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巴黎都市:华南名茶(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56:20
                                                                                    永春佛手 永春佛手产于福建省永春县。全县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00-2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相对湿度77%。山地土壤以红壤为主,PH值在4.5-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宜植茶。

  永春佛手茶乃佛手品种茶树嫩梢制成的乌龙茶。佛手品种茶树又名香椽种,目前在产区多称佛手,而成品出口则称“永春香椽”。佛手品种茶树叶形与芸香料的香椽柑的叶片相似,而与芸香料的佛手柑的叶片有较大的差异,命名为香椽比佛手更加贴切。

  永春佛手采摘

  永春佛手品种的来源,传说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5年),在达埔狮峰山最早栽植佛手茶树,但缺乏可靠依据。有史可稽的,为1919年永春华兴种植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安溪西坪老茶农林子生赠送的佛手茶苗15株,植于虎巷山的后垅(在今永春华侨茶果场北崆管理区)。经压条繁殖,数年后扩种到8亩,至30年代初,有少量佛手茶经永春兴华公司南洋办事处转销到马来亚麻坡。至于佛手品种原产地,一说是军安溪金榜骑虎岩,一说是南安洪濑雪峰山,尚无定论。据1937年福安茶业改良场技师庄灿彰撰的《安溪茶业调查》载:“……相传二十年前,安溪第四区骑马岩(即骑虎岩)上一和尚,取柑桔类之香圆(香椽的俗称)作砧木,接茶穗手其上而得此种”,这当系因佛手茶树叶形与香橼柑树叶片相似而作的臆测。不同科植物嫁接成活之说难以令人置信。   佛手茶树为无性系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较强,一芽三叶嫩梢平均重1.5克,为一般适制乌龙茶品种的1.3-2倍,单产高,永春北崆华侨茶果场有一亩九分足龄佛手茶园持续7年亩年均超过300公斤。佛手茶树属灌木型,中芽种,分枝稀疏,枝条细软如蔓,披张到地,叶大,呈椭圆形,大的如掌,多水平着生,叶面扭曲不平,叶肉肥厚,主脉弯曲,叶缘锯齿稀疏,缺刻较不明显,叶色黄绿油光,叶缘略向背,开花少,不结实,佛手品种又可分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永春当前栽培的红芽佛手为主。红芽佛手树姿较披张,春芽紫红色,绿芽佛手树姿稍直立,春芽淡绿色,制茶品以红芽佛手为优。   永春制手的栽培与制作,应注意该品种的特征,以发挥其品种优势。通过修剪抑制中心和顶端优势,以增加分枝层次并提高分枝部位。这样,原来匍伏地面的分枝自行淘汰,使养分集中于骨干枝和上中部分枝,有利扩大采摘面,增加芽稍密度。

  永春佛手全年分四季采制。春茶在4月中旬-5月中旬;夏茶在6月上旬-6月下旬;暑茶在7月上旬-8月下旬;秋茶在9月以后。各季产量占全年产量比重,春茶为40%,夏、暑、秋茶各占20%。制茶原料采摘标准是在新梢展开四至五叶,顶芽形成驻芽时采下二、三叶。一般是午后采摘,傍晚付制。佛手茶的制造与一般乌龙茶相同,不过针对佛手叶面角质层薄,气孔大而分布稀,茶多酚含量高,多酚氧化酶活性较强的特点,在正常温湿条件下晒青宜轻不宜重,摇青时间和摊置厚度不宜过长过厚。发醇适度、香气达到高峰时,即行高温杀青。杀青叶经过揉捻、初烘、初包揉后,针对佛手叶张大的特点,复烘复包揉三次或三次以上,较一般乌龙茶次数为多,使茶条卷结成干(虾干)状。一般优质佛手常在连续晴朗天3-4天后,微有北风,青间温度24℃左右,相对湿度75%左右的条件下制成。

  永春佛手茶条紧结、肥壮、卷曲呈干状,色泽砂绿乌润,香浓锐,味甘厚,耐冲泡,汤色橙黄清澈,叶底黄绿明亮。永春佛手品种一芽二叶春梢茶多酚及水浸出物含量,在适制乌龙茶的茶树良种佛手、铁观音、毛蟹、梅占、乌龙、本山中为最高。

  永春佛手长期以来,在闽、粤、港、澳等地及东南亚侨胞中负有盛名。产区群众常用以制作盐茶(加上几粒食盐冲泡)、蜜茶和柚米茶治疗痢疾、中暑、高血压等病症,并作为清凉解毒饮料。柚米茶的制作为,取成熟柚子,在果蒂下3厘米处切开,掏去果肉,剥出泡襄,加佛手茶拌匀装入柚腹,摇实加盖,切口用线缝合,烘干或晒干收藏备用。侨乡常以柚米茶作为上等礼品赠送海外亲人。1985年永春华侨茶果场的一级永春佛手被农牧渔业部评为优质产品。  佛手又名香橼种,别名雪梨,系乌龙 茶中的名贵品种之一,常年不开花、不 结果,属典型的无性繁殖茶种。据国内 外专家鉴定,是乌龙茶中最为古老的茶 种,其叶大如掌、形似香橼柑,始种于 佛寺,故称佛手。在民间俗语,“茶佛 一味”,盖始于佛手茶。佛手品种分为 红芽佛手和绿芽佛手两种,红芽佛手树 姿较披张,嫩芽紫红色;绿芽佛手树姿 稍直立,嫩芽淡绿色。 永春佛手 (Yongchun foshou) 产于 著名乌龙茶主产基地——福建省永春 县。永春佛手茶外形条索肥壮、卷曲较 重实或圆结重实,色泽乌润砂绿或乌绿 润,稍带光泽;内质香气浓郁或馥郁幽 长,优质品有似雪梨香,上品具有香椽 香;滋味醇厚回甘,品种特征显;耐冲 泡,汤色橙黄、明亮、清澈;叶底肥 厚、软亮、红边显。饮之入口生津,落 喉甘润。张天福老先生赞曰:“永春佛 手,点滴入口,齿颊留香,色香味俱臻 上乘,不愧为茶中名品。” 经检测,佛手茶水中浸出物 46% , 单宁 21% ,粗蛋白 25% ,茶素 2.4% ,黄酮类物质 12mg/g ,锌 57 μ g/g ,其中锌和黄酮类物质为所有乌龙茶 中含量最高。茶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 降血压、降血脂、软化血管等功效,锌 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成年人的健康、 延缓衰老。 2003 年福建省中医学院已 研究证明了永春佛手茶对结肠炎有显著 的治疗作用 ; 并且还在研究证明永春佛 手茶对软化心脑血管 , 降血压血脂等保 健功效 . 常饮佛手茶,可减肥,止渴消 食,除痰,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火去 腻。 永春佛手在闽、粤、港、澳、台等 地及东南亚侨胞中久负盛名,屡获殊 荣。   1986 、 1989 年荣获轻工业部优 质产品称号, 1988 年荣获首届中国食 品博览会金奖, 1995 、 1997 年被认 定为第二届、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 奖, 1999 年荣获第二届中国 国际茶博 览交易会国际名茶金奖,并被确认为福 建省名优茶。永春佛手茶样分别获 2001 年“省名茶”和 2003 年“省优质茶” 称号, 2003 年 9 · 8 厦门国际星级茶 王赛获五星级茶王 ;2004 年 9 月在福州 的国际茶叶博览会及茶王大赛上攘括了 永春佛手茶王 , 两个金奖茶王以及四个 银奖茶王 . 永春县玉斗镇八一茶场获得 “中国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志及中国绿 色食品基地申请认证。 永春佛手产于福建省永春县。玉斗镇地处永春县西南部,是永春县的重要产茶区。该镇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达1680mm,年平均气温19.5℃,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山地土壤以红壤为主,PH值在4.5—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丰富,特别适合永春佛手茶的生长。

  一、园地建设
  园地建设十分强调水土保持及水利设施的建设。从本地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茶园建设主要是集中连片,建园方式以水平梯层茶园为主。水平梯层注重建设等高线的修梯原则,畦面要平衡,防止水土冲刷,一般随弯随势,采取表土回沟,心土筑岸,将心土挖出外沿筑岸,岸高20cm左右,畦面向内稍倾斜以利于保水、保土、保肥,畦面宽度视坡度而定,一般在1.5—2.5m左右,质量较高的深垦60cm。

  二、茶苗定植和幼树护理
  佛手茶苗木的主要繁育方式是扦插苗或压条苗。苗木移栽定植时期一般选择在秋季,因此时茶树地上部分休眠,根系恰逢一个生长高峰,移栽后有利于根系的生长,而且其茶苗萌发生长也较之于明年春季移栽的为早。采取单行条栽,行距约为150—160cm,穴距25—33cm,每穴定植2—3株,每亩2500—6000株。种植时应施足基肥,一般亩施有机肥2500—5000公斤,磷肥25—50公斤。 水分管理是幼龄茶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栽植后当年夏季抗旱是保证成活率的一个关键时期,对此,除种植时注意适当深栽,以吸收土壤深层水分外,可于夏季来临前铺草覆盖茶园地面,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并调节土温。一般可采用农作物、秸秆、杂草等铺盖,每亩用量约为1500—3000公斤。

  三、耕作制度
  根据该地实践经验每年浅耕削草3次,分别在3、6、9月份进行,深度为5—8cm,这样即可消除杂草,又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和疏松土壤。秋冬季进行一次深耕,深度为20—30cm,衰老茶园深度可达30—40cm,并结合施用基肥。深耕时距植株15cm以外进行,并注意少伤害根部,同时注意天气变化,长期干旱天气不能耕锄,防止水分散发。

  四、修剪技术
  1、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一般一年进行1—2次定型修剪,分别在2、6月进行,分3—4次完成。当茶树长高30cm,主茎粗达0.3cm以上,并有1—2个分枝时,即可进行第一次修剪,修剪高度以离地15—20cm为度,以后每年定剪一次,第二次定剪可在第一次剪口上提高15—20cm,第三次或第四次则分别在其上一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10cm左右。这样连续通过3—4次定型修剪,把茶树骨架控制在50—60cm,连同主茎形成5—6层分枝,在此基础上结合打顶轻剪,多留少采,进一步培养树冠和采摘面。

  2、成龄茶树的修剪。青壮龄茶树每年、隔年或隔2年进行轻修剪1次,一般只修剪绿色嫩梢的一部分或仅达到红梗部分,以后每次在原有修剪面上提高2cm左右,当轻修剪几次,茶树高度过高难以采摘,而且结节枝形成使育芽力下降时,就需要进行一次深修剪。深修剪即剪去结节枝,恢复育芽能力,一般深修剪程度约剪去10—15cm,以剪除该节枝层为度。深修剪后第二年仍进行轻修剪。

  3、衰老茶树的修剪。对于未老先衰茶树、重采摘、轻管理的茶园等,树龄在15年以上,均应采取深修剪或台刈。一般在春茶采摘后进行,深修剪高度离地30—50cm,台刈掌握在离地面20—25cm。重修剪或台刈的茶树一般要留采一年。经过一年的留养后,再进行打顶定剪和轻剪等一系列管理技术重建新的树冠。如玉美村康志亮有一衰老茶园采取重剪结合留养方式。春茶前后重剪高度20—30cm,当年春夏茶留养不采,秋后第一次定剪45—50cm。第二年打顶采,春茶后第二次定剪65—70cm。第三年开始留叶采并每年春茶后轻度修剪,剪平树冠表面,使高度控制在75—80cm。

  五、施肥技术
  在茶树栽培的综合性农业技术措施中,以施肥效果最为显著,也以施肥与茶叶品质、产量、成本和效益的关系最为密切。永春佛手茶的施肥应注意根据佛手茶的品质特征,茶树各生育期对养分的要求,优化施肥技术,努力做到合理施肥,以达到优质、增产、树旺、低成本、高效益的生产效果。

  1、N、P、K三要素合理配合。N肥有利于茶叶中含N物质生成,但过量又会使叶绿素含量增加,并抑制茶多酚、糖类等物质的合成,对香气的形成,滋味的浓鲜爽度和叶色都有影响。而P肥能促进茶多酚和糖分等可溶性物质含量增加。K肥对茶红素、茶黄素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N、P、K三要素的合理配施,有利于提高佛手茶的品质,据调查如表1所示分析,N、P、K配比约为2.1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