多;比如教育服务者待遇长期口惠而实不至,薪酬绩效改革弄成数字游戏,与公职人员薪酬差距更甚;比如基础教育落差巨大,教育均衡捉襟见肘,因为财政有限,才搞出诸多“重点”;比如公共教育越来越像开发商,举债、炒地皮、玩空手套白狼游戏……往大处说,所谓“难出大师”“大学不大”等后遗症,恐怕也可以从这4%的目标未达成上找到程度不等的原因。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4%这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目标的最后一年。十数年未曾跨越4%,可见教育之弱势,症结有三:一是尽管订立了4%的目标,但迄今未能从政策或法律层面规定各级政府的投入比例,在4%目标责任上,只有“国家”的抽象意义;二是公共教育是个软实力的工程,短期见不到实效,而各级政府向来喜欢一本万利的GDP急功近利式投资;三是公民的受教育权缺乏财政支撑,相关权利从纸面上扎实落地尚且缺少一道物化的程序。       □邓海建

    http://gcontent.nddaily.com/8/bd/8bdb666d75691187/Blog/313/bbe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