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铜山区公安局官网: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在全国社区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5:45:39

 在全国社区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民政部副部长 姜力

 

(2011年8月25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社区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今年2月19日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总结推广黑龙江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积极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机遇,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任务,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以省为单位召开现场推进会,集中展示一个省整体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果,在我国社区建设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表明我国社区建设已经开始进入到区域性发展、整体性跨越的新阶段。这次会议之所以选择在黑龙江省召开,主要是因为近些年来,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全省的社区建设工作迅猛发展,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经验。今天上午与会代表参观了哈尔滨市社区建设现场,刚才,杨喜军厅长介绍了全省社区建设工作经验和做法,哈尔滨市林铎市长、大庆市夏立华市长、哈尔滨市道里区梁野代区长分别介绍了强力推进社区建设的经验和做法。黑龙江经验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高规格组织,一把手负责。全省成立了以王宪魁省长为组长,省纪委书记、组织部长、主管副省长等省级领导为副组长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40个党政部门的一把手出任小组成员,各地市、区(县)也都成立了高规格的社区建设领导机构,为社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高起点谋划,省委省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城乡社区建设作为惠民生谋发展的战略任务,通过召开会议、制定规划、增加投入、考评检查等措施强力推进,并在设施建设、人员队伍、经费投入等方面为社区发展提供了完备的政策保障。省政府已决定今年省财政投入5000万元、明年投入8000万元、后年投入1亿元用于改善社区服务设施。三是高标准建设,全省采取以奖代补、政府投入的办法,启动城乡社区建设“双百”示范工程,建设起一批服务面积大、服务设施全、服务条件好的示范社区,引领全省社区建设加快发展;四是高水平推进,在城市社区实施“百项服务进社区,打造特色型社区”活动,在农村社区开展“打造新社区、构筑新家园、共享新生活”三新主题实践活动,推动了城乡社区建设规范协调发展;五是高素质配备,实施了社区专业化社工人才“百千万”工程,选派优秀民警到城乡基层组织任职,向全省1000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配备公益性服务岗位,有力地增强了社区工作力量。近年来,哈尔滨市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社区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全省带了好头。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亲自研究解决社区建设中的重点事项,就中心社区建设、星级和谐社区建设等问题出台了近20个文件,将社区建设摆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人、财、物方面充分保障,建立专门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构,高配领导干部,增加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解决了社区干部的后顾之忧。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多措并举,特别在落实开发商配建服务用房方面,专门出台了“政府令”,组织了对未移交设施的清理和追缴,增加社区服务设施3万多平方米,改善了社区服务条件。应当说,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黑龙江省作为东北省份,走出了一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符合省情民情的和谐社区建设新路子。这充分说明,尽管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各不相同,财政实力有强有弱,但只要党政领导重视,部门齐心协力,社会共同参与,任何地区都能够走出独具特色的社区建设之路,创造出和谐社区建设的丰硕成果!在此,我代表民政部,向黑龙江省社区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同时也向一贯支持社区建设工作的各级领导和辛勤工作在社区建设一线的各地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当前,中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是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十二五”期间社会建设领域发展的重要目标。城乡社区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托、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巩固党在城乡基层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石,在社会建设领域和社会管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今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特别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不久前,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考察社区建设工作时再次强调,社区建设是社会管理的基础环节,要进一步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真正做到和谐社区大家共建、社区和谐大家共享。同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十二五”期间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明确提出了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的要求,制定了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社区信息化建设、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三项重大工程。最近中央下发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关文件中,也对强化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作出了明确部署和要求。应该说,党和国家的关心和重视体现了社区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既为社区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做好新形势下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一是完善社会管理新格局对进一步强化社区自治功能提出了新要求。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关键在于提高社会协同能力,扩大公众参与。社区是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重要课堂,在培育社会协同主体、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满足人民群众发挥自身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建立健全社区自治制度,丰富以“四个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民主实践活动,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才能畅通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渠道,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整体合力,为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对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系重在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回应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日益成为社会群体的集聚点和社会生活的支撑点,日益成为抓稳定的源头、保民生的依托、促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才能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区生活的和谐稳定,增强人民群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牢固的基础。三是健全社会管理制度规范对进一步发挥社区自律作用提出了新要求。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社会管理制度和社会规范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求通过自律、他律和互律使社会成员的行为符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社区是建立在共享文化和共有价值基础上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文化和社区自律在约束居民行为、融洽居民关系、化解居民纠纷、保障居民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大力繁荣社区文化生活,推进社区公约、村规民约、社区社会组织章程等社区规范建设,才能构筑起社会管理制度规范的高楼大厦,引导社区居民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可以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社会建设领域的一场变革,为城乡社区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必将引领我国和谐社区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自中央作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各地充分认识到搞好社区建设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加强组织领导上下功夫,在解决经费编制等瓶颈问题上求突破,在理顺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上谋创新,和谐社区建设亮点纷呈,体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党政领导空前重视。不少地方调整建立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的和谐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充实完善了和谐社区建设的责任部门,建立健全了权责明确的分工机制。不少地方将和谐社区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党委政府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议题,纳入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点工程,列入党政干部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许多地方的党政领导深入到社区调研,亲自研究解决社区建设工作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在这方面,黑龙江、北京、陕西、河北、云南、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湖北等地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二是政策指导力度进一步加强。各地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问计于民的基础上,立足当地实际和发展需求,出台了一系列层次高、力度大、举措实的政策文件,切实加强了对和谐社区建设的指导支持和工作督查。去年以来,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湖南、云南等省份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下发了文件,对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河北、江西、贵州、宁夏等省份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办发〔2010〕27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对本地区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作出了规定;浙江省、厦门市、深圳市出台了社区建设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十二五”规划,对未来五年社区建设特别是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予以科学规划。三是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各地紧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要求,围绕优化社区管理、健全社区组织、拓展社区服务等重点难点领域进行探索,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杭州市开展“小社区大服务”创新,形成了“333+X”、“66810”、“三全十服务”等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安徽省对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进行大胆改革,铜陵市撤销街道办事处这一中间层级,建立“市—区—社区”三级服务架构。江苏省南京市实行了“一委一居一站”三位一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无锡市实施了社区、社工和社会组织的“三社联动”和扁平化、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此外还有上海市、江苏省南通市,广东省广州市、珠海市,贵州省贵阳市,山东省潍坊市,湖北省武汉市,河南省焦作市等地也开展了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四是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不断加大。各地按照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的要求,加大政府财政对社区建设保障力度,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维护、社区工作经费、人员报酬等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了社区建设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江苏省率先提出将和谐社区建设省级财政引导资金增加到1亿元,云南省计划2012年全面完成城市社区活动场所和办公用房建设任务,并由省级补助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行补助。这些地方的经验充分说明,只要我们敢于抢抓机遇,勇于开拓创新,善于真抓实干,勤于服务居民,社区建设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全局中必定会大有可为、大放异彩。

总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重心在社区、力量源泉在社区、成效体现在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和谐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践,大胆创新,切实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社区组织队伍、深化社区自治机制、发展社区服务体系、改进社区服务手段,不断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把城乡社区打造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平台。围绕打造好社区平台,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以全覆盖、可及性为目标,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筑牢城市基层社会管理阵地。要科学规划社区服务设施的数量、规模、选址布点、功能设计和建设方式,建立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服务网点为补充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着力打造功能完备、设施齐全、运转有效、人气聚集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居民活动中心和社区组织办公场所。要将新建、改扩建、购置合并、调剂置换与开发预留等方式结合起来,将老旧社区、城中村社区、城乡结合部社区、困难群众集中社区的设施改造与新建小区的设施配套结合起来,扩大社区服务设施覆盖面。要按照一室多能的原则,整合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除国家颁布的建设标准另有规定外,各类服务设施都应设在社区服务综合性设施之中,提高社区服务设施综合利用率,在空间布局上,要尽量缩小办公面积,尽量扩大居民活动空间,使社区居民用得上。在功能设置上,优先为老年人、残疾人和青少年儿童服务。要加大对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和维护经费投入,研究制定社区服务设施管理运行办法,使社区服务设施有人维护、有钱维护、有章维护,让社区居民用得好,增加社区服务设施的可及性。目前,由民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将以国务院专项规划印发各地,希望各地认真抓好规划的实施和地方性规划的编制工作,力争到“十二五”期末,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60%,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社区服务设施网络。

二是要以区域化、专业化为目标,推进社区组织建设和工作者队伍建设,壮大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力量。要着力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推进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全覆盖,加快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工矿企业所在地、新建住宅区、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组建工作,实现对社区居民的全员管理和无缝隙管理。要以当前正在开展的城市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发挥社区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要发展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发挥其在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提供服务方面的作用。依章依法选齐配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按照专业化、职业化要求配齐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改进社区管理服务理念和方式,体现柔性化、人性化、多样化管理和服务。鼓励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等社会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不断扩大社区工作人员的来源渠道。要制定社区工作者培训计划,开展经常性、专业性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依法办事、服务群众的能力。要逐步扩大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在社区工作人员中的比例,鼓励在社区设立专业社工机构,发挥社工的专业技能。要积极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大力培育志愿者服务组织,扩大社区志愿者队伍,为志愿者工作提供场地和物质支持,进一步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积极性。

三是要以扁平化、组织化为目标,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建设,创新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机制。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是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和居民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等形式的自治活动,积极探索网上论坛、民情恳谈、社区对话等有效方式,鼓励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广泛参与,切实保障社区居民对社区重要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社区中可以由社区居民自己管理的事务、自行决定的事项,包括社区居民活动的场所、设施都要交给社区群众,通过组成相应的社会组织实行自我管理和服务,在社区中形成老帮小、强带弱、富帮贫、我帮你、你帮我的社区文化和社区价值,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要适应社区管理扁平化的趋势,加快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和作风,优化管理结构,减少管理层次,降低管理成本,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向基层的体制机制。要积极推广社区管理网格化的经验,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社区专业性服务机构为依托、社区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驻社区单位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体系。目前,为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民政部拟选取一批社区建设工作较好的地区进行试点,通过试点引路、典型示范的方式,积极、稳妥、有效地推进这项工作。

四是要以精细化、标准化为目标,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基层社会管理能力。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同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完善服务作为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让社区居民切实感受到权益受到维护、需求得到满足,从而自觉接受管理、主动配合管理、积极参与管理。要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居民志愿互助服务、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向社区覆盖,逐步建立面向全体社区居民,主体多元、设施配套、功能完善、队伍健全、机制合理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要提高社区服务精细化水平,根据社区居民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个性需求,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努力将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覆盖到社区全体居民,重点发展面向社区老年群体的日间照料、“老年餐桌”服务,面向社区青少年群体的犯罪预防、“四点半课堂”服务,面向社区残疾人和优抚对象的康复治疗、餐饮递送服务,面向社区困难家庭的就业培训服务等,提高社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要注意掌握社区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容易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的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融入社会。要健全社区服务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标准、服务质量标准、服务管理标准和服务监督标准,明确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程序和服务要求,建立涵盖申请、办理、提供、反馈全程的社区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和社区居民满意度反馈机制,提高社区管理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五是要以科学化、规范化为目标,持续推进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效率。要逐步整合基层管理服务资源,规范社区信息的采集、开发和应用,建设覆盖社区全部管理服务功能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一次收集、资源多方共享。要加强人口、房屋、车辆、场所、组织等社区基础信息采集,建立居民家庭、社会组织、驻区单位、社区活动特别是社区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电子档案,推动社区服务机构、服务人员、服务对象信息数字化,促进社区服务供给与社区居民需求有效对接,为社区无缝隙管理服务提供有力支撑。要建设功能集成的社区网站或管理服务门户,权威、准确、快速地发布公共新闻、政务信息和社区消息,在政府部门、社区组织与社区居民之间建立联系纽带和沟通桥梁,正确引导社区舆论,及时反映社情民意。要整合各类呼叫热线、服务热线及其所属服务资源,归并设置统一社区服务电话号码,完善社区居民卡和呼叫保障系统,加快社区信息亭、信息服务自助终端等公益性信息服务设施覆盖,有效打破社区管理服务的时间、空间界限,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社区服务。要逐步改善社区居民委员会信息技术装备条件,积极推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内部管理数字化,提高社区居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切实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效率。

同志们!沐浴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春风,和谐社区建设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紧密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社区居民,在改革创新、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龙江精神”鼓舞下不懈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在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