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棚户区改造规划图:给“见死不救”立法就是人类的倒退? 梁石川 环球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17:25:00

给“见死不救”立法就是人类的倒退?

热度 21已有 5236 次阅读2011-10-21 07:44

两岁的小悦悦先后被两辆车碾过,18名路人没有施与援手。18日,广东省政法委、社工委等十多个部门开展大讨论。会后,该省政法委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信息,问计于民,征求救济机制、奖惩机制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意见或会成为广东省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对立法惩罚见死不救,受访专家意见不一,有赞成通过立法进行惩罚,也有人对立法规范持谨慎态度。(东方今报1020)

 

有博主认为:“立法惩罚见死不救是人类的倒退。”这让石川哑然失笑。人们常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抑或是对持上述理念的人一种无声的反击。许多创造现在理论的人,往往会对中国优良的传统,看不顺着眼。这种时候,持有这种理念的人,往往有很多的援手。回顾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还要归功于“残无人道”的文化大革命。自那时起,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虽说近几年即使稍有恢复,但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比如有人在首都国家博物馆门前立了一尊孔子雕像,立马碍了许多人的眼睛,遭到“炮轰”。就这样仅摆了几个月,孔老夫子的泥像,就被人们的吐沫给淹没了。

 

石川不去追究个中的是是非非,曾经在中国的人民大会堂台阶“摔(过)跤”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却不能输出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若老撒的这句话,拿到今天来看,中国最早的“精神领袖”孔子,在天安门前安个家,就是最最应该的了。因为有了孔子的存在,即刻让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得以延续。因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它是不是几百年,或者几十年,而是五千年。

 

此时,我们再来聚焦17届六中全会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有的看了。综合媒体报道,该次会议集体在讨论四天后,得出结论:要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制度、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对此,中央党校张希贤教授在谈及自己的感受时称,目的在于解决“三个不适应问题”:文化水平和综合国力不适应、文化发展和经济增长不适应、文化增长和国民素质要求不适应。简单说,就是国民的文化水平不够,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赶不上国家的世界地位。

 

他的这一说法,得到一家台湾媒体的认同。该媒体说,这种情况台湾也曾经发生过,为了提升民众的生活素质,台湾官方和民间大力提倡了“排队运动”、“礼貌运动”,要时常说“请、谢谢、对不起”,这些运动当初发起时很好笑,但是30年下来,已经成为台湾民众的习惯,也是大陆观光客到台湾来印象最深刻的“景点”,多少可生潜移默化之效。 

 

石川相信有很大陆的民众曾去过台湾的许多城市,亲身体会过这种“景点”的价值认同。这种价值认同,如果拿到广东的“小悦悦事件”本身来说,看似风牛马不相及,但其却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台湾“景点”,其实就是一种中华民族道德观的再提升。当然,这个景点不止台湾有,大陆民众皆有之。石川拿来举例子,是因为日前在泰安开往徐州的高铁上,与中国毛纺协会副会长、山东康平纳纺织集团公司总经理刘琳的一次邂逅。这位中国毛纺行业的“巨头”,在参加了大陆企业家台湾行之后,谈及对台湾的感受时说,“台湾选举场面很乱,但是民间民众却很有礼貌,一点也不乱。”

 

抑或刘琳的感受,正是来源于台湾“景点”。我们不仿来想一下,小悦悦一个刚刚两岁的孩童,如果有幸活下来,如果她的记忆得到延续,那么自己曾经被车子碾压、多名路人见死不救的人性冰冷,会给这个幼小留下怎样的印象。值得庆幸的是,她的遭遇得到了媒关注,让她的离奇经历得以峰回路转。据说这两天前往医院看望悦悦的爱心人士络绎不绝,其中不少人坚决要捐款,包括有企业主当场捐赠5万元。到昨天为止,社会各界献出的捐款已超过27万元。

 

令人遗憾的时,虽然小悦悦事件得到社会各界的爱心与帮助了,肇事司机也得到了应该有惩罚,但来自大洋网的消息,仍旧让生出许多的惋惜。“是1020日上午11点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举行了小悦悦的抢救情况通报会,小悦悦的脑功能仍然没有恢复迹象,专家联合会诊后认定她目前为全脑功能衰竭,接近脑死亡。”虽然石川的心底仍旧不愿意相信这一事实的存在,并不想让这个可怜的孩子成为植物人,或者因此而离开这个世界。既然事实已经存在,此时,石川不得不对事件本身进行拷问:假如肇事司机能够送她到医院,或者过路者伸出援手,关于小悦悦的故事,抑或是另一个结局。

 

由此可见,见死不救与见义勇为,是一个困扰中国的大问题。正如广州学者李公明所说,舆论与社会对见死不救的问题,已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中华民族真到了最缺德的时候?舆论的提问汇成响亮的声音,敲打人们的良知灵魂,也冲击了人们对国家、对社会的认识。

 

对此,新加坡媒体联合早报却说:“中国人有时善良得惊人。”2008年四川大地震后,全国民众都投入到抗震救灾的热潮里,许多人千里迢迢到灾区送水送粮、当志愿者,连乞丐都将乞讨到的钱捐给灾民;再比如7月温州发生动车事故,当地居民争先恐后到医院献血,抢救遇难者的热情也让外界印象深刻。与此同时,大量反映社会失范、失德,轻者如经商不重诚信的报道也云集出现,重者如生产销售有毒食品,见死不救。当老人跌倒扶不扶?这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都成为需要讨论的问题时,莫说表现公德,就是连做一个正常人的水平都够不上。

 

该媒体进一步指出,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存在着各式各样人,如果取其一端,可能任何论点都能找到大量论据证明。不过,中国民众献爱心似乎倾向于群体行动,习惯于被动员,不论动员者是机关单位、政府、还是媒体。行政组织安排或是通过大众传媒做道德宣讲,都可能迅速调动起各界善心,甚至造成人人争先恐后献爱心的效果;反之,当个体单独遇到一件需要伸出援手的事情时,那种“义字当头”的情感好像很难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对他人不幸与求助信号的漠视、冷漠,怀疑,或者逃避。爱心在集体的舞台上大胆发挥,在个人空间里萎缩。这个吊诡现象折射的是社会成员人格的不健全或独立性不足。

 

究其根源,当强大的体制掌控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连献爱心都长期被包管,民办自助组织受到防范与怀疑,那个人的独立精神不彰就不足为奇了。广东媒体本周找到了数名本月13日下午经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他们大多否认看到小悦悦,只有一名妇女表示为此后悔内疚,其余人的态度属于典型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该媒体同时指出,由小悦悦事件而引发的中国社会及官方对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大讨论,执政者着手处理群体性冷漠的社会现象,出发点值得肯定。不过,除了传统的大讨论大宣讲以外,还需要思考一些根本问题,即怎么让人发挥自主性,支持社会成员人格健全发展。社会道德是公共议题,但其基础是社会成员的私人品德与素质,这就是私人领域的问题,要加强社会道德,关键是给社会、给个体人格予发展的空间。

 

联合早报的分析或只是一家之言,但是对于中国民众来说或许也能从个中受到一些启发。此时各方的讨论已近乎“白热化”,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在表达着自己的爱心与关注。不过,令石川感觉遗憾的是,没有听到因“郭美美”事件,而收入减少的中国红十字会的任何声音。抑或是怕打鹰不成,反被鹰啄眼;抑或是赖得再来搅司马光砸过的那个缸里的浑水。不过,倒是法律界人士身涉其中,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朱永平律师就认为,“见死不救”应纳入《治安处罚法》。他指出,“如果能用法律指引道德,说不定我们的道德不会倒退这么厉害。”。既是这样,他们还是被某博主指责:“立法惩罚见死不救是人类的倒退。”(文/梁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