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罚款一般多少钱:蚌埠市市委书记陈启涛在淮上区曹老集镇清河村走访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16:29
蚌埠市市委书记陈启涛在淮上区曹老集镇清河村走访纪实   2011-10-18 7:40:06

    金秋淮畔,广袤沃野翻稻浪,丰年画卷入眼来,一派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景象。

    10月14日至15日,市委书记陈启涛深入基层联系点淮上区曹老集镇清河村,访农户、查民情,住农家、听民声,问民需、解民忧,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基层百姓一起共同谋划促发展。

    走访中,陈启涛强调,要以此次省委部署开展的“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为重要契机,组织更多干部下基层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访民情,解民忧,与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一道共谋建设美好幸福蚌埠的对策,奋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你们生活得很好,我很高兴。”

    10月14日下午,秋高气爽,艳阳高照。陈启涛轻车简从,谢绝区镇陪同,径直来到清河村。一下车,陈启涛就来到清河小学走访。

    “学校有多少学生?”“孩子们上学方便吗?”走进校门,陈启涛就关心地询问学校和学生的情况。走访中,陈启涛走进教室看望孩子们,走进办公室与老师亲切交谈。陈启涛说:“教师的职业光荣神圣,希望你们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接班人。”

    陈启涛十分关心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走访中,陈启涛来到清河村标准化医务室。村民唐士云感冒了,正在看病。“现在看病方便吗?”陈启涛问。“方便,有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不用出村子。”唐士云如实回答。陈启涛在看望乡村医生时说:“你们在基层一线工作很辛苦,希望继续为乡亲们的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

    走访中,陈启涛调研了解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走进农家书屋,询问文化惠民做法。

    村子里平坦的水泥路两旁栽种着高大的杨树,在微风的吹拂下树叶沙沙作响,随处可见外观漂亮的小楼。陈启涛挨户走进老乡家问寒问暖。63岁村民高正义是退伍军人,也是一名老党员。当陈启涛得知高正义和自己一样曾参加过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时,倍感亲切。交谈中,陈启涛听说高正义一家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不仅自家养殖有声有色,还带动和帮助村里的其他养殖户时,连声夸赞。“作为一名党员,啥时候宗旨不能忘。”面对书记的褒奖,高正义朴实地说。陈启涛鼓励他继续保持本色,发挥余热,为村里多出力。

    跟战友道别后,陈启涛来到村民吴正洪家。吴正洪身体患病,较为困难。“现在有新农合,一家有难大家帮,各级领导也都关怀我们。尽管眼下困难,可还是要谢谢大家。”吴正洪说出了这番心里话。临别时,陈启涛关切地叮嘱他要保重身体,并送上了慰问金。吴正洪眼圈发红,连声说:“你这么忙,还惦记着我们,感谢陈书记。”

    已经73岁的村民高正辉身体硬朗,精神头十足。市委书记到他家做客,令他十分激动。“党的政策好,种粮不交税,还给补贴。现在日子过得多好啊。”“你看村里这路修得多好。”“天天吃精米细面。”……高正辉一条条向陈启涛说着村里的变化。陈启涛拉着他的手说:“看到你们的日子过得很好,我感到很高兴。”农家小院不时飘出爽朗的笑声。

    在走访中,陈启涛走东家,访西家。每到一处,都亲切与村民倾心交谈,听民声、察民情。

    清河村地处淝河岸边,3800亩耕地,3个自然庄,2513人。近年来,村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进粳糯稻种植,建立莲藕基地,养殖业也初具特色;农民出门就是水泥路,自来水管道已铺到村民家里……走访途中,陈启涛耳闻目睹清河村变化,不时点头赞许。

    结束下午的走访,村里的道路上多了不少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村民。高正旭说,现在到城里打工的村民很多,劳务经济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哪天出去都能挣一百多元。”落日余晖下,成群的车流形成村里一道别样的景致。

    “满足群众新需求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不知不觉间,已是掌灯时分。陈启涛来到村民高增权家,一进门就握着主人的手说:“老高,住在你家,给你们添麻烦了。”“不麻烦,不麻烦,欢迎陈书记来做客。”高增权热情地给这位特殊的客人请进院子。院子里栽种的一棵柿树,挂满了果实,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喜庆的小灯笼。陈启涛拉着高增权一块坐下,拉起家常,农家小院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高增权的老伴则和女儿女婿在厨房里张罗着晚饭。

    六点多钟,炒南瓜、炒鸡蛋、雪菜肉丝、炒藕片几道农家菜端上餐桌,陈启涛与高增权一家围坐一桌,边拉家常边吃饭,俨然亲亲热热一家人。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是此次走访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晚上七点多钟,老党员、村民代表十多人陆续来到高增权家参加座谈会。对于他们来说,与市委书记面对面坐在一起还是第一次。

    “这次按照省委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的要求来到清河村,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有什么说什么。”陈启涛和蔼可亲的笑容和简明直接的开场白,立即消除了大家的拘束感。

    年届八旬的老党员曹玉廷首先发言,“现在政策好,形势好,家家盖楼房,吃细粮。日子没话说。但现在还有排涝难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曹玉廷说,清河村靠北淝河边,八成土地是低洼地,排涝站建于上世纪70年代,设备老化,只要一发大水,村子里内涝严重,现在这个问题成了全村人的一块心病。参加座谈的村民都有这样的感触。陈启涛认真听取了大家发言后表示:“我们一定会好好研究,认真加以解决。”

    村里20多岁的小伙子高胜也来了,他通过打工学技术,回村创办了一家仿古玉器加工厂。听了他的介绍后,陈启涛投去赞许的目光,鼓励他说:“年轻人有志向创业,很可贵。希望你继续努力。”

    去年村里因地制宜,利用低洼地建莲藕基地,目前已达400多亩。村民代表吴纯民是莲藕种植大户。他在座谈中说:“现在莲藕亩产达到五六千斤,收成很好,品质也好,可大伙高兴不起来,为啥呢?就是打不开销路。”面对这一问题,陈启涛与大家交流探讨,一起想办法,出主意。

    座谈会上,大伙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陈启涛认真地做着记录,还就村民提出来的新农保、小额贷款、乡村道路拓宽、发展养殖业等与大家坦诚交流。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陈启涛在结束时向大家表示,“不断满足群众新需求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各级干部要尽力,广大群众要努力,尤其要支持农村加快发展经济,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发家致富,生活得更好。”

    屋外,月朗星稀,小村庄静谧安宁。

    “我来给咱们清河莲藕做广告。”

    当前正值秋收秋种季节。次日一大早,陈启涛便先后来到种粮大户高廷记、种藕大户高正旭家,了解秋收秋种情况。

    眼下,正值莲藕上市,村民们正忙着收莲藕。接着,陈启涛来到田间,兴致勃勃地加入了收莲藕的行列。在劳动间隙,陈启涛和村民们攀谈起来。村民赵同初是种植大户,他自己种了40亩,经营的品种来自湖北,产量高、品质好。可一谈到销路就发愁,“一斤还卖不到一块钱。我们自己也在动脑筋,希望将来能好起来。”陈启涛说:“清河村调整结构,大面积种植莲藕,让农民增产增收的做法很好。我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一定会帮你们想办法。”交谈中,陈启涛鼓励大家努力扩大规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破解销路难的问题。说话间,陈启涛捧起刚刚收上来的一株鲜嫩的莲藕说:“我来给咱们的清河莲藕做广告,‘清河莲藕,清脆可口。’欢迎各路经销商来购买清河莲藕,帮助农民把藕销出去,卖个好价钱。”

    “有陈书记代言,咱村莲藕一定不愁卖。”村民们风趣地说,“感谢陈书记关心,我们两年没白辛苦。”

    随后,陈启涛又专门来到清河电灌站,进行了实地察看。

    接着,陈启涛主持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区镇村工作汇报,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于大家反映集中的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当市水利局负责同志表示,清河排涝站已经列入北淝河治理项目即将实施时。陈启涛高兴地对高正旭说:“请老高告诉全村的村民朋友们,明年排涝站问题一定解决。”

    座谈会上,对于农产品销售难、贷款难等问题,陈启涛也一一协调相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

    陈启涛深有感触地说,两天走访,感到农村的发展形势令人鼓舞,农村产业结构有了新的调整,基础设施有了新的变化,农民生活有了新的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农民群众对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是满意和拥护的,对新农村建设充满了信心。

    陈启涛说,这次走访活动,增强了与农民兄弟的感情,增进了对农村工作的了解,也增添了搞好农村工作的动力与压力。他指出,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满足之后,又出现了新的需求,又产生了新的期待,其中需要解决的课题和难题还有不少,推动农业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要积极顺应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更加重视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更加重视对农业的支持,更加重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更加重视对农村民生工程的支持,努力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离开清河村,陈启涛跟大家一一握手道别,并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再经过几年的努力,真正使清河村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