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火车站西广场最新:【为人处事经】聚——谈六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8:40:36
                  在社交场合,新老朋友聚首,海阔天空畅谈,是人生的一大快事。然而,这中间也有些“忌讳”,是不可不加注意的。

  一忌话题太专。社交场合的朋友,不同于大学里的同学,研究室里同事,各人的学业水准、知识结构往往参差不齐,甚至天差地别。所以,如在一次婚礼宴席上,或在一个联谊活动中,倘若你大谈特谈宋词对唐诗的继承与变异,津津乐道,天文学术讨论中的最新论题,那么聚会者就不免要皱眉蹙额,呵欠连天。须知有些聚会者也许对天文学的概念也闹不清,怎么会对你的话题感兴趣。曲高则和寡。层次太高、专业性太强的话题,还是放到专业工作者的圈子里去谈为好。“对牛弹琴”——撇开这句成语中鄙视听众的成份,剩下的便是对说话人的讽刺:为什么自说自话,不看看场合再开口呢?

  二忌格调低下。话题层次太高不相宜,那么太低呢?也不行。有的人三五成群,不云某姑娘性感,某女士厌眼,且喋喋不休,总爱谈“女儿经”。这样的议论多了,无奈为格调低下,于人于己都无所裨益。为激发聚会者议论的兴趣,倒是宁可借助于自己亲历或耳闻的得体奇闻趣事,往往会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当然也要注意,就像美国人写的《文明举止的标准》一书提醒的“谈奇闻趣事也要掌握分寸。如果整个晚会大家都用奇闻趣事消遣,那只能说明聚会者智力之低下。”那么,不妨来个百花齐放,在谈趣事的同时,拉拉家常,谈谈要闻,说说各类信息等等,可能这类交谈是大家所关心并有兴趣聆听的。

  三忌自我吹嘘。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当一张班级集体照片印出来后,几十个同学纷纷凑上去想先睹为快。此刻,大家最先寻找的这个人一定是——自己,然后就寻找和自己关系密切的朋友。

  这个体验可以给人重要启迪:当你自我介绍的成就、功绩不给他人以益处时,尽管你兴致十足,滔滔不绝,听者却会索然无味的!这不能怪听者。没有关系就没有兴趣,这是一种常规。好比说,你开了一家商店,头一个月赚了上万元,你自然要在朋友聚会中眉飞色舞,一讲再讲。那些昔日同学或朋友呢?作为熟人也为你高兴,但他们的兴趣并不像你这样浓。倘若你再讲个没完,他们会觉得你在自我吹嘘,而产生厌腻之感。

  事情常常是这样的,一个急于表露自己的人,反而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倒是一个顺然其说的人能获取朋友的信任和敬重。

  四忌谈扫兴事。人们来交际场合,是为了寻求愉悦和舒坦。所以,如果过多谈论个人的劳碌和疾苦,家庭的经济拮据和不幸,就显得不合时宜。与其把不幸唠来叨去,扫人兴致,倒不如暂时忘却它。“伤心事莫提起”,与人同乐来得好。鲁迅的《祝福》写祥林嫂的儿子阿毛被狼叨走后,她见一家人拉着孩子就不绝地叹苦经:“唉,唉,我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也就这么大了……。”结果是人家听了烦,耐不住,赶紧走。

  五忌拉小圈子。一次业务讨论会也好,一次组织生活会也罢,主持会议者最感到棘手的是“会中有会”。就是两三个与会者置他人与不顾,自顾交头接耳,讨论起自己关心的问题来。于是,整个会议的统一气氛被冲淡或“破坏”了。

  比较起来,在社交聚会中,一般没有权威的主持者,无法作居高临下的干扰,因而“会中有会”的情况更易涣散整个聚会。你们可以拉小圈子,我们也可以拉小圈子,“小会”一多,“大会”不被冲散才怪!

  “难道出席某个结婚宴会时,碰到来宾中有一个旧日密友,就不可以多谈谈?多谈几句是可以的,但切记你们都是来道贺新婚的。在酒席上要服从这个大主题,不要拉小圈子,另树一帜。至于满膜的知心话儿,就忍一忍,酒席散后再谈不迟。

  六忌言人之短。对同志、朋友的缺点和过失,应当予以指出。然而这不意味着可以不分场合、不注意方式。人都有自尊心,即使是相熟的友人,也要尽可能避免在大庭广众中揭他人的短处,除非这个短处即刻就会造成损害。至于对陌生的聚会者,更须注意这一点。比如笔者在较久的一次聚会上,看到甲君提醒乙君道:“你说徐州在山东,错了!现在,它属江苏。”就为这地理常识的纠误,甲乙二人竟吵的不可开交,最后弄的举座不欢。这中间,乙君固然少了点虚心精神,有错不让他人纠。但甲君也太露了些,其实他是可以在作其他交谈时不动声色地把“徐州从前曾归属山东,现在改属江苏”这一正确命题放入,从而既提醒了乙君,也不伤他的面子。

  俄国有位幽默作家说的妙:“什么叫教养?它不仅表现在不把汤洒落在餐桌上,而且在人家洒落时他一眼也不看。”这对于我们,着实可以去细细体味一番。

  上述拙见,恳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