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交警违章查询网:洋务运动倡导人,晚清重臣李鸿章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50:49

 

 晚清重臣李鸿章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楼主发帖:

李鸿章是晚期中国政坛上少有的开明的封建士大夫。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首先要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都是这一阶级属性的具体体现。

李鸿章较倭仁等顽固派较为开明,他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并身体力行,创办江南织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一批近代的军事和民用企业,客观上抵制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他还积极创见中国的海防,筹划北洋水师等增强了我国的国防能力;派人出国留学,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至于争议最多的对外战争极力妥协,压制爱国军民的反侵略热情,战后签订《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这确实是李鸿章一生最不光彩的地方之一。

他没有摆脱晚清政治的陋习,存在着贪污腐化的一面,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是政治制度的落后,坚持“中体西用”是其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我们该怎样评价李鸿章呢?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网友回复:

1.楼主可以参考当时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

李鸿章死后两个月,梁启超即写出皇皇大作《李鸿章传》,称“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故“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

然而,李鸿章毕竟只是晚清“庸众中的杰士”,他“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他向西方学习,毕生追求的富国强兵的梦想,始终只停留在器物层面上。他没有也不可能去改变腐朽的封建体制,于是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只是“沙上建塔”。正如他自己所说,终其一生,他“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所以,梁启超认为李“有才气而无学识,有阅历而无血性”,他说“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2.李鸿章作为伊藤博文的崇拜者,在和后者的谈判中力拒理争,已经为大清朝赢回来不少了。我一直认为,做个抨击时政的清流容易,做个办实物的政治家太难!这点上,李鸿章比极爱脸面的同期名臣张之洞强多了

3.梁启超对李鸿章的描述已经可以概括一切了。其实李对自己的身份和价值也认识得清楚,李鸿章在担任两广总督时和孙中山的会面(据说有)中拒绝了孙建立共和体制的要求,理由就是“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

4.唐德刚说他是近代中国两个半外交家之一

5.当时,国事维艰,曾国藩给朝廷上奏章申请退休,李鸿章听说此事后就表态说曾公做法不可取,自己绝不会如此退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原话不记得,大致是此意)。
就此一点,李鸿章就深值佩服。

6.有人说,把俾斯麦放在这个位置上,也不能做的更好

7.美国人的评价是: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了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他是大清王朝这一破败、将倾的大厦的糊裱匠,大厦既倒,一人之力实难扶正,只能缝缝补补。

8.是个人才,可惜时运不济,生不逢时

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

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他一生有功有过,但从历史角度来分析,他一生功大于过,

9.以前读书读的历史教材,李鸿章都贬多于褒。后来长大点了解过,觉得这个人还是功多于过的,其实说“过”,都是后人评论的,以当时的历史时期,处于他这个位置能做得比他好的人不敢说没有,但真的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