応子广场舞兰花草mp3:黛玉的凄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3:11:50
作者:佚名
祭黛玉
也许她的结局是最美好的,也唯有死亡方能解救她,解救她的爱情。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她的爱情在何方?她的生命在何方?他自己又所处何方?
一切仿佛都在一曾迷雾之中,隐约瞧见,却又远离了。因情而来,因情而去,如出水芙蓉,一尘不染,天然去雕饰,让人感觉只是人们心中的一个梦想,不是凡尘中所有的。“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而她的美,她的悲剧在这一层似乎梦幻的气质里仿佛更加让人心醉了。
本是一株孱弱的绛株仙草
孤标傲世,不媚不俗
香魂绕尘世
她是稍一用力就能捏碎的女人
生来云淡风清,眉目凝香
形同照水娇花,扶风弱柳
心事是飘零的落花,易感易碎
看不得龙吟细细,凤尾森森
看不得苍苔满地,幽凝冷翠
而凄弱的女子容易爱上花心的男人
再多的幽怨,也因多情而痛不堪怜
再多的才情,也因作茧自缚而乏味
形单影只
走入花丛,便化做了花
埋葬的也不再是花,而是她自己
我想黛玉也应该早已明知她的结局,只是一直回避,不去思考罢了。她是凄美的,可望而不可及,似乎也是一种姻缘,不想命运如此多弄。也许她原本不属于这个庸俗而又现实的世界,即便她付出所有依然无法逃离悲惨的命运。
林黛玉是如此的美,美得让人惊叹;又是如此的柔弱,柔弱的让人爱怜;又是如此的纯洁,如此的清若甘露、不染纤毫杂尘;她才情又是如此的高逸,如此至情至性、善感与博爱。花儿谢了,落红满地,谁人理睬?只有她,物伤其类,拿着锄头,将其一锄一锄地埋藏,使得这些花儿魂归净土;她又是如此的知己知心,如此的痴情痴意,如此的聪明机智、风趣幽默、知书达礼。
……黛玉之美远非俗人所能体悟。不仅仅是她超脱尘世的性格,还有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她的诗风流别致、境界高远,往往技压群芳,独占鳌头。恰似怜悯的追问,和诗篇进行着心灵和情感上的交流,默默而含蓄的展示着自己清高的品质。诗如其人,她是用自己的心灵和独特的气质在作诗。试问海棠诗社还有谁的诗能超越她呢?
林黛玉是理想化的,她的思想行为都远远高出她所处的那个时代,但她的理想与世人相反,又太爱按自己的心意行事,太爱保持高洁的品质,不用心与周围的人搞好关系,所以最后难免一败。宝钗是现实的,思想行为符合现时的观念,为人处事恰到好处,本身又比别人精明能干,这样的人最终博得贾母的青睐,毫不出奇。 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甚至于讨厌宝玉,讨厌他的迷惑,讨厌他的不醉于尘世与默然。寂夜无眠,点数红楼里的那些男人,才突然发现,也唯有宝玉值得黛玉喜欢。要么没有爱情,如有,只宝玉才能配上黛玉的超凡。涌动的青春激情,却只凭一叶孤舟颠簸于黄汤漫漫之中,没有停*的港湾,甚至没有一丝绿叶或是身影。留一副残骨,纵不能乘鹤羽化,也须与净土相拥。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着,始终如一,至死糜它,然而他们的爱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难免有痛苦,有失望,甚至要为爱情付出生命的代价。再加上她诗人的气质和悲剧的性格,这种被压抑的燃烧的爱情,只能用诗和哭来抒发,来倾泻。
哭是她悲剧性格的重要表现。哭,是她对生活折磨的强烈反映;哭,是她发泄痛苦的方式;哭,是她诗人气质的种种感受的抒发。质言直,她是为自己的爱情而哭。爱情曾使她几死几生。当他们这种同生共命的爱情遭到毁灭时,她的生命也到了尽头。这种爱情是怎样的至至坚,至纯至圣,感天地,泣鬼神,动人肺腑,憾人心灵!
黛玉死去了,但是她与宝玉生死与共的爱情,他们所实践过的爱情原则,她闪耀着艺术魅力的优美形象,将与日争辉,与天的共存。她是让人心痛而又感叹的。她也在等待着能带她逃离或是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