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舞舞蹈队形变化图片:遭遇更年期妈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0:42:44

  以我们大部分读者的年龄推算,她们的妈妈正遭遇更年期,有人说家有更年期的妈妈相当于家里有个随时可以被引爆的炸弹,而且不定时,还经常反复,这个时候怎样与更年期的妈妈相处!

 

 

被妖魔化的更年期

  在现代社会,有两个人生阶段是已经被我们的文化妖魔化了的,一个是青春期,一个是更年期。在我们的文化中,年轻本身几乎成了一种偶像甚至宗教;而更年期,作为步入老年的开端,本身就令人恐惧。更年期会发生的种种症状,被现代文化涂抹上异样的色彩,好像一个女性到了更年期就成了异类一样——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性别歧视,如果我们从女权主义的眼光来看的话。

   如果你的家庭中,父母生儿育女比较早,没有遇上青春期遭遇更年期,可以说是一种幸运。但是在成年之后,母亲进入更年期,同样是一种不大不小的挑战。要面对这个挑战,首先需要把更年期这个人生必经阶段“去妖魔化”,把它看成生命过程的一个正常的部分。这样,我们从心态上就不会先惧怕三分,而是能够用更顺其自然的方式来接纳、面对。

   有研究发现,在边远地区、信息闭塞、文化程度较低的妇女身上较少出现更年期的症状,而文化程度高的妇女更年期的心理负担反而较重。这恐怕和我们把更年期妖魔化有关,让

进入更年期的女性自身产生很多焦虑情绪,反而加重了问题。

   对于更年期女性的家属也如此,我们接受了把更年期妖魔化的文化,看到母亲身上一点点异常表现就想入非非,也会让我们对更年期的情况反应过度。

根据医学的临床调查研究,“在更年期的人群中,有15%~25%的人无明显异常感觉,而75%~85%的人可出现或轻或重或多或少的临床症状,但只有15%的人因症状严重需要治疗。”因此,在更年期因为激素变化出现一些身心不适的症状是正常的,多数人都处在正常范围内,不需要大惊小怪。如果我们做儿女的能够有更平和的心态,那么就能够更理性、更健康地面对进入更年期的母亲。

有人说,世界上的事分成三类:我的事,别人的事,上帝的事。也许这样分类有点简单化,但也不失明晰。让我们就从这个思路来看看,当遭遇更年期妈妈的时候,哪些是我们的事,哪些是妈妈的事,哪些是上帝的事情。

 

 

我的事

   设想一下,加入一位年轻女士来到心理咨询室,“控诉”进入更年期的妈妈如何情绪反复无常,如何难以捉摸,如何折磨大家的情绪,心理咨询师在内心倾听并表达共情、理解之后,也许会反问一个问题:“妈妈的这些表现是怎么影响到你的情绪呢?”

从前面所说“我的事、别人的事、上帝的事”的三分法来看,妈妈进入更年期是妈妈的事,是妈妈要面对和处理的。作为子女,如果因为妈妈进入更年期脾气不好,导致自己情绪困扰,那就成了我的事了。

也许你会说,哎呀,妈妈那样的状态,每天那样对待我们,我的心情当然不好了。

有一句很有心理学味道的话这样说:如果没有我的配合,没有人能够伤到我。当你为妈妈的表现伤不起的时候,其实是你自己的某些内在的状态在配合,才会让妈妈的外在表现变成你的内在困扰。

那么是什么样的配合呢?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

也许,是原有亲子关系中就有盲点。原来就存在,但没有面对,而现在,随着妈妈进入更年期,变得更明显了。那么,当问题浮出水面的时候,也许就是一个让我们正视甚至解决的机会。

也许,是原来自己在情绪管理上有需要改进之处。以往一碰就跳起来的“情绪按钮”,现在更经常地被触碰,那么就需要我们自己以更成熟的心态去面对,让自己那些按钮变得不那么敏感,至少,不要再妈妈一按,自己就那么配合地跳起来。

也许,是原本家庭中亲子界限就有问题,自己和妈妈的关系本来纠结。也许自己虽然成年,但对母亲还有许多依赖、期待,母亲帮助自己处理很多问题。当母亲在更年期的变化中自身难保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受伤了。这,其实正是一个让我们摆脱依赖和成长的机会。

也许,是母亲属于比较掌控型的,现在在更年期带来的不安全感影响之下,掌控得更为厉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我们学会保持自己和母亲之间的心理界限,学会保持自己的独立。

所以,当我们为母亲进入更年期而困扰的时候,在责怪母亲或者更年期之前,我们还是应该先反思自己的问题,把它当成一个让自己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让自己能够真正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是跟着母亲的情绪而时阴时晴。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自己难以调整好自己的状态,那么可以去找心理咨询师,来帮助自己更好地自我成长。

 

母亲的事

   母亲进入更年期,本质上,是母亲自己的事情,并不是子女的事情。但是,出于母女的感情,对于母亲的状况应该给予关心和帮助。这样做的前提,就是已经能够解决好“自己的事”,就是子女自身具有独立的人格,能够照顾好自己的状态和情绪,这样,才谈得上来照顾母亲的情绪。如果子女自己都在母亲的影响下难以自拔,那么还是应该优先调整好自己再来照顾母亲,以免越帮越忙,两个人一起掉到纠缠不清的情结当中。

  有时候,当我们用更多的爱和关心来对待母亲的时候,我们自己那种受伤的感觉也会减少,因为我们的注意力不是老在自己的情绪上,而是能够转移到母亲的身上。

  对于母亲的事,我们能做什么呢?

  首先,还是要了解母亲的需要。每个母亲是不同的,有的母亲这时可能特别需要你的陪伴,那么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回几次家,多陪陪她,可能已经很好了。有的母亲这时会对你总在她眼前晃悠又无所事事很烦,那么你更好安排自己的时间,外出做你自己的事情可能就会让她轻松很多。我们的文化中大家往往习惯“猜”,猜对方有什么需要,然后就努力去做,做了半天没有得到好的效果又去埋怨对方不领情,吵架的时候还要加上一句“我已经做了什么什么,你为什么还要如何如何”,这其实还是因为沟通不畅。所以,与其在杂志上或者书本中找答案,不如直接问问你家中那个活生生的老妈。

    在承认每个母亲都不同的基础之上,一般来说,女儿这时能做的事情主要是陪伴。用一个陪伴的态度去面对母亲在更年期的各种变化。陪伴,不是刻意要去解决问题,有时越想解决越解决不了。回顾我们自己的青春期,在那些反反复复的叛逆、迷茫中,也不是谁说了什么我们突然就顿悟了,就成熟了,而是一个成长与变化的过程。母亲的更年期也如此,有生理的变化,也有心理上要逐渐适应老年来临的调整,是一个过程。当母亲觉得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一个能够关怀、理解的人在陪伴的时候,那种不安的心情就会有很大缓解。

   在陪伴的过程中,如果母女之间可以有一些交流,那么就不妨和母亲谈谈她在更年期中的变化和感受。主要是给母亲一个表达的机会,自己去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很多焦虑和不安一旦表达出来也就没什么了。这时去“劝”不是主要目的,当然,如果你的母亲能听进你的话,当她焦虑自己在失去女性魅力的时候,你的一句真心的夸赞也可能很重要。

在倾听时,保持一个谦虚的、学习的态度。因为毕竟我们都是女人,早晚有一天我们也会面临更年期的问题,从遗传的角度,我们很可能也会有母亲所经历的一些症状。所以一方面,真的用“爱人如己”的态度去体贴母亲,另一方面,在倾听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同时也让母亲觉得,和你的沟通并不仅仅是为了她,也是在帮助你,这样这种沟通可以更对等,让彼此都感觉更为平衡。比如,母亲在更年期这一阶段可能有“五十肩(肩周炎)”的问题,也提醒我们这些常用电脑的肩颈本来就不好的年轻人从现在开始就注意相关部位的锻炼。

   在前面这些的基础之上,作为子女还能做的,就是提供切实的建议和帮助。对于少数更年期症状明显的妈妈来说,还是需要去医院就诊。而就诊后治疗方案的选择,作为视野更开阔、教育程度更高的子女,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比如,对于雌激素的治疗很多女性心怀恐惧,但其实如果恰当应有可以有效缓解更年期的很多症状。在选择与否上,让母亲有个可以商量的人,这就是在关键时候发挥作为女儿“小棉袄”作用的时候了。

 

上帝的事

   不论你如何努力,可能都有一些你不能改变的事情。除了母亲自身的情绪,还有父母之间的关系。作为子女,如果能够站在相对中立的立场上,理解双方的情感,提供一些调解当然很好。但如果做不到,父母之间的事情毕竟是他们之间的事情,我们也只有接受现状,接受很多事情是我们无能为力的。

当我们承认自己能力的限度的时候,我们就更能够以一种平和的、接纳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因为母亲更年期所带来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你能贡献给这个家庭的是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在母亲情绪的起起伏伏中,在父亲或其他家人因此也感动焦躁的时候,你的平和的情绪本身就是一剂清凉败火的良药,不求一定要解决什么问题,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帮了大忙。

 

推荐图书:

更年期的智慧,(美)诺斯鲁普 著  中信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