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十方小区二手房:纪录片《大禹》解说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2:09:56
纪录片《大禹》解说词 

【引言】
远古洪荒之际,足迹遍踏神州。
他真有其人,还是天外来客?
君临天下之时,传位不废禅让。
他一统河山,奠基夏王朝。
心中似曾想过“家天下”?
华夏民族不朽的治水人。
他三过家门而不入,
治理黄河、长江、淮河、济水。
大同时代最后的大酋长。
逐共工,伐三苗,血雨腥风。
开发农业,建立夏朝,苦心孤诣。
大公,大勇,大智。
一部英雄的史诗。
 
大禹(字幕)
 
【正文】
1、遥远的冰河时代后期,气候转暖,积雪消融。大地山河,沦为泽国,天地万物,同为波臣。人类或登高陵土山,或以木为舟,载沉载浮,幸免沦没。
2、劳动人民与洪水斗争的光辉画卷,展开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页??大禹治水。传说中,大禹是一尊威力无比的天神。他驾驭巨龙,冲开重重高山峻岭;他化为黄熊,一夜间拱通千里河道;他驱动鬼神,制伏了一个个兴风作浪的妖怪,平息了为害多年的洪水灾害。
3、大禹的事迹,出现在《墨子》、《孟子》,《诗经》、《楚辞》,《尚书》、《左传》、《竹书纪年》等中国的古籍中。
4、禹生于四川,卒于浙江绍兴。关于禹的生卒年,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生于公元前2277年,卒于公元前2213年,享年64岁。另一种说法是,生于公元前2127年,卒于公元前2061 年,享年66 岁。
5、传说禹出生时,头上长着一对坚利的角,形状是一条虬龙。
6、根据族谱记载,禹姓“姒”(念似),号“文命”,字“高密”。古蜀西羌人。
7、据说“姒”这个姓氏,是舜帝赐予的。
8、禹的出生地众说纷纭。
9、禹出生于四川,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竹书纪年》。具体的出生地,有“汶(念文)川”、“北川”、“都江堰”、“茂县”、“什邡(念十方)”等说法。
10、近年的研究成果显示,禹出生于四川北川的可信度比较高。
11、北川禹里。据考证,今北川县禹里在唐代曾设置石泉县。《蜀志》记载:“蜀之石泉,禹生之地。”大禹第142代孙姒元翼、第143代孙姒承家在其所著《大禹世家》中,称大禹出生地在禹里乡石纽山。
12、《史记?夏本记》记载:“禹之父曰鲧(念滚),鲧之父曰帝颛顼(念专须),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13、最早记载鲧和禹治水的是《尚书"洪范》。大禹的父亲鲧参与了尧帝时期的洪水治理。
14、公元前2140年,尧帝统治的唐国全境遭受水灾。放眼望去,“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15、古国危难。
16、尧帝任用鲧治理洪水。鲧擅长于建筑,他造堤筑坝,治理多年,结果水灾反而闹得更凶。
17、当鲧治理洪水的时候,舜正将接替帝尧,走上部落联盟首领的舞台。
18、帝尧接到一个报告??鲧治水所筑堤城垮了大半,洪水滔天。
19、帝尧命令舜与大司农去查明原因。
20、舜看到的是九仞之城垮塌,田园水没,浮尸遍野。
21、于是鲧被放逐于今山东蓬莱东南的羽山。
22、也有观点认为,鲧死于羽山。因为被认为同时有犯上之心,被祝融用尧亲赐的宝刀钉死在一株大树上。
23、鲧的儿子禹受命继续治水。
24、禹受命治水之前,正新婚燕尔。
25、禹的妻子名女娇(念桥)。涂山氏之女。涂山位于今浙江绍兴西北。
26、传说禹外出察看水文山川来到涂山。遇到一位娴雅秀丽的女子,彼此暗生爱恋。禹忙于去南方巡视。女娇的使女找到禹,传达了女娇的思慕之情。禹深感喜悦,与女娇在桑台成婚。
27、禹离开涂山,奔赴安邑,受命治水。与新婚四天的妻子离别。离别前禹对妻子说,如生子,取名启。从此一别,一心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28、时年禹32岁。
29、正是“浩浩江流摧海内,临危受命水泱泱。”
30、禹被任命为“司空”,居百官之首,辅佐政事。同时又是“水利部长”,主持全国的治水工作。辅助他的是农业专家“弃”和管理草木鸟兽的专家“益”。帝舜受命禹的治水方针是疏导,这也符合禹的主张。
31、禹先治理京都所在地冀州,然后向其他州推广。
32、禹向其他11个州派出官员指挥治水。
33、为了方便治水,禹建议按照山脉与河道将全国重新划分为9州。帝舜批准了这个方案。禹带队勘察衮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34、禹带领弃、益等人和徒众助手一起跋山涉水,考察水流的源头、上游、下游。重要的地方被堆积石头或砍伐树木作为记号。
35、治水期间,禹非常思念家乡的妻子。他听说妻子思念家乡,命人在安邑城南修建了望乡台。
36、女娇在家乡思念夫君。不禁吟唱:“等候的人啊,时日多么的长久哟!” 郁郁之情无处可诉,形只影单,孤苦伶仃。
37、离别女娇的禹和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挖土、挑土。使用石斧、石刀、石铲、木耒(念磊)等工具。露宿野餐,粗衣淡饭。
38、禹在工地上推广先进工具。由鲧余氏创造的,用树枝和藤条编织的装载泥土的工具,既能背又能拖,增加了工作的进度。
39、遇到车船不能通行的泥泞地段或险峻山路,就脚踏板橇或穿上钉鞋,继续前进。
40、据说禹为治水,身心憔悴,手臂、大腿和小腿焦干无毛,枯瘦如柴。长期劳作于水中,致使两足没有指甲。长期在野外行走,走起路来步履蹒跚。
41、禹派人在各州驻扎,指导督促治水。自己组织队伍重点治理了黄河、长江、淮河、济水。
42、传说禹治水时候,得到上帝赠予“息壤”。没有用完的息壤在禹去世后散落各地。唐代柳宗元曾写过《永州龙兴寺息壤记》。
43、传说禹治水时候,发现了一种药物,叫做“禹余粮”。被李时珍写进《本草纲目》。《辞海》解释这种药物:褐色铁矿石,性微寒,味甘涩,止血。
44、传说大禹治水时非常爱民。看到民不聊生的景况,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有一次,他看到了一个罪人,顿时号啕大哭。在大禹心中,天下出现了罪人,是因为他没有把水治好。
45、无支祁的传说在大禹治水中尤其显得神奇。
46、据《岳渎经》记,大禹为治淮水,三上淮水发源地桐柏山。桐柏山上,大禹命信使百灵召来夔龙和桐柏山神,囚禁作乱的风雷木石四个魔王。铁索锁住长相似猿、力过九象的淮水和涡河之神无支祁。龟山位于淮河之尾。到了唐代,有人在龟山脚下垂钓,鱼钩被挂在一根又大又粗的长铁索上。他报告了当时的楚州太守李汤。李汤命人用百头牛去拖,最终拉出一个身长5丈睡意朦胧的青猿。耳目流水口鼻挂涎的青猿一声哈欠一声狂吼,吓走了众人,再带着铁索沉入龟山脚下的百牛潭。
47、据鲁迅先生考证,水神无支祁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
48、治水历时13年。
49、13年,禹治理了9条河流,9处湖泽,测量了9大山系,开发了9州土地,开通了9条山脉。
50、经禹治理的山川河流主要有:陕西境内的岍山、岐山、荆山、梁山、太华山、沣水、渭水;山西境内的雷首山、太岳山、析城山、恒山、太行山、汾水、漳水;河南境内的王屋山、抵柱山、熊耳山、嵩山、桐柏山、洛水、伊水、济水;山东境内的陪尾山、沮水等。
51、湖泽,如河南荥阳之北的荥泽、河南商丘附近的孟诸泽、山东荷泽附近的雷夏泽、山东定陶附近的菏泽、山东巨野附近的大野泽,河北巨鹿一带的大陆泽。
52、禹治水的规模和治水的强度有多大?没人知道。古籍说,禹凿龙门、折砥柱、破碣石、辟伊阙,差不多疏导了虞国所有较大的河流。即使在今天,13年也难以完成这样大的工程量。那么,禹又是如何凿、折、破、辟、疏导的?有人推测,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关键而且工程量不大的地方,进行了凿、折、破、辟、疏导。
53、古代地理著作《山海经》传说是禹和他的助手所写。经地理学家郦道元考证,禹和助手“益”曾经记录了13年治水的途中见闻,取名《山海经》。而今日的《山海经》是经过后人补充加工的。
54、《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反映了夏代地理勘测的成果,它是一次大规模地理调查的实地记录或综合报告,领导这次地理调查的是测量工程师竖亥和太章。
55、《五藏山经》比较详细地记述了九州内的山势走向、距离远近、水系、物产、祭祀等,共述及26条山脉,447座山,水系258处,地望348处,矿物产地673处,植物产地525处,动物产地473处,人文活动场景95处,其中对豫西、晋南、陕中地区的山水记载最详。
56、大禹治水13年,足迹遍布九州大地。有关大禹的遗迹广泛分布,数量众多。比较典型的遗迹是“禹穴”、“岣嵝(念狗搂)碑”、涂山等遗迹。
57、全国“禹穴”有4处:四川北川禹穴,传说是大禹降生处;浙江绍兴禹穴,传说是大禹葬身处;湖南衡山禹穴,传说是大禹藏书处;陕西石泉禹穴,传说是大禹休息处。
58、“岣嵝碑”有五六处。“岣嵝碑”又称“禹碑”或“大禹功德碑”。最早的是湖南衡山,相传为大禹所建。西安碑林、浙江绍兴大禹陵、 四川北川、河南禹州等处均有岣嵝碑复制件。
59、涂山,是大禹治水期间娶涂山氏女之地,也是其治水成功后大会诸侯之地。重庆江州、浙江会稽山、宣州当涂、安徽蚌埠怀远都有被称为涂山的地方。山西晋阳也找到了涂山遗址。
60、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十几个省份普遍存在大禹遗迹。
61、四川省大禹遗迹主要在北川和阿坝等地。
62、1991年,北川县治城,即今禹里,修建了全国第一个大禹纪念馆。
63、1992年,国家主席杨尚昆为北川题写“大禹故里”四个大字。
64、阿坝羌族藏族自州汶川县飞沙关,山上有一坪,叫做石纽村刳儿坪。
65、浙江大禹遗迹集中在绍兴会稽山、涂山、了溪、防风庙、刑塘,相传了溪是大禹治水的最后一条河。
66、河南省大禹遗迹主要在登封、禹州、开封、洛阳等地。
67、登封市古阳城遗址。城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700米。高约10米,围长43米的启母石位于登封市城北3公里处的万岁峰下。
68、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禹的封国。禹州市禹王锁蛟井是为纪念大禹治水成功而建造的。夏禹在城北八里营建的夏禹故都,据说是中国第一个国都。
69、河南开封市郊禹王台。位于开封东南隅,占地400余亩。
70、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内,伊水岸边有禹王泉,泉水涌出处有禹石,高约3米,相传为大禹治理伊水时的镇水之石。洛阳更有大禹开凿龙门的传说。
71、山西省大禹遗迹主要在运城、永济等地。运城市解县东北的安邑,是禹的始封之地,后人尊之为“禹都”。河津县城有禹门口。夏县有夏陵坟冢、禹庙青台及禹王城遗迹。
72、山东省大禹遗迹主要在禹城、剡城、历城等地。禹城市相传是大禹“导河入海”的施政指挥中心。
73、剡城县东北10里许,原建有禹王台。传说明朝正德年间,有一县令毁台取石, 建其私宅。毁到一半时,发现一块大青石板,光滑如磨刀石一般,取下石板,下有一片荷叶,还十分鲜嫩,有一把古剑,长数尺,置于荷叶之上。荷叶下是一泓清池,池中有几只金鱼,活泼异常。县令命人将鱼放之于河,将剑藏之于库,将禹王台完全毁掉。
74、陕西省汉江北岸有摩崖刻石篆书“禹穴”,陕西韩城县有禹门。
75、安徽怀远县境内有禹墟和禹王宫。
76、湖北武汉龟山东端有禹功矶。
77、湖南长沙岳麓山巅有禹王碑。
78、四川南江县建有禹王宫。
79、治水期间,禹区分土地疆界,沿着山岭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以高山大川确定界域。大禹派测量专家太章和竖亥测量了国土范围。
80、九州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赐给他们姓氏。
81、通过治水期间的考察,制定明确的税收制度。各地的人们根据土质的上中下三等交纳赋税。
82、国分为六个大行政区划,即国都、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
83、天子国都以外周围五百里的地方叫"甸服"。靠近国都一百里以内区域的赋税是缴纳带秆的禾;距离国都一百里至两百里的区域缴纳禾穗;距离国都两百里至三百里的区域缴纳带稃的谷;距离国都三百里至四百里的区域缴纳粗米;距离国都四百里至五百里的区域缴纳精米。 
84、“甸服”以外周围五百里的地方叫“侯服”。靠近甸服一百里以内的区域替天子服差役;距离甸服一百里至二百里的区域担任国家的差役;距离甸服二百里至五百里的区域替天子担任侦察工作。
85、“侯服”以外周围五百里的地方叫“绥服”。靠近侯服三百里以内的区域要设立掌管文教的官员推行文教;距离侯服三百里至五百里的区域要奋扬武威,保卫天子。 
86、“绥服”以外周围五百里的地方叫“要服”。靠近绥服三百里以内的区域,人们要和平相处;距离绥服三百里至五百里区域的人们,要遵守王法。 
87、“要服”以外周围五百里的地方叫“荒服”。靠近要服三百里以内区域的人们,各种要求可以从简;距离要服三百里至五百里区域的人们可以流动迁徙。 
88、《尚书》中的《禹贡》是禹在完成治水任务后,写给帝舜的工作总结。
89、关于治水,《禹贡》中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砥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至于大?,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90、《禹贡》记录了九州划分,山川方位,物产交通,各地贡赋等情况。
91、舜帝看了禹的报告,非常满意。他赏赐给禹一块黑色圭玉,借以布告天下:治水圆满成功。
92、禹因为治水功高,被称做“大禹”。
93、治水成功之后,大禹组织人们利用水土去发展农业生产。
94、伯益把稻种发给民众,让他们在低温的地方种植水稻。
95、后稷(ji)教大家种植作物;养殖鱼类、鹅鸭,种植蒲草。
96、伯益改进凿井技术。
97、木耒、木耜翻土播种,石刀、蚌镰收割庄稼。
98、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到处出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
99、治水期间,国家疆土东方直到大海,西方延伸到沙漠地带,北方和南方都感受到了声威教化,遍及到四海。
100、大禹治水,开创了全民大协作的先例,《国语》:“四岳佐禹治水成功。” 从河源积石山直至大海,争取全面的统一治水方略。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思想观念基础。
101、这块玉山,是故宫最大的一件玉器。记载着大禹治水。玉山高224厘米,宽96厘米,铜座高60厘米。玉山正面是大禹率众治水,奋斗于崇山峻岭之间。
102、遂公?,21世纪初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由保利博物馆从香港买回。98字铭文中有“大禹治水”、“以政为德”等字样。
103、舜帝年73岁时,曾经“预荐禹于天”。10年后,舜帝禅位给禹。时年禹55岁。
104、舜帝让位给禹,不仅因为大禹治水有功,还因为大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尚书  五子歌》记载,大禹为子孙立的遗训中,表达了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为人要朴素的思想。
105、据说,舜帝逝世后,大禹曾守孝三年,同时避让舜帝的儿子商,居住到位于现在河南登封的阳城。
106、天下诸侯不去朝见商而去朝见大禹。
107、大禹于是登天子之位,改国号为夏。据考证,该年为公元前2070年。
108、“公元前2070年”这个界定,来源于被评为"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之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该工程参考《尚书?胤征》篇中有关夏代仲康日食的记载,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推定夏王朝的始年应在公元前2070年。
109、登基后的大禹将河南省虞城县地方的土地封给虞舜的儿子商,号为虞国。
110、大禹将京都由蒲坂迁到80千米外的安邑。
111、大禹任命皋陶为夏国“司空”,负责内政,同时准备让皋陶做帝位继承人。
112、皋陶去世后,任用益管理国家大事,希望益继承帝位。
113、为了加强权威,禹频频巡行盟会。
114、涂山大会是禹以天子身分对江南地区各氏族、部落的一次重要巡视。涂山,又名当涂山,今安徽蚌埠附近。禹命令各氏族、部落首领在指定时间内到涂山集会。部落酋长手执玉帛前往朝见禹。为了表示自己受命于天,禹隆重举行祭天、祀土之礼,奏大夏之乐,演干戈之舞,颂扬禹的功德,显耀夏的军威。到会的氏族、部落酋长无不表示臣服。禹把尚未有封的酋长封为诸侯或方伯,纳入夏的统治,并向他们宣布每年必须进贡的物品和数量。
115、大禹向诸侯们说:“此次盛会标志着天下太平,标志着华夏的团结。从今以后,大家要胸怀天下,心系百姓,发展农牧,休养生息。如有图谋不轨者,天下共诛之!”
116、为纪念这次盛会,大禹决定将各方进献的青铜铸成九尊鼎。
117、大禹指派昆吾部落铸鼎。昆吾部落是当时以制陶、青铜冶铸见长的部落。昆吾部落与熟悉天下地理的专家太章和竖亥等设计图样,然后制造模具,把进贡的青铜浇铸成九尊鼎。后人称其为九鼎或九鼎图,科学史学者李约瑟称其为浮雕地图。
118、《山海经补注?序》描述了九鼎图的内容:“收九牧之金,以铸鼎。鼎象物,则取远方之图,山之奇,水之奇,草之奇,木之奇,禽之奇,兽之奇,说其形,别其性,分其类,其神其殊汇,骇视警听者,或见或闻,或恒有,或时有,或不必有,皆一一画焉。”
119、九鼎上不但有图物,而且有文字。《山海经新校正?序》说:“按其(九鼎)文,有国名,有山川,有神灵奇怪之所际,是鼎所图也。”可以说,九鼎图是最早的青铜质地原始中国地图。
120、九鼎图是当时华夏大地地理和物产的略图,是基于实际勘测的天下图。
121、九鼎图像拿破仑的凯旋门一样,象征着大禹威临天下的权势,象征着其非凡的文治武功。九鼎图成为夏王朝的镇国之宝。以后数代帝王都把九鼎图视为王权的象征,认为夺得了九鼎就拥有了天下。
122、禹在位期间,征伐三苗是重要的战事。
123、以尧、舜、禹为领袖的北方部落联盟,与南方苗蛮集团的三苗部落进行了长期战争。两大集团决定性的一仗是禹伐三苗。
124、禹伐三苗的地点在今湖北江汉平原一带。
125、当时,三苗地区发生大地震,禹乘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在誓师动员时说:“三苗不敬鬼神,滥用刑罚,违背天意作乱,上天现在号令我们要对它进行讨伐。”
126、交战开始,战斗十分激烈,互有胜负。突然,战场雷电交加,三苗领袖不幸被箭射中,苗师大乱,溃不成军。
127、禹伐三苗使华夏族势力推进到江淮流域。胜利不仅扩大了华夏族生存空间,而且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北方、东夷的一些部落摄于大禹的威力纷纷归附,大禹的权力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128、大禹在位时,经常提醒自己要拒绝诱惑。据《纲鉴易知录》记载,一名叫仪狄的人制成了酒,大禹喝完后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从此疏远了仪狄,并且戒酒。
129、涂山大会后数年,禹帝决定召开诸侯国首领大会。
130、开会的地点不是当时的京都“安邑”,而选在了夏国遥远的东南部??浙江绍兴会嵇??大禹岳父涂山氏的地盘。
131、会议的目的是检查所有诸侯国的会计账目,计算各诸侯国的功劳,核算各诸侯国上交给夏国中央政府的税金。
132、禹命令各地诸侯、方伯于春天来此相会。
133、会议上处死了姗姗来迟的防风氏,昭告了大禹无上的权威。展示了夏国强大的综合实力,国家财政预算的庞大队伍。
134、会嵇会议不久,大禹因病亡故。大臣们根据他的遗嘱将他“深埋简葬”在会稽山上。
135、益是大禹的帝位继承人。
136、禹死后,子启祭祀大禹。
137、此后,绍兴开始有了禹陵、禹庙。禹庙逐渐遍及全国各地。
138、禹庙建筑兴起于秦汉,盛行于唐宋,遍立于明清。
139、公元前110年,即汉元封元年,嵩山有启母庙。
140、公元179年,即汉灵帝光和二年,龙门禹庙建成。
141、公元492年,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安邑禹庙建成。
142、唐宋时期,禹庙祭祀列入国家祀典,各地禹庙随之增多。至明清,则州县几乎皆有禹庙。
143、四川禹庙突出。据考证,晋初及以前,蜀中已兴立禹庙。唐宋时期,四川各地禹庙兴起,其中以忠州、成都和石泉,即今北川禹庙为最有名。石泉禹庙是四川最重要的历史古庙。
南宋唐诗学家计有功于公元前1158年撰写的《大禹庙记》,是从文献上看到的夏禹肇迹处最早的禹庙。
144、唐、宋、元、明以来的四川禹庙,各具特色。
145、夏禹肇迹处的纪念性禹庙??石泉禹庙,以禹生于石纽而建;重庆涂山禹庙,以禹娶涂女而建。
146、德教功能性的禹庙??四川成都禹庙、忠县禹庙、奉节禹庙等。
147、清代由外来移民所造的“会馆式”庙宇??开江、彭水、黔江、梁山、南充禹王宫,石?大禹庙,南川、巴县的禹王庙等。
148、都江堰、遂宁、射洪、三台、绵阳等地所建禹王宫历史也非常悠久。
守陵人每天晚饭后都要走进禹陵大门旁的这间小屋守夜。
 
浙江省绍兴市大禹陵景区。景区由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群组成。大禹陵座东朝西。入口处的大禹陵牌坊前,有一横卧的青铜柱子,名龙杠。龙杠上有“宿禹之域,礼禹之区”的铭文。
大禹陵牌坊高12米、宽14米的。穿过牌坊后,进入神道。神道两旁安放着由整块石头雕塑的熊、野猪、三足鳖、九尾狐、应龙。相传这些神兽都是帮助过大禹治水的神奇动物或大禹自己所变。
从神道经禹陵广场,跨过禹贡大桥,站在甬道前古朴简洁的棂星门下,即可望见大禹陵碑亭。甬道是一条古柏夹峙、拾级而上的石板路,庄严幽深。高大肃穆的大禹陵碑,“大禹陵”三字系明嘉靖十九年(1540)绍兴知府南大吉楷书并勒石,豪放而雄浑,有顶天立地之气概。漆以朱红,耀眼夺目。碑前的两棵百年盘槐,夏天碧绿葱茏,冬则虬枝如铁。
 碑后是禹王山,相传大禹即葬于此。禹的子孙说,“大禹陵碑的后面,不好种东西,竹子种到哪里死到哪里,挖下去都是木炭,是葬大禹的地方。”
大禹陵碑的右侧,是咸若亭、碑廊和菲饮泉亭。咸若亭为宋隆兴二年(1164)所建的一石结构亭,六角、攒尖、三层、镂空雕饰,极具地方特色。
碑廊陈列着部分祭禹碑,主要有秦始皇祭禹陵所留《会稽刻石》等。
禹祠的左侧有一井,名曰“禹井”,相传为禹所凿。“井”的字形有九州之意,“井”字规整形状也表示法度。大禹说:“天下有道,民不罹难;天下无道,罪及善人。”
禹庙是大禹陵区的主要建筑之一,始创于禹的儿子启。整个庙宇顺山势而逐步升高,高低错落有致,雄伟壮观。从大禹陵进入禹庙区,依次为照壁、午门、拜厅、窆石亭、大殿。照壁上有一兽。怪兽脚踩金银珠宝、腹吞月亮、眼睛还盯着天上闪闪发光的太阳。据说此兽贪婪无比,最终葬身大海。
大殿是整个禹庙建筑群的最高建筑物。殿内大禹塑像高6米,头戴冕旒,手执玉圭,身披朱雀双龙华衮,雍容大度,令人望而起敬。
 
149、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一路风尘来到会稽山,祭祀大禹,从此开创了皇帝亲自祭祀的记录。
150、清朝康熙帝祭祀大禹。
151、清朝乾隆帝祭祀大禹。
152、1916年,孙中山先生瞻仰大禹陵。
153、1933年,修禹庙,举行了隆重的祭禹活动。
154、1936年,周恩来回绍兴祭祖后拜谒大禹陵。
155、1939 年,周恩来再次到大禹陵祭禹,高度评价了姒氏几千年来守陵的传奇伟业。
156、1947年,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及儿子蒋经国夫妇瞻仰大禹陵。
157、1995年,浙江省在大禹陵举行“公祭大典礼”。此后,绍兴在大祭陵“每年1小祭,5年1公祭,10年1大祭。
158、2005年,公祭大禹陵典礼在会稽山上拉开帷幕。
159、这次公祭典礼成为有史以来最盛大,最隆重的一次。祭禹场地首次由大禹殿内转移到室外广场,参祭人员由800多人增加到了3000多人。祭典表演的演职人员650人,舞龙队、执事队、仪仗队、 古旗队等11支队伍轮番表演。
160、陪伴着禹陵的,是禹陵村。
161、禹下葬后100年后,这里叫禹陵村。
162、禹陵村与禹庙只隔着一条小河,几千年来它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一起互相守望着。
163、小小的村庄在时间的河流中,缓缓独行。它像沙漏一样不断在滴漏和堆积中找到新的平衡点。积淀着它独特的文明。
164、传说夏朝第六代王,也就是大禹的第六代子孙少康,为守护大禹墓,派自己的儿子无余到会稽山下守陵。
165、大禹时代,禹的子孙封在全国各地,以国为姓,主要是姒、夏、禹3姓。在3姓中衍生出220多个其他姓氏。姒姓是大禹的嫡传子孙。姒姓子孙的历史名人,据考证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夫差、允常和勾践。越王勾践是大禹第44世孙。勾践作为姒氏家族自夏亡以后,第一个到中原潇洒走一回的人,曾重修禹庙。
166、姒无余是第一代职业守陵人。
167、一个家族,数千年来以活化石的姿态顽强地证明着大禹的存在。
168、不与外界交流,村中人的繁衍能力、免疫能力都受到极大限制。战争、瘟疫、自然灾害曾给他们带来近乎灭族的灾难。最凄凉的时候全族只剩下父子3人。
169、为使家族兴旺起来,姒氏族长做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决定??除了留一部分人守陵外,其他族人可以到外地谋求发展。
170、从18世纪到20世纪的200年间,姒氏族人走出山村,经商,做工,求学。
171、今天,这个家族在全世界达到了近2000人。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陕西、云南、台湾等地。禹陵村占了总人数的半数。
172、他们创造了一个英雄家族不朽的史诗。
173、禹陵村的姒姓人大都方脸眼凹,与周围居民有明显不同。男性村民拥有相同的Y染色体基因类型。禹陵中大禹塑像的相貌,是根据第142世后人姒大牛的脸形作为原型塑造的。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家族。一个千年不变其姓、不易其址的古老家族!
174、中科院把这个家族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175、在绍兴文物研究所的《姒氏世谱》,是记录了禹陵村姒姓人家从夏朝至清末家族发展的谱书。《姒氏世谱》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老的家谱。这是一个备受中科院关注的珍贵文献。
176、今天,守陵已不再是他们的唯一职业。但他们仍然要为禹陵尽各种义务。
177、农历六月初六,大禹的生日。姒氏家族要举行古老而神秘的祭禹仪式,会稽山上弥漫着浩浩上古遗风。据说仪式是禹的儿子启当政时创制的。
178、几天前就要做各种准备,姒姓的村民们集资、捐款买祭品,祭品主要供五牲福礼,五牲指猪、羊、鸡、鸭、鱼,象征着今年五牲兴旺。
179、第二天祭祀活动进入高潮。族人按辈分大小,抬着贡品进入禹庙。忙活了几天的女人被拦在门外,因为,这是祖上立下的规矩。
180、祭祀从夜里开始。夜幕刚下垂,禹陵前立即变成人的海洋。族长带头按辈份以大礼向大禹像礼拜。按规定为四跪四叩首,双手抱拳而不合十。香烟缭绕烛光飘摇之中,人们跪在地上,无论是白首老者,还是黄发幼童,神情都是那么肃穆。这是传统祭禹活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181、他们一声声地呼唤祖先禹王的名字,吟诵着流传了四千多年的“经文”??《五子之歌》。
182、对于大禹文化和大禹精神的追寻与继承一直没有间断。
183、2002年开始,水利部设置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奖励为水利事业发展和水利科技进步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奖励经实践证明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科技成果。
184、2006年,占地约2.4万平方米的湖北武汉大禹神话园掀开盖头。其中,“大禹北方治水”雕塑是国内最大的高浮雕。
185、这些是不是今日现实中,对大禹精神的一种认可?一种呼唤?一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