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出让公告:城市化,一个大都市的重生——对江苏省淮安市城市规模定位的一点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9:58:38
城市化,一个大都市的重生——对江苏省淮安市城市规模定位的一点思考

城市化,一个大都市的重生
 
淮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淮安的城市发展目标是在200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8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85万;到201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00万,基本上建成特大城市。而在江苏省的2020年城镇体系规划当中,淮安也是要重点建设的7个特大型城市之一。但是,淮安的城市化目标或者说进程就只能是这样吗?面对淮安所具有优势和潜力我们可不可以期待一个更高的目标?
 
如今淮安不需要 “本本份份”和默默无闻,淮安需要的是昂扬斗志和激情燃烧。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全国上下无不在紧抓时代脉搏,争取在新一轮发展进程中“扬名立万”或者取得更大的成绩,所以淮安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再继续保守,故步自封只会让淮安更加落后,淮安不能再没有信心甚至有些自卑地生存,淮安需要也完全能够走出自己的复兴之路,而这条路表现在城市化上面就是一个大都市的重生。
 
从“三淮一体”的构想到三淮在行政区划、政治体制等各方面的完全合并与融合已经在向世人初步展示了淮安城市化的基本思路和起码策略。淮安城市发展包括两个中心、也就是两个组团,包括清河、青浦和淮阴三区在内的主城区作为淮安的主中心和中心组团,而楚州区作为副中心,处于次组团的位置,两组团相呼应共同构筑起淮安合理而独具特色的城市发展形态和城市布局。未来,淮安主城区主要向东、向南发展,同时也向北发展,楚州区因为南面淮河入海水道和苏北灌溉总渠的阻隔,向南没有拓展的空间,所以在规划中主要向东向北发展无疑是合理和必要的。未来,两组团将在主城的东南、楚州的东北和主城的南部、楚州的西部相接,通过一些城市主干道的连接,两组团将完全、畅通地“融为一体”。
 
在这一城市化发展过程当中,淮安城市发展的规模定位无疑是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淮安无疑具备或者将会完全具备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包括土地、交通、产业、人口等各种要素,其当前形成的城市发展的拓展和布局思路也是完全合理的,那么淮安的城市发展到底可以或者说应该能够达到一个怎样的规模呢?需要明确的是不能盲目贪大,但也绝不能妄自菲薄,痛失发展机遇。
 
淮安近来刚刚被批准的城市规划中这样描述其城市化的最终规模定位:“城市规划建成区实际居住人口规模到2005年控制在85万人左右,到2020年控制在120万人左右,城市规划建成区建设用地规模到2005年控制在76.5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14平方公里以内。”如果这一规划成为现实的话,那么未来的淮安在江苏、在苏北将彻底失去其本来就可怜的所有地位和所有话语权。发展是残酷的,淮安在这场发展的残酷大战当中自己“贬低”自己,那么,未来谁也救不了淮安,淮安的命运将同现在一样,甚至更为“悲惨”。相对于全国大多数地区和城市彻底抛却对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顾虑和偏见,采取各项措施加快城市化步伐不同的是淮安却在“故步自封”,面对已经到来并将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热潮”竟然表现的没有一点眼光和胸怀,十几年以后的2020年,我们竟然要将城市人口“控制在120万”!完全脱离实际,完全缺乏信心,完全看低自我。到那个时候,现在拥有80多万人口,苏北第二大城市淮安或许在苏北只能勉强“战胜”现在30万人口都不到的小老弟宿迁了。盐城现在的人口50万左右,但是盐城很早就提出要建设百万人口城市,而且从其发展环境和潜力看,这并不是什么夸张的事情,到2020年盐城的城市人口达到150万将不会不切实际;而连云港城市人口超过120万这一数字将是轻而易举;徐州,作为淮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其到2020年城市人口超过300万将是必然的。只有淮安,摆弄出个可怜的120万,现在已经80多万的人口,难道17年的时间淮安的城市人口只能增加不到40万?简直是笑话!
 
城市规划可以改,这在全国各地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有的城市三年两载地改动城市规划,好象这已经是“家常便饭”,但是规划改动之前的一些根据当时的规划、定位所进行的各项建设难道不是一种损失?城市规模定位较低,那么整个城市的未来定位都会自然走低,淮安目前正面临着这样的严峻问题,宜当乘早认识和解决。
 
2003年淮安的城市化水平达35.45%,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而同时的江苏全省的城市化水平则已达46.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淮安不仅在城市化总体发展水平上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35百分点,而且发展速度也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假如跟苏南发达地区相比,则差距将更加明显。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淮安的城市化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发展速度再不重构、再不加快,后果将是不堪。
 
如今,淮安市区面积317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近270万,市域人口已近520万,而淮安的市区建成区人口只有80万左右,中心城市的积聚效应很低,根本没有发挥出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应该发挥的主要和中心作用。“小马拉大车”,难道淮安要将其进行到底!?
 
城市化是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城市作为现代经济、
信息、技术、人才等生产力要素的主要聚集地,在生产力发展当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城市地区不仅是一个区域内重要的生产、流通、交流中心和枢纽,也是对周边的城市郊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以及其他次级城市产生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动力源和发动机。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居于中心地位。可以说一个国家和地区没有实现城市化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同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同时,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和城市规模也是城市竞争力的主要体现,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参与更大范围区域竞争的主要指标和主要形式,区域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区域中各城市的综合实力、城市规模、城市辐射影响能力的竞争。可以说,没有一个较高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没有一个较大规模、具有较强影响能力的核心城市的存在,一个地区(区域)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淮安在通向现代化的征程中必须将城市化提高到应该有得地位,必须提高认识,加快推进城市化步伐。用较大的城市规模、较强的城市影响辐射能力去参与未来异常激烈的区域和城市竞争。
 
淮安的城市规模到底应该、能够达到多大,淮安的城市人口应该、能够达到多少?显然不会只是120万。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还有16年多的时间,而这一时间段无疑是中国、中国各地区和城市的关键发展期,已经达到或超过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临界点的各地区和城市无疑也将尽自己的一切可能去加快自己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以期抢抓发展制高点、竞争最强点。拥有四个市辖区、两个城市组团的淮安理应在本来的劣势当中迎头赶上,抓稳、抓牢这一难得机遇。
 
最保守地预测,到2020年前后,在淮安(市区)317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完全可以崛起一座人口超200万的,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在世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现代化著名(超)大城市。
 
到2020年,淮安主城三区的城市人口将超过150万,而楚州的城市人口将超过50万,
淮安主城在苏北具有较大的传统和现实优势,其未来可观的发展前景也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优势,在淮安主城工作、学习、闯荡和打工的苏北人数量很大,这其中不但包括属于本市范围的包括涟水、洪泽等县在内的各辖县,还包括淮安周边的沭阳、泗阳、灌南等大片地区。拥有“四河穿城“这一独特城市自然景观和城市发展资源的淮安主城目前拥有城市人口60万多,随着开发区的不断拓展和深度开发,随着徐杨片区的大幅度开发和建设,随着未来主城向运河以南地区的大面积扩展和铺开,以及包括淮阴工业园区、淮安工业新区等新的城市新区的建设,淮安主城在未来将有一个极为可观的大扩张,其爆发的巨大城市能量将令世人刮目。楚州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一直是江淮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拥有灿烂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在城市发展中更加注重历史人文的继承和保护、更加注重追求独特城市文化的今天,楚州的城市化发展无疑具有更为难得的巨大机遇,保存相对完善的历史遗存、众多的古今名人故里、灿烂辉煌的文化传统、特色鲜明的历史古城风貌和社会自然相协调的城市景观都将是楚州无与伦比的发展优势,虽然近年来由于一些原因,楚州失去了其本来的风光和地位,但是拥有诸多优势的楚州完全可以在新的发展进程当中重执牛耳,引领潮流。未来在继续保持楚州旧城、新城、夹城“三联城”的独特城市框架布局的基础上,城市将主要向东、向北、向东北拓展和布局,同时也适当向西北发展。在加强对旧城区的改造、保持古城原貌、改变旧城拥挤不堪现状、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的同时,在古城以外建设新城区、将城市向周遍拓展无疑是极为正确的战略举措,可以想象楚州跳出古城圈圈之后,将可以完全展开手脚,大干一翻,与主城一道绘制新的蓝图,建设一座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现代化城市。
 
理论和实践已经向我们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包括土地在内的各种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城市化应该也必须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只有将有限的资源用好,用值才符合中国的国情,才符合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发展战略,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九十年代后期之前,中国曾经长期执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之下,重点发展小城镇实际上成为了我国学术界和决策部门的主流认识,全国上下掀起了小城镇建设的高潮,一时间全国上下处处都是小城镇建设的战场,一排排街道“拔地而起”,而大多数建筑物只不过是空空如也的空架子,由于缺乏产业支持和商贸支撑,没有人气光顾的小城镇大多数只剩下由新变旧的建筑而已,没有对区域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带来促进作用的同时还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由于小城镇普遍缺乏统一的、合理的规划,各种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从农村搬入小城镇居住的农民根本无法完成从农民向市民(镇民)的转化,其生活习惯、生活状况、享用到的城市设施、接受的城市文明没有得到任何改变和提高,这无疑又会从反面影响农民向真正的城市的转移步伐,进而对城市化进程构成直接威胁。“城镇化”不应该是中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追求,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城市化”,是真正拥有现代城市文明的城市化,是城市现代化。那种盲目的、违反国情的、遍地开花式的“小城镇”建设应该被彻底抛弃。
 
研究表明,人口在100万到400万之间的城市的边际效益是最高的,也就是说,在这一规模范围内,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产生的收益的增量是不断增大的,因此可是说这一规模范围内的城市是最经济、最合理和最有效益的。我们应该提倡有条件的城市向这一城市规模区间努力。但是中国的城市众多,不是所有城市都有这样的条件,而且可以说大多数的城市都是没有这样的条件的,因此我们不可能放弃发展效益没有这么好的中小城市,事实证明,只有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合理布局才能更加有利于各城市之间的经济、信息、技术、资本等要素的畅通流动和交流,才能形成一个合理的城市圈层结构,从而有利于各城市的更加健康地发展。
 
淮安也搞过小城镇建设,但是因为淮安的经济不够发达,小城镇的发展一直还没有到“遍地开花”的地步,我们的小城镇还没有走到那种对土地造成极大浪费,各镇都有产业,都有人口,但积聚效应不强、集约化发展不明显、急需进行重新布局和调整的地步,所以虽然我们落后,但却不得不说我们在这一方面也是幸运的,江苏的苏南地区,由于旧时乡镇企业的大规模发展,各个镇区都拥有一定的产业和人口基础,这在当时的时代是进步的,是得到大家肯定的,但是,如今这样的布局分散、缺乏发展核心、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缺少积聚效应和规模效益、对土地等资源构成极大浪费、缺乏较强竞争力、没有交通信息优势、发展成本较高、不利于壮大中心城市规模和实力、对实现城市化目标构成巨大反作用的发展模式已经显现出其不可避免的巨大弊端,因此就有了苏南各强(县级)市大力撤并镇区,以期形成新的具有较强积聚功能的城市“副”中心的无奈举措。
 
淮安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很轻松地、一门心思地谋求中心城市的扩张,不会因为小城镇占据较多的发展资源而痛惜,我们完全可以从容地以我们的中心城市为核心完全合理地规划我们需要的各县城、重点中心镇和其他普通乡镇,谋求各中小城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小城镇和中心城市的协调、健康、互动发展,最终实现淮安大都市的宏伟目标。
 
另外,在实现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步伐不断推进、市域各级各类城市协调互动的同时,淮安应该积极加强与其他城市和地区(特别是周边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文化、资源、信息交流,逐步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都市圈、城市群),依托其巨大的产业、信息、交通等整体优势促进自身不断发展;与徐州、连云港共同构筑徐淮连经济区,并使之成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龙头区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区域地位;同时努力促进淮河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并建成淮河流域最大都市,条件成熟时,力促周边县市进行大整合,形成以淮安为中心的中小型都市圈。
 
从5000多年前的青莲岗、下草湾古人类遗址到2200年前的大秦建县,从春秋时期吴王开邗沟到隋朝大运河的修筑,从唐宋“淮水东南第一州”到明清“运河四大都市”,从淮夷蛮荒之地到淮上江南、鱼米之乡,从动乱年代的南北对峙前沿到和平时代的官商云集、歌舞升平,从封建王朝的经济命脉到新中国的革命老区……淮安这个古老的城市在中国历史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历史和现实向我们证明了这样一个命题:淮安,要么从此默默无闻,要么就去做一流城市,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一斑之见,敬请批评指正)
2004-6-23


(本文最初发表于西祠“淮水安澜”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