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红岗区政府牛:《在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思路》开题报告——桂林中学校园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56:02
《在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思路》开题报告
[日期:2008-05-02] 来源:桂林中学校园网  作者:录入员
桂林中学赵一占
一、课题的概念界定
1.本课题是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子课题。如何改变基础教育阶段高中课堂教学的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的特点是:以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为目标,在贯彻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法”的过程中,从小学到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中教育改革正在全国由试点转为渐渐铺开,这是本课题所面临的国内教育的形势背景。在深入开展以课程改革、课堂改革和考试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试验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将是改革的核心,是实施新课程、完成新课标的关键。
2.本课题所说的“课堂教学”主要指现高中阶段所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体育、艺术等)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即是中小学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也包含由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外乃至校外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问题;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教与学的管理及教与学的评价等多方面问题。
3.本课题说到的“实效性”,是指在新时期、新教材、新课标要求下进行课堂教学中效果良好的设计思路、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案例、课例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实效性”指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最有效的教学设计理念、思路和方法。
4.本课题说到的“思路”主要指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国内有学者认为,教学模式是“小型教学理论”或“教学的教学论系统”。这种说法着重于概念的功能性,尚不能揭示教学模式的本质属性。一个概念的科学定义必须是对其本质属性的界定。因此,教学模式的科学定义必须明确界定教学过程的规定性和适应性,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把握课堂结构和适合认知规律。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把教学模式界定为理论化的教学方法系统。它既是理论系统的具体化,又是教学方法的系统概括。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和价值
1.课题研究背景
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影响,高考备考压力及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中应表现出来的高度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利于实现学生真实、真正的发展,必须对目前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目前,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已成为新课改的热点和聚焦点。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真正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实施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在课堂上. 当前,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课程改革,特别是其核心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使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围绕新课程改革,许多新问题、新思路、新实验和新经验层出不穷,如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中,探究性教学; 自学为主,讲练结合; 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合作学习; 对话式教学; 先学后教,当堂练习等等都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这些经验末必适应每一类学校和每一所学校, 加之这些方法、模式操作性的局限问题,给我们学习借鉴增加了困难。
另一方面,高考备考教学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校必须面对的最大现实问题,阶段性的高考备考教学与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求得和谐统一,这是每一个高中教师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能否找到实现双赢而使二者都通达的有效途径,目前各种研究结果都还没有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2.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其一是探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与发展,使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践行好新课改的理念。
其二是通过有效教学思路的研究,为重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科学方法及成功经验的佐证,为我校实施新课改,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好校本教研基础。
其三是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揭示学生认知规律和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能力的提升和教育教学特色风格的形成.
其四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的现代技术含量已大大增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应较充分体现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该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必将会有力促进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思路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及针对性,对师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        至关重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1.研究解决教学方式的转变或只是简单、片面、形式上追求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现状问题,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去。
2.研究解决凸显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的学科课堂教学结构和评价体系问题。
3.探求优化的教学过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4.提高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的能力,使教师成为新课改的促进者、实施者和排头兵。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主要围绕:
1.围绕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育理念。
2.探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3.解决学校课堂教学及面临的某些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策略。
4.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带我校特色的高效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5.建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体系等.
(三)课题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1. 将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定位为研究的目标和研究的价值导向,并体现在研究的全过程中.
2. 本课题的研究突出实践性与应用性,其研究形成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式方法,策略模式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研究成果将更具有普遍性、借鉴性和推广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原则
1.全面性原则:研究中要注重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全面完成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主体性原则: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张扬.来确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要重视培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教学的民主性、真实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3.发展性原则: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
4.最优化原则: 即是在遵循教学规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下,有目的地设计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使教学和教育任务得以完成并达到可能范围的最佳效果。
5.可操作性原则: 对通过研究形成的方式、方法、模式、策略等要认真提炼,并予以科学而精要的概括,使其理论、内涵、程序、过程明确而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便于理解、掌握、应用和推广。
(二)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实践性,适合于每个教师参与.
1.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与之有关的教育理论及课堂教学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的重点、热点,经验与不足,为课题研究创设一个较高的立论点。
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观念、经验、教学特色与存在的问题等),对学生学习方式、类型、水平等的现状调查,使之全面把握好课题研究重点和基础,选准研究方向,突出课题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3. 案例研究法:组织和指导教师围绕相关内容开展案例研究.
4.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方式,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分析现有课堂教学效率现状,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并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总结、提炼、推广。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课题研究的重点:以实践新课改理念为目标导向,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应遵循的理论、原则及结构特征。将凸显现代教育理念,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等定位为评价课堂教学实效的标准,并将此体现在研究目标、内容、过程与研究成果中。
2.课题研究的难点:研究提炼并构建课程内容、教育理念、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并与师生成长及发展实现和谐统一的效率高,操作性强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
五、课题研究成果:
1.预期研究成果:
(1) 论文集:《桂林中学高效课堂数学模式的探究》
(共分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体、信、11个分册)
(2) 教案集:
《桂林中学高效率课堂教学教案选编》(分学科编11个分册)
(3) 教学光盘:
《桂林中学高效率课堂教学教学课例实录》(分学科编11个分册)
(4) 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2. 最终成果:
(1)《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论文集)
(2)《新理念、新教案》(课题研究优秀教案集)
(3)《桂林中学优秀教学课实录》(教学光盘)
六、条件保障:
1. 本课题的研究已形成了一些可供借签的经验(包括学校本身)。
2. 学校重视、支持, 在研究时间,经费上有所保障。
3. 有专家定向、把关。
4. 拥有一支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很有成就的资深教师和已初露锋芒的中青年肯干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
七、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正常、高效地开展,特成立以下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专家组
孙杰远:原广西师大教科院副院长,现任师大出版社副社长, 博士、教授,广西园丁工程导师。
文泽鸿:桂林市教科所所长,桂林市教育科学领导小组成员,市规划办主任,特级教师。
曾晓新:桂林市教科所副所长, 市规划办副主任,特级教师。
席广涛:市规划办副主任(主持工作)。
2.课题研究核心小组成员:
林 忠、 黄乘英、毛 敏、 赵一占、尹顺林、赵建宏、李洁英、万 榕、钱 哨、潘 建、
余桂玲、陈玉凤、蒋莲珍、张立珍、刘骏宏、文  静 。
3.常务工作小组:
文 静、黎建吾、黄  奕、莫  勋、唐国利、各教研组信息员。
4.课题研究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学校统筹组织安排。
(二)课题研究各阶段的任务
1.2007年10月申报课题,11月被批准立项。
2.2007年12月~2008年4月为研究准备阶段: 组织队伍; 确立研究方向; 制定研究方案; 理论培训; 现状调查及分析; 开题会议.
3.2008年5月~2009年9月为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按照预定研究方案,实施课题研究,依据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再研究再总结的原则,全面完成课题各项研究工作。
4.2009年9月~2009年10月为课题结题阶段: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成果提炼、收集,汇编论文集、教案集、刻录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完成结题。
(三)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分工:
1. 课题实施方案的策划,课题的组织、管理、协调:  林忠、 黄乘英。
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研究活动的组织、安排,结题报告的撰写:   毛敏、赵一占。
各教研组课题方案的制定,课题研究活动的组织、,结题报告的撰写:   各教研组长。
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汇编:  文静及各组信息员。
摄影剪录、制作:刘骏宏、唐国利、黄奕。
2. 成果编辑:三种研究成果各分册的主编、主审: 各教研组组长等.
学校最终三项研究成果的编辑、审定:林忠 黄乘英、毛敏、赵一占。
(四)课题研究计划
时间
内       容
负责人
07年10月
课题核心成员会议(研究和确定课题)
林  忠
课题核心成员会议(研究和确定课题申报材料)
毛  敏
07.12
(学习教育理论)
黄乘英
2008.1
(调查问卷并分析)
赵一占
08.3
(学习江苏洋思教学经验)
08.4
部分课题核心成员会议(开题报告,实施方案的研讨)
08.4.22
开题会议
08.4底
课题核心成员会议(各小组工作计划及落实)
毛  敏
08.5
教育科研专题讲座《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成长》
赵一占
全体研究人员撰写《高效率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与途经、方法探求》的论文和课例; 开展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
08.6
课题核心成员会议(初期研究工作通报、经验交流、问题研讨)
毛  敏
08.9
(总结、反思、调整)
赵一占
08.10
专题讲座《课堂实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与方法》
08.11
各学科研究课展示活动
毛  敏
08.12
中期总结
赵一占
09.3~
09.4
各学科开展研究课活动;撰写研究成果论文、课例及教学课实录等.
09.5
与总课题组各成员校交流研讨
黄乘英
09.8
课题成果展示活动和总结工作
毛  敏
09.9
资料整理,数据分析,成果提炼、汇编、刻录
文  静
各小组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撰写
各组组长
09.10
课题组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撰写
赵一占
现场结题
黄乘英
 
2008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